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翟樹巖永遠留在春耕報道路上的名人故事範例

翟樹巖永遠留在春耕報道路上的名人故事範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W 次

對於常年奮戰在基層一線的農業新聞記者來說,這原本是一次再普通不過的採訪,然而,這一次,中央電視臺農業頻道記者翟樹巖,卻永遠留在了春耕報道的路上。

翟樹巖永遠留在春耕報道路上的名人故事

3月21日,在完成採訪四川省隆昌縣的春耕抗旱報道後,翟樹巖和另外兩位同事一起,又趕往受旱嚴重的眉山市,下午4時許,採訪車在高速公路上突發交通事故,坐在前排副駕位置上的翟樹巖頭部受到劇烈撞擊,不幸殉職在春耕抗旱採訪一線,享年58歲。

“跟他聊天沒有距離感”

去冬以來,受持續少雨影響,我國多省陸續出現旱情。剛剛完成在河北省邯鄲市春耕走基層拍攝的翟樹巖,3月17日又輾轉趕赴四川,與先期到達的同事匯合,投入到春耕一線的新聞報道。

不到5天時間,他們先後深入筠連縣、資中縣、隆昌縣旱情嚴重的20多個鄉鎮,走訪了60餘戶,獲得大量第一手的新聞素材。

中央電視臺農業頻道日前播出了翟樹巖生前拍攝的一組抗旱畫面,拍攝地點是四川省宜賓市筠連縣旗隆村。旗隆村地處大山深處,海拔1000多米,由於極度乾旱,村民急於尋找水源,翟樹巖跟蹤拍攝了一位返鄉打井的小夥子。

同樣也在這次車禍中受傷骨折的中央電視臺《聚焦三農》欄目記者客雯說:“村民連續打了5口井,卻全是廢井。打井的小夥子從井裏上來的時候滿手的泥,手上還拿着一個小鏟子,翟老師讓我跟上他。”

小夥子名叫鄒玉虎,他對拍攝他打井的翟樹巖印象很深刻,他在電話裏告訴記者:“攝像老師一直在拍,後來還到家裏去了,看我們都喝什麼水,跟我們聊的也是我們農民關心的話題,感覺和我們離得很近,跟他聊天沒有什麼距離感。”

在鄒玉虎家裏,翟樹巖從水缸裏舀起了一瓢水,“我當時一看那瓢水完全是發黃渾濁的,然後他就喝下去一口,還跟我半開玩笑地說,小客啊,再不能浪費水了,看看這個地方缺水有多麼嚴重。”客雯說。

“青春的老翟的攝像機”

翟樹巖總是開玩笑地說:“別叫我老頭,我是50多歲的年紀,20多歲的心態。”或許正因爲如此,翟樹巖在新浪的微博上的.暱稱是“青春的老翟的攝像機”。

他的人緣極好,在工作之餘,愛講笑話逗大家開心,同事都喜歡跟他一起出差。與翟樹巖搭檔近10年的同事雷建功回憶說:“出差是一件挺辛苦的事,白天拍攝,晚上還要編輯,但是有他在呢,就像一個開心果一樣,逗得我們感覺工作非常輕鬆。”

攝像是一件苦差事,外出採訪時,20多公斤重的攝像機扛在肩上,一扛就是幾個小時,翟樹巖的身子骨卻很硬朗,一有任務,扛起攝像機就走。

在《聚焦三農》欄目製片人周祚印象中,翟樹巖從不挑剔採訪任務的急難險重,不管是地震、泥石流,還是洪水、冰凍雨雪災害,他都是衝在前面,他的第一句話總是:“行,沒問題!”

在曾與翟樹巖搭檔報道留守兒童新聞的同事李欣看來,影響自己最深的就是翟樹巖的樂觀心態。“無論是拍多麼難的鏡頭,或者是具有危險性的暗訪,他始終是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而且還不厭其煩地來安慰你。”李欣說,“他跟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做節目不要太過於急功近利,要慢慢來,一定要慢慢來。”

“我一開始是愛電視,後來我是愛農民了”

他這輩子註定與電視有緣。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當時還在部隊服役的翟樹巖,參加了全軍第一批電教人才培訓,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愛上了電視新聞報道工作。他時常對戰友說:“我熱愛電教事業,熱愛電視,它們如同我的妻子兒女。”

2003年,在部隊服役超過30年的翟樹巖來到了中央電視臺農業頻道,繼續從事電視事業。這一干就是10個年頭,許多新來的記者都是他手把手帶上新聞之路的。

在《聚焦三農》節目的10年,常有影視公司等企業高薪邀請翟樹巖加盟,他總是婉言謝絕。翟樹巖的弟弟、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記者翟樹傑曾勸過他幾次:“外面的公司能多掙點錢,你也能接着乾電視,何必整天在農村跑採訪呢?”

“不行。你不知道,我一開始是愛電視,後來我是愛農民了。”翟樹巖明確地告訴弟弟,翟樹傑從此便不再提起這個話題。

在四川雅安貧困山區的懸崖小學採訪時,他看到貧困孩子生活困難,就立刻把身上的全部現金2000元分成20份,悄悄地放在孩子們的書包裏;在四川涼山州昭覺縣四開鄉拍攝艾滋遺孤時,他又是將全部現金1000多元,送給孩子們當回家的路費。

他常說,農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要儘自己之所能,察農民之苦,急農民之急,問農民之需,纔是一名合格的農業記者。

青春的老翟在這個春天走了,他永遠留在了春耕報道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