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古人爲何青睞黃金

古人爲何青睞黃金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明代金錠

古人爲何青睞黃金

眼下,有關黃金的兩大新聞正成爲很多人關注的熱點。一個是流失海外二十餘年的32件春秋時期秦國金飾文物迴歸故里;另一個是中國人民銀行發佈消息稱:自2009年來,中國黃金儲備增加了近六成,截至2015年6月底爲1658噸。在中國古代,人們是如何看待黃金的?黃金消費和儲備又如何?

  古人爲什麼將黃金視爲好東西?

《周易參同契》記載:“金性不敗朽,故爲萬物寶”

先秦時,人們把銀、銅都稱爲“金”,爲區別於黃金,分別稱爲白金和赤金——黃金、銀、銅被先秦人稱爲“金三品”。“金三品”都是貴重金屬,但有上下之分,《漢書·食貨志》稱:“金有三等,黃金爲上,白金爲中,赤金爲下。”

與銅比起來,黃金的作用並不大,用當代貨幣史學家彭信威的話說:“既不能製造武器,又不能作生產工具”;老百姓說得更直接:黃金“既不能吃,又不能喝”。既如此,古人爲什麼會認定黃金是好東西?

一種說法是,可能與太陽崇拜有關。因爲黃金擁有比銅和其他金屬更加美麗的光澤,而這種光澤只有太陽能發出來,黃金因此被視爲太陽的化身。同樣的,銀子比銅值錢,也因爲銀子的光澤如月光般漂亮。

上述分析只是民俗學上的觀點。黃金受寵的原因,其實與古人對黃金的過分迷信有關。尤其是秦漢時期,人們不是崇拜太陽,而是崇拜黃金,認爲黃金萬能。據《鹽鐵論·散不足》,秦漢時有一種說法:“仙人食金飲珠,然後壽與天地相保。”在“不老藥”中,黃金是重要的配方,與珠玉一樣,常食之可長壽。

這一觀點在中國本土宗教門派道教中最流行。東漢魏伯陽在《周易參同契》中稱:“金性不敗朽,故爲萬物寶。”東晉煉丹家、醫藥學家葛洪對黃金的神奇更是讚不絕口,他在《抱朴子·內篇》中稱:“黃金入火,百鍊不消,埋之,畢天不朽。服此二物,煉人身體,故能令人不老不死。”因爲對黃金如此迷信,古代曾出現了一股“藥金”風,在相當長的時間裏,服食金屑被作爲一種長壽、保健的`祕法。

實際上就價值論而言,根本上還是物以稀爲貴,黃金的產量稀少,所以值錢。對這一點,晉葛洪其實相當明白,他在《抱朴子·內篇·明本》中即稱:“物以少者爲貴,多者爲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