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分道揚鑣大綱

分道揚鑣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3W 次

這篇文章講述的成語分道揚鑣和九牛一毛的故事,故事情節精彩,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整理的故事,僅供廣大讀者閱讀和參考。

分道揚鑣

  (一)分道揚鑣

“分道揚鑣”這則成語的揚鑣是舉鞭驅馬前進。分路前進,比喻各奔前程,各幹各的事。

這個成語來源於《北史.魏諸宗室.河間公齊傳》,子志......與御史中尉爭路,俱入見,而陳得失,......高祖曰:“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路揚鑣。自今以後,可分路而行。”

在南北朝的時候,北魏有一個名叫元齊的人,他很有才能,屢建功勳。皇帝非常敬重他,封他爲河間公。

元齊有一個兒子叫元志。他聰慧過人,飽讀詩書,是一個有才華但又很驕傲的年輕人。孝文帝很賞識他,任命他爲洛陽令。

不久以後,孝文帝採納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議,從山西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東)搬遷到洛陽建都。這樣一來,洛陽令成了“京兆尹”。

在洛陽,元志仗着自己的才能,對朝廷中某些學問不高的達官貴族,往往表示輕視。

有一次,元志出外遊玩,正巧李彪的馬車從對面飛快地駛來。照理,元志官職比李彪小,應該給李彪讓路,但他一向看不起李彪,偏不讓路。

李彪見他這樣目中無人,當衆責問元志:“我是御史中尉,官職比你大多了,你爲什麼不給我讓路?”

  (二)九牛一毛

漢武帝(劉徹)聽說李陵帶着部隊深入到匈奴的國境,士氣旺盛,心裏很高與。這時, 許多大臣都湊趣地祝賀皇帝英明,善於用人。後來李陵戰敗投降,武帝非常生氣,原來祝賀 的大臣也就反過來責罵李陵無用和不忠。這時司馬遷站在旁邊一聲不響,武帝便問他對此事 的意見,司馬遷爽直地說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卻被匈奴八萬騎兵圍住,但還是連打了十幾天 仗,殺傷了一萬多敵人,實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將軍了。最後因糧盡箭完,歸路又被截斷,才 停止戰鬥,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機報國。他的功勞還是可以補他的失敗之罪的。武帝 聽他爲李陵辯護,又諷刺皇上近親李廣利從正面進攻匈奴的庸儒無功,怒將司馬遷下在獄 裏。次年,又誤傳李陵爲匈奴練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親和妻子殺了。廷 尉杜周爲了迎合皇帝,誣陷司馬遷有誣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馬遷施予最殘酷、最恥辱的“腐 刑”。

司馬遷受到了這種摧殘,痛苦之餘,就想自殺;但轉念一想,像他這樣地位低微的人 死去,在許多大富大貴的人的眼中,不過像“九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會惹人 恥笑。於是決心忍受恥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時間來艱苦地、頑強地完成偉大的“史記”的寫 作。古人所謂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馬遷便是這樣的人。他知道在他所處的年代裏,死一 個像他那樣沒地位、沒名望的人,比死條狗還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終於完成了那部 空前偉大的歷史的著作——“史記”。 司馬遷把他這種思想轉孌的情況告訴也的好友任少卿,後來的人便是根據他信中所說的 “九牛亡一毛”一句話,引伸成“九牛一毛”這句成語,用來譬喻某種東西或某種人材僅是 極多數裏面的一部份,好像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