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生命的心流》讀後感(通用7篇)

《生命的心流》讀後感(通用7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4W 次

《生命的心流》讀後感(通用7篇)

《生命的心流》讀後感(通用7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生命的心流》讀後感(通用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生命的心流》讀後感1

偶爾翻了一下兩年前購買的暢銷書《發現心流》,覺得很符合當下安靜隔離疫情的心態,就一囗氣讀了下去。

作爲心理學家的作者其創作思路來源的背景爲上世紀60—90年代高速發展的美國,與當下的我們時代情景非常接近,物質上的乏逐步消除後,在心理層面的幸福感慢慢被個人與家庭所重視。

“設定目標,運用心智,開啓幸福潛能”是作者的用意,而本書的主題心流體驗其狀態爲:心,意,念協調一致,神智專注,和諧流暢的精氣神。翻譯者也試圖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進來,讓讀者深刻體會到沉浸其中,獲得失去時間感的心流體驗。

本書展開的思路與邏輯爲,生活質量的體驗感源於對工作、維持健康與生存、休閒(生產類,維持類,休閒類)三者的時間分配與投資,以及對應的三類社交形態(陌生人交際,家人交際,個人孤獨)的時間分配。

得出的大概率結論爲,個人生活絕大部分取決於性別,年齡與社會地位。人際關係互動性,能夠提高生活品質,目標性一致並且相互關心的人際關係纔是良好的、正面的。休閒不比工作令人快樂,工作也可以十分有趣的,比如具有創造性與專注力的工作。被動式的休閒(不動腦子,不專注,被動參與)並不增加生活樂趣,主動式休閒(讀書,思考,創造)才能達到自得其樂。

最後本書的結論爲,瞭解自我,管理時間,設定目標,唯有動腦,用心地工作或主動式休閒,才能體會到心流體驗與快樂。

  《生命的心流》讀後感2

終於一口氣讀完了這本不算厚的《生命的心流》,感觸很多。

這是一本教會我們如何生活、如何尋找快樂的書。顯而易見的,我們每個人都是有個體差異的。不可否認,每個人的家庭背景、成長環境對自身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響,但是,選擇快樂的生活卻是靠自身的自主性決定的。

這本書的重點是“心流”,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做事的靈感。然而很奇怪的是,當我們放鬆下來看電視或者上網時,我們所獲得的心流與感受恰恰是很少很少的。但當我們拿起筆來工作或者學習是,我們獲得的心流則是最大的。究其原因,就在於我們設定了明確的目標,全神貫注,集中精神與我們所做的事上。你會被塑造成一個什麼樣的人,最終是受你追求目標的左右。一個人若缺乏一貫的目標,就會三心二意,難以貫徹始終。毫無疑問的,有些人在某些方面的確很有天賦,他們對音樂、數字很敏感,但若想成爲真正的音樂家、數學家,則需要不斷的投入精力去練習。這讓我想到了“刻意練習”。

在工作生活之餘,我們也應該學會休閒。一般來說,我們的休閒集中在電視和上網上,其實我們也有自己的愛好,音樂、運動等,然而這些愛好需要我們過多的準備時間,因此我們往往在短時間內選擇電視,即“被動式休閒”。被動式休閒不需要我們耗費太多的精力,也不具備什麼挑戰性,因而它很輕鬆,但同時,我們也不會獲得很大的樂趣。過多的被動式休閒也會讓我們產生鬆懈感,精力不易集中等問題。所以,在我們的日常休閒中,我們應當培養自己的愛好,即使我們所付出的努力很大,但相反我們得到的樂趣也是很大的,同時我們也會培養起我們自己的健康的休閒方式。

在我們的生活中,工作、休閒過後就是社交了。人是羣居動物,我們需要家人、朋友的陪伴,我們需要有人分享我們的快樂,分擔我們的傷痛,社交活動帶給我們的快樂是最大的。那些患有抑鬱症的病人,他們在於外界交往時往往是正常的,但獨處是,則就會引發他們內心的恐懼。所以,與人交流,與人溝通會帶給我們心靈的觸動,會讓我們體會到更多的快樂。

