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經典小故事 > 寓言故事 > 中國寓言故事真僞篇8則

中國寓言故事真僞篇8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3W 次

高山流水

中國寓言故事真僞篇8則

春秋時期,俞伯牙擅長於彈奏琴絃,鍾子期擅長於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今武漢市漢陽龜山)北面遊覽時,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滯留在岩石之下,心裏寂寞憂傷,便拿出隨身帶的古琴彈了起來。剛開始,他彈奏了反映連綿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樂音。恰在此時,樵夫鍾子期忍不住在臨近的一叢野菊後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來,在山上砍柴的鐘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聽到伯牙彈琴,不覺心曠神怡,在一旁早已聆聽多時了,聽到高潮時便情不自禁地發出了由衷的讚賞。

俞伯牙聽到讚語,趕緊起身和鍾子期打過招呼,便又繼續彈了起來。伯牙凝神於高山,賦意在曲調之中,鍾子期在一旁聽後頻頻點頭:“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無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於流水,隱情在旋律之外,鍾子期聽後,又在一旁擊掌稱絕:“妙啊,浩浩蕩蕩,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樣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鍾子期就能完全聽出它的意旨和情趣,這使得伯牙驚喜異常。他放下了琴,嘆息着說:“好呵!好呵!您的聽音、辨向、明義的功夫實在是太高明瞭,您所說的跟我心裏想的真是完全一樣,我的琴聲怎能逃過您的耳朵呢?”

二人於是結爲知音,並約好第二年再相會論琴。可是第二年伯牙來會鍾子期時,得知鍾子期不久前已經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傷感,難以用語言表達,於是就摔破了自己從不離身的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曾參殺人

在孔子的學生曾參的家鄉費邑,有一個與他同名同姓也叫曾參的人。有一天他在外鄉殺了人。頃刻間,一股“曾參殺了人”的風聞便席捲了曾子的家鄉。

第一個向曾子的母親報告情況的是曾家的一個鄰人,那人沒有親眼看見殺人兇手。他是在案發以後,從一個目擊者那裏得知兇手名叫曾參的。當那個鄰人把“曾參殺了人”的消息告訴曾子的母親時,並沒有引起預想的那種反應。曾子的母親一向引以爲驕傲的正是這個兒子。他是儒家聖人孔子的好學生,怎麼會幹傷天害理的事呢?曾母聽了鄰人的話,不驚不憂。她一邊安之若素、有條不紊地織着布,一邊斬釘截鐵地對那個鄰人說:“我的兒子是不會去殺人的。”

沒隔多久,又有一個人跑到曾子的母親面前說:“曾參真的在外面殺了人。”曾子的母親仍然不去理會這句話。她還是坐在那裏不慌不忙地穿梭引線,照常織着自己的布。

又過了一會兒,第三個報信的人跑來對曾母說:“現在外面議論紛紛,大家都說曾參的確殺了人。”曾母聽到這裏,心裏驟然緊張起來。她害怕這種人命關天的事情要株連親眷,因此顧不得打聽兒子的下落,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關緊院門,端起梯子,越牆從僻靜的地方逃走了。

以曾子良好的品德和慈母對兒子的瞭解、信任而論,“曾參殺了人”的說法在曾子的母親面前是沒有市場的。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確實的說法,如果說的人很多,也會動搖一個慈母對自己賢德的兒子的信任。由此可以看出,缺乏事實根據的流言是可怕的。

這則寓言告誡人們,應該根據確切的事實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問題,而不要輕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

畫蛇添足

有個楚國貴族,在祭祀過祖宗後,把一壺祭酒賞給門客們喝。門客們拿着這壺酒,不知如何處理。他們覺得,這麼多人喝一壺酒,肯定不夠,還不如干脆給一個人喝,喝得痛痛快快還好些。可是到底給誰好呢?於是,門客們商量了一個好主意,就是每個人各自在地上畫一條蛇,誰先畫好了這壺酒就歸誰喝。大家都同意這個辦法。

門客們一人拿一根小棍,開始在地上畫蛇。有一個人畫得很快,不一會兒,他就把蛇畫好了,於是他把酒壺拿了過來。正待他要喝酒時,他一眼瞅見其他人還沒把蛇畫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邊自言自語地說:“看我再來給蛇添上幾隻腳,他們也未必畫完。”邊說邊給畫好的蛇畫腳。

不料,這個人給蛇畫腳還沒完,手上的酒壺便被旁邊一個人一把搶了過去,原來,那個人的蛇畫完了。這個給蛇畫腳的人不依,說:“我最先畫完蛇,酒應歸我喝!”那個人笑着說:“你到現在還在畫,而我已完工,酒當然是我的!”畫蛇腳的人爭辯說:“我早就畫完了,現在是趁時間還早,不過是給蛇添幾隻腳而已。”那人說:“蛇本來就沒有腳,你要給它添幾隻腳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氣地喝起酒來,那個給蛇畫腳的人卻眼巴巴看着本屬自己而現在已被別人拿走的酒,後悔不已。

有些人自以爲是,喜歡節外生枝,賣弄自己,結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這個畫蛇添足的人嗎?

