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學界紀念章太炎誕辰145週年

學界紀念章太炎誕辰145週年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1W 次

  章太炎畫像

學界紀念章太炎誕辰145週年

“有學問的革命家”,魯迅曾這樣評價他的老師章太炎。今年是章太炎誕辰145週年,這位對近現代中國政治、學術、文化發展有重要影響的革命家、思想家、學者撰著宏富,爲我們留下了寶貴的學術文化遺產。

  舊學殿軍新學先覺

章太炎被視作乾嘉漢學的殿軍,也是近代新學術的重要開創者。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姜義華告訴記者,受到俞樾、孫詒讓等晚清著名學者的影響,章太炎不僅繼承了清代漢學的研究傳統,並且在經學、理學、諸子學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但他更重要的超越在於,比較注意吸收晚清西學的成果。”

流亡日本期間,章太炎對日本接受西方哲學、社會學、語言學、文化哲學、文化人類學的情況非常關注,這在他的代表作《訄書》及後來其他著作中都有體現。此外,章太炎對佛學研究精深,推崇諸子學特別是莊子、老子、荀子。在此基礎上,他將西方哲學與老莊哲學、佛學相結合,寫就了兩部頗具影響的著作——《國故論衡》和《齊物論釋》。在姜義華看來,這兩部書“是真正進行了‘創造性轉化’的'優秀研究成果”。

“章太炎對中國傳統學術進行了科學的自我反省和反思,是真正創立中國自己的話語、學派、學術的代表。這是一條具有開創性的路,在今天仍具啓示意義。”姜義華表示。

  國學爲根海納百川

作爲思想家,章太炎希望能夠在批判地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融匯各種文明之長,創造出適合中國國情的新思想體系。姜義華表示,他對中國的傳統學術、文化、思想進行了深刻的批判性剖析,同時對西方哲學社會科學和文化進行了深度的再思考。

“出於反抗帝制、救國保種等目標,太炎先生一生都在梳理、剖析中國的文化傳統。但太炎先生也不是一個守舊主義者,他並不認爲應該完全以中國傳統文化迎接時代。”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長王興康表示,一方面,章太炎深刻剖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點與不足;另一方面,他也放眼世界,解釋何者不適宜中國,而何者又應當予以吸收、融合。

無論是流亡東瀛的歲月,還是被拘北平之時,他都向學生講授國學。尤其在面臨日本侵略、國難日深的晚年,他開辦“國學講習所”,希望能夠以中國的歷史與文化來保存中國的命脈。晚清的啓蒙運動和五四新文化運動都與他關係密切,其中的掛帥人物和重要健將幾乎都是在他奠定的學術基礎上再進一步,魯迅便是其中之一。

“魯迅也是‘狂人’,與太炎先生在氣質上有相似之處。魯迅對太炎先生的繼承主要體現在革命精神上。”北京魯迅博物館原副館長陳漱渝認爲,魯迅在《狂人日記》中塑造的表現“狂躁”而內心清醒的叛逆者形象,就有章太炎的投影。另外,魯迅改造國民性的思想明顯受到章太炎的影響,其中有些觀點與章太炎驚人的一致,甚至有些話語也是章太炎說過的。

  全集出版“章學”新篇

從20世紀80年代初至今,學界對章太炎的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從1982年起陸續出版的《章太炎全集》8卷本是學術界進行章氏研究經常依據的基礎資料。由於章太炎的文字艱深晦澀,整理工作非常困難,隨着姜亮夫、王仲犖、徐復、朱季海、蔣禮鴻等學者的辭世,整理章太炎著述的任務也成爲一項搶救性工程。近二三十年來,章氏佚文、書信等文獻屢有新的發現,可以補充原來的不足。因此,上海人民出版社決定重新整理出版《章太炎全集》,預計共有19卷20冊,將於2016年出齊。

在紀念章太炎誕辰145週年暨《章太炎全集》出版座談會上,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許嘉璐表示,對章太炎的革命精神和學術成就應進一步研究。他說,研究者常常只注意到他有學問,忽略了他是革命家;研究近代史的同志注意到他革命的一面,忽略了他有學問。“在我看來,因爲有學問他才參加革命活動的,他不是由於生活無着,要改變家庭和個人生活而奮起的。同時,因爲他革命了,所以他的學術眼光不同於象牙塔裏的一些學者。這二者是有機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