  《生命的心流》讀後感3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快樂的,何爲快樂?怎樣尋求快樂?讀完《生命的心流》一書才知快樂時一種渾然忘我我,如入佳境的感覺,源自獲取“心流體驗”的瞬間。

記得一爲哲人曾說過“這世界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雖然社會上有很多無足掛齒的醜聞和不堪的言行,但是這僅僅是極少的現象。我們要相信社會是美好的,至少他不會主動的拋棄我們,除非你主動拋棄他。當我們眼前渾濁的時候,我們不妨把心靈的窗戶打開,用心體會世界,就會發現美麗依舊。生活是否快樂,那得看是否擁有一顆平常和樂觀的心。在我們觀察事物的時候,我們要用美好的心態和角度去觀察,這樣便會有不一樣的發現。對待工作也一樣,我們要快樂工作快樂學習。用平常心對待,不要有太多的起起伏伏。

許多思想家都說過,人類的所作所爲,最終都是爲了追求快樂。我們之所以想追求財富、健康或名聲,都是爲了藉此得到快樂。但是在追求快樂的途中我們得擺放好心態和立場,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快樂的真諦。

快樂是一種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快樂是要用心體會的,快樂並不是一兩句啼笑皆非的言辭,快樂時生活真正的感悟。不同的活動會帶來不同的體驗和感受。倘若一輩子都做些搓志喪氣的事,你便不可能擁有愉悅爽朗的人生。反之則易然,所有的事物都兼具正反兩面,就看你是如何對待和麪對。

生活圈是一個複雜的社交圈,不能只活在自己世界裏,親人朋友是必不可少的。一個良好的環境也能影響一個人的情緒,我們的心情往往會隨着外界的變化而變化,有很多時候快樂也是需要自己創造的,對每個人而言,美好生活的最大障礙就是自己,但若學會與自己共存,拒絕需求的誘惑,自我便會變成朋友,幫手及建立充實人生的基石,若無法找到實現自我更偉大、更永恆的目標,就絕對難以擁有真正美好的生活。

熱愛生活,擁有一顆積極樂觀的心態,朝着自己的目標努力,讓自己的生活更充裕,快樂就很簡單,快樂就在身邊。快樂學習、快樂工作,相信明天會更好。

  《生命的心流》讀後感4

什麼叫“心流”?作者奇克森米哈里是個心理學家,也就是他首先提出“心流”的概念,其實心流指的是人全情投入到一件事中的狀態。在心流發生時,人能夠全神貫注、心無旁騖,甚至會忘了時間的存在,卻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巨大的滿足感。

怎麼能獲得這種簡單、高質量的滿足感呢?哈里給讀者們一個非常有趣的答案:培養與擁有至少一項自己長期的業餘愛好。沉浸於讓自己着迷的愛好,如癡如醉,將時間賦予意義與喜悅,就是心流的作用。

書中還提到一個讓人深思的平衡時間觀,我們要把握自己的時間快慢平衡,需要慢下來的時間是和家人好友相處的時光、自我反思、爲一個挑戰性任務做準備、思考重大的人生決策、創造性活動等等,而需要快起來的時間就是幹家務雜活等體力勞動,註定無法達成共識的爭吵,生活用品的購買等。

有時候我們常常聚焦當下,而忘記事情換個時間維度來審視的話,也就是用長期價值來考慮,就容易犯目光短淺的錯誤。有些事情現在看起來對我們來說極其重要,但是五年後,十年後,二十年後等等,時間終會平淡一切的刻骨銘心,最痛苦的傷痕終究會結疤。因此,我們應該用平衡的觀點看待過去、現在和未來,用認真的態度過好當下的生活,並以“過去的反省總結”與“未來的期待視角”來連接過去與未來。

