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古代書法四大家都有誰

古代書法四大家都有誰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導語:宋四大書法家指: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人們稱爲“蘇黃米蔡”。蘇軾天然,黃庭堅勁健,米芾縱逸,蔡襄蘊藉,各具儀態,堪稱精品。宋四家廣汲晉唐遺蘊,銳意革新,各具所長。

古代書法四大家都有誰

  四大家

  蘇軾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於四川)人。他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蘇東坡以詩文稱著於世,世稱“三蘇”。他的書法從“二王”,顏真卿,柳公權,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楊凝式各家吸取營養,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 努力革新。他講自己書法時說:“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我則心目手俱得之矣。”他 講他的書法藝術創作過程時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他重在寫“意”,寄情於“信手”所書之點畫。有天下第三行書之稱。

  黃庭堅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世稱“黃山谷”。北宋詩人,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遊學蘇軾門下,天下稱爲“蘇門四學士”,開創江西詩派。草書書法,深得張旭,懷素草書飛動灑脫的神韻,黃庭堅而又有自己的風格。用筆緊峭,瘦勁奇崛,氣勢雄健,結體變化多端。

  米芾

米芾書法米芾,字元章,世居太原,後定居江蘇鎮江。徽宗詔爲書畫學博士,人稱“米南官”,又因舉止顛狂,人稱“米顛”。《宋史·文苑傳》說:“芾特妙於翰墨,沈著飛,得王獻之筆意。”《宣和書譜》說他:“大抵書效羲之,詩追李白,篆宗史箍,隸法師宜官;自謂'善書者只有一筆,我獨有四面',識者然之。方芾書時,其寸紙數字人爭售之,以爲珍玩。” 他在繼承“二王”書法傳統上下過苦功,能夠登堂入室。真、草、隸、篆、行都能寫,而尤以行草書見長。

  蔡襄

蔡襄,字君謨。其先本光州人,居仙遊(今屬福建省),遷甫田。官至端明殿學士,知杭州,諡忠惠。工正、行、草、隸書,又能飛白書,嘗以散筆作草書,稱爲“散草”或“飛草”。世人評蔡襄行書第一,小楷第二,草書第三。

  書法四大家

書法四大家一般認爲所謂蔡是指蔡襄(君漠),蔡襄的書法取法晉唐,講究古意與法度。正楷端莊沉着,行書淳淡婉美,草書參用飛白法,謂之“散草”,自成一體,非常精妙。宏仁宗尤愛其書,曾“制元舅隴西王碑文,命書之”,又“令書溫成後父碑”(《宋史·蔡襄傳》)。蔡襄的書法藝術也爲當時文人所重視,黃庭堅曾說:“蘇子美、蔡君漠皆翰墨之豪傑。”(《山谷文集》)歐陽修說:“君漠獨步當世,然謙讓不肯主盟。”(《歐陽文忠公集》)蘇武在《東坡題跋》中指出:“獨蔡君謨天資既高,積學深至,心手相應,變態無窮,遂爲本朝第一。”既然是“本朝第一”,既然其書法已可“主盟”,那麼,列於四家應是當之無愧的.。然而,明清以來,又有另一種說法一認爲從四家的排列次序及書風的時代特色來說,“蔡”原本是指蔡京,只是後人厭惡其爲人,才以蔡襄取代了他。明書畫鑑賞家張醜在《清河書畫舫》中說:“宋人書例稱蘇、黃、米、蔡者,渭京也。後人惡其爲人,乃廳去之而進君漠書耳。君謨在蘇、黃前,不應列元章後,其爲京無疑矣。京筆法姿媚,非君漠可比也。”明代孫鍍也說;“宋四大家其蔡是蔡京,今易以君漠,則前後輩倒置……”(《書畫跋跋》)安世鳳《墨林快事》進而替蔡京書名被掩抱不平,說;蔡卞勝於蔡京,蔡京又勝於蔡襄,“今知有禁而不知有他蔡,名之有幸不幸若此”。清杭世駿《訂訛類編續編》也將“蘇黃米蔡非蔡襄”,作爲“人訛”的一個事例。可見,明清時“蔡京說”曾有很大影響。蔡襄大研帖平心而論,“蔡京說”的提出確有一定的道理。蔡京的書法藝術有姿媚豪健、痛快沉着的特點,與保待着較多“古法”的蔡襄相比,蔡京的書法似乎更富有新意,也更能體現宋代“尚意”的書法美學情趣。因而在當時已享有盛譽,朝野上庶學其書者甚多。元陶家儀《書史會要》曾引當時評論者的話說;“其字嚴而不拘,逸而不外規矩,正書如冠劍大人,議於廟堂之上;行書如貴胃公子,意氣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絕佔今,鮮有儔匹。”甚能反映蔡京當時在書法藝術上的地位。其二,蔡襄的書法在北宋前期被推爲“本朝第一”,但自北宋中期宋代書法新風貌形成後,人們對蔡襄書法漸有微詞。蘇東坡在《東坡題跋》中,就多次提到“近歲論君漠書者,頗有異論’”,“僕以君漠爲當世第一,而論者或不然”。雖然蘇軾始終堅持蔡襄爲第一的看法,但至少在北宋中後期,人們對蔡襄的評價已不那麼一致了。其三,從排列次序看,蘇、黃、米三家的排列有明顯的年輩次序,蔡襄是仁宗時人,年輩最高,列於哲宗、徽宗時的米芾之後,確有些疑問。

對此,堅持“蔡襄說”者提出反駁,認爲“宋四家”之說,雖然迄今未見於宋人文獻,但南宋遺民、元朝人王存,已明確提出過“四家”之說。他在《跋蔡襄洮河石硯銘》墨跡中稱蔡襄書法“筆力疏縱,自爲一體,當時位置爲四家。竊嘗評之,東坡渾灝流轉神色最壯,涪翁瘦硬通神,襄陽縱橫變化,然皆須從放筆爲佳。若君漠作,以視拘牽繩尺者,雖亦自縱,而以視三家,則中正不倚矣”。可見王存不僅指出當時有四家之說,而且四家明確無誤是蘇、黃、米、蔡。此外,在書法史上,蔡襄的書法成就以全面著稱,楷、行、草書皆獨樹一幟,且又有屏棄帖學,振興書風的貢獻,因此,從總體上看,其成就顯然是超過蔡京的。至於排列次序,近人張伯駒曾在《宋四家書》一文中指出,“按次序應是蔡、蘇、米、黃,普追讀爲蘇、黃、米、蔡,以陰陽平上去順日,遂成習慣”。說明這一排列僅爲讀音上的順口而形成,與四大家的年輩高下並無關係。

看來,“蔡京說”並非無稽之談,而“蔡襄說”也有理有據。由於蔡京身爲“六賊”之一,人們從感情上實難接受他,於是人們多傾向於蔡襄說。不過,這一問題的最後定論,似乎應有待於宋代文獻的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