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古今中外名人故事

古今中外名人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古今中外名人故事1

古今中外名人故事

  古今中外勵志名人經典小故事1:屈原在山洞裏讀書

在長江三峽的巫峽和西陵峽之間,有一座名叫秭歸的縣城。這裏就是戰國時期大詩人屈原的故鄉。

屈原自幼聰明好學,在學堂裏深得老師的賞識。可有一段時間,他放學後經常遲遲不回家。家裏人問他緣故,他總是神祕地笑笑說:“我現在誰也不告訴。你們放心吧,反正我不會去幹壞事的。”

屈原的姐姐女嬃心裏仍不踏實。這天,她在放學前先趕到學校,當屈原背完晚書走出校門時,便悄悄地跟在了後面,一直跟到了後山坡的一個山洞裏。

這山洞可真美!婀娜多姿的石柱、石筍和石鐘乳,在虛無縹緲的霧氣中亭亭玉立。晶瑩閃亮的水滴順着石鐘乳尖,一滴一滴地慢慢墜落,叮咚之聲,猶如珠落銀盤。

屈原在泉邊一塊青石上坐了下來,隨手掏出一卷竹簡,低聲吟詠起來。

女嬃站在洞口默默地傾聽着。她彷彿跟着弟弟一起,一會兒來到了洞庭湖畔的漁翁、蠶女中間,一會兒又來到了九嶷山上的樵夫、獵人中間……直到夜幕降臨,洞內一片朦朧時,她才輕輕地喊了一聲:“弟弟”。

“誰?”屈原猛一怔。當他瞪大眼睛,看清是自己親愛的姐姐站在洞口時,連忙笑吟吟地迎上前去:“姐姐,我讀的都是咱們楚國的民歌,美極啦!

可是,老師不許我們在學校裏讀它,沒辦法,我就……”

“那也得對家裏說一聲啊。”女嬃只責備了一句,便拉着弟弟的手一塊兒走出了山洞。

屈原在山洞裏讀書的事很快就傳開了。他死後,故鄉人民爲了紀念他,就把後山的這座山洞取名爲“讀書洞”。

  古今中外勵志名人經典小故事2:才高八斗的曹植

曹植,字子建。他的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他把五言體詩歌推到了一個新的藝術高峯。著名詩人謝靈運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今天下共分一斗"。如此也可看出他的才華。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小時侯隨軍奔波,直到13歲纔在鄴城安定下來。此後他與當時著名文學家王粲、徐擀,沉琳、劉楨等人寫詩作賦,名聲很快就傳播開了。在曹操的幾個兒子中,曹植是最有才華的,曹操也因此想"廢長立幼",立曹植爲太子。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曹植常常因好酒、任性而誤事,出了不少差錯。使得曹操無法接受,對曹植很是失望。但是他的哥哥曹丕善於察言觀色,籠絡人心,終於被立爲王太子。曹丕即位以後,開始整治當初的對手,曹植是首當其衝的一個。他幾次想加罪於曹植。

一次,曹丕刁難曹植在七步內做一首詩,不然,將被治罪,曹植踱步成句,流下千古名句: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古今中外勵志名人經典小故事3:太陽的背後不是光

有一個年輕人自小父母離異,在母親含辛茹苦的撫養下長大。

小學時,年輕人對音樂情有獨鍾,表現出了驚人的天賦。望子成龍的母親日積月累,湊前爲他買了一架鋼琴。“玩”者琴,年輕人挖掘着潛力,慢慢積聚着自己的音樂“資本”。

高中畢業後,年輕人沒有考上大學,只能到餐館當服務生,被老闆暴罵過,剋扣過薪水。

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年輕人被臺灣樂壇老大吳宗憲看上,進入吳的公司做音樂製片助理。期間,他不停的寫歌,結果都被吳宗憲擱置一旁,有的甚至當面扔進垃圾桶。

年輕人沒有泄氣,吳被其努力感動了,答應找歌手唱他的歌。但是,許多著名歌手都不願意一展歌喉,因爲他寫的歌太稀奇古怪。年輕人只得一如既往、默默地進行着自己的創作。

有一天,吳宗憲拋給年輕人一個機會:10天,寫50首歌,然後自己挑選10首,自己唱,出專輯。這樣,年輕人廢寢忘食,沒日沒夜,絞盡腦汁,拼命寫歌。終於,他的第一張專輯問世了,立即轟動歌壇。接着第二張專輯《范特西》又流行音樂界。

大家都知道這就是我們的生命:周杰倫——兩岸三地最受歡迎的歌手。

冰心有首小詩:

成功的花/

人們只敬慕它顯時的明豔/

然而當初它的芽兒/

浸透了奮鬥的淚泉/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周杰倫的成名之旅,不正是這首詩滋生懂得詮譯嗎?

