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經典故事 > 蘊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精選15篇)

蘊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8W 次

生活的迷茫、職場的緊張有時候會壓得你喘不過氣來,也許本篇文章的經典勵志小故事和哲理小故事能緩解你的壓力,同時給你一點啓發,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蘊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僅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大家喜歡。

蘊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精選15篇)

蘊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 篇1

空船

莊子有一則關於“空”的.故事:一個人乘船渡河,有艘空船由上游衝過來,即使脾氣最壞的人也不會生氣,等空船快撞到時,他會用手輕輕將空船推開。如果船上坐了一個人,乘船渡河者會立刻大喊:“快閃開!船會相撞啊!”喊一次、喊兩次、喊三次都沒回應,就算脾氣再好的人也會動怒!

爲何之前不生氣,現在卻動怒了呢?是因爲之前是艘空船,現在船上有人。如果一個人能無我無心,便能遨遊於世,有誰能傷害他呢?

蘊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 篇2

戰國時期的蘇秦和張儀都是鬼谷子的學生。所不同的是,張儀畢業的時候,師兄蘇秦已經是名滿天下的人物了。他憑藉出衆的才華,充分發揮專業特長,遊說六國,形成合縱的局面,與秦國抗衡,名震天下。

剛走出校門的張儀,也想憑自己的能力自謀職業,因爲他覺得自己的能力絕不會在蘇秦之下。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幾個月過去,工作依然無着落。無奈之下,他想到了自己“大腕級”的師兄蘇秦。於是,他前往趙國,呈上自己的名帖,請求拜見蘇秦。張儀想蘇秦無論如何肯定會看在師父的面上給自己一份相當不錯的工作吧。

蘇秦聽說張儀要來投奔自己,就一直以公務繁忙爲藉口,不肯接見張儀。張儀的心裏很不舒服,年輕氣盛的他本打算轉身走人,但轉念又一想,也許師兄是真忙吧,再說自己是有求於人啊,他就耐心地堅持下來繼續等。

過了幾天,蘇秦終於接見了張儀。可是讓張儀沒有想到的是,蘇秦不僅沒給他滿意的工作,還安排他跟下人住在一起,送給他的食物也是奴僕侍妾吃的飯菜。這還不算,蘇秦還多次當着衆人的面,責備張儀說:“憑你的`才能,卻讓自己窮困潦倒到這樣的地步,要靠朋友舉薦纔能有一份工作,像你這樣的人不值得我錄用!”然後,毫不留情地把張儀打發走了。

張儀投奔蘇秦,本想從中得到點好處,不料反被羞辱,自然十分憤怒。於是,他發誓,一定要混出個人樣來,出人頭地,讓蘇秦爲侮辱自己的行爲付出代價。當時的六國,都已經在蘇秦的勢力範圍之內,肯定容不下自己了。張儀想來想去,決定投奔秦國,因爲只有秦國能對趙國構成威脅。

蘇秦的一個門人聽說張儀要到秦國去,就自告奮勇地要追隨他。這個門人似乎十分富有,贈送了很多金錢、財物和車馬給張儀。張儀問他這樣做的目的,他說:“張先生是成大事的人,我是在爲將來投資啊。有朝一日張先生有權有勢了,我也能跟着享受榮華富貴。”張儀聽了,十分感動。最後,在這位門人的幫助下,張儀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到達秦國,見到了秦惠王。

由於當時六國的合縱力量強大,讓秦國很是忌憚,但秦惠王又苦於無破解之策,張儀的到來自然讓他十分高興,尤其是張儀破解六國合縱的連橫大計更是讓秦惠王喜出望外,張儀很快便得到了秦惠王的重用。後來,秦惠王採用了張儀的策略,加上張儀冒着生命危險到六國遊說,瓦解合縱,經過十多年的努力,蘇秦苦心經營的六國合縱被秦國瓦解了。

