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600字(精選8篇)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600字(精選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600字(精選8篇)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600字(精選8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寂靜的春天》讀後感600字(精選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1

看《寂靜的春天》這本書之前,春天,顧名思義,在我心中都是萬物復甦的代表。我所能想象到的關於春天的場景,就只有生機勃勃。

聽到這個書名,我能感受到作者心中的憤憤不平,我也隨着作者的腳步,慢慢的理解這本書。

這是一本說明性的書籍,說明了因爲殺蟲劑而影響環境,導致殺蟲劑選擇了害蟲的抗藥性,從而一類類的殺蟲劑被淘汰,而藥性越來越強的殺蟲劑橫空出世。也使其威脅到人們的生活。

《寂靜的春天》的開文就是一記重擊式的描述:“過去未工業化的年代,每年的春天都有着數以百計的鳥兒於天空翱翔,或於樹叢間鳴啼着悅耳的歌聲。然而現在因爲大量使用DDT等殺蟲劑,導致鳥兒不再飛翔、鳴唱……我們還能在春天時聽到鳥兒的歌聲嗎?”看完之後,我被震撼了,這是一種怎樣的因素纔會使作者開門見山,直戳內心……我開始好奇。

“每年的春天都有着數以百計的鳥兒於天空翱翔,或於樹叢間鳴啼著悅耳的歌聲。”這不正是我心目中的春天嗎?可是卻由於各種原因,而“導致鳥兒不再飛翔、鳴唱……”春天沒有鳥了,沒有小鳥了,因爲大鳥吃了蟲子,而蟲子體內有農藥。

一邊威脅着大自然,爲了利益謀生;又一邊感慨,感慨這世界爲何越來越灰暗,人們往往都是如此的,這般的自私。

通過這本書,我不僅懂得了,也看透了,世界已不再如初般美麗,害蟲變得高等,人們卻被利益衝昏了頭腦。環境被破壞,責任終究會被推卸給害蟲,於是便想出新的對策,研製新的殺蟲劑,其實,之所以環境被破壞,罪魁禍首不是害蟲,而是我們,人類自己啊!

我希望不管是哪個領域,都充滿着和諧;不管是哪個領域,都有一片藍湛的天,而世界也不會被污染。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2

很久以前,當我還在看科普連環畫時,就看到了《寂靜的春天》這個名字。自此,我就一直想看到這本書。如今,我從學校借了一本讀完了,感想很多很多。

在這本書寫成的時候,美國的農藥使用極度發展,因此產生的環境問題不斷涌現。作爲二戰後環境保護的先驅,作者忍着癌症的病痛,勉強寫完了這本書。書中以生動的語言、詳細的事實揭示了濫用農藥對地球上方方面面的破壞。從土壤到水中,從環境到生物,從植物談到動物,在談到人類自身。這層層論述讓夜裏閱讀的我頭皮發麻——我們生活的環境竟被我們製造的並超越了我們控制的怪物浸潤着!

據說,本書出版後因其作者和內容從備受抨擊——但公衆的環保意識還是逐漸地被喚起了。但是環顧眼前,我們腳下的路,和當年的美國,又有何區別?

如今,在中國,濫用化學物質並把它加入食品中的事屢見不鮮。食品安全問題幾乎成爲了中國人最擔心的問題。而環境保護也令那些可能受影響的人憂心忡忡。爲此,人們不惜發生“羣毆性事件”。

後來,我看了一部紀錄片,片中討論了吳哥窟以及整個帝國衰落的原因。其中主要支持一種觀點:他們太依賴於費了大力氣修築的灌渠了,以至於那些逐漸形成但難以很快被解決的淤積很快使得全國的水利系統崩潰。文末一句話讓人感慨尤多:如果我們只能靠某一種技術生存,那麼離滅亡也就不遠了。雖說我不希望這事發生,但試想如果我們失去電能,恐怕生存情況會比以前糟糕,尤其在城市中。

總之,科學總是任人擺佈,無所謂對錯,只有先進與落後之分。讓我們充滿地球每一角落的是它,讓我們之中某些人沒落的是它,讓我們更脆弱的還是它。

希望地球上多一份清水綠草,少一點爲追求利益而喪失的理性。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3

春天,給我們留下的印象都是鳥語花香,到處都生氣勃勃的。可是,這本書的作者爲什麼要說春天是一片寂靜呢?讀了《寂靜的春天》之後,我才知道是人類史無前例地按照自己的意願改造着大自然,由此也產生了諸多問題。

尤其是大量化學藥物的出現,不僅使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遭到普遍破壞,還使生活於其中的動植物普遍受害,甚至連人類自身也深受其害,但是人類對自身行爲所產生的後果卻知之甚少。我們傷害的其實不僅是動植物,還有我們自己。

