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民間故事 > 廣西考霸的人生標準民間故事大綱

廣西考霸的人生標準民間故事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7W 次

被清華大學錄取的結果,讓32歲的吳善柳終於可以結束長期邊緣的生活狀態。過去的八年裏,他基本只做了兩件事,復讀,高考。

廣西考霸的人生標準民間故事

從2007年起,吳善柳轉戰於欽州“四大”高中,參加了八次高考,被南京大學、中山大學甚至北京大學醫學部等名校錄取過,但一次次放棄,一次次重新復讀。

“就像一輛已經長期偏離軌道的列車,終於回到了正軌。”他說,這只是一種個人選擇,很難複製,也不(符合)主流價值觀,“最好不宣傳、不評論、不報道”。

  “一錯再錯”

2006年秋天,當吳善柳回到母校廣西浦北中學復讀時,誰也沒有想到,他會連考八年。

那時的吳善柳,已經唸完了人生的第一次大學。1982年出生的吳善柳,初次高考還是2000年。因成績不理想復讀一年後,考入北京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

他不願意回憶自己的首次大學生涯,只簡單地說自己是“一錯再錯”。他的英語四級、計算機二級都沒考過,最終連學位證也沒能拿到。緊接着,他在北京的求職充滿挫敗,不得已回到南方。他嘗試去打工,但換了幾次都沒有好的工作。“都不是什麼好工作,跟民工差不多。”他說,“當時的生活實在讓我無法忍受了,復讀完全是迫不得已。”

他的父親吳津賢支持兒子的這一決定,爲考取理想的大學而奮鬥。現年57歲的吳津賢在欽州市浦北縣北通鎮小學任報賬員,之前做過語文教師、副校長等。吳善柳的小學語文,就是他教的。

他說自己的大學非常平凡,沒什麼人注意。一個細節除外:在畢業求職時,清華、北大名校文憑的巨大優勢給他帶來了強烈的刺激。

  特殊學生

2006年吳善柳回到浦北中學復讀時,他高中時同級的同學樑德濤早已從廣西師範學院畢業,回到浦北中學任教。校領導也一度略爲擔心,會不會加劇他的壓力。

浦北中學是欽州地區四所省級示範性高中之一,出過三名自治區高考狀元。

有着三十多年教齡的語文老師尹勝擔任吳善柳所在復讀班的班主任,他從1994年開始一直奮戰在畢業班火線。尹勝告訴記者,這是受吳善柳表姐的託付,她是浦北中學校長的愛人,也曾是他的學生。

據尹勝回憶,校領導當時找他談話時說,吳善柳回來復讀就是爲了考取清華北大。

後來和吳善柳聊天時,他也聽到了類似的答案。吳告訴他,大學畢業時看到清華、北大的學生一亮牌子就很容易找到好的工作,對比之下心裏很不是滋味,他也想挑戰一下,挖掘一下自己的潛力。

對於這位特殊學生,浦北中學提供了一些額外照顧:在教師宿舍留了個帶衛生間的房間,不必住學生集體宿舍。

尹勝告訴記者,吳善柳當年很快就找到了複習的狀態,考試成績基本都是年級前三。但大約半個學期之後,就開始有任課老師反映,吳善柳上課經常不認真聽講,看自己的書,作業也不全部完成,做其他的題目。

吳善柳最終考取了北京師範大學。這在尹勝的意料之中。他認爲這個學生雖然聰明,但不是那麼紮實,雖然最差也有630多分,但這種情況基本可以鎖定一所重點大學,但要衝擊清華北大,要運氣好、題路順纔可以。

那年夏天,尹勝有次校內偶遇吳善柳,勸他:不行就去讀吧,不是非得清華北大。吳善柳的回答是,“我考慮一下。”

老師只能建議他明年換個環境,說你考了這麼多年了,如果每天面對的還是同一批老師,雙方都有壓力,不利於複習。

秋季入學,吳善柳果然換到了另一個班復讀。複習方法還是以我爲主,但再次收穫了北京師範大學。

事後回憶此事,吳善柳並非全不後悔。他說復讀的前兩年,還是有股勁兒別不過來,也沒有料到要考那麼多年才中,後來就有些騎虎難下。如果2007年時知道要考八年才能進清華,肯定就去北師大了。“其實當初上了北師大,當個老師,也挺好的。不累,假期也多。”

  放棄北大的理由

之後的兩年,吳善柳轉學到了欽州一中,2010年秋天,他回到浦北中學,次年輾轉靈山中學又復讀了兩年,2013年轉入欽州二中。至此,欽州地區的四所省級示範性高中,都留下過他復讀的印記。

這6年時間裏,吳善柳基本上就在家複習,不怎麼去學校。他的歷次高考成績依舊保持穩定,每次都考上重點大學,如中山大學、南京大學、同濟大學等,但始終和北大清華差一點兒。