張儀很得意,功成名就的他有些飄飄然。他覺得十多年來的努力沒有白費,終於可以出一口被蘇秦羞辱的惡氣了。然而,讓張儀想不到的是,就在這時,一直陪在他身邊的那位門人卻向他提出辭行。張儀十分不解,說:“靠您的幫助,我纔有今天顯貴的地位,正要報答您的恩德,爲什麼要離開呢?”那位門人說:“這一切都是蘇秦先生安排的,他曾經說過,您的才能遠在他之上,所以當初要是給了你一份舒適的工作,可能你就會喪失了奮鬥之心,從而使你失去展示才華的機會,流於平庸了。因此,他才故意羞辱你,激發起你的鬥志。”

張儀聽了門人的話,才明白師兄蘇秦的良苦用心,原來這一切都是他精心設置的局。是啊,如果沒有當初的那番羞辱,也許就不會有他今天的成就。原來不是所有的羞辱都是傷害。

蘊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 篇3

真正的高貴

在平靜的海平面上,每個人都可以成爲領航員。

但如果只有陽光而沒有陰影,只有歡樂而沒有痛苦,那就不是完整的人生。就拿最幸福的人來說吧——他的幸福是一團糾結的紗線。痛苦和幸福輪番而至,讓我們悲喜交集,甚至死亡都讓人生更加可愛。人在生命的嚴肅時刻,在悲傷與喪親的陰影下,才最接近真實的自我。

在生活和事業的`各個方面,才智的功能遠不如性格,頭腦的功能遠不如心性,天分遠不如自制力、毅力與教養。

我始終認爲內心開始過嚴肅生活的人,他外在的生活會開始變得更爲儉樸。在一個奢侈浪費的年代,但願我能讓世人瞭解:人類真正的需求是多麼的稀少。

不重蹈覆轍纔是真正的醒悟。比別人優秀並無任何高貴之處,真正的高貴在於超越從前的自我。

蘊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 篇4

有兩個人吵了一天,一人說3×8=24,另一個人說3×8=21,相爭不下告到縣衙。縣官聽罷說:“把三八二十四的那個人拖出去打二十板!”

二十四的人就不滿:“明明是他蠢,爲何打我?”

縣官答:“跟三八二十一的人能吵上一天,還說你不蠢?不打你打誰?”

感悟:

不要和不講理的人較勁,

因爲最後受傷的可能是你,

因爲你的`十張嘴也說不過一張胡說的嘴!

人老了想要快樂,一定要記住:

遇到爛人不計較,碰到破事別糾纏!

蘊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 篇5

有個小孩對母親說:“媽媽,你今天好漂亮。”

母親問:“爲什麼?”

小孩說:“因爲媽媽今天沒有生氣。”

感悟:

原來擁有漂亮很簡單,

只要不生氣就行了。

人到老年,不生氣,

就是美麗的智慧!

蘊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 篇6

生活中有許多不經意的人和事,略微探究,就可以看出一些簡單但有益的道理。

名聲與尊貴: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名聲與尊貴,來自於真才實學和內在修養。有德自然香。

輕重退進:想把一張薄紙扔過河,怎麼用力也不成,紙裏包顆小石頭就扔過去了;一片枯葉落到頭上幾乎沒有感覺,一顆果實落到頭上就是有分量的.一擊;想跳過沒有橋的小溪很難,退到一定距離向前衝刺,凌空一躍便過去了。

說與做:有些事情說得做不得,有些事情做得說不得。

溼與幹:溼毛巾比干毛巾更容易擦乾溼桌子

遠與近:將書貼近眼睛反而看不清楚。有的事物離得太近便無法認識。

愛與執著:以爲得不到的最美好,是因爲對之瞭解太少。不要浪費生命在一定會後悔的事情上。

甜果與苦杏子:路邊的甜果被人摘走,沒被人摘走的是苦杏子。

蹲下再說:狗窮追不已,蹲下來抓石頭,狗立即後退。一旦遇到惡勢力糾纏,也不妨停住腳步再說。

強與弱:公牛與牛犢從不鬥架,公牛見公牛一定頭角相向。兩種勢力一強一弱,也許相安無事;如果旗鼓相當,就會摩拳擦掌。

空:油箱空了車不動,腳踩空了翻跟頭,久不翻的書會黴,久不住的房會朽,腦子空了無聊,體魄空了大病。

習慣:

