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麻雀不唱》有感

讀《麻雀不唱》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2W 次

讀《麻雀不唱》有感

讀《麻雀不唱》有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麻雀不唱》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青春期,一個滿懷憧憬與快樂的花季,綻放着我們對未知的渴望;然而,青春期還包含着雨季,充滿遐想和迷茫。《麻雀不唱》描繪了一個個還未完全走向成熟的心靈在苦難中的成長。

《麻雀不唱》是這本書中的一篇文章。講述的是一個平常到會被忽略的少年牟平,在被無情地冤枉時的無助和委屈中,看淡了一切;再無力辯解,無法反駁的無奈和怨恨中,學會了隱忍;在無人知曉更無人安慰的悲傷中,默默堅強地爬起;在一顆純潔的心過早地感知世態炎涼時,選擇了包容。

實際上,牟平並不高尚,他還只是一個懵懂的少年。是那些冷漠的人,讓他認識到自己的渺小――他沒有爲自己澄清的能力,只能選擇沉默,習慣隱忍。而牟平就像從天空掠過的麻雀,誰都不知道他飛了多久,飛了多遠,人們只能聽見它們“撲棱棱”的拍翅聲,卻聽不見它們的鳴叫。我們身邊的“麻雀”,看似膽怯,不善表達,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們包容了多少,付出了多少。此外,“麻雀精神”中不僅有甘於平凡和沉默淡然,還有在冬天依舊飛翔――對平凡自我的執着追求,因爲在這世上,比麻雀飛得高、飛得遠的鳥類,不知有多少,但大多數都是候鳥,他們都沒有麻雀的“人格”和“思想”:懷着平常心,忍受寒風刺骨,只爲了堅持做最平常的事;更沒有麻雀面對嚴寒的勇氣和坦然心態。

青春期的心靈是敏感脆弱的。《魚一樣的生活》就用女孩兒雪兒的經歷反映了千萬少年的心。雪兒的爸爸離開了,雪兒的媽媽辛苦養家。雪兒經歷了一年缺失愛的生活:從起初倔強地不願承認悲傷,強裝淡然;到滿心怨恨,放任自我;隨着時間的流逝,雪兒漸漸平靜,重拾自我。這次心靈的成長是痛苦的',文章中很多隱含深意的片段使我記憶猶新:一次雪兒去買魚,他的自己都說不清的舉動,引起我的深思。他不買那些光鮮亮麗的魚,而是買又醜又廉價的娃娃魚。我想那是因爲雪兒看到自己落魄的樣子,並覺得只有不被愛護的娃娃魚才能跟自己感同身受,雪兒養娃娃魚也是爲了使自己的內心平衡;雪兒一開始買了三條娃娃魚,後來又退了一條。看似平常的舉動,卻表現了雪兒心中父親的缺失。那是因爲雪兒自己的家裏只有兩個人,三條娃娃魚,就像一家三口,有一條代表着父親。雪兒應該是看了娃娃魚幸福的家庭,才退了一條。不想讓自己以後看到了他們會心酸、失落………後來媽媽爲了掙錢,越來越忙,雪兒的心靈缺失了更多的愛。與此同時,兩條娃娃魚中的一條爬走了。那就像跟雪兒漸行漸遠的媽媽――唯一一個關心雪兒的人也走了。雪兒大哭起來:爲自己傾注了愛養的一條娃娃魚,也爲唯一一個能愛的媽媽。從此,雪兒獨來獨往,像那條沒有同伴的娃娃魚。

其實每一個心靈都需耍愛的滋潤。雪兒其實一直都需要父愛,他不表達,只是出於對父親拋棄她的怨恨和年少的懵懂。他看似堅強,是因爲無人保護,所以必須堅強。雪兒之所以那麼愛他的娃娃魚,是因爲他沒人可以愛,也沒人愛他。雖然我們可以習慣孤獨,但是心中的傷痕,卻久久都不能撫平。父母之愛的缺失,對一個孩子來說是莫大的傷害,它會一直潛伏在孩子的心靈中,在某一瞬間被突然喚醒,再一次撕裂脆弱的心靈。

《麻雀不唱》這本書令我感觸頗深,讓我瞭解到了青春的酸澀和惆悵。心靈所經歷的苦難是蛻變的關鍵,成長中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