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成語故事 > 兒童成語故事《畫龍點睛》(通用8篇)

兒童成語故事《畫龍點睛》(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6W 次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有密切關係,他們迫切地希望認識自然,於是便以自身爲依據,想象天地萬物都像人一樣,有着生命和意志。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兒童成語故事《畫龍點睛》(通用8篇)

兒童成語故事《畫龍點睛》 篇1

張僧繇是南朝著名的畫師。

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龍。不一會兒,兩條栩栩如生的龍就出現在牆壁上了。

這時皇帝發現這兩條龍都沒有眼睛,就問張僧繇這是爲什麼。

張僧繇回答說:“畫上眼睛的話, 它們就會飛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畫上眼睛,張僧繇只好給其中的一條龍點上了眼睛。

霎時間,電閃雷鳴,那條龍真的飛走了。

兒童成語故事《畫龍點睛》 篇2

南北朝時期的樑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畫家名叫張僧繇,他的繪畫技術很 高超。當時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廟,都讓他去作畫。

傳說,有一年,梁武帝要張僧繇爲金陵的安樂寺作畫,在寺廟的牆壁上 畫四條金龍。他答應下來,僅用三天時間就畫好了。這些龍畫得栩栩如生,惟 妙惟肖,簡直就像真龍一樣活靈活現。

張僧繇畫好後,吸引很多人前去觀看,都稱讚畫得好,太逼真了。可是, 當人們走近一點看,就會發現美中不足得是四條龍全都沒有眼睛。大家紛紛請求他,把龍得眼睛點上。張僧繇解釋說:“給龍點上眼珠並不難,但是點上了眼 珠這些龍會破壁飛走的。”

大家聽後誰都不相信,認爲他這樣解釋很荒唐,牆上的龍怎麼會飛走呢? 日子長了,很多人都以爲他是在說謊。

張僧繇被逼得沒有辦法,只好答應給龍“點睛”,但是他爲了要讓廟中留下兩條白龍,只肯爲另外兩條白龍點睛。這一天,在寺廟牆壁 前有很多人圍觀,張僧繇當着衆人的面,提起畫筆,輕輕地給兩條龍點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發生了,他點過第二條龍眼睛,過了一會兒,天空烏雲密佈,狂風四起,雷鳴電閃,在雷電之中,人們看見被“點睛”的兩條龍震破牆壁凌空而起,張牙舞爪地騰雲駕霧飛向天空。

過了一會,雲散天晴,人們被嚇得目瞪口呆,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再看看牆上,只剩下了沒有被點上眼睛的兩條龍,而另外兩條被“點睛”的龍不知去向了。

後來人們根據這個傳說引申出“畫龍點睛”這句成語,比喻說話或文章,在主要處用上關鍵性的、精闢的一兩句話,點明要旨,使內容就更加生動有力了。但是在知識改革開放的信息時代,我們可以認爲這就是一種創新,因爲張僧給龍點了眼睛就發生了一個質的飛躍。

成語“畫龍點睛”比喻說話或做事關鍵部位處理得好,使整體效果更加傳神。

兒童成語故事《畫龍點睛》 篇3

畫龍點睛的主人公是誰?

答:張僧繇

南北朝時期,有個擅長畫龍的人名叫張僧繇。他畫龍已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傳說,有一次,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的牆上畫了四條白龍,但令人不解的是,這四條白龍都沒有點上眼睛。有很多人問他:“先生爲何不點上眼睛呢?”張僧繇回答說:“點上眼睛很容易,但一點上,恐怕龍就會破壁騰空而去。”人們不相信這一說法,都要他點上眼睛,看看龍到底會不會飛走。

在衆人的執意要求下,畫龍點睛的主人公張僧繇只得提起筆來給龍點睛。他剛點了兩條龍的眼睛,忽然雷雨大作,接着,只聽得“轟”的一聲巨響,牆壁開裂。人們仔細一看,原來牆上的那兩條畫了眼睛的白龍已經騰雲駕霧,飛到天上去了。而那兩條沒有點睛的白龍,仍然留在了牆壁上。

人們這才相信了張僧繇所說的話。

畫龍點睛的啓示

我們做事要抓住事情的重點

兒童成語故事《畫龍點睛》 篇4

張僧繇用了一天的時間,在自家牆壁上畫了一條龍。而對於龍的眼睛,張僧繇卻拿着畫筆,站在畫壁前醞釀了很久。終於,張僧繇用盡筆力在牆壁上點上龍的雙眼。“太妙了!這眼睛一點上,這龍就像活了一樣!”僕人看後,不住地稱妙。

一天,梁武帝來到張僧繇家,看到這幅龍壁畫,大聲稱奇:“張愛卿這畫,龍眼太妙!這眼睛,好像要放射出精氣神。你這壁畫,送給我吧,我把它移到新建的安樂寺中,讓它與神佛共處!”