1、馴象人用鐵鏈將小象拴住,小象無法掙脫,漸漸習慣不掙扎,直到長成大象。小象是被鐵鏈拴住,而大象則是被習慣拴住。

2、馴虎人讓小虎吃素長大。老虎不知肉味,從不傷人。一次馴虎人跌跤後讓老虎舔淨他流在地上的血,結果老虎將馴虎人吃了。老虎曾經被習慣綁住,而馴虎人則死於習慣——習慣於他馴服的老虎不吃人。

3、一位大夫遇到一個重病患者,對患者家屬說:“也許已經有些晚了,不過我會盡全力去做。”如果病人痊癒,其家屬的喜悅就會倍增;萬一不幸,他們會認爲“醫生已經說過有些晚了”而予以接受。

想要改變一個人對事物的評價,不妨在改變對方對該事物的預期上下功夫。

抓住與放手:抓住一件東西不放,就只能擁有這件東西,如果肯放手,就有機會選擇別的。固步自封,智慧也就只能達到某種程度。

蘊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 篇7

古代有一則寓言講到:有個盲人到集市上去買布,賣布的欺他眼瞎,想把比黑布便宜的白布當作黑布賣給他。盲人用手摸過兩種布後,一下子就判斷出賣布的是拿白布冒充黑布。於是,周圍的人對盲者大加稱讚一番。

從此,那個買布的盲者逢人便講:“別看老子眼瞎,心可不瞎,睜眼人也不見得比我這瞎子強!”

一個書生得知此事,就想教育教育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盲者。

一天,書生同幾位朋友,一起將那位盲者領至家中。然後,在屋地當中擺上兩個大罈子,

讓盲者摸出哪一隻是黑壇,哪一隻是白壇。

“憑我買布的經驗,這有何難!”盲者一邊用手摸着罈子一邊說道,“熱乎的.這只是黑的,發涼的這只是白的!”

“老先生差矣,您正好說顛倒啦!”在場的人同時說道。

“憑我集市上買布的經驗,我的判斷怎麼會錯呢!你們這羣無禮的後生,想欺騙我這瞎老頭子,沒那麼容易!”

“先生,可是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您想想,您買布是在太陽地裏,可現在是在屋子裏。再者說,布是不能裝水的,而現在黑壇裏裝的是涼水,白壇裏裝的是熱水。”那位書生開導說,“您不顧時間、場合、條件等方面的變化,卻把一時一地的經驗,當作永恆的真理,又豈能不出錯呢?”

盲者翻了翻白眼,不再做聲了。

蘊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 篇8

(一)歌不驚人死不休

我一直記得18歲的春天。日光溫暖,明晃晃的陽光柔軟地傾瀉而下。學校的白玉蘭豐腴地盛開了一樹又一樹,風一吹,連帶着飽滿了白蘭的歌聲。

十八歲——年輕的驕傲白蘭是我們班的文藝委員,剛開學時每天都穿一件黑色短袖,搭一條洗得發白的牛仔褲。因爲顏色對比得厲害,她並不苗條的身材顯得那兩條腿更粗,走路時兩條腿都挪不開縫,一扭一扭的,常常招來別人背後的指指點點。每一次白蘭都低着頭,眼睛看着腳尖,貼着走廊的牆壁,慢騰騰地下樓,像是爬行的蝸牛,還縮着頭。

我的成績在入學時是全班第一名,初來乍到彼此不熟,興許是那分數高得令人望而生畏,很多同學對我是禮貌甚至帶點討好的意思。我就拉了白蘭,下課的時候跟她走在擁擠的樓梯,吃飯的時候面對面坐一張桌子,連晚自習放學,我們也是磨蹭着一起走回宿舍。我知道,有我在,那些指指點點的手和小聲嘟囔的嘴,都變得收斂。我也想告訴白蘭,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可是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我有什麼資格說那些斟酌了又斟酌的話呢?年少,我們的眼裏只有自己,別人的缺點那麼輕易被置在放大鏡下,玩笑起來不留情面。自尊在張揚的青春面前像是一張薄臉皮,吹彈可破。

白蘭的`臉皮,比這更薄。

開學第一場班會要選定全部班委,每一個人都躍躍欲試。年輕的班主任拍拍我的肩膀說,你來當這場班會的主持人。我小心翼翼地將班會辦得風生水起,演講、競選、個人秀,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我知道,出一點差錯,都會讓白蘭擺手不幹。直到快要結束時,白蘭才磨磨蹭蹭地舉了手。她低着頭小聲說,老師,我可不可以唱首歌?