古今中外勵志名人經典小故事:曼德拉的人生頓悟

南非的曼德拉,因爲領導反對白人種族隔離政策而入獄,白人統治者把他關在荒涼的大西洋小島羅本島上27年。

當時儘管曼德拉已經高齡,但是白人統治者依然像對待一般的年輕犯人一樣虐待他。

但是。當1991年曼德拉出獄當選總統以後,曼德拉在他的總統就職典禮上的一個舉動震驚了整個世界。

總統就職儀式開始了,曼德拉起身致辭歡迎他的來賓。他先介紹了來自世界各國的政要,然後他說,雖然他深感榮幸能接待這麼多尊貴的客人,但他最高興的是當初他被關在羅本島監獄時,看守他的3名前獄方人員也能到場。他邀請他們站起身,以便他能介紹給大家。

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寬宏的精神。讓南非那些殘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顏得無地自容,也讓所有到場的人肅然起敬。看着年邁的曼德拉緩緩站起身來,恭敬地向3個曾關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場的所有來賓都靜下來了。

後來,曼德拉向朋友們解釋說,自己年輕時性子很急,脾氣暴躁,正是在獄中學會了控制情緒才活了下來。他的牢獄歲月給他時間與激勵,使他學會了如何面對自己遭遇苦難的痛苦。他說,感恩與寬容是源自痛苦與磨難的,必須以極大的毅力來訓練。

他說起獲釋出獄當天的心情:“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我們之所以總是煩惱纏身,總是充滿痛苦。總是怨天尤人,總是有那麼多的不滿和不如意,是不是因爲我們缺少曼德拉的寬容和感恩呢?

  古今中外勵志名人經典小故事4:拉斯頓斷臂求生

4月的一天,27歲的亞倫·拉斯頓隻身來到位於猶他州東南部的布魯莊峽谷攀巖。

出發前,他將手機留在了家裏,並決定不告訴任何人他要去哪兒,後來發生的事情證明,這是一個令他後悔的決定。

就在他攀上一塊重達800磅的大岩石時,岩石突然鬆動了,拉斯頓的手頓時失去了抓攀點,慣性把他一下子甩到巖壁上。與此同時,大岩石迅速向他滾來,壓在了他的右臂上,然後戛然而止。

那一刻,除了劇痛,還有恐懼。一開始拉斯頓就意識到,靠自己絕不可能把手臂弄出來,因爲不管他怎麼擺動身體,大岩石就是紋絲不動。在隨後的幾十分鐘時間裏,拉斯頓拼命用自己的身體去頂撞大岩石,希望大岩石能挪動一點點。但這一番掙扎除了使得他精疲力竭外,沒有絲毫作用,拉斯頓就這麼被困在那裏整整5天,靠身上所帶的少許食物和水維持着生命。

爲了防止脫水,他還喝了自己的尿。

第六天,食物與水都已經耗完。拉斯頓看着那塊巨石,心裏冒出了一個可怕的念頭:用刀子切斷胳膊。只有切斷自己的胳膊,纔能有生還的機會。

爲防萬一,拉斯頓打開數碼攝像機,給家人記錄下他最後的信息。“真對不起……”他說,“你們每一個都讓我感到驕傲。”然後,他開始用自己的身體做槓桿,使勁往下擰胳膊,越擰越低。不知過了多久,他的耳邊響起了“啪”的一聲。那聲音就像一聲槍響,在山谷裏迴盪。拉斯頓知道他的骨頭斷了。那一刻,他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鑽心的痛。

接着,拉斯頓小心翼翼地切臂肉。在開始切手臂前,他先拽下水囊的軟管塞子上的繩子當止血繃帶,牢牢扎住血管。然後迅速把血管切斷,再切斷大動脈。那一瞬間,拉斯頓覺得自己就像被人活生生放進了熾熱的岩漿中。但是,伴隨着劇痛的,還有一種感覺,那就是痛快。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獲得自由之後所產生的美好感覺。然而拉斯頓遠沒脫離危險,因爲要走出峽谷,他還要走將近4個小時的山路。

血,一直不停地順着他的雙腿往下流,溼透了他的鞋子。拉斯頓靠着堅強的意志力一步一步往外走。終於,他碰上了一個徒步旅行的家庭。這家人在上山時曾碰到了正在峽谷入口搜救拉斯頓的搜救隊。看到拉斯頓,他們馬上幫他聯繫搜救隊。前來搜救的直升機迅速趕到。搜救隊長查看了拉斯頓的傷勢後,馬上對駕駛員說:“他把自己的手臂切斷了,我們必須趕快把他送往醫院。”

傷愈出院後,拉斯頓把這次痛苦的經歷按時間順序寫成了一本書,起名爲《生死兩難》一這本書於20xx年出版,併成爲當年的暢銷書。他也成爲一名勵志演說家,在一場場演講中,他把自己從那場苦難中學到的經驗、教訓和感悟傳播給更多的人。

“我必須下決心勇往直前,儘管不知未來還會發生什麼事情。”拉斯頓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說,“在關鍵時刻戰勝恐懼而斷然採取行動,這纔是最重要的,”

