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漢賦的魅力

漢賦的魅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4W 次

導語:說到中國文學,可能大家的第一反應是“唐詩宋詞”,但其實,正是因爲有了“漢賦”,唐詩宋詞才能發展得那麼成熟。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有關“賦”的知識吧。

漢賦的魅力

漢賦是在漢代涌現出的一種有韻的散文,它的'特點是散韻結合,專事鋪敘。從賦的形式上看,在於“鋪採摛文”;從賦的內容上說,側重“體物寫志”。漢賦的內容可分爲5類:一是渲染宮殿城市;二是描寫帝王遊獵;三是敘述旅行經歷;四是抒發不遇之情;五是雜談禽獸草木。而以前二者爲漢賦之代表。賦是漢代最流行的文體。在兩漢400年間,一般文人多致力於這種文體的寫作,因而盛極一時,後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漢代文學的代表。 賦作爲一種文體,早在戰國時代後期便已經產生了。最早寫作賦體作品並以賦名篇的可能是荀子。據《漢書·藝文志》載,荀子有賦10篇(現存《禮》、《知》、《雲》、《蠶》、《箴》5篇),是用通俗“隱語”鋪寫五種事物。舊傳楚國宋玉也有賦體作品,如《風賦》、《高唐賦》、《神女賦》等,辭藻華美,且有諷諫用意,較之荀賦,似與漢賦更爲接近,但或疑爲後人僞託,尚無定論。從現存荀賦來看,這時賦體還屬萌芽狀態。賦體的進一步發展,當受到戰國後期縱橫家的散文和新興文體楚辭的巨大影響。賦體的主要特點,是鋪陳寫物,“不歌而誦”,接近於散文,但在發展中它吸收了楚辭的某些特點──華麗的辭藻,誇張的手法,因而豐富了自己的體制。正由於賦體的發展與楚辭有着密切關係,所以漢代往往把辭賦連稱,西漢初年的所謂“騷體賦”,確實與楚辭相當接近,頗難加以明顯的區分。

賦大致分爲五種,也正是五個重要時期:西漢人將楚國詩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也視爲賦體,沒有一定的限制性,這稱做楚辭體的騷賦;漢賦篇幅較長,多采用問答體,韻散夾雜,其句式以四言、六言爲主,但也有五言、七言或更長的句子,漢賦喜堆砌詞語,好用難字,極盡鋪陳排比之能事,卻被後人視爲賦體正宗,也稱古賦;六朝賦是東漢抒情短賦的變體,其特點是篇幅短小,句式整齊,多爲四言、六言駢偶組成,而又講究平仄,通篇押韻,又稱俳賦;唐宋又有律賦,題目,字數韻式,平仄都有嚴格限制;文賦是中唐以後產生的一種散文化的賦體,不刻意追求對偶、聲律、詞采、典故,句式錯落多變,押韻較自由,甚至大量運用散文的句式,文賦實際上是賦體的一種解放。賦家主要代表人物有屈平、宋玉、司馬相如、楊雄、枚乘等人。

漢賦,無疑是古典文學中一種影響深遠的體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