鄰人獻玉

魏國的一個農夫有一次在犁田時突然聽到一聲震響。他喝住耕牛,刨開土層一看,原來是犁鏵撞上了一塊直徑一尺、光澤碧透的異石。農夫不知是玉,所以跑到附近田裏請鄰人過來觀看。那鄰人一看是塊罕見的玉石,於是起了歹心。他編了一套謊話對農夫說:“這是個不祥之物,留着它遲早會生禍患。你不如把它扔掉。”農夫一時還拿不定主意。他心想:“這麼漂亮的一塊石頭,假如不是怪石,扔掉了多麼可惜。”農夫猶豫了一會兒,最後還是決定把它拿回家去,先擺在屋外的走廊上觀察一下,看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那天夜裏,寶玉忽然光芒四射,把整個屋子照得像白晝一樣。農夫全家人被這種神奇的景象驚呆了。農夫又跑去找那鄰人。鄰人趁機嚇唬他說:“這就是石頭裏的妖魔在作怪。你只有馬上把這塊怪石扔掉才能消災除禍!”聽了這話以後,農夫急忙把玉石扔到了野地裏。時隔不久,那鄰人跑到野外把玉石搬回了自己的家。

第二天,那鄰人拿這塊玉石去獻給魏王。魏王把玉工召來品評其價值。那玉工一見這塊玉石,不覺大吃一驚。他急忙朝魏王跪下,連連叩頭,然後起身對魏王說:“恭喜聖上洪福,您得到了一塊稀世珍寶。我雖然當了這麼多年的玉工,還從來沒有見過這樣大、這樣好的玉石。”魏王問:“這塊玉石值多少錢?”玉工說:“這是一件無價之寶,難以用金錢計算它的價值。世上的繁華都市裏有各種各樣的玉石,但沒有哪一塊能與它媲美。”魏王聽了這話以後大喜,當即賞給獻玉者一千斤黃金,同時還賜予他終生享用大夫俸祿的待遇。

狡詐的人因騙取的玉石而受賞食祿,而善良的窮苦人卻還矇在鼓裏一點也不知道。

澄子奪黑衣

宋國人澄子不知在什麼地方丟失了一件黑布做的上衣。他跑上大路沿途尋找,到處都找不着那件黑衣。

蝕財的痛惜化爲一股氣惱。他一邊走,一邊捉摸着要想出一種辦法來補救丟失一件上衣的損失。碰巧這時迎面走來一位身穿黑色上衣的婦人。澄子不由分說地將她一把抓住。他一面拉扯那婦人的衣裳,欲取其衣,一面狠狠地說道:“剛纔我丟失的黑衣,原來在你這裏!”那婦人被這光天化日之下突如其來的攔路行兇舉動嚇懵了。她急忙對澄子解釋道:“這件衣裳是我親手紡的線、織的布,親手剪裁、縫製而成的。它的長短、大小正合我身。雖然您丟的也是一件黑衣,但是並不是這一件呀!”那婦人的聲音聽起來顯得有一些柔弱、哀憐。但是她如泣如訴吐出的一字一句裏所含的份量,使澄子心裏怔了一下。如果把一個小女子的衣裳說成是自己的,扒下來後,自己卻穿不上豈不荒唐?於是他立刻轉了一個話題,但是仍然氣勢洶洶地說:“我丟失的是一件夾衣,而你身上穿的這件是單衣。你用一件單衣抵我一件夾衣,難道還不便宜嗎?”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任何時候都要尊重事實,不論如何狡詐詭辯,事實總是不能歪曲的。

楚人渡河

楚國人準備偷襲宋國,進軍的線路是打算渡過澭河抄近道走,以便趁宋國人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一舉獲勝。

楚國經過周密謀劃,先派人到澭河邊測量好水的深淺,並在水淺的地方設置了標記,以便偷襲宋國的大部隊能沿着標記順利渡河。

不料,澭河水突然大漲,而楚國人並不知道這個情況。部隊在經過澭河的時候依然照着原來作的標記渡河。加上又是夜間,結果,士兵、馬匹大批地進入深水、漩渦,使楚軍措手不及。他們被湍急的澭河水攪得人仰馬翻、驚駭不已。漆黑中,澭水裏人喊馬嘶、一片混亂,簡直像數不清的房屋在倒塌一般。就這樣,楚國軍隊被淹死1000多人,僥倖沒死的也無法前進,只好無功而返。

先前,楚國人在設置標記的時候,當然是正確的。如果河水不漲,他們是可以依照標記渡河的。可是後來,情況變了,由於河水暴漲,水位升高了許多,而楚國人在不瞭解變化的情況下仍按原來的線路渡河,當然只能慘敗。

