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天啓帝“罪己”詔

天啓帝“罪己”詔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7W 次

明熹宗天啓六年五月初六(公元1626年5月30日),北京城突然發生了一場驚天動地的大爆炸。史載當時“忽然有聲如吼,從東北方漸至京城西南角;灰氣涌起,屋宇動盪。須臾,大震一聲,天崩地塌,昏黑如夜。長三四里,周圍十三裏,盡爲齏粉。”

天啓帝“罪己”詔

災難發生在火藥廠局王恭廠,所在位置是大約今西城區新文化街以南、象來街以北、鬧市口南街以東、民族宮南街以西的永寧衚衕與光彩衚衕一帶。王恭廠當時爲工部製造、儲存火藥的倉庫,日產火藥約2噸,常貯備量約1000噸。根據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副研究員徐好民的研究,那次爆炸的破壞半徑大約爲580米,面積達2.25平方公里,波及上至皇帝下至京城的平民百姓。

關於這場大爆炸,官方和民間的史書、筆記中都留下了詳細而生動的記載:

《明宮史》

明朝天啓皇帝的司禮太監劉若愚,是這次大災變的目擊者之一,在他所著的《明宮史》一書中也記錄了一些細節:爆炸發生後,京城的官員們不無傷亡。工部侍郎薛鳳翔等人的轎子在街上被打壞;工部尚書董可威折斷了胳膊;御史何樞廷、潘雲翼在家中被震死,全家被埋入土中;有一官宦人家,桌椅因震動傾翻,一家人抱着柱子痛哭,“隨撲於地,亂相擊觸”,到天漸明時,都蓬頭垢面,若病若鬼。

《頌天臚筆》

金日升《頌天臚筆》中記載:當時,魏忠賢正跟其同黨在宮中密謀,地面忽然震動,屋脊上的吻獸驀地飛落,把魏身邊的兩個宦官當場砸死,魏也嚇出一身冷汗。

《天變邸抄》

據當時專門用於傳達朝政文書和政治情報的'新聞文抄——《天變邸抄》記載,當日,“天色皎潔,忽有聲如吼,從東北方漸至京城西南角,灰氣涌起,屋宇動盪。須臾,大震一聲,天崩地塌,昏黑如夜,萬室平沉。東自順城門大街(今宣武門內大街),北至刑部街(今西長安街),西及平則門(今阜城門)南,長三四里,周圍二十三裏,盡爲齏粉,屋以數萬計,人以萬計”。

又及,“兩萬多居民非死即傷,斷臂者、折足者、破頭者無數,屍骸遍地,穢氣熏天,一片狼藉,慘不忍睹”。一時間人畜、樹木、磚石突然騰空而起,不知去向。爆炸力之大,乃至炸飛的“大木遠落密雲”,石駙馬大街上有一五千斤重的大石獅竟被擲出順成門(今宣武門)外。其後,“木、石、人復自天雨而下,屋以千數,人以百數”,衣物、銀錢、器皿更是飄至昌平的閱武場中或散落到西山上或東北郊去了。災後,“所傷男婦俱赤體,寸絲不掛,不知何故”,而且“死者皆裸”。

當時,皇帝明熹宗正在乾清宮用早膳,突然地動殿搖,“乾清宮御座、御案俱翻倒”,明熹宗不顧九五之尊,起身衝出乾清宮直奔交泰殿,“內侍俱不及隨,只一近侍掖之而行”,途中“建極殿檻鴛瓦飛墮”,正中近侍頭部,腦漿迸裂倒地而亡。紫禁城中正修建大殿的工匠,因“震而下墮者二千人,俱成肉袋”。

《明季北略》

明末著名歷史學家計六奇在他寫的《明季北略》一書中,也生動地敘述了這次大災變:“天啓丙寅五月初六日巳時(注:上午9~11 點)天色皎潔,忽有聲如吼,從東北方漸至京城西南角,灰氣涌起,屋宇震盪。須臾,大震一聲,天崩地塌,昏黑如夜,萬室平沉。東自順城門大街,北至刑部街,長三、四里,周圍十三裏,盡爲齏粉。屋數萬間,人二萬餘,王恭廠一帶糜爛尤甚。殭屍重疊,穢氣熏天,瓦礫騰空而下,無所辨別街道門戶。傷心慘目,筆所難述。震聲南自河西務,東自通州,北自密雲、昌平,告變相同。京城中即不被害者,屋宇無不震裂,狂奔肆行之狀,舉國如狂。象房傾圮,象俱逸出。遙望天氣,有如亂絲者,有五色者,有如靈芝者,沖天而起,經時方散。”

然而奇怪的是,爆炸中心卻“不焚寸木,無焚燒之跡”。其爆炸威力之大,撼天動地之巨,遠非火藥庫失事或地震引起災變所能解釋。一時間,全國震動,熹宗皇帝不得不下罪己詔,大赦天下,祈天安民,發府庫萬兩黃金賑災。

災變後,原本就處在風雨飄搖中的大明王朝舉國上下一片慌亂,人心惶惶,朝野震動,怨聲沸騰。有些人認爲這是由於奸臣賊子、閹黨宦官橫行霸道、倒行逆施、腐敗成風所招致的“天譴”;有些人認爲這是由於“上天示儆(警告)天之子”,上書要求皇上“反躬修省”。驚魂未定的天啓皇帝,下了一道罪己詔,並表示要親自赴太廟恭敬地慰問三牲大禮。他指示所有的“中外臣工”都要穿樸素的服裝,務必竭力虔誠地“洗心辦事”,“痛加反省”,以便期望王朝“長治久安,萬事消弭”。

對於王恭廠特大爆炸,幾百年來一直衆說紛紜,有人認爲是地震引起的,有人說是火藥庫失事,也有人以爲隕石墜落,或隱火山熱核強爆,或是由地震、火藥及可燃氣體靜電爆炸同時作用。到了現代,就有人說是外星人入侵。但沒有一個觀點或說法使人完全信服,也沒有一個說法可以解釋天啓大爆炸的所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