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你是全世界》讀後感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你是全世界》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7W 次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你是全世界》讀後感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你是全世界》讀後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你是全世界》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你是全世界》讀後感1

尋訪世界,是一場沒有終點的夢想旅行;尋訪你,是一場不會結束的愛情旅行。

最近因爲疫情的原因,取消了之前和朋友定好的旅行計劃,只能無所事事的宅在家中,刷着視頻,進行一場說走就走的雲旅遊。對於國內的很多美麗的景色,我大部分都是覺得讚歎與驚訝。我驚歎於絕美的天空之境茶卡鹽湖;我驚歎於遼闊的牧草王國呼倫貝爾大草原。後來無意中刷到了一檔旅行節目《漫遊記》,我才瞭解到原來國外的景觀也是那麼令人嚮往。但是旅途中,最重要的不是去哪裏,而是在你身邊的那個人是誰。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你是全世界》是大檸的旅行故事記錄。在這本書中,大檸記錄了和家人一同去旅行的點點滴滴,雖然身體疲憊,但是心靈上卻彷彿復甦。當伴侶變爲旅伴,陪伴走過萬水千山,領略世間風情後,還能對你說出甜甜的情話,那一瞬間,我覺得應該是所有女孩子最幸福的時刻。

康橋尋夢,傾聽故事吧

徐志摩在《再別康橋》中寫道,“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着彩虹似的夢”他用着華麗的詞藻,描繪出一幅精彩絕倫的畫面,大檸與林先生和欣寶也憧憬着那種陽光正暖,歲月靜好的生活。

在遊覽劍橋大學時,大檸約見了在那上學的朋友楚涵,四人坐着小船慢溯在康橋的風光中。天空流雲依舊,康橋垂柳依舊,古樸建築依舊,當年在長椅處約會的徐志摩與林徽因卻早已不見身影,只留下迷人的浪漫傳說。

很喜歡大檸書中的一句話:“一個地方的風景之所以迷人,不僅是因爲風景本身,更是因爲有一些特別的人,給這個地方增添了故事色彩”。

而對於因爲瀏覽風光而錯過購物這件事,大檸表示一點兒也不遺憾,因爲旅行中珍貴的便是回憶,和喜歡的人乘船漫步康橋,碧水藍天,風景宜人,聽摯友講述康橋的往事,聽撐蒿者講述自己的故事,這種如夢般的美妙經歷,人生能經歷過幾次?

以愛之名,你還願意嗎

人生幾多風雨,染白他的發,壓彎她的背,風雨無妨,海浪無恙,只因他一直陪伴在身旁,什麼是愛情?這就是愛情!林先生與大檸的愛情令我羨慕,因爲結婚時的經濟困難,林先生和大檸沒有舉行婚禮,但在結婚十週年之際,林先生浪漫求婚,並允諾大檸一個幸福的海邊婚禮。在以愛之名的愛爾蘭,大檸見到了什麼是海角天涯,什麼是海誓山盟。

從前初識這世間,萬般流連,看着天邊似在眼前,也甘願赴湯蹈火去走它一遍;如今走過這世間,萬般流連,翻過歲月不同側臉,措不及防闖入你的笑顏。幾經流年,多少人來了又走?只有他依然守護着你,真正的用行動證明了“我心悅你,百年爲期”。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你是全世界》讀後感2

十九世紀初,歷史在俄羅斯掀起了滔天巨浪;在歐洲所向無敵的拿破倫,開始把他征服的目標指向這裏,於是一場殘酷的戰爭爆發了。我讀的這本書就是列夫·托爾斯泰利用這樣的歷史背景些出的最偉大的作品-《戰爭與和平》。《戰爭與和平》問世至今,一直被人稱爲“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這是一部人民戰爭的英雄史詩。

安德萊公爵之“死”是我認爲全書中最感人的一幕。這段內容對我的影響是如此之大,以至於使我從此一改狹隘的民族主義意識,而昇華到人類的良心上來感覺世事了。莊嚴、蔚藍色的、寧靜而悠遠的天空,超脫於人類所有痛苦、歡樂之上的永恆和安寧,只有它纔是我內心深處真正的精神寄託。作者在小說中也認真探索了貴族階級的歷史命運問題。小說的主要情節就是圍繞着包爾康斯基、別素霍夫、羅斯托夫、庫拉金四大貴族家庭的生活展開的。他用詩意的筆觸描寫了京城以外的莊園貴族羅斯托夫一家和包

爾康斯基一家,指出在這些貴族身上仍保留着淳厚的古風,他們有愛國心,與人民的精神相通。

《戰爭與和平》不愧是一部宏偉壯麗的史詩,它不僅描寫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一場戰爭,它還喚起我們對民族和世界歷史的濃厚興趣,喚起我們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深切關懷。這是任何專門描寫和研究戰爭的論著代替不了的。而作爲一部偉大而深刻的文學作品,它還是任何學術論著代替不了的,因爲它還是一部人們心靈史詩,一部生命的`史詩。我們在這裏不僅看到了戰爭和民族的歷史,還看到了在戰爭與和平的轉換中活生生的人和他們的心靈,看到了他們深深的渴望、痛苦、歡樂和追求。今天幾乎所有學術的論著都是題目有限的、分析的,因而也是片段的;而它是綜合的、完整的。戰爭構成了歷史的突出節點,而歷史則不過是人的生命的展現。三者的核心是人的生命:肉體的和精神的生命。下面我僅就戰爭行爲的倫理、歷史的法則與責任,以及面臨死亡對生命的認識來思考其中提出的困難問題。特別是在最後一點上我不可遏止地被其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