情況是在不斷變化的,人的認識也應該隨着客觀情況的發展變化而變化。人們必須隨時根據新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否則就會吃虧、跌跤。

黎丘老丈

魏國都城大梁以北的黎丘鄉,經常有愛裝扮成鄉人子侄兄弟的鬼怪出沒。有一天,家住黎丘農村的一位老人在集市上喝了酒,醉醺醺地往家走,在半路上碰到了裝做自己兒子模樣的黎丘鬼怪。那鬼怪一邊假惺惺地攙扶老人,一邊左推右晃,讓老人一路上受夠了罪。老人回到家裏以後,不脫鞋、合着衣,倒在牀上就睡着了。

第二天,老人酒醒之後,想起自己醉酒回家時在路上吃的苦頭,把兒子狠狠訓斥了一頓。他氣憤地對兒子說:“我是你的父親,你有孝敬我的義務。可是昨天你在路上讓我吃盡了苦頭。我問你,這究竟是因爲我平日對你不夠慈愛,還是因爲你生了別的什麼壞心?”

老人的兒子一聽這話,像是在晴天裏聽見一聲霹靂。這到底是哪來的事呢?老人的兒子感到十分委屈。他傷心地落着淚、磕着頭,對父親嘆息地說:“這真是作孽呵!我哪能對您做這種不仁不義的事呢?昨天您出門不久,我就到東鄉找人收債去了。您從集市走回家的那一陣子,我還在東鄉辦事。您如果不相信,可以到東鄉去問一問。”

老人知道自己的兒子素來誠實、孝順,因此相信了他的話。可是那個長得很像自己兒子的人到底是誰呢?老人想着想着,一轉念記起了黎丘鬼怪。他恍然大悟地說:“對了,一定是人們常說的那個鬼怪作的孽!”說到這裏,老人忽然心生一計。他打算次日先到集市上喝個爛醉,然後趁着酒興在回家的路上刺殺那個黎丘鬼怪。

次日早晨,老人在集市上又喝醉了酒。他一個人跌跌撞撞地往回走。他的兒子因爲擔心父親在外醉酒回不了家,正好在這個時候從家裏出來,沿着通往集市的那條路去接父親。老人遠遠望見兒子向自己走來,以爲又是上次碰到的那個鬼怪。等他的兒子走近的時候,老人拔劍刺了過去。這位老人由於被貌似自己兒子的鬼怪所迷惑,最終竟誤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

看來,當人們不辨真僞時,欺詐的鬼蜮伎倆容易得逞,而善良誠實反遭戕害,真是可悲呀。

一枕美夢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焦湖廟,廟裏有一個玉枕頭,枕頭上有一個小孔。據說,枕着這個枕頭睡覺,可以在夢裏經歷許多美好的事情。

那個時候,單(shan)父縣有個名叫楊林的人,以經商爲生,生意不怎麼好,他一天到晚都愁眉苦臉的,希望能時來運轉,突然在哪天就發大財,當大富翁。

這天,楊林帶着貨物來販賣,走得滿頭大汗,肩上挑的擔子好像有千斤重,壓得他苦不堪言。楊林正想找個地方休息一下,剛好經過焦湖廟,就打算進去歇歇腳。

楊林跪在菩薩跟前祈禱,口裏唸唸有詞:“老天爺保佑我時來運轉,發家致富,一輩子過幸福快樂的日子!”

廟裏的巫人見了楊林的情況,就對他說:“我讓你體會一下你想要的生活,你願意嗎?”楊林高興極了,忙不迭地說:“真的?好哇好哇,我太願意了!”

於是巫人就取出那個神奇的玉枕給楊林,說道:“你先去睡一會兒吧。”

楊林枕着玉枕躺下,不一會兒就進入了夢鄉。他夢見自己來到了一個大戶人家,那裏亭臺樓閣、湖水假山,鳥語花香,屋裏更是雍容豪華,一派富貴氣象。官高位顯的趙太尉熱情地將他迎到客廳裏,和他談笑風生,接着,趙太尉又相中了他做女婿,把女兒許配給他。於是,他也做了大官,家財萬貫。妻子如花似玉,溫柔賢惠,給他生下了6個兒子。這6個兒子個個都很有本事。

楊林有享受不盡的榮華富貴,無憂無慮地生活着,身邊又有妻兒相伴,過得快樂極了。一轉眼幾十年過去了,他還是一點都不想回家。

忽然,楊林一覺醒來,發現自己還在廟裏,躺在玉枕上。夢中那美好的一切都無影無蹤,只有身邊沒賣完的貨物還在原地,心下不禁十分惆悵。

幸福的生活,不是可以靠虛幻的美夢得來的。任何時候都不要指望坐享其成,自己紮紮實實地辛勤勞動,才能把願望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