最遺憾的是2011年,他以650多分的成績首次進入廣西前一百名。當時包括上海交通大學在內的幾所名校的招生組都曾跟他電話溝通,說如果他報該校經濟、金融類專業,錄取應該問題不大——這是他除清華北大外的另一理想。

吳善柳說自己不是非清華不上。除了醫學,北大的任何一個專業包括歷史、哲學等,都可以;“復旦也不錯”。而對於其他名校,他更看重專業。他對經濟、金融很感興趣,理想中的職業是當股票交易員,因爲賺得多,刺激和有成就感。

簡而言之,要麼北大清華,要麼名校經濟專業。吳善柳說,這樣的目標,完全是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做出的一個理性選擇。

他的另一理想,其實沒有降低多少難度。他高中時成績排在年級幾十名,並不突出,復讀時平時考試很少超過650分。而他眼中那些名牌大學經濟、金融類專業的錄取分數線,常常會超過清華、北大的提檔線。

“當年南京大學和中山大學錄我的都不是經濟類。同濟大學吧,我感覺這個學校又差了一點兒。”吳善柳說。

那一年,他最終拒掉了上海交大,還是選擇衝擊北大。

不幸的是,當年北大本部的提檔線還是高了幾分,錄取他的是北大醫學部。這一結果,讓吳善柳失去了復讀期間慣有的淡定,感到撕心裂肺的痛。但過了幾個小時,就調整過來,準備來年再考。

這一決定令不少人感到驚訝。

吳善柳解釋,放棄學醫的主要原因是,自己從小害怕見血。但他也提到,聽說醫學部學生只在本校待一年,缺乏北大的氛圍。

那年,他已經近30歲。幸運的是,兩年後,他又考入了廣西五十多名,680分的成績也終於到達了北大清華的門檻。

論及最後衝擊成功的關鍵,吳善柳認爲,後面幾年他調整了學習方法,開始做一些奧賽題來開闊思路和拔高。

尹勝雖然不認同吳善柳的學習方法,但心底讚賞學生“屢敗屢戰,永不言敗的勇氣”。在他看來,這種把某所大學幾乎當成人生唯一目標的行爲其實非常普遍,並非吳善柳一個人。學校和家長也有責任。

至於爲高額獎金而反覆復讀的猜測,尹勝等當地教育界人士都認爲不可能。“我們這裏是不發達地區,狀元都沒有太多獎勵,何況只是普通重點。一般也就是學校不收學雜費,每個月給幾百塊錢生活補助罷了。”

  “完美人生”

雖然吳善柳反覆強調自己從小沒什麼特別強烈的清華北大情結,也從來不是非清華北大不上,只說要考取理想的大學。但他2010-2011年復讀時的一名同學告訴記者,有次聽吳善柳說,“不上清華,人生不完美”。

對此,吳善柳的解釋是,那只是酒後和自己哥們兒說的話罷了。

事實上,即便在短暫的採訪過程中,這也不是吳善柳唯一一次使用完美一詞,但他始終堅持,自己沒有完美主義情結,連續復讀是一個理性選擇。

例如他曾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被錄清華的結局也不完美。“因爲錄得還是比較懸的。當時跟清華招生組打電話,我問金融,說肯定不行。土木工程?只有百分之十的可能。最後選的這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告訴我的可能性大概也就百分之四五十。”

他還表示,入學後還是想輔修經濟。

當吳善柳再次大學畢業,至少已經36歲。

吳善柳說,自己對於未來的發展並沒有想得太多。不指望能有多大成就,只想着能有份輕鬆的工作,做一個好人。之所以選擇了和在北交大時相同的專業,也不是出於什麼特別的興趣,只因爲大家都說這個專業好。“至於以後的發展,隨大流就好了。”

問及這種態度和堅持復讀行爲間的矛盾,吳善柳一時語塞,“這很難解釋,大概此一時彼一時吧。”

吳善柳反覆強調,自己只是一個平凡的人,和每一個人一樣卑微,就像一粒塵埃。這個世界上,其實沒多少人彼此關注。

這一觀念來自一本關於閻錫山的書。他說五六年前就看過,印象很深,最近考完試沒事,又拿出讀。他的書架上擺放着各種雜書,包括尼采、郎鹹平、計算機和日本的漫畫等,大部分是盜版。吳善柳說,當年“少年心性”時喜歡看一下,這幾年已不讀書。

過去的朋友同學因爲生活軌跡不同大多已經很少聯繫,平時接觸的都是學生,這讓他覺得有些邊緣。和同學們在一起時,聊天的內容也主要和高考有關。

至於以後,吳善柳希望能夠儘快告別復讀時的邊緣生活,努力“進入主流”,首先就是能有一個蘋果手機。

“我喜歡一切美好的事物,比如大街上見到一個美女你肯定也會喜歡看的。我覺得和其他手機相比,蘋果就像一件藝術品一樣精緻。也是成功人士的標配。如果能有一個蘋果,我想就跟考上清華一樣,對我來說也是個新的突破吧。”吳善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