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剪紙的來歷

剪紙的來歷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W 次

剪紙是我國曆史悠久的一種民間手工藝術,它反映了我國古老的歷史文化,是我國最具特色的手工藝術代表之一。據考古研究發現,剪紙的由來最早可追溯到公園六世紀,但也有人認爲剪紙發展歷史還更早。那麼剪紙的由來是什麼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探尋剪紙的由來吧。

剪紙的來歷

傳說,中國剪紙是起源於古人祭祖祈神的活動之中,此後便根植於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兩千多年的歷史,使得剪紙濃縮了漢族文化的傳統理念,並與其他藝術相互交織傳遞古老文明。剪紙藝術是中華文化的重要部分,是一個民族道德信仰的縮影,也是一種民俗文化的傳承。

中國的剪紙工藝有它獨特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據說最早的剪紙藝術是在公元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即公元前3世紀出現的。當時,人們利用各種薄片材料,通過雕、鏤、剔、刻、剪等多種鏤空雕刻技法,在諸如金箔、皮革、絹帛、樹葉等材料上剪刻紋樣,製成各種工藝品,這便是所謂的早期剪紙藝術。

春秋戰國時期,還沒有出現紙張,所以那時候所謂的剪紙手工工藝只是爲真正的剪紙工藝出現奠定基礎。而真正意義上的剪紙手工藝術發展,則是從紙的出現纔開始的。漢代時期發明了造紙術,而紙的發明才真正促使了剪紙藝術的出現、發展和普及。

到了唐代,民間開始流行剪紙招魂的風俗,這就促使剪紙藝術開始進入大發展。從出土文物可看成,那時的剪紙技藝水平已經相當高了,剪紙畫面構圖完整,細膩精緻。此外,唐代時期,人們還利用剪紙做印花板,將厚紙雕刻製作漏版印花板,然後將染料漏印到布匹上,打造出美麗的圖案。

宋代時期,造紙業愈加成熟,這爲剪紙的普及應用提供了條件。宋代人利用剪紙作陶瓷花樣,通過上釉、燒製使陶瓷更精美;民間借鑑剪紙形式,用動物皮製成皮影戲的人物造型;而宋代出現的刮漿印花,其花版紋樣就是採用剪紙技法,有陰陽刻之分,長線要割斷,以點分虛實。

明清時期,剪紙技藝走向成熟,並達到鼎盛時期。這時候的剪紙工藝應用就更加廣泛了,例如民間彩燈的花飾,扇面的紋飾,刺繡的花樣等,均是利用剪紙作爲裝飾再經過加工而成的。而那時,民間更多的人是將剪紙作爲一種家居裝飾物,用以美化家居,比如窗花。

剪紙藝術源遠流長,在歷代文人墨客的筆下也有廣泛描述,例如唐朝崔道融的“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這裏的宜春就是指剪紙,又如唐朝李商隱的“鏤金作勝傳荊俗,剪綵爲人起晉風”,其中剪綵即爲剪紙,可以看出,那時候剪紙藝術是相當有文化內涵的。

那麼中國剪紙藝術的起源又是什麼呢。實際上在很早以前,人們就已經開始嘗試並且熟練於用一些圖形來進行記事和內容呈現,這個時候雖然沒有紙張,但是人們可以將相關的資料記錄到青銅器,獸皮等載體上面,而隨着紙張的方面,越來越多的手工藝人有機會開始接觸到紙張,從而將這些創造性的圖案開始往紙張這樣輕盈的載體上進行轉移。而當我們對紙張發明之前在其他載體上的圖案和發明紙張之後的剪紙製作圖案進行對比的話就能夠清晰的看到,剪紙的起源就是來自於先民的'圖案記錄方式。

  民間剪紙藝術

剪紙雖然存在於紙張上非常的輕盈,不但容易保存,而且成本還非常的低。但是正是因爲有着這樣的特點,也使得剪紙不太適宜長時間的保存。雖然剪紙從紙張被髮明之後就已經很流行了,但是保存到至今的傳世作品卻非常的少。不過我們還是能夠從一些經典的古詩集中尋覓到剪紙的蹤跡,例如李商隱在《人日》詩中就有着“樓金做勝傳荊俗,剪綵爲人起晉風”,這裏的“剪綵”就是剪紙的意思。而剪紙這個詞本身更是頻繁的出現於詩句中,例如著名詩人杜甫的《彭衙行》所寫的“暖湯灌我足,剪紙招吾魂”,這裏就直接採用了剪紙這個詞。

由於剪紙有着非常強的民間靈魂和氣息,所以生存力非常的強,雖然經過了千年的發展,剪紙藝術依舊長盛不衰,甚至變得愈發壯大起來。我們可以注意到,過去的剪紙創作常常是圍繞着一些山水和吉祥圖案來進行創作,但是現代的剪紙已經發展到種類多樣,內容齊全的樣式。這可以看到剪紙在中國民俗文化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生活中的簡單剪紙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會在各個場合中接觸到剪紙。不過最常見,也最爲直觀的接觸就是不少朋友非常喜歡的雪花剪紙,雪花剪紙的特點在於對紙張進行簡單的摺疊之後來建材出漂亮的剪紙雪花來。簡單的製作使得幾乎人人都可以完成,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兒童,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製作出不同效果的剪紙雪花來,而漂亮的剪紙雪花本身還可以被當作是美麗的窗花,真可謂是魅力無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