臺下忽地笑作一團,白蘭都要哭了,可她還是張張嘴,唱了。那寬廣的音域還有飄渺而堅定的聲音,把我們一口氣帶回了青藏高原,臺下掌聲如潮。

我猜,這個勇敢的胖姑娘,也迎來了美美的春天。

(二)文科班的書生

理科班的男生常常笑我們文科班“文弱書生”,彷彿手無縛雞之力是特指文科男,說這話的時候又挑釁地看着我,可是拜託,我是貨真價實的女孩子。每次在教務處領卷子,免不了有好事的男生愛喋喋不休地人身攻擊。他們知道我是文科班的學委,這話帶回去,男生們非瘋了不可。

只是我惜字如金,流言止於智者。他們就親自站在操場,在某一節體育課,對着我們班大聲喊了出來。這直接導致袁野帶着籃球一陣風跑過去,他已經拔節地長過了班裏所有的男生,拍着籃球笑着說,什麼時候比比?

比比就比比。

袁野帶着班上爲數不多的男生,在籃球場上和人高馬大的理科男對決,運球、投球、搶籃板,好像很有戰術,輕易就避開了對手的進攻。我們班和理科班打成平手,看臺上人聲鼎沸,論拉拉隊,他們理科班絕不是我們文科班的對手。

袁野的頭髮剪得乾淨利落,細長的眉眼,整張臉輪廓分明,有陽光清新的笑。最後一局我們以1分險勝,理科班女生瞬間倒戈,袁野讓整個年級的女生尖叫。我笑着從人羣中撤出時,袁野追上來說,“沒給您老丟臉吧!”

我承認,我是嫉妒袁野的。每次考試,我排第一名,不用看也知道第二名是袁野。我跟他所拉開的距離,不過是除數學之外,每一科都比袁野多幾分,零零總總千辛萬苦地加起來,捍衛自己第一名的位置。他卻用一科數學,輕易就躍過了考試中的千軍萬馬。

這個優秀而帥氣的男生微笑着說,以後進出教務處,你可以把頭擡得高高的。那是18歲,還是輕易就爲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動干戈的年紀,可是袁野把“文弱書生”的話認真聽下去,不動聲色扳回一局,並且一勞永逸。讓對手心服口服的對決只有光明正大的勝利,而在這之前,要想毫不費力,就必須十分努力。袁野帶着班上的男生,像士兵突擊,狠狠操練了一把。

袁野說,“你幫我補補史地政,外加英語,如何?”我瞥他一眼不說話,他把籃球拋得很高,“我幫你補習數學。”

合算!肯給人面子和臺階下的男生,總是輕易就交到朋友,就像後來,袁野在籃球場上和理科班男生一一擁抱,紳士而義氣。

(三)另一種年輕的驕傲

日子如白駒過隙,18歲像是古老的過去已經走得那麼遠。而我記憶猶新,那些從沒說的祕密可以坦然說出。

18歲的我成績優異,昂首挺胸。若不是高調的成績,比白蘭還胖的我,要聽更多的流言飛語。可是胖子和胖子在一起,就像刺蝟扎堆,那些指指點點都被驕傲地忽視。白蘭說,如果你肯站出來主持班會,我就唱《青藏高原》給你助威。

那時班上的女孩子都喜歡一個叫袁野的男生,他成績好人又好,從不像其他男生開粗魯的玩笑。我在教務處領卷子時經常碰到他在走廊裏搖晃,那些“文弱書生”的話不過是男生找了藉口指着我說得天經地義,吃得多幹得少。那是無聊的18歲,玩笑是枯燥學習的調味劑。