  《生命的心流》讀後感5

在看這本書的過程中,感覺就是每讀一章都會有新的感受,開始有很多東西都瞭解得不深,只有不斷重複地看以及思考,結合自己的經歷,才能體會出來。我覺得《生命的心流》整本書的根本在於人們在紛繁瑣碎的日常生活中,通過什麼樣的狀態去找到生活的真諦;通過創造更多的“心流體驗”,享受生活樂趣,提升身心的.品質。書看完後收益不少,所謂生命的心流,就我個人的觀點來說,就是“毫不麥力的生活”的訣竅。所謂毫不費力,是相較於辛苦工作、聰明工作,到最後輕易工作的境界——怎麼樣用最少的時間跟精力去得到最大可能的成果,這就是精髓所在。

對每個人而言,美好的生活最大的障礙就是自己,但若學會與自己共存,拒絕需求的誘惑,自我便會變成朋友,幫手及建立充實人生的基石。人若無自我,便無法前進。大多數人都只在不如意時纔會反省自己,由此進入惡性循環,在眼前的焦慮與痛苦回憶的交互影響下,便會越發自覺悲慘。要想衝出這種循環的方法就是養成在鬥志昂揚、對生活尚感滿意時才反省人生的習慣。但更好的辦法是將精力投注在自我間接相關的目標或人際關係上。一旦體驗到複雜互動中的心流,體驗到具體且客觀的回饋,我們就能夠輕而易舉地對自己產生正面的看法。

生活中有許多事情是你必須做、卻又不樂意做的,有些事是躲也躲不掉的,就算你才高八斗,你也依然非做不可。因此,你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百般不願、牢騷滿腹的做;一是心甘情願的做,後者顯然在感受上較爲正面。就算最令人瞧不起的工作,你也可以設立目標。

年復一年,我們的經驗都循着生理與文化的腳本演出,唯一可以掌握人生的方法,就是學會讓精力與意圖同步,將精神能量投注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這樣我們就能看到自己生命的另外一扇窗戶又被開啓了。

  《生命的心流》讀後感6

這是一本可以幫助構建新的心靈世界的書,在看本書的過程中,摘抄了很多當下覺得有道理或者感興趣的句子,增加了很多全新的體悟。

首先,是對於心流的認知。何時會產生心流?在當下從事的事務其挑戰難度和自己的技術能力所匹配的時候,容易進入心流的狀態。心流的體驗不是目的,而是過程,登山的目的不是登頂,而是體驗登山的過程。

其次,是要做主動娛樂,少進行被動娛樂。被動娛樂只是接收資訊,不需要佔用自己很多的注意力,在這種情況下是很難獲得心流的體驗的。所以,我認爲應該多嘗試主動娛樂,對於我來說,看書、彈琴、讀英語都是有意義又有趣的事情,調整自己的習慣,挖掘人生的精彩。

最後,心流其實就是管理自己的注意力,和時間管理有異曲同工之處,管理注意力也是管理時間,把注意力傾注於自己覺得有意義、有趣、能提升自己、探索未知的事情上,人生會越來越有趣!

  《生命的心流》讀後感7

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教授作爲心流理論的提出者,米哈里教授長期關注人類的積極心理體驗,完成了大量經典的研究工作,是該領域很有權威的學者。

作爲一本寫給普通人的自助指南,這本書的內容不是按照學術概念來組織,而是按照日常生活的場景,比如工作、休閒、人際關係來組織內容,討論了這些場景下的心流體驗,以及如何利用心流的原理改善生活。與一般的自助類書籍不同的是,這本書短短十萬字,篇幅不大,給出的行動建議有大量的科學數據作爲支撐。

無論你感興趣的是與心流相關的學術內容,還是僅僅希望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美好,本書都是一本不可不讀的佳作。

大部分人對待工作的態度,可能都覺得,它是爲了生存必須要做的事,每個週一都不想上班,殊不知,成人生活中的心流大部分都出現在工作時,而不是娛樂時。怎麼和我們自以爲的認知如此不同呢?本書會幫你揭祕,並且告訴你如何用遊戲化的思維,給工作任務設置挑戰目標,創造出現心流的必要條件,讓我們能在工作中全神貫注集中精神,產生心流,體驗心流帶來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