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堅守深山36載的鄉村教師:支月英

堅守深山36載的鄉村教師:支月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4W 次

爲了讓山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好的教育,她堅守深山36載。學生們對她的稱呼,從最初的“支姐姐”,到後來的“支媽媽”,再到現在的“支奶奶”。

堅守深山36載的鄉村教師:支月英

已經55歲的她,原本可以退休,離開山村頤養天年,但她不捨離去。“只要身體允許,我就要一直堅持下去!”

她是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江西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鄉村教師支月英。

“讓山村的孩子也能接受好的教育”

記者驅車從奉新縣城到澡下鎮只需20多分鐘,可從澡下鎮到泥洋村白洋教學點卻足足花了1個半小時。儘管早有思想準備,但實地走一遭後發現,當地的偏遠程度仍超出想像。

1980年,19歲的支月英第一次到泥洋村時,先坐了2個多小時的汽車,再徒步走了2個多小時的山路。

“這麼偏的地方,就從來沒想過要離開?”

“何嘗不想呢?可是我走了,山裏的孩子怎麼辦?”

山裏的孩子也應該接受好的教育,這是支撐支月英留守深山的精神支柱。她明白教育對山區孩子的特殊意義,“山裏的孩子們與外界接觸很少,掌握知識是他們走出大山的希望。”

備課,上課,批改作業。支月英以校爲家,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學中。爲了讓山裏的孩子更多地瞭解外面的世界,她50歲後開始學習製作課件,從網上下載豐富的學習資料。

“教學方法好,孩子們都聽她的話,成績都很優秀。”泥洋村村民李業美說,支老師常常利用傍晚的時間到家裏輔導孩子做作業。早晨有的孩子喜歡睡懶覺,也被她從被窩裏叫起來。

她的學生大都是留守兒童。爲了解決隔代教育問題,支月英不厭其煩地家訪,給爺爺奶奶們傳授教育方法,幫助孩子們改掉壞習慣。

“總要有人作出犧牲”

中午12點,剛結束一上午的課程,支月英就匆匆到二樓的廚房做飯。三年級學生洪濤回家要走6裏的山路,午餐便在學校和支月英一起吃。從學前班到現在,支月英沒收過一分錢。

“村民們家裏有事只要打一聲招呼,支老師就管孩子們的午飯,有時十幾個孩子一起吃,碗都不夠。”被支月英的事蹟感動,兩年前義務到白洋教學點支教的志願者李霞說,支老師從不收錢,家長過意不去,常常送些雞蛋和蔬菜來,支老師盛情難卻,她便不時地給孩子們買書包衣服。

2012年,考慮到支月英的身體,組織上再次決定調她下山到鎮裏的中心小學。此時,比泥洋小學還要遠10多裏的泥洋村白洋教學點沒有老師,村民聯名寫信請她去任教,她被村民感動了!

別人都往山下調,她卻往山上鑽。這讓擔心她身體的丈夫真的憤怒了,他把她的行李都扔掉了。

“山裏需要我!”支月英對丈夫說,“總要有人作出犧牲,爲什麼不能是我呢?”

丈夫雖然很生氣,但還是在行動上支持她。每次開學,丈夫都會幫她把課本送到教學點,米和油吃完了丈夫總是及時送上山。

支月英的到來,給白洋教學點帶來了新氣象,校舍從土坯房變成兩層的樓房,還新添了乒乓球檯和遊樂設施。很多家長當年就是支月英的學生,他們紛紛把已經在外就讀的孩子轉回白洋教學點。

“我要一直堅持下去!”

“吃過了吧!”“今天臉色有點不好啊,不舒服一定要上醫院!”支月英端着飯在村裏到處轉,邊走邊吃,不時地和村民交談。

白洋教學點周邊兩個自然村的幾十戶人家,支月英都串過門,沒有一個村民她不認識。午餐和晚餐,她總喜歡端着碗到處走。一些不願意吃飯的孩子,一聽到她的聲音,趕緊坐回桌子吃飯。

泥洋村的村民都是客家人,講客家話。幾十年在一起,支月英的客家話講得很順溜。村民更是把她當親人看,家裏有好菜總要叫她去吃。冬天,山裏冷,村民把火爐生好,給她送去。

在山區從教數十年,支月英也落下了一身病:一隻眼睛幾乎看不見,一隻耳朵的聽力衰弱嚴重,嗓子經常痛得發不出聲。另外,甲減和糖尿病讓她每天不離藥。

已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齡,支老師的去留一直是村民最關心的問題。

“我們心情很複雜,既希望支老師能一直堅守,又擔心她的身體。”李業美說,大家都覺得再挽留支老師,真的有點太自私了。

可支月英似乎還沒把退休提上議事日程,她放不下山裏的孩子,擔心沒有新的老師願意來。“只要身體允許,我就要一直堅持下去!”支月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