可是袁野用男生的方式解決了男生們的問題,不暴力,有面子,徹徹底底。

18歲的青春年華,有一個女孩子爲了鼓勵我,不惜成爲衆矢之的,勇敢地站起來,開成一朵玉蘭。她教會我自信得體,堅忍不拔,實力是捍衛榮譽的最好武器。

也有一個男孩子,不顧女生的小心眼和嫉妒,大大方方地關心,出色利落地拿下青春期的敏感。他教會我心胸寬廣,溫潤如玉。也告訴我團隊合作總是輕而易舉就勝過孤軍奮戰。

我明白,那些美好的品德在18歲,是另一種年輕的驕傲。

蘊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 篇9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林夕卻說出名不能太早。當我們把目光聚焦到兩句話的“出名”上時,它們的意思便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而兩位名人都卓有成就,歷經人事,慣看風雨。他們的話,重要的不是說出來的內容,而是話中包含的人生經驗的總結。

也許“出名”不是關鍵詞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認爲出名晚了,快樂也不痛快。她的角度,是從自然天性和目的來說的,年輕時候有勇氣、理想、時間、激情和浪漫。如果想出名,何不在自己處於最光彩耀人,還屬於發展和上升的形象展示給世人?

當我們只需要對自己負責的時候,會更專注地發掘出潛力,更易冒出靈感的火花。但仔細品讀她的話,我卻認爲這話是說給幼時就表現出稟賦異於常人的人聽的。那些頂頂拔尖的人物,像謝靈運,幼時聰穎過人,極富詩才;王羲之,初學書法便令老師吃驚;晏殊,曾經是皇帝抱於膝上的神童。他們肆意瀟灑、無拘無束地發揮自己的天才,才華自在,不求揚名名聲自已響亮。

此時有人賞識,鼓勵甚至崇拜,才能更好地在“順境”中痛快地讓靈氣噴涌而出。比起一些人的名聲自揚,有些人是被父母、別人早早推上舞臺的。像邁克爾·傑克遜幾乎是被“逼”着出名的。但若不是早年驚豔全場的歌喉引來無數人的追捧,讓他一直唱下去,也許歌壇就少了一位天王巨星。又如秀蘭·鄧波,還是一個不到別人膝蓋高的小娃娃,就開始工作。她的演員生涯不能不說是傳奇,她也許正是因早年出道,比別人多了十幾,甚至二十幾年的積澱,才比別人的演藝路走得更長、更遠。

幼年出名的人很多,而到老都讓人銘記的人卻被時間篩去不少,剩下的.,無疑是本身具有天賦,又得到良好指引的人,他們可以說:“出名要趁早”。此時這句話的關鍵詞已遠不是“出名”,也不是“早”。它隱含的意義是珍惜你的才華,細心發掘,千萬別讓天賦隨時光溜走。

林夕說出名不能太早,卻像是和許多踏實的普通人說的。也許大多數人早年表現平平,此時一心想出名,只有兩種情況:要麼苦心追求名聲,結果成了像“超級女聲”那批被刷下來的炮灰,給萬分之一,千萬分之一的機會做了分母;要麼幸運獲得暫時名聲,卻因自身“存貨”不夠,無法滿足大衆期望而迅速被人潮淹沒。一心想出名,反而極有可能出不了名反倒出醜。這句話像是勸誡普通人要少抱幻想,多點行動,花時間去提高自己,積累智慧,錘鍊心性,再成熟穩重地站在大衆面前。老天不給你天資,你想出名,時間會陪你走過臺下默默無聞的成長過程,讓你的登臺一樣光芒四射。79歲獲諾貝爾獎文學獎的羅素潛心耕耘幾十年,最終站在了文壇最高處;左宗棠走了幾十年坎坷求政路,聰明地抓住機遇營銷自己,上任後大展宏圖,收復伊犁,改革稅法,洋務運動,選舉賢才,幹事件件漂亮利落;迪克·梅特舒茲花了10年讀大學,30歲至40歲在賣去污劑和牙膏中磨練了一身本領,紅牛飲料由他創造,在他的帶領下磕絆成長,終於創造了一個品牌,更創造了功能飲料這個行業,成爲《福布斯》億萬富翁新貴。

對於那些自己奮鬥出來的文學巨匠,政壇神話,商業巨賈,他們當初的目的肯定不是膚淺的“出名”,而是純粹地向人生證實自己的價值,嚴肅地規劃前進的軌跡,踏實進步。所以我認爲,林夕的話,關鍵詞也不在“出名”,而在於追求理想然後被認可。