今天,拉斯頓還在繼續新的行動。他已安裝了度身定做的假肢,前不久還登上了位於阿根廷的海拔高達23000英尺的阿空加瓜山的最高峯。

古今中外名人故事2

  李時珍的故事

李時珍經過長期的臨牀實踐,認識到本草“關係頗重”,而古代本草中“差訛、遺漏不可枚數”,爲了糾偏正誤,他不恥下問,虛心向勞動大衆求教;爲了考察藥物的形態、生長、性能,他不惜遠涉千山萬水,足跡遍及大江南北。

李時珍對宋代蘇頌《圖經》中的老鴉眼睛草與龍葵龍珠之考證即爲一例。李時珍曰:“龍葵、龍珠,一類兩種也,皆處處有之。四月生苗,可食,柔滑……但生青熟黑者爲龍葵,生青熟赤者爲龍珠,功用亦相彷彿,不甚遼遠。楊慎丹鉛錄,謂龍葵即吳葵,反指本草爲誤,引素問、千金四月吳葵華爲證。蓋不知千金方言吳葵即蜀葵,已自明白矣。今並正之。”李時珍的這一段敘述不僅將龍葵、龍珠作了歸併,辨正了《圖經》老鴉眼睛草與龍葵各立一條之誤,還辨正了楊慎龍葵即吳葵之失。論述透徹、明確,使龍葵、老鴉眼睛草、龍珠、吳葵、蜀羊泉等之間混亂的名稱得以釐正。

古代本草常將通草與木通相互混淆,或將兩者視爲一物。李時珍以認真負責的科學態度糾正了前人的這一錯誤。《神農本草》之通草,《本草綱目》釋名爲五代南唐陳士良《食性本草》之木通。時珍曰:“有細細孔,兩頭皆通,故名通草,即今所謂木通也。今之通草,乃古之通脫木也,宋本混注爲一,今分出之”。他在“集解”項作了進一步詳釋,“其枝今人謂之木通,有紫、白二色,紫者皮厚味辛,白者皮薄味淡。本經言味辛,別錄言味甘,是兩者皆通利也。”

菝葜、土茯苓是古今長期混亂品種,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曰:“土茯苓,楚蜀山箐中甚多,蔓生如蓴,莖生細點,其葉不對,狀頗類大竹葉而質厚滑,如瑞香葉而長五六寸,其根如菝葜而圓,其大如雞鴨子,連綴而生,遠者離尺許,近或數寸,其肉軟,可生啖。有赤白二種,入藥用白者良。”生動簡要地描述了土茯苓原植物的特徵:苓蔓生,葉狀如竹葉,大而質厚。根狀莖細長,每隔一段間距生一肥厚的塊狀結節,這與百合科菝葜植物土茯苓(光葉菝葜)的特徵完全吻合。特別是說“赤白”二種,真實無誤,因其生長環境質地的差別,雖同種植物,亦有赤白之分。李時珍不但對藥物標本及性狀進行研究,而且還將研究結果與古文獻進行比照考證。他說:“按中山徑雲,鼓鐙之山有本草焉,名曰榮草,其竹如柳,其本如雞卵,食之已風,恐即此也。”並找到“食之已風”的療效。他還說:“諸醫無從考證,往往指爲萆?Z及菝葜,然其根苗迥然不同,宜參考之。但其功用亦頗爲相近,蓋亦萆、菝葜之類也。”李時指出古代醫家對此無從考證和相互混淆的藥物加以訂證和區分。

古今中外名人故事3

明代,江寧湖熟鎮有十三個門,門門都有木柵欄開關,還造了五座更樓:東、西、北面各一座,南面有兩座,都造在柵欄門上頭。白天行人出入,夜晚有地甲看更,二更天一過,十三個門就關門上鎖,不許通行了。

東面的大門叫獅子門。一天,二更敲過,門外來了位客人叫門。老更夫就着月光一看,叫門的是位文弱書生,心裏想:人家說不定是遠道來的,方便他一下吧,就下樓打開柵欄門,讓他進來了。更夫問相公了:“你找哪家?”相公回說:“我是遊玩到此地的,哪個也不認得。”更夫心好,就說:“深更半夜的,相公不嫌髒,就在我這更樓上避避風吧。”那相公沒有去處,也只好跟他上更樓。一看,更樓雖小,東西也沒幾樣,睡的是地鋪,卻生着一盆火,火上吊着一把紫銅茶壺,暖氣當中夾着一股茶香。更夫拿圍裙把桌子、板凳一陣擦,就請書生坐下來歇着。更夫又拿來一隻杯子,擦擦乾淨,從火盆邊上拿來酒倒滿,還捧出一把花生米,笑笑說:“相公,吃點酒解解寒氣吧。”那書生早已餓了,也不客氣,端起杯子就喝,花生米吃得津津有味,連聲說:“好酒,好酒,好菜,好菜!”