這天晚上,龍的眼睛從壁畫上跳了下來,大聲嚷道:“龍鼻、龍角、龍身,各位兄弟,我不奉陪你們了。你們也都聽到了,每位品畫的人都在讚美我一個,我的價值實在太突出,我高出你們太多,不能與你們爲伍了。我要去你們對面的牆上,我要讓看客誇獎我時只對着我自己,你們不能和我一起享受這些讚美的語言和目光。”

龍眼說完,跳到對面的牆上。龍鼻、龍角、龍身只是嘆口氣,沒有理會龍眼,一動不動地堅守着主人給它們安排的位置。

梁武帝派人來拆牆移壁畫了,工匠們把畫有龍的牆壁整個拆下來,移走了,他們竟然沒有發現畫中少了龍眼。而對面牆上的龍眼,甚至沒有人看上一眼。

當大家都走了,僕人開始打掃院子。“這面牆上怎麼粘上了兩片枯葉?”僕人把牆壁上的龍眼掃了下來,和其他垃圾堆在一起,倒掉了。

安樂寺裏,梁武帝站在龍壁畫前:“好一條龍!真不錯!可惜工匠們移來時碰掉了眼睛。如果有龍眼在,共同配合起來,這就是一條活龍了啊!”張僧繇站在梁武帝身邊,拿着畫筆,他想再添上龍眼。思考許久,張僧繇扔掉了畫筆:“皇上,還是不添龍眼了。有了龍眼,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在眼睛上,反而忽視了龍的整體。”“說得好!這幅壁畫的價值在於整體的構圖、各部分的組合,如果只看眼睛而不看整體,那就偏頗了。這就好像我們脫離土壤去看一粒塵埃,它能有什麼價值呢?好的,不添龍眼了。”梁武帝高興地接受了張僧繇的'建議。

從此,安樂寺中無眼龍的壁畫就流傳了下來。後來人不知道怎麼回事,就造出了一個“畫龍點睛”的成語,僅依靠臆測,認爲給龍點上眼睛,龍會活過來飛走,所以纔不點睛。其實,上面的故事纔是事實,後人的臆測僅是臆測而已。

兒童成語故事《畫龍點睛》 篇5

南北朝時期,有一位很出名的大畫家,名叫張僧繇,他的繪畫技術非常高超。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了許多的寺廟,都讓張僧繇去作畫。

有一次,張僧繇僅用了三天的時間,就在安樂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巨龍。而且畫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只是都沒有眼睛。參觀的人們紛紛請求張僧繇把龍的眼睛點上。張僧繇解釋說:“給龍點上眼睛並不難,但是點上了眼睛這些龍就會破壁飛走。”大家聽了,誰也不信,都認爲他在說大話。

在衆人的一再請求下,張僧繇只好答應把龍的眼睛畫出來,但是他爲了要讓廟中留下兩條白龍,只肯爲另外兩條白龍點睛。這一天,張僧繇當着衆人的面,提起畫筆,輕輕地給兩條龍點上了眼睛。奇怪的事情果然發生了,他剛剛點出兩條龍的眼睛,突然間,天空烏雲密佈,狂風四起,電閃雷鳴。在雷電之中,人們看見被“點睛”的兩條龍震破牆壁凌空而起,張牙舞爪的騰雲駕霧飛向天空。圍觀的人們,個個都看得目瞪口呆,從此以後對張僧繇更加佩服。