單純地爭論“出名”該“早”還是該“不早”本身其實毫無價值。因爲並沒有明確“出名”是什麼樣的“名”。是一時風靡,引領流行,譁衆取寵,臭名遠揚還是永垂不朽?“早”又究竟指多早?是牙牙幼童,青春少年還是泛指青年?當眼光死死盯在“出名”的早晚問題上,以一句話來作爲引領自己人生的航標燈太偏頗,更宜放遠眼光,瞭解支撐這句話的證據,找準自己的人生定位,讀懂自己,揣摩言者實意,作爲參考。畢竟自己的生活要自己掌舵。不應太看重“出名”這個表面的關鍵詞,而應注重自身從積累到爆發的過程,“出名”不重要,重要的關鍵的是塑造出一個最好的自己。

蘊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 篇10

一天早晨,一個牧師正在準備明天的講道詞。太太出去買東西了,小兒子約翰哭着嚷着要去迪斯尼樂園。爲了轉移兒子的注意力,牧師將一幅彩色繽紛的世界地圖,撕成許多小碎片,對兒子說:“小約翰,你如果能把這張世界地圖拼起來,我就帶你去迪斯尼樂園。”

牧師以爲這件事會使約翰花費大半個上午時間,但不到十分鐘,小約翰便拼好了。每一片碎紙片都整整齊齊地排列在一起,整張世界地圖又恢復了原狀。

牧師很吃驚,問道:“孩子,你怎麼拼得這麼快?”

小約翰回答:“很簡單呀!地圖的另一面是一個人的照片,我先把這個人的照片拼到一塊,然後把它翻過來。我想,如果這個人拼對了,那麼,這張世界地圖也應該是對的。”

牧師忍不住笑了起來,決定馬上帶兒子去迪斯尼樂園,因爲兒子給了他明天講道的題目:人對了,世界就對了。

大道理:“人對了,世界就對了”是一個古老的命題。企業的基本資源是人、財、物、信息和時間,但就其性質而言就是兩大類:人的資源和物的資源。人是活的`,能動的;物是死的,被動的。“一切物的因素只有通過人的因素才能加以開發利用。” 在一定的生產力條件下,人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力資源是企業的第一資源。

含有大道理的哲理故事:致命的弱點

希臘神話中有一位偉大的英雄阿吉里斯,他有着超乎普通人的神力和刀槍不入的身體,在激烈的特洛伊之戰中無往不勝,取得了赫赫戰功。但就在阿吉里斯攻佔特洛伊城奮勇作戰之際,站在對手一邊的太陽神阿波羅卻悄悄一箭射中了偉大的阿吉里斯,在一聲悲涼的哀嘆中,強大的阿吉里斯竟然倒下去了。

原來這支箭射中了阿吉里斯的腳後跟,這是他全身唯一的弱點,只有他的父母和天上的神才知道這個祕密。在他還是嬰兒的時候,他的母親、海洋女神特提斯,就曾捏着他的右腳後跟,把他浸在神奇的斯堤克斯河中,被河水浸過的身體變得刀槍不入,近乎於神。可那個被母親捏着的腳後跟由於浸不到水,成了阿吉里斯全身唯一的弱點。母親造成的這唯一弱點要了兒子的命!

大道理:由於局部細微的弱點而導致全局的崩潰,就是這則寓言所揭示的道理,管理也同樣如此。企業生產經營的每一個環節,與市場銷售及售後服務都密不可分,一個零部件裝配的失誤,就可能給整個企業帶來巨大甚至致命的損失。因此,一定要全力把好質量關。“零缺陷”管理就是對質量控制與保證的管理創新。

蘊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 篇11

白雁經常聚集到湖邊,許多白雁常在那裏挑選合適的地方棲息。雁羣頭領還安排了一隻白雁守夜放哨,看見有人來了就鳴叫報警。湖區的獵人熟悉了白雁的生活習性。一到晚上,他們就有意點亮火把。放哨的雁看見了火光,就嘎嘎地叫了起來,獵人又把火弄滅了。等到雁羣受驚飛起來時,什麼動靜也沒有了,雁羣又放心地落回原處休息。這樣反覆三四次後,羣雁以爲是放哨的雁有意欺騙她們,就都去啄它。這時,獵人舉着火把向雁羣靠近。放哨的雁怕羣雁啄它,不敢再叫。酣睡中的`雁羣被獵人一網捕捉,沒有一隻逃脫。