書生吃喝夠了,精神大好,拿出隨身帶的文房四寶,對更夫說:“老人家,難得你這一片好心關照,我畫幅畫送你,表表心意吧!”更夫一聽蠻高興,連忙把油燈捻亮,看他畫。只見那相公紙一鋪,墨一磨,提筆三畫四畫,就畫成棵大樹,樹上分出五個岔枝,樹正中一個大窩,窩裏伸出五隻畫眉頭。相公收筆對更夫道:“有了這幅畫,以後你看更就用不着點香來計時辰了。”更夫想不明白,書生就指着畫裏的五隻畫眉說:“每到一更,窩裏的畫眉就有一隻飛到樹枝上,一飛就叫一聲。五隻畫眉飛出後,也就是五更天了。以後,它們又會飛回窩裏去。白天,你把畫收好,晚上再掛,放心睡覺,誤不了打更的事!”老更夫嘴上不說,心裏疑惑:“年輕輕的,說的比唱的好聽吶。”將信將疑地把畫收下了。第二天大早,相公臨走,更夫纔想起來問問他尊姓大名。書生笑笑道:“我叫唐伯虎。”等老更夫回過神來去追,唐伯虎已經沒影子了。

當天晚上,老更夫吃過晚飯,就把畫畫打開,剛剛掛上牆,那畫上已經有隻畫眉歇在枝頭上了。二更剛到,第二隻畫眉又叫喳喳地飛上枝頭。就這麼着,三更、四更;五更,五隻畫眉前前後後都飛出了窩,神得叫人不敢相信。老更夫笑得合不攏嘴。

古今中外名人故事4

買鞋子

珍妮發現一家鞋店掛着清倉甩賣的牌子,便走進去看看。驀然她的眼光被一雙紅色的吊帶涼鞋吸引住了。珍妮一試剛合腳,看看價格才17美元,太便宜了。珍妮滿心歡喜地去收銀臺,收款員小姐看了看珍妮疑惑地說:"小姐,您真要花17美元買這雙鞋?"珍妮很納悶:"難道價錢不對,還差多少?""不,是這雙鞋有問題。左邊的比右邊的大一碼。可能是上回哪個顧客拿錯了。我把它放在那兒並不準備賣,要不,我給您換一雙,行嗎?"珍妮細心一看,可不是嘛,左邊的比右邊的稍大一些,不過不仔細看是看不出的,頓時心中有一種莫名的感動。

分析:在商界中,除了要商品貨真?

古今中外名人故事5

英國首相丘吉爾有一個習慣,無論在什麼時候做完工作,都要跳進熱氣騰騰的浴缸洗澡。然後光着身子在房子裏踱步。

在訪問美國期間,他正光着身子在房間裏踱來踱去,突然有人敲門。“進來”,他喊道。門開了,羅斯福出現在他的面前?見到丘吉爾一絲不掛就要退出。“進來!總統先生”,丘吉爾伸出雙臂叫道:“大不列顛的首相對合衆國總統是沒有什麼要隱瞞的。”

一天。有人問丘吉爾,做個政治家要有什麼條件。丘吉爾回答說:“政治家要能預言明日、下月、來年及將來發生的一些事情。”那個人又問:“假如到時候預言的事情未實現,那怎麼辦?”丘吉爾說:“那要再說出一個理由來。”

一位媚態十是的年輕婦人對丘吉爾說:“你有兩點我不喜歡。”“哪兩點?”“你執行的新政策和你嘴上的鬍鬚。”

“哎呀,真的,夫人”,丘吉爾彬彬有禮地回答說:“請不要在意,您沒有機會接觸到其中任何一點。”

丘吉爾年輕時,曾作爲一名戰地記者被俘,他逃走了。

布爾人出價25磅懸賞他。幾年後,他在自己的書房裏建嘎懸賞他的告示配上鏡框掛了起來,並對來防者講述:“這是我的全部價格25磅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黑暗日子裏,禁酒聯合會的女士們訪問丘吉爾,一位愛非難人的女士說:“首相先生,根據可靠的人士透露,在這次戰爭中你喝掉的全部含有酒精的飲料和白蘭地如果能流入這間房子的話,大概可以灌到這裏。”

這是一間大房間,她把她的手舉到她的頭上比劃着———那就是說大半間房間灌滿白蘭地和含有酒精的其它飲料。

古今中外名人故事6

海明威和他的"硬漢形象"

美國作家海明威是一個極具進取精神的硬漢子。他曾嘗試吃過蚯蚓、蜥蜴,在墨西哥鬥牛場亮過相,闖蕩過非洲的原始森林,兩次世界大戰都上了戰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19歲的他見一意大利士兵負傷,便冒着奧軍的炮火上去搶救,結果自己也被炸傷了腿,但他仍揹着傷員頑強前進。突然間,炮擊停止,探照燈大亮,海明威終於回到陣地。原來是他的英勇行爲感動了奧軍將領,下令放他過去。作爲作家的海明威,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超過莎士比亞,"幹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斯湯達打在地上說胡話。決心下定,就得奮力拼搏。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納獲諾貝爾文學獎,海明威不服氣,匆匆寫了一部小說要超過人家,反遭失敗。倔強的海明威爬起來再幹,終於寫出了小說《老人與海》,獲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

他在《老人與海》這部小說中寫下了一句響噹噹的名言:"人是不能被打敗的,你可以把他消滅,但不能打敗他!"