記得有一次,媽媽說姥姥家裏有許多蟲子,就讓我拿殺蟲劑噴一噴,噴完後我養的小鳥突然之間就死了。之前我一直以爲是鳥兒因爲沒有自由,抑鬱孤獨死了。直到今天,我才明白原來是我藉助殺蟲劑的威力,既殺死了蟲子,也殺死了那隻活蹦亂跳的鳥兒。如果我早知道這個道理,也許還可以想想別的辦法。現在想想,我還不如不養那隻小鳥呢!我真對不起它!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正爲自己釀的苦酒買單呢。很多我們喜歡的動植物,因爲我們的美其名曰造福人類,而瀕臨滅絕,甚至導致各種自然災害的頻頻發生。可是我們卻沒有意識到這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我們要讓大自然和我們人類互相幫助,讓大自然合理的爲我們人類服務,當然我們也要對大自然有所回報。我們要的不過是更好的生活資源,而大自然要的也不過是和諧共生。

“聰明”的人類,如果每個人都能懂得保護環境重要性,不使用那些化學用品除害除草除蟲。那我們這個世界是不是更乾淨,更有生機呢?藍天、碧水、紅花、綠樹、清鮮的空氣不是我們每天睜開眼就能擁有的嗎?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4

春天爲何寂靜?這個疑問讀了《寂靜的春天》後就能很快解答。人畜病亡、鳥兒寥寥,令人扼腕的.小鎮本也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天堂,是人類大肆的破壞,導致了這一惡果。

書中的植被、土壤、水體的污染,也正是世界目前的問題。滴滴涕被禁用了,可是各種化工產品層出不窮;大多數農民依然噴灑農藥,廚餘油污在水面上肆虐。1962年卡森女預見的生物入侵的危害更爲嚴重,我國引進的水葫蘆,丹麥生蠔成災就是極好的例子。

如此觸目驚心的情況,許多人對此置若罔聞,對生態保護不聞不問。生態學家幾乎無人可識。是人類的愚昧使環境污染,使自己飽受其害。

現在國家也着重地在電視報刊中對生態知識進行普及,但對其他防治方法,大多數人還知之甚少,村莊幾乎沒有人使用昆蟲天敵和農作物混合種植來消滅農業害蟲。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要向身邊的人普及方法,更要普及生態保護的知識與觀念,保護自然環境。

書中告訴我們,人與自然是禍福相依的。也許有人漠視,認爲生態保護與自己無關。請看看這段話:“人體從誕生至死亡都會接觸危害性的化學藥物,我們與它們‘親密無間’——食物、飲品,甚至骨骼裏都有他們。”因爲噴灑農藥,土壤中的殘留毒素經過雨水的沖刷滲透進地下水,人畜的飲用,蔬菜的灌溉,一想到這畫面,便讓我頭皮發麻。

這難道還不能讓我們明白,人不能主宰萬物嗎?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在自然界中,任何生物與人平等。因此我們要竭力保護環境,善待和尊重每一種生命,這也是保護、善待和尊重人類自己。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5

湖上的蘆葦已經枯萎,林中的樹木已經倒下,鳥兒不再歌唱,河流不再舞蹈……這個世界怎麼了?

《寂靜的春天》是美國女作家蕾切爾。卡森的作品。她從一個美麗的故事入手把我們帶入書中,當讀到原本令人心曠神怡的小鎮,在幾經破壞被籠罩上死亡的陰影時,我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了化學農藥的“震懾力”,真真實實的感覺到此刻內心已不在寂靜!

合上這本書,不禁感嘆人類真是過於自信了,認爲憑自己的力量能夠戰勝自然,成爲天地的主宰。於是,不節制地讓農藥光臨大地,雖然初衷只是爲了殺滅害蟲,但結果呢?讓我們的生存環境體無完膚。什麼DDT,艾氏劑,秋試劑等等,讓鳥語花香的大自然裹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從此,世界再無聲音。讀着讀着,在哀嘆中不禁聯想到了現實生活中環境被破壞的種種實。

什麼霧霾、什麼臭氧層破壞全球氣候變暖、什麼森林銳減、什麼種族不斷滅亡……用“比比皆是”來話說大自然所遭遇的一切,真的一點都不爲過。然而,我們人類卻掩耳盜鈴、視而不見,更是不知還要在破壞生態這條路上走多遠!

難道生活中慘痛的事例還不足以讓我們覺醒嗎?難道事已至此我們還不應該有一種要保護大自然的潛意識嗎?難道一個寂靜無聲的世界真得可以存在嗎?也許我們早該深思,早該行動了。從現在起,從每個人做起,共同努力吧,共同爲回到那個鶯歌燕舞、百花盛開的局面出力吧。也許只要人人蔘與進來、行動起來,鳥兒才能重展歌喉,森林才能重披綠裝,江河才能碧波盪漾,人類才能擁抱活潑,擁抱生機。

《寂靜的春天》不只是一本讀物,更是給人類上了十分重要的一課。就讓我們在警鐘敲響後,一起向污染開戰,一起讓大自然活潑起來吧!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6

一九六二年,她明明知道會遭受化工界的攻擊,但他仍然以獨特的見解詮釋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以無數血淋淋的事實控訴了人類的無知,敲響了人們的警鐘。她就是自然文學作家——蕾切爾·卡森,這本書就是《寂靜的春天》。