大道理:任何一個企業都會面臨着市場的考驗,當競爭對手第一次試探的時候,企業建立起的預警系統——“放哨的白雁”起到了作用,企業嚴陣以待,卻不見對手有什麼反應。但是經過反覆試探之後,連企業自己也逐漸放鬆了警惕,致使競爭對手不戰而勝。

蘊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 篇12

馬,本來自由自在的在山間撒野,渴了喝點山泉,累了就睡在地上曬太陽,無憂無慮。可是自從有了伯樂,馬的命運就改變了,給它的頭戴上籠轡,在它的背上置放鞍具,拴着它,馬的死亡率已經是十之二三了,然後再逼着它運輸東西,強迫它日行千里,在它的腳上釘上鐵掌,馬的'死亡率就過半了。馬本來就是毫無規矩、毫無用處的動物,讓它吸取日月之精化,天地之靈氣,無用無爲,還得以享盡天年,教化它,讓它懂得禮法,反而害了它的生命。

大道理:管理何嘗不是如此呢?在規矩的約束下我們是否也喪失了本我,成天遵循別人制定的規定,逼迫自己去做不願意做的事情,有限的生命還剩下多少呢?

含有大道理的哲理故事:兩個鞋子推銷員

英國和美國的兩家皮鞋工廠,各自派了一名推銷員到太平洋上某個島嶼去開闢市場。兩個推銷員到達後的第二天,各給自己的工廠回了一封電報。一封電報是:“這座島上沒有人穿鞋子,我明天搭第一班飛機回去。” 另一封電報是:“好極了,這個島上沒有一個穿鞋子,我將駐在此地大力推銷。”

大道理:聰明人創造的機會比他找到的多。美國新聞記者羅伯特懷爾特說:“任何人都能在商店裏看時裝,在博物館裏看歷史。但具有創造性的開拓者在五金店裏看歷史,在飛機場上看時裝。”

蘊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 篇13

最重的行囊是貪心

佛問弟子:世間何爲最珍貴?

弟子答:“已失去和未得到。

佛不語。經數載,滄桑鉅變。佛再問之,答曰:世間最珍貴的莫過於正擁有。

大道理:也許你可以一無所有,但是誰沒有當下?最重要的今天的清心、真心。真心,就是家後面有座山,去爬了,它就是你的靠山;家前面有個公園,去玩了,它就是你的後花園。

有一次,青蛙遇到蜈蚣,青蛙問蜈蚣,你是百足之蟲,你一般走路先邁哪條腿啊?蜈蚣一聽,“咔嚓”一聲就卡在那兒,怎麼也動不了了。因爲每次蜈蚣走路都是按自己的本能邁步,讓它刻意分出先後,它反而不知所措了。

大道理:別跟自己過不去,很多時候的負擔就是念想,也就是多抹一層霜而寒了自己,多吃一口飯卻撐了自己。

美國前財長保爾森:小時候只要洗澡時間超過一分鐘,父母就會衝進來朝我潑涼水,並且大聲呵斥:“你在幹嗎?打肥皂的時候,可以把淋浴關掉,沖洗的時候再打開。”直到現在,只要打開淋浴的時間過長,他就會充滿罪惡感,他的孩子們也和他一樣節約用水。這樣,洗澡都成了很奢侈與期待的幸福。

大道理;節約的人容易滿足,簡單的'人容易幸福。

有“漁”未必豐

有個老人在河邊釣魚,一個小孩走過去看他釣魚,老人技巧純熟,所以沒多久就釣上了滿簍的魚,老人見小孩很可愛,要把整簍的魚送給他,小孩搖搖頭,老人驚異地問道:“你爲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釣竿。”

老人問:“你要釣竿做什麼?”

