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絲綢之路》讀後感1300字

《絲綢之路》讀後感13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2W 次

拿到書的時候,厚厚的一大本,份量很重,潛意識裏覺得我應該看不完,不外乎又是那段歷史,厚重卻又乏味。然而我錯了。談及絲綢之路,我們大部分人的印象裏僅僅只有長安到西域的這一段歷史和近年來所提出的"一帶一路"發展前景,它在我們的腦海裏只是一個侷限於中亞的很小的範圍,並且有着特定的形式模板。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從來都不知這個不起眼的被世人所忽略的中間地帶,這個滿是異域國家和邊緣國家的所在地,這個充滿着動盪,暴力並威脅着國際安全的地區竟然在一定意義上是東西方的橋樑文明的交叉點,作者在書中打開了一扇審視歷史的新窗口,讓我們看到一個複雜交織的世界。

《絲綢之路》讀後感1300字

絲綢之路上充滿了挑戰,困難,和天然屏障,也充滿着歷史的驚心動魄各種傳奇。作者跳出了西方人的"西方中心論",以這塊中部地帶作爲關鍵點,從貿易商道,宗教信仰,戰爭變革……等角度一一描繪。作者說:"這些國家(指中亞那些國家)絕非在全球事務的邊緣,而是國際交往的中心,並且自古以來就是如此。"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人類文明就是從這裏誕生的,這個地區既是世界上主要的宗教發祥地,又是各語言羣體相互競爭的熔爐,更是一個見證偉大帝國興盛衰亡的地方。朝聖者,軍隊,牧人和商人的足跡和各種交易往來的進行。思想的交流,相互的適應和不斷的提煉使得這條通道連接了兩端,將各民族地區聯繫在一起,成爲一箇中心樞紐。

對,沒錯。就是我們也會潛意識地忽略的這塊中部地帶,但我們的忽略來自歷史的偏頗,所以這樣說來也無可厚非。儘管這一地區至關重要,卻仍舊被主流史學家長期忽略,不論在東方還是西方。彼得·弗蘭科潘圖站在喋喋不休的東西方爭論之間,來重新梳理闡釋我們人類最近兩千多年所走過的發展足跡。於是它將世界史的一個重要階段,植入了一個全新的框架裏面:從公元前6世紀的古波斯帝國開始,到21世紀中國提出"一帶一路"計劃,一條貫穿東西的通道被定義爲"絲綢之路",當然,她不僅僅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理解的絲綢、瓷器、皮毛等東西方經濟貿易的通道,她其實還負載了更爲廣博複雜的社會和政治功能,包括但不限於宗教傳播、殖民擴張、霸權爭奪、文化交流等。

全書分爲25章,每一章節以清晰的脈絡和筆法重新梳理了那段被淹沒於時光的歷史,每一章節以"路"爲名,正是那一條條的不一樣的"路"鋪就了"絲綢之路",每每翻看目錄頁都會帶給我一種深刻而又肅穆的情緒。我想,有很多難以道明的情緒些東西,都在那一個個的方塊字裏吧。讀史明智。雖然自己的見解談不上多麼通透有力,但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所體會就已足夠。每個人看待事物的方法何觀點不盡相同,沒有什麼孰是孰非,但只有我們去了解了歷史,才能夠把握現在,面向未來。

絲綢之路一直都是世界運轉的軸心,誰能掌控絲綢之路這一世界十字路口,誰就能在21世紀中佔得先機。 中國無疑比大多數國家都更能未雨綢繆,我國現今提出了"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這個戰略把既目光投向了世界,也把目光回溯到過去,並且展望到未來。"一帶一路"計劃以及中國爲此做出的巨大投入,都充分表明中國在爲未來着想。身爲一箇中國公民,我們應該認識到"一帶一路"的重要性,這是新的"絲綢之路",這也是中國新的歷史機遇。不僅僅是中國,自上個世紀以來,長期被視爲落後地區的絲綢之路沿途諸國——印度、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伊朗、阿塞拜疆等,也已逐漸積累起自己的財富,崛起成爲一股新興的強、大力量。"絲綢之路"正在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