美國曾經有一個小鎮,那兒環境優美,藍藍的天空和綠色的原野。透過森林的縫隙,還能看見幾只活潑的小松鼠在森林間闖蕩,狐狸在山間叫着,河水是那兒的清澈,一眼見底……這一切,使人感到愜意。

但自從第一批居民來到這裏,他們便開始亂砍亂伐,挖井築倉。漸漸地,情況發生了變化。這兒沒有了鳥語花香,沒有了松鼠的身影,沒有了清澈見底的河水。環顧四周,你只能見到幾隻氣息奄奄的小鳥,它們飛不起來了。四處安靜地讓你感到可怕。一片寂靜籠罩着整個小鎮。

是什麼導致了這一切呢?人們以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物品,殺死了昆蟲、野草,使許多生物從此無影無蹤。人類在進行這項自以爲“偉大”的任務時,殊不知,也破壞了自身唯一生存的地球的環境。

昆蟲,植物,難道就不是這個地球的一份子?爲何我們要使用蠻力來對付同是生活在地球上的它們呢?我們爲了方便的生活,發明利用了許多化學藥劑,當《寂靜的春天》一書出版時,整個社會掀起了環境保護思考的熱潮。

但是爲何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們濫用農藥的情況不僅沒有改善,反而越演越烈。爲何今天有這麼多人患上癌症,有這麼多人死於藥物中毒?若是有一天,天空不再湛藍,河水不再清澈,生物瀕臨滅絕,當人們只能眼睜睜地看着這一切發生,內心會做何感想?

作爲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應該有義務呼籲整個社會停止破壞環境保護最後一片淨土,從我做起,尊重自然,愛護環境!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7

《寂靜的春天》是一本引發全世界環境保護事業的書,它出版於1962,它虛構了一個美麗的小鎮,通過前後反差的對比開始論證化學用品對環境的不良影響。爲響應“建設美麗新天津”的號召,我第一次讀了這本書。建設美麗新天津既包括精神層面的加強也包括很多身邊的小事,加強對環境的保護也是其中我們應該共同去做的。

《寂靜的春天》指出了DDT等殺蟲劑對於環境的巨大危害,用文字引導人們意識到自然的平衡時人類生存的條件。書中說,“像DDT這種給所有生物帶來危害的殺蟲劑,不應該叫做殺蟲劑,而應稱爲殺生劑。”對此,我們也要引申到更多與我們的科技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和錯誤習慣,比如電池的隨意丟棄,汽車尾氣的大量排放,甚至是對樹木的隨意砍伐,對動物的肆意殺害……很多人儘管知道這些對環境的危害,但依然不以爲然,因爲大多數人都心存僥倖,人類的自私讓人類變得目光短淺,只顧眼前利益而放棄長遠發展。我覺得建設美麗天津應該關注綠化和環保的問題,公交和地鐵體系應該進一步完善,讓更多人綠色出行;宣傳垃圾分類,讓更多人知道可回收垃圾與不可回收垃圾的不同和範圍;組織植樹活動,讓天津被更多的綠色覆蓋。

《寂靜的春天》爲我們描述了一個驚人的畫面,讓人們感受對環境破壞的最終結果,當百花爭豔的春天一片死亡的寂靜,人類距離死亡也應該不遠了,“所謂的控制自然,乃是愚蠢的提法”,我們應該與自然和諧共處,敬畏並尊重自然,因爲尊重生命就是愛護自己。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8

最近,呂老師推薦我看一本書,叫《寂靜的春天》。拿到這本書,一看書名,我就覺得很好奇。

因爲春天一般都是生機勃勃的,爲什麼會寂靜呢?出於好奇心,我趕緊看了下去,想趕緊在書中找到答案。其實這本書對我來說還是很深奧的,我發現裏面有很多我看不懂的東西。但是,裏面的一些情節還是給我留下來很深刻的印象。美國作家卡遜在書中描述了這麼一個故事:在二十世紀中期,爲了追求莊稼的產量,人們大量使用農藥DDT,使得整個生物鏈被破壞。魚兒和蟲子生活在這種被污染的環境中,體內都富含了許多DDT,鳥兒吃了這種魚或蟲子,都被毒死了,所以,這個春天沒有任何鳥兒的蹤跡,聽不到鳥的歌唱,所以,這個春天很寂靜。我的問題終於有了答案,可是,我的腦海中又蹦出一個新的問題,作者爲什麼想寫這本書呢?我趕緊上網查了資料,原來在春季的一天,作者卡遜的一個做護林員的朋友告訴她,這個春天沒有任何鳥兒的足跡,連蟲子都很少出現了。而作者從小就喜愛研究生物,她知道了這個消息後,感到非常奇怪,於是,經過調查,她知道了答案,就寫下了這本書。

書中描繪的情景好可怕啊!我難以想象如果地球上真的有那麼一天,我們又該如何生存啊?地球是我們人類和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家園,我們要保護她,讓她不受到污染,讓每個春天都有鳥兒歡唱,永遠都不要有寂靜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