分析:是的,人是不能被打敗的,只要我們心中有目標,有信念。即使過程艱幸,最終也能有所收穫。

話題:"成功的曲折""永不言敗"

古今中外名人故事7

河北省定州市,不僅保存着文物古蹟雪浪石和東坡槐,而且一直在傳唱着地方戲曲“定州秧歌”。這些,都與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東坡有關。

蘇東坡,號東坡居士,生於四川眉山縣,嘉佑年間進士。宋朝熙寧年間,他上書反對王安石變法而被貶。後又因“愛性剛偏,黑白太明”,敢直言諫君,於元佑八年,又由禮部尚書貶爲定州知州(刺史)。那時,定州北臨契丹,是宋朝的邊防重鎮,蘇東坡上任後,首先整飭軍紀,修建引箭社,以鼓舞士氣。他在定州任職雖然只有八個月,但做了大量利國利民的好事,至今傳爲佳話。

蘇東坡在定州勤於察訪民情。一天,他來到定州城北的蘇泉、西坡、大西丈、小西丈村一帶巡訪,看到這些地方地勢低窪,沼澤片片,茂密叢生的雜草掩蓋着肥沃的泥土。於是,他便想到盛產水稻的老家四川眉山,如來個“南稻北移”,定會將定州變爲富庶之地。於是,他責成專人,到南方運來稻種,並親自向農民傳授水稻的插秧、栽培和管理技術,使昔日的荒野水灘開出了一塊塊稻禾競秀的水田。

過了些日子,蘇東坡下鄉巡訪又路過這裏,聽到插秧的農民在唱:“蛟子咬哇螞鱉鑽,撓窪苦哇插秧難,眼看水荒變成了米糧川。唱不盡的插秧歌,心裏喜滋滋的甜。”生動樸實的歌詞和活潑動聽的曲調,吸引了這位既擅長詩畫,又精通音律的大文豪。於是,他將詞曲記錄下來,稍加整理,定名爲“插秧歌”。自此,插秧歌在定州北部男女老幼間傳唱不息。後來,蘇東坡又填過幾首“插秧歌”歌詞,以“水上白鶴驚飛處,稻田千里盡秧歌”的詞句,描繪當年秧歌在定州一帶的普及情況。“插秧歌”開始時民間歌舞,後發展爲有人物、有情節的河北地方戲曲“定州秧歌”。

蘇東坡在定州除鼓勵農民改良土壤、治理荒灘外,還廣爲植樹造林。他非常喜歡北方的大槐樹。這種樹木質堅實,枝葉茂盛,夏季裏黃花滿枝清香怡人,並且耐嚴寒抗風雪。蘇東坡曾在定州他的“雪浪齋”院裏栽種了兩棵。此樹雖歷經千載,但至今枝繁葉茂,東面那棵的側枝向兩側伸展,猶如鳳凰展翅;西面那棵則挺拔高聳,猶如神龍遊天,故定名爲“神龍”、“舞鳳”,成爲當今定州市一大景觀。現在,“神龍”歷經千載風雨已有“龍鍾之態”、“舞鳳蔥蘢如蓋”。樹下邊還挖有一口“龍井”,正好將架轆轤安在枝椏上。

至於蘇東坡在定州修建的“雪浪齋”,更是有名的一景。它是蘇東坡的故居,具有北方建築的樸實、幽深;又有江南園林建築之精巧、典雅,乃北宋羣體建築的代表之作。

古今中外名人故事8

嚴復的擔憂

1912年嚴復擔任北大校長之職,此時嚴復的中西文化比較觀走向成熟,開始進入自身反省階段,趨向對傳統文化的復歸。他擔憂中國喪失本民族的"國種特性",他認爲會"如魚之離水而處空,如蹩跛者之挾拐以行,如短於精神者之恃菸草爲發越,此謂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於這樣一種對中華民族前途與命運的憂慮,嚴復曾經試圖將北京大學的文科與經學合二爲一,完全用來治舊學,"用以保持吾國四五千載聖聖相傳之綱紀,彝倫道德文章於不墜"。這一行爲在當時稱得上用心良苦。

分析:嚴復保護中國傳統文化的良苦用心在當時能有幾人明曉?愛國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不能只從一種角度、用一種眼光來看問題!