後來人們根據這個傳說引申出“畫龍點睛”這句成語,比喻說話或做事關鍵部位處理得好,使整體效果更加傳神。

兒童成語故事《畫龍點睛》 篇6

傳說古時候有個畫家叫張僧繇,他畫龍畫得特別好。

有一次,他在金陵(現在南京)安樂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巨龍,那龍畫得活靈活現,非常逼真,只是都沒有眼睛。人們問張僧繇:“爲什麼不把眼睛畫出來。”他說:“眼睛可不能輕易畫呀!一畫了,龍就會騰空飛走的!”大家聽了,誰也不信,都認爲他在說大話。後來,經不起人們一再請求,張僧繇只好答應把龍的眼睛畫出來。奇怪的事情果然發生了,他剛剛點出第二條龍的眼睛,突然颳起了大風,頃刻間電閃雷鳴。兩條巨龍轉動着光芒四射的眼睛沖天而起,騰空而去。圍觀的人,個個看得目瞪口呆,對張僧繇更佩服了。

成語“畫龍點睛”就是從這個傳說中來的。現在一般用來比喻寫作、講話時,在關鍵性的地方用上一兩句精闢的語言來點明含義,使內容更加生動有力。這種手法也稱爲“點睛”之筆。

畫龍點睛原形容樑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兒童成語故事《畫龍點睛》 篇7

畫龍點睛的主人公是誰?

畫龍點睛的主人公是張僧繇

畫龍點睛:比喻在關鍵地方簡明扼要地點明要旨;使內容生動傳神。也比喻在整體中突出重點。

張僧繇的簡介:

張僧繇,吳(蘇州)人。樑天監中爲武陵王侍郎,直祕閣知畫事,歷右軍將軍、吳興太守。苦學成才,長於寫真,並擅畫佛像、龍、鷹,多作卷軸畫和壁畫。

畫龍點睛的典故:

南北朝時期,有個擅長畫龍的人名叫張僧繇。他畫龍已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傳說,有一次,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的牆上畫了四條白龍,但令人不解的是,這四條白龍都沒有點上眼睛。有很多人問他:“先生爲何不點上眼睛呢?”張僧繇回答說:“點上眼睛很容易,但一點上,恐怕龍就會破壁騰空而去。”人們不相信這一說法,都要他點上眼睛,看看龍到底會不會飛走。

在衆人的執意要求下,畫龍點睛的主人公張僧繇只得提起筆來給龍點睛。他剛點了兩條龍的眼睛,忽然雷雨大作,接着,只聽得“轟”的一聲巨響,牆壁開裂。人們仔細一看,原來牆上的那兩條畫了眼睛的白龍已經騰雲駕霧,飛到天上去了。而那兩條沒有點睛的白龍,仍然留在了牆壁上。

人們這才相信了張僧繇所說的話。

畫龍點睛的啓示:

我們做事要抓住事情的重點。

兒童成語故事《畫龍點睛》 篇8

南北朝時的樑朝,有一位名叫張僧繇的大畫家。他的繪畫風格,對南北朝後期和隋唐兩代的繪畫藝術,有着極爲深遠的影響。

張僧繇擅長畫龍。傳說蘇州崑山的華嚴寺裏,就有張僧繇畫的龍。每當風雨來臨的時候,畫上的龍便騰躍起來。人們怕它出來,趕緊把張僧繇請來,要他想想辦法。張僧繇稍微思索了一下,便提起筆來,在龍身上加畫了一把鎖,它就不能動彈,那龍後來就不再騰躍了。

最爲神奇的,是他畫龍點睛的故事。

有一次,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的牆上畫了四條白龍,但是沒有點睛。

有人好奇地問道:“先生畫龍爲什麼不點睛呀?”

張僧繇鄭重地回答說:“點睛很容易,但一點睛,龍就要飛躍而去了。”

聽了這個回答,大家更好奇了,紛紛要他點睛,看看龍是否會飛躍而去。

張僧繇拗不過大家,只好提起筆爲龍點睛。奇蹟出現了,他剛給兩條龍點了眼睛,突然雷電大作,“轟”的一聲巨響,牆壁破裂。大家仔細一看,被擊破的牆壁上空空如也,那兩條白龍乘着雲霧,飛躍到空中去了,那沒有點過睛的白龍,仍然留在牆壁上,大家這纔信服。

這段神話般的故事,當然不可能是真的。但是告訴我們,張僧繇作的畫之所以非常生動,是因爲他極其重視所畫對象的神情的描繪,畫了龍不馬上點睛,是他在考慮怎樣使龍呈現出“破壁而飛”的生動氣勢。

後來人們用“畫龍點睛”這一成語來形容說話或寫文章時,在關鍵之處用神來之筆點明要旨,使之更加生動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