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中國近代歷史故事有哪些?

中國近代歷史故事有哪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6W 次

下面分享的這四則是中國近代歷史故事,歡迎感興趣的朋友閱讀!

  中國近代歷史故事一、鄭成功的抗清鬥爭及其收復臺灣

中國近代歷史故事有哪些?

當農民軍在西南進行艱苦抗清鬥爭的時候,東南沿海一帶的人民也在鄭成功的領導下進行抗清活動。鄭成功是鄭芝龍的兒子,他們父子都在唐王政府爲官,後來鄭芝龍降清,鄭成功則繼續抗清。鄭成功以廈門、金門爲據點, 曾先後圍攻福州,攻克台州。清朝派人招降,遭到他的嚴詞拒絕。順治十六年(1659 年,永曆十三年),鄭成功聯合浙江張煌言等發動了一次大反攻,從海道溯長江, 直達南京近郊,佔領了鎮江、蕪湖等四川三府二十四縣。他們的行動與李定國的起義軍遙相呼應,使清廷大爲震動。但由於戰略上的錯誤,鄭成功在南京被清兵所擊敗。爲了建立根據地,鄭成功於順治十八年(1661 年,永曆十五年)率大軍在臺灣登陸, 次年,趕走了竊踞臺灣的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鄭成功在臺灣設置承天府,建立行政機構,奉南明永曆正朔,招徠大陸難民,屯田墾荒,又派遣漢族“農師”向高山族人民傳播先進的生產技術,加速了臺灣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康熙十二年(1673年,永曆二十七年),原已降清的明朝將領吳三桂、耿精忠和尚之信等又先後起兵反清,這就是所謂的“三藩之亂”。吳三桂起兵雲南,尚之信起兵廣東,耿精忠起兵福建,鄭成功子鄭經也乘勢攻佔了泉、漳、溫州等地。吳三桂等三人都是漢民族的敗類,他們起兵的目的是爲了與清朝分割土地,因而他們得不到廣大人民的支持。三藩的叛亂歷時八年,爲清兵所平息,而鄭經也退回臺灣。康熙二十二年(1683 年,永曆三十七年),清朝政府派臺灣降將施琅大舉進攻臺灣,鄭成功孫鄭克塽戰敗投降,堅持了四十年的反清武裝鬥爭至此結束。

  中國近代歷史故事二、 1840年6月28日 - 1842年8月 第一次鴉片戰爭 英國勝利 。

直接原因:林則徐領導的禁菸運動

根本原因:英殖民主義爲了開闢殖民地市場,掠奪發展中國家廉價的工業原料。1840年,英國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國發動了一次侵略戰爭。由於這次戰爭是英殖民主義強行向中國傾銷走私鴉片引起的,所以歷史上叫做鴉片戰爭。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由獨立的封建國家逐步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中華民族開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難、探索、鬥爭的歷程。民族英雄林則徐畫像 從乾隆後期開始,清朝的統治日趨衰落。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國”自居,虛驕自大,閉目塞聽。而同一時期的歐美帝國主義列強已有長足發展,並把地域遼闊、人口衆多的中國,作爲他們擴大海外市場的目標。外國商人爲攝取暴利,從華南將大量鴉片走私輸入中國,到1828年,即鴉片戰爭爆發之前,已猛增到四萬零二百箱。鴉片的泛濫,影響了民衆的身心健康,使吏治敗壞導致中國白銀外流,政府財政收入短絀。 朝野對禁菸的看法不一,最終打動道光帝的是當時湖廣總督林則徐的禁菸奏摺。 1838年十一月任命林則徐爲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林則徐1839年3月抵達廣州,隨即開展禁菸,嚴查煙販,整頓水師,曉諭外商呈交鴉片。同年6月3日,在虎門海灘當衆銷燬二萬餘箱(200多萬斤)鴉片他把鴉片集中於虎門的`海灘,於高處築起圍欄,挖下長寬各15丈的兩個大坑,灌入海水並倒進生石灰,待水沸騰後投下鴉片,使之徹底銷燬。中國的禁菸措施,遭遇英國政府的強烈反對。1840年6月,由四十八艘艦船 和陸軍4000人 海軍2000多海軍組成的英國遠征軍封鎖了廣州珠江口,鴉片戰爭爆發。清軍武備廢弛、敵情不明、指揮紊亂,因此屢戰屢敗。至1842年,英殖民主義軍隊攻陷鎮江,清政府已無力再戰。1842年7月24日,清政府在英軍的炮口下,被迫簽定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條約,嚴重損害中國的主權。五千年來,中華民族從未受過如此巨大屈辱。

中國近代歷史故事三、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相繼侵入中國。1854年,《南京條約》屆滿十二年。英國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條約》的要求。主要內容爲:中國全境開放通商,鴉片貿易合法化,進出口貨物免交子口稅,外國公使常駐北京等。法、美兩國也分別要求修改條約。清政府表示拒絕。1856年,《望廈條約》屆滿十二年。美國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條約的要求,但仍被清政府拒絕。於是,西方列強決心對中國發動一場新的侵略戰爭。是年春,克里米亞戰爭結束。英、法獲勝,得以調出較多的兵力轉向中國。俄國則因戰敗,企圖用侵略中國來彌補損失。美國積極向外擴張,採取與英、法勾結侵略中國的政策。

影響:

1、它使中國損失了更多的主權和領土,向半殖民地道路又前進了一步。

2、其中鴉片貿易合法化、華工出國及允許外國人前往內地傳教,都使中國的社會矛盾更趨激化;

3、外國公使駐京加強了對清政府的影響和控制。

  中國近代歷史故事四、 戊戌變法

戊戌變法指1898年,以康有爲爲首的改良主義者通過光緒皇帝所進行的資產階級政治改革,是中國清朝光緒年間(1898年)的一項政治改革運動。主要內容是: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這次運動遭到以慈禧太后爲首的守舊派的強烈反對,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發動政變,光緒被囚,維新派康有爲梁啓超分別逃往法國和日本。譚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殺害,歷時僅一百零三天的變法終於失敗。因此戊戌變法也叫百日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