話題:"看待事物的角度""目的與形式"

古今中外名人故事9

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勵志故事篇1:卡莉·菲奧里納

從母親那裏受益匪淺。惠普前任女掌門卡莉。菲奧里納曾是男性主導的硅谷中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精明強幹、堅忍不拔的卡莉曾兩度榮登財富“最有權威的女企業家”榜首,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卡莉從小就受母親影響,從母親那裏學到了堅強、博學和熱愛生活,並受益一生。

卡莉出生於美國得州一個帶有歐洲血統的家庭。父親是聯邦法院的法官,母親則是一位藝術家。在童年的卡莉心中,母親一直是她最崇敬的人。母親熱愛生活,教卡莉做人的道理,使卡莉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卡莉童年時代隨父母遊歷了不少國家,不僅開拓了眼界,更培養了思考問題的廣度和深度,這對她成爲一個有勇氣、有魄力、自信並熱愛生活的人也不無影響。

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勵志故事篇2:歐陽修

歐陽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寫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極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說:何必這樣折磨自己?難道還怕老師責罵?歐陽修笑道:不怕先生罵,卻怕後人笑。

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勵志故事篇3:約翰遜

約翰遜博士,他的父親經營一個大舊書攤。有一次,距離不遠處有個節目,大家都去趕集,這天正下着雨,他的父親想要約翰博士分一部份書籍,運到趕集的地方去販賣。他的父親接連呼喚他三次,要他去,可是約翰遜博士這時正專心閱讀一本又厚又大的書,竟假裝聽不見,也不理睬,父親嘆了一口氣,只得自己親自去了。這時候,約翰遜博士年十八歲。五十年後,有一天中午十一時,當地人看見這個體態臃腫的老年人,跪在街心,他把帽子夾在腋下,柺杖放在一邊,低頭跪在太陽下,熱淚直流。這時約翰遜博士業已成名,大家都來看他,他對大家說:五十年前的同一天,同一時刻,我不聽父親的話,現在我跪在這裏懺悔!

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勵志故事篇4:牛頓

牛頓研究學問非常專心。有一次,朋友請客,席間,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於是叮囑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牛頓回來,只好去看個究竟。原來牛頓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項實驗的做法,到家後,就一頭栽進實驗室,做起實驗,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淨。又有一次,他餓了,煮雞蛋吃,卻一邊想問題,一邊把雞蛋放進鍋子中,等問題解決了,想吃雞蛋時,揭開鍋蓋,撈起的竟是自己的懷錶。

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勵志故事篇5:卓別林

卓別林能編,能導,能演,是不可多得的全能影人。有一次,他召開影片攝製會議,一隻蒼蠅在他四周繞着圈子飛。起初他用手打幾下,沒有打到,就要了一個蒼蠅拍。會議進行中,他就握着蒼蠅拍,擺出打蒼蠅的姿態,眼睛狠狠地望着那蒼蠅。可是打了三次,都沒有打到。後來蒼蠅就在他面前的桌上,他慢慢地拿起蒼蠅拍,正要作死命一擊時,忽然放下手中武器,讓蒼蠅飛走。旁邊在座的人看了,就說:爲什麼你不把它打死?這位諧星聳了聳肩,說:這只不是方纔那隻!

一、司馬光宋朝司馬光出生於官宦世家。從小機智過人,勤奮好學。剛滿二十歲即考上進士。他爲官清廉,公務之餘常利用時間讀書,立志寫一部通志,作爲人們的借鑑。爲了把握時間讀書,他特意製作一個圓木枕頭,枕頭的妙用是睡覺時身子只要一翻動,它就會滾動,人也就驚醒了,可以繼續研究學問,因此稱“警枕”。每當司馬光需休息時,便枕着“警枕”,如此學習的結果,終於成爲一位學問淵博的人。

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勵志故事篇6:王獻之依缸習字

王獻之,字子敬,是東晉大書法家書——聖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他自己也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王獻之三四歲的時候,母親就教他背詩誦詩,到五六歲的時候,就能夠出口成章,順口吟出幾句詩來。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發顯得機警聰敏,而且還特別喜歡習字。王獻之家有一隻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與這個大水缸密不可分!

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勵志故事篇7: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勵志故事篇8:厲歸真學畫虎

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通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乎可以以假亂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遊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爲一代繪畫大師。

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勵志故事篇9: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讀到這句詩時,沈括的的眉頭凝成了一個結,“爲什麼我們這裏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纔開始盛開呢?”,爲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約了幾個小夥伴上山實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抖,沈括矛茅塞頓開,原來山上的溫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纔來得比山下來得晚呀。憑藉着這種求索精神和實證方法,長大以後的沈括寫出了夢溪筆談。

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勵志故事篇10: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邊發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撈落水的石獅,卻怎麼也找不着。這時,一個叫徐霞客的小孩說,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獅。果然石獅找到了,大家都讚譽這個聰穎的小孩。原來他就是長大後成爲偉大地理學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古今中外名人故事10

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我國書畫是極負盛名的。他所寫的《蘭亭帖》流傳至今,是我國書法藝術的珍品。《蘭亭帖》集中體現了王羲之的文學才華和書法藝術的成就。

《蘭亭帖》是對自己所作的《蘭亭集序》的書寫。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3月3日,王羲之和當時的名士孫統、孫綽、謝安、支遁等40多人宴集在浙江省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縣)的蘭亭。這一天春光明媚,與會的人詩興大發,紛紛吟出一些詩來。王羲之爲這些詩作所感動,欣然命筆寫了一篇序,這就是後來傳誦的《蘭亭集序》。序中記下了集會的盛況,反映與會諸人的觀感。《蘭亭帖》就是對於《蘭亭集序》的精書,寫得遒媚勁健,爲後世學習書法的楷模。

