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歷史人物:岳飛

歷史人物:岳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5W 次

歷史人物:岳飛

  岳飛簡介

  岳飛(1103-1142)字鵬舉,精忠報國之人,著名軍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將,南宋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之一。漢族。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裏(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菜園鎮程崗村)人。

  岳飛歷史故事

  岳飛,字鵬舉,20歲投軍抗金。紹興十一年(也就是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檜以“其事莫須有”(難道沒有這樣的事嗎)的罪名將岳飛治罪,在臨安大理寺獄中被獄卒拉肋(猛擊胸肋)而死(也有人說是賜毒酒而死),時年三十九歲。紹興三十二年高宗退位,孝宗即位,爲岳飛平反。乾道五年(1170年),宋孝宗詔復飛官,以禮改葬,建廟於鄂。六年,賜岳飛廟曰忠烈。淳熙六年(1180年),諡武穆,嘉泰四年(1204年)宋寧宗追封高宗的抗金諸將爲七王,岳飛封爲鄂王。宋理宗寶慶元年(1225)定諡號忠武。據傳,岳飛留有《-穆集》(又稱《武穆遺書》)1142年被丞相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無辜殺死,終年39歲。

精忠報國岳飛出生於北宋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縣)的一戶佃農家裏。據傳,母親在他的背上刺了四個字“精忠報國”,讓他銘記國仇家恨。曾經拜周侗爲師學習武藝。且喜歡看《左氏春秋》、《孫子兵法》。他親眼目睹北宋滅亡前後的慘痛史實,和當時中原淪陷區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堅決抗擊女真貴族民族壓迫,收復故土,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和要求。青年時代,正遇上金女真貴族對宋發動大規模掠奪戰爭,深受民族壓迫的漢族、契丹族、渤海、奚等各族人民,“仇怨金國,深入骨髓”,紛紛自動組織起來-。

從十二世紀二十年代起,黃河南北、兩淮之間,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金民族戰爭。岳飛和抗金名將宗澤、韓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爭的最前線。

北宋宣和四年,真定宣撫劉韐募勇聚士,岳飛應募,但不久即因父親嶽和病故,回到家鄉湯陰縣。

1126年冬,岳飛在相州城第三次投軍,歸劉浩軍中。劉浩命岳飛招安吉倩,岳飛不負衆望,招降吉倩及其部屬三百八十人。岳飛因此補承信郎一職。

靖康元年(1127年)12月,康王趙構接到宋欽宗的蠟書,在相州開河北兵馬大元帥府。趙構爲河北兵馬大元帥,陳亨伯爲元帥,汪伯彥、宗澤爲副元帥。元帥府下編前、後、中、左、右五軍,其中前軍統制爲劉浩。岳飛屬劉浩前軍。按蠟書的命令,康王元帥府的任務是火速趕往東京(今開封),解京師之圍。岳飛奉命帶領三百鐵騎,前往李固渡偵察,與金兵相遇發生戰鬥,大敗金兵。跟隨劉浩解了東京之圍。

1127年(靖康二年)四月,金滅北宋,擄徽宗趙佶、欽宗趙桓及皇家宗室北歸。五月,康王趙構(即宋高宗)於南京繼位,史稱南宋。初期,宋高宗主張收復失地,啓用了大批主戰將領,其中就有岳飛。岳飛堅決反對議和,主張抗戰到底。

建炎元年,趙構即位,岳飛-,大意爲:“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吾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宋高宗並未採納岳飛的建議,並以越職爲由將岳飛罷官。之後岳飛北上,入河北招討使張所軍中,借補“正八品修武郎”,充中軍統領。張所很賞識岳飛,很快升岳飛爲“從七品武經郎”、任統制。南京岳飛抗金故壘建炎元年(1127年)九月,張所命岳飛入王彥部,北上抗金。岳飛作戰有勇有謀,數敗金兵,聲威大振。而王彥保守怯戰,使得岳飛只能孤軍奮戰,岳飛缺軍糧時又不肯相助。岳飛知道自己與王彥有隙,所以復歸宗澤,爲留守司統制。宗澤死後,杜充代之,岳飛官復原職。三年,杜充將還建康,岳飛進言:“中原地尺寸不可棄,今一舉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復取之,非數十萬衆不可。”杜充不聽,岳飛也只能隨軍而歸。 杜充守建康,金軍與叛賊李成在烏江會合,杜充閉門不出。岳飛泣諫請視師,杜充不出。金軍遂由馬家渡渡江,杜充遣岳飛等迎戰,諸將皆潰,唯獨岳飛力戰。後杜充降金,諸將多行剽掠,惟岳家軍秋毫無所犯。兀朮趨杭州,岳飛要擊至廣德境中,六戰皆捷,擒敵將王權,俘叛軍首領四十餘。岳飛勸服王權,是指爲己所用。岳家軍駐紮在鍾村,軍中缺糧,將士們寧願捱餓,也絕不擾民。金所籍兵相謂曰:“此嶽爺爺軍。”爭來降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