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頤指氣使的故事範例

頤指氣使的故事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會有它蘊含的故事,相信廣大讀者對頤指氣使和不屈不撓這兩個成語並不陌生,但是可能就不清楚它的由來吧,下面就讓本站小編帶領大家來了解。

  (一)頤指氣使

頤指氣使的故事

唐朝汴州節度使帶溫因鎮壓黃巢起義而名聞天下。公元900年,宦官劉季述乘昭宗大醉之時發動政變,立太子李裕爲帝而廢黜了昭帝。他派人去聯絡朱溫來支持他,以便控制朝局。朱溫的手下李振建議朱溫何不趁機以勤王爲名消滅宦官,獨攬大權。

朱溫採納了李振的意見,派他去京城長安聯絡宰相崔胤共謀大事。崔胤答隨後便調兵衝進宮殺了劉季述,恢復了昭帝的帝位。朱溫因功被封爲樑王,從此更加信任李振。

唐朝末年,朱溫殺了宰相崔胤和他的親信,任用裴樞、柳璨等人當宰相。接着,又叫裴樞強迫昭宗、百官和長安百姓遷往洛陽。昭宗到了洛陽,左右侍從人員都被殺死。但朱溫還不放心,時常派李振到洛陽去窺察昭宗和一些大臣的動靜。李振仗着朱溫的權勢,趾高氣揚,目空一切,旁若無人。平時他都用動動下巴和盛氣凌人的態度來指使別人;每次到洛陽,總要把自己看不順眼的人罷斥幾個。爲此,人們在背後稱他是“鴟梟”。

不久,朱溫派人殺死了昭宗,另立李祝爲帝,史幣爾唐哀帝。宰相柳璨開出一張名單,說這批人愛成朋結黨,製造是非,都該殺死。李振對朝官本親就很痛恨,因爲他們多是進士及第的,因此他也對朱溫說,唐朝所以破敗,都是這些人違法亂紀的緣故。大王要辦大事,這些人是不好對付的,不如一起殺掉好。結果三十多名出身高門和幣鬥第的大朝官,都被扣上浮薄的罪名,全部投入黃河淹死。公元907年,唐昭宣帝把帝位讓給朱溫。朱溫將國號改爲大梁,史稱後梁,朱溫則爲梁太祖。李振因功當上了戶部尚書,這樣他更加趾高氣揚了。

但僅過了十七年,後梁便被後唐所滅,李振被滿門抄斬。

[-(@_@)-]

  (二)不屈不撓

出處《漢書·敘傳下》

樂昌篤實,不能不離。遭閒既多,是用廢黜。

釋義“撓”,彎曲,屈服。形容在惡勢力和困難面前不屈服,不低頭。

故事王商,字子威,繼承父親的封號爲樂呂侯,是漢成帝的丞相,他爲人耿直,作風正派。

漢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長安城中忽然有傳言說要發大水了,長安城就要被水吞沒了。剎時間,整個長安城的老百姓都驚慌起來大家扶老攜幼,爭相逃命。

消息傳到宮中,漢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宮中議事,商量對策。成帝的舅父、大將軍王鳳也驚慌失措,勸成帝、太后趕快躲到船上去準備撤離。大臣們也紛紛附和王鳳的意見。只有孫丞相王商堅決反對,他認爲大水不可能突然而來,一定是謠傳,在這個關鍵時刻更不能輕易撤離,這樣只會使人心更加慌亂。成帝採納了王商的`意見,過了一會,城裏也沒見大水來,謠言不攻自破,城裏的秩序也慢慢恢復了。調查下來,確實是傳言失實。成帝對王商能力排衆議很讚賞。王鳳卻認爲是王商使他下不了臺,因此心懷不滿。

王鳳有個親戚叫楊肜,是琅那太守,因爲沒有把他管轄的地方管理好,王商要辦他的罪,王鳳爲此親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楊肜說情,爲他開脫。王商堅持原則,免去了楊肜的官職,王鳳更加懷恨在心,千方百計想要打擊報復。於是他勾結了同夥,誣陷王商。漢成帝最後聽信了讒言,罷免了王商的丞相職務。

但是,是非自有公論。《漢書》的作者班固在撰寫王商的傳記時對王商的評價是:爲人誠實公正,不屈不僥。這樣的評論是很客觀公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