王羲之書法的高超成就來源於他幼年的刻苦學習。

王羲之幼年學書的時候,非常羨慕東漢書法家張芝。張芝,字伯英,他的書法也是非常有名的。據說張芝學習書法的時候經常在衣帛上寫字,然後再把衣帛放在染缸裏染上色,做衣服用。張芝還經常到水池邊上去寫字,用池水磨墨涮筆,結果池水都被染成黑色。由於他這樣用功,所以字寫得非常好,特別是草書更爲出名。當時的人稱他爲“草聖”。王羲之決心學習張芝的精神,並認爲:只要自己肯於刻苦努力,就一定可以趕上或者超過張芝。

王羲之不僅學習張芝的精神,而且還學習張芝寫字的方法。他也像張芝那樣,經常到水池邊上學習寫字。

王羲之家鄉臨川城下有一條河,靠河的邊上有一塊地方叫做新城,新城的上面有一個很深的長方形水池,這就是他經常學習寫字的地方。每當春天到來的時候,他就帶上紙筆硯墨來到這裏學習寫字,用池裏的水磨墨,用池子裏的水涮筆,每當他的黑黑的墨筆投入池水的時候,水裏立刻出現一片黑雲似的水墨。這樣,天長日久,池水也就漸漸變黑了。隨着池水的一天天變黑,王羲之的字也一天天的長進了。不久,他寫的字就超過了當時的書法家庾翼。

有一次,他用草書給庾翼的哥哥庾亮寫了一封信,庾翼看到以後大爲歎服。他說王羲之的字“真可以與張芝的媲美了!”王羲之終於成爲當時的書法家。

到了宋朝,新城的墨池上邊建立了一個州學的校舍。州學裏有一位姓王的教授(主管教育的小官)。他因爲怕王羲之臨池學書的事蹟被世人所遺忘,就寫了“晉王右軍墨池”六個字掛在屋前的柱子上,並且邀請當時的大散文家曾鞏寫了一篇《墨池記》。

曾鞏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他在《墨池記》裏除了記述王羲之當時臨池學書的事蹟之外,還闡述了有關學習的一些思想。他說。“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後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這也就是說,王羲之的書法成就並不是天生成就的,而是精心努力的結果;後人之所以趕不上他,並不是後來的人不能趕上他,而是後人學習艱苦努力的程度不如他,這也是王羲之臨池學書的事蹟給予後人的有益啓示。

古今中外名人故事11

今天有幽默感的人越來越少,所以也就越來越不好玩了。

有些人智力很好,很聰明,反應很快,但就是沒有幽默感。不知道爲什麼。

我想了一下,那個老農當初爲什麼要寫一個認真的“真”字叫孔老夫子的弟子認,是因爲老農認爲,執念的根子在世人的心中埋得太深了,這個根子已經穿透了人的`視網膜,所以只會認真,看不見“直八”。

故事是這樣的:一大羣弟子隨孔子出行,路上看見一老農在給莊稼澆水,就上前去求水喝,老農聽說他們的老師是孔子,就寫了一個“真”讓他們認,結果全錯了,人人都指認此字爲“真”。

孔子最後認出了老農寫的這個字讀“直八”。孔子的眼睛沒有被矇蔽,蒙在他眼睛上的那塊黑布被拿掉了。他就成了那個時代少數活着的智者之一:睜開眼睛,他看見了直八,沒有看見黑布。,

學生到底不如老師,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大清王朝的那些學者也很白癡,在通往聖賢的道路上,他們越走越遠,越來越離經叛道。道不在彼岸,道也不在身邊,道在心裏,而心在身體裏。身體必須動起來,所以王yang明說,要知行合一。

古今中外名人故事12

在一次美國籃球賽季,喬丹被芝加哥公牛隊選中。剛進隊時,喬丹的年薪僅爲55萬美元,對此他說:“比賽時坐板凳是家常便飯,雖然心裏不舒服,但也必須忍受,因爲老闆還不看好你,球迷也不認同你,你能做的,就是通過不斷努力,最終讓人們喜歡你,這樣你才能得到更多。”

隨着球藝的突飛猛進,喬丹已經成爲全隊的核心人物,並率領公牛隊連續奪得NBA總冠軍,年薪也因此猛飆到3014萬美元,幾乎相當於其他隊員年薪的總和,這就引起個別隊員的不滿。其中有個叫米勒的板凳隊員找到老闆雷恩斯多夫,認爲應該降低喬丹的年薪,並要求爲自己加薪。雷恩斯多夫對米勒說:“你有沒有算過賬,因爲有了喬丹,公牛隊才能在幾個賽季後的各項收入就達到15億美元,我們給予喬丹的,連公牛隊收入的零頭都不到,明眼人一看都明白。換句話說,是我們虧待了他。而你在幾個賽季中,從沒有爲球隊拿到過一分,但我們每年還要拿出30萬美元養着你,這筆賬又該如何算?謝謝你的提醒,現在我就要做出兩個決定,一是將你的年薪降爲20萬美元,二是將喬丹的年薪提高到3314萬美元。”米勒萬萬沒有想到,因爲他的自作聰明,不僅沒有爲自己爭取到加薪,相反還被降了10萬美元,而喬丹的年薪卻因此提高了300萬美元。