小孩說:“這簍魚沒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釣竿,我就可以自己釣,一輩子也吃不完。”

老人若有所思地將釣竿送給了他,小孩欣欣然釣起魚來,然而整整一下午,一條魚也未能釣起來。

大道理:有太多人認爲自己擁有了人生道上的釣竿,再也無懼路上的風雨,其實釣魚重要的不在釣竿,而在釣技。

蘊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 篇14

智者有兩個徒弟。一次,他們看到屋裏飛進一隻蜜蜂,蜜蜂努力地朝窗外飛,卻被窗上厚厚的玻璃擋住了,一次次徒勞地摔下來。

徒弟甲說:這隻蜜蜂真是愚蠢啊,既然知道這個方法行不通,爲什麼還要做努力呢?它這樣做即使飛一輩子也不可能成功。

他從中得到領悟:世上有些事,不能強求,該放手時就放手。

徒弟乙說:這隻蜜蜂真頑強,它那麼勇敢,失敗了也不屈服。

他也從中得到啓示:做人就應該像蜜蜂那樣,鍥而不捨,敗而不餒,百折不回。

於是,兩人爭執起來,誰也說服不了誰。

最後,他們只好去找智者來評理:我們的觀點,究竟誰的纔是正確的呢?

智者說:你們誰都沒錯。

兩個徒弟不解,心想:怎麼可能兩種觀點都對呢?難道師傅是故意做好人,不讓我們再爭執了?

智者早就看出他們的心思,他微笑着,拿出一塊大餅,吩咐他們把大餅居中切開。徒弟二人照做了。

智者問:兩個半塊餅,你們說哪半塊好,哪半塊不好?

他們回答不出。

智者說:你們總是看到相異的地方,而沒有看到相同的地方,形式上的差異,掩蓋了質的相同。

徒弟二人一下醒悟過來了: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本來沒有絕對的是非問題。

世上萬物也是如此,許多表面看似相同的,可能是相殊甚遠;而表面相殊的,倒可能有質的相同。生活中的不少錯誤,有時就是因爲看不到這一點而產生的。

蘊含大道理的哲理小故事 篇15

入暑以來,蟬聲大噪,正是捕捉知了龜的好時節。知了龜是蟬的幼蟲,用它做成的“油炸金蟬”,色澤金黃,入口酥軟,營養豐富,是難得的時令食品,更有“唐僧肉”的美稱。黃昏時分,我右手提瓶,左手持竿,緊隨大哥的`燈光入林捕知了龜,興趣斐然之餘且有所思。

樹小蟬更多

蟬通常要在地下生長三四年,甚至七八年才能出洞,所以越粗的大樹出蟬越多,大哥卻直奔一片手指粗細的小樹林,難以置信的是竟然還收穫不菲。大哥看我疑惑,便說:“你不要看現在是小樹苗,去年這裏可還是大樹呢,刨過的土地使蟬更容易爬出來,所以這片小樹林出的蟬反倒更多。”

啓發:看待問題不能只注重表面,洞察問題的根源纔是成功的關鍵。

不打亮眼的

燈光照在樹幹上,一個知了龜躍然入目,我忙舉竿去打,大哥卻說不是。我不相信,落地的果然只是一個蟬蛻,如此三番,忙問大哥怎麼就知道是蟬蛻呢?大哥說:“你沒見燈光照去時,它渾身發亮嗎?在燈光照射下,知了龜通常都是一個土黃色的影子,亮眼的則必是蟬蛻。”

啓發:騙子能騙得了人,通常是因爲他們的“特別出彩”,但騙不了人又何嘗不是因爲如此呢?

隨時都在變

大哥幸運地發現了兩排出蟬特多的樹,我亦欣喜,心想照完這兩排樹肯定收穫不少。豈料,忽然一束燈光直插到我們前面。這是我始料未及的,不禁嘟囔:“這人真沒規矩。”大哥笑道,哪裏有那麼多規矩,既然有人來照,我們改去其他地方就是了。

啓發:事態的發展往往不會根據預期的設想而一成不變,調整好心態時刻迎接“突變”的挑戰,纔是成功者所應具備的品質。

沒人會等你

返回途中,聽見這樣一段對話:“太遺憾了!有好幾個照到了卻沒能打下來。”“都怪你拿的竹竿不夠長,錯過了好多機會。”“我不是回去拿長的了嘛,可惜再去照時已經被別人打走了……”這對小姐妹隨即埋怨起了他人。

啓發:準備的完備與否是你自己的事情,沒人會一直等你,更不會有人爲了你而止步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