善妒的人,只看到別人收穫了多少,卻看不到別人付出了多少,這樣的人,不僅是無能的人,也是無德的人,最終只能弄巧成拙。

古今中外名人故事13

肖邦的遺願

1830年11月,費列德利克·肖邦(波蘭作曲家、鋼琴家)決定到外國深造,爲祖國爭光。出發前,朋友們爲他舉行了一個送別晚會。肖邦滿懷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們贈送的裝滿祖國泥土的銀盃,表示永遠不會忘記可愛的祖國。肖邦輾轉於維也納、倫敦、巴黎等地,通過他的藝術活動,增進西歐人民對當時正在受難的波蘭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輾轉流離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1849年秋天,肖邦臨終時告訴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政府是不會允許把他的遺體運回華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臟帶回去。

肖邦的心臟,按照他的遺願被送到華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長的祖國大地中。

分析:葉落歸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對祖國的眷念,是每一個愛國者的共同期望。

話題:"遺願""愛國--永恆的話題"

古今中外名人故事14

梁實秋的演講

著名作家梁實秋擅長演講,他的演講獨具風采,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師大任教期間,當時的校長劉真,常請名人到校演講。有一次,主講人因故遲到,在座的師生都等得很不耐煩。於是,劉真便請在座的梁實秋上臺給同學們講幾句話。梁實秋本不願充當這類角色,但校長有令,只好以一副無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說:"過去演京戲,往往在正戲上演之前,找一個二三流的角色,上臺來跳跳加官,以便讓後臺的主角有充分的時間準備。我現在就是奉命出來跳加官的。"話不尋常,引起全場鬨堂大笑,驅散了師生們的不快。

分析:幽默,流於俗套就成了無厘頭;而恰到好處的幽默,則是智慧的閃光,有着化腐朽爲神奇的力量。

話題:"語言的妙用""幽默人生"

古今中外名人故事15

  一、司馬光

宋朝司馬光出生於官宦世家。從小機智過人,勤奮好學。剛滿二十歲即考上進士。他爲官清廉,公務之餘常利用時間讀書,立志寫一部通志,作爲人們的借鑑。爲了把握時間讀書,他特意製作一個圓木枕頭,枕頭的妙用是睡覺時身子只要一翻動,它就會滾動,人也就驚醒了,可以繼續研究學問,因此稱“警枕”。每當司馬光需休息時,便枕着“警枕”,如此學習的結果,終於成爲一位學問淵博的人。

  二、牛頓

牛頓研究學問非常專心。有一次,朋友請客,席間,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於是叮囑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牛頓回來,只好去看個究竟。原來牛頓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項實驗的做法,到家後,就一頭栽進實驗室,做起實驗,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淨。又有一次,他餓了,煮雞蛋吃,卻一邊想問題,一邊把雞蛋放進鍋子中,等問題解決了,想吃雞蛋時,揭開鍋蓋,撈起的竟是自己的懷錶。

  三、葉天士拜師謙學

葉天士自恃醫術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葉天士的母親病了,他束手無策,多虧薛雪不計前嫌,治好了他母親的病。從此,葉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於是他尋訪天下名醫,虛心求教,終於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醫。

  四、王獻之依缸習字

王獻之,字子敬,是東晉大書法家書——聖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他自己也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勵志人生 )王獻之三四歲的時候,母親就教他背詩誦詩,到五六歲的時候,就能夠出口成章,順口吟出幾句詩來。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發顯得機警聰敏,而且還特別喜歡習字。王獻之家有一隻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與這個大水缸密不可分!

  五、屈原

《屈原洞中苦讀》這個故事講述了,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颳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裏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爲一位偉大詩人。

  六、約翰遜

約翰遜博士,他的父親經營一個大舊書攤.有一次,距離不遠處有個節目,大家都去趕集,這天正下着雨,他的父親想要約翰博士分一部份書籍,運到趕集的地方去販賣.他的父親接連呼喚他三次,要他去,可是約翰遜博士這時正專心閱讀一本又厚又大的書,竟假裝聽不見,也不理睬,父親嘆了一口氣,只得自己親自去了.這時候,約翰遜博士年十八歲.五十年後,有一天中午十一時,當地人看見這個體態臃腫的老年人,跪在街心,他把帽子夾在腋下,柺杖放在一邊,低頭跪在太陽下,熱淚直流.這時約翰遜博士業已成名,大家都來看他,他對大家說:五十年前的同一天,同一時刻,我不聽父親的話,現在我跪在這裏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