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呼蘭河傳讀後感9篇

呼蘭河傳讀後感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9W 次

呼蘭河傳讀後感9篇

呼蘭河傳讀後感9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呼蘭河傳讀後感1

美和追求美人類固有的天性,人們欣賞自然的美,創造生活的美。而作家藝術家們開墾出人類美的藝苑,以自我的才華和心血培植出一株株千姿百態的藝術之花,爲人類生活增添無比絢麗的色彩。

“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這是大作家茅盾先生對《呼蘭河傳》這部作品的評價。這部書是着名女作家蕭紅後期的重要作品。在中國三十年代文壇上,年輕的女作家蕭紅以她清新自然的筆融描繪了東北邊陲小鎮呼蘭河的風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獨特的藝術個性,爲世界文苑開出一朵美而不豔的奇葩。

在這部溫婉如詩的小說裏,蕭紅筆下的“我”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滿懷着對於廣闊世界的好奇和爛漫的童真,用一雙清澈的眼打量着四周的一切。祖父、後園和她自我,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說的開篇,作者細細的描繪了小城呼蘭河的風俗人情,在她的眼裏,這個小小的縣城裏,有着心智未開的居民和鄉村應有的純淨生活,雖然不如大城市的繁華,但也別有一番風味。

作者描述童年時的愛玩的花園:花開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象飛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象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樣樣,就怎樣樣,都是自由的。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黃瓜願意開一個謊花就開一個謊花,願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他若願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我異常喜歡這一段,童話般的意境,詩意的語言,又簡單活潑,寫得多麼好!

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小團圓媳婦那一章,看得讓人透可是氣來!和蕭紅同樣大的一個女孩,也就12歲。12歲一個天真爛漫的年齡,本該在父母面前撒嬌,卻千里迢迢到那裏當童養媳,因爲活潑,不像媳婦,所以受到婆婆的打,叫她變得更懂事更聽話,這打持續一個冬天,不管白天黑夜,“一天打八頓,有幾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叫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幾回。

我也用燒紅過的烙鐵烙她的腳心……”她婆婆這樣說,打她是爲了讓她懂規矩!之後女孩子給他們折磨得快發瘋了,他們就聽跳大神的話請人給她洗熱水澡,滾水,昏過去用冷水澆醒再洗,洗了三回,就這樣活活把人折磨死了!愚昧,可悲!

整篇小說樸素流暢,宛如你與作者在一個美麗的繁星當空的夜晚,聽她娓娓講述着呼蘭河—她美麗的家鄉。儘管悽婉,儘管優鬱,卻仍然美麗得動人。恰如茅盾所言,比象一部小說更爲誘人。

看完這本書,我在想,每個人的童年竟然如此的不一樣,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儘管那裏充滿着無知、愚昧、苦難、悲涼,甚至絕望。可是她還是用最平和的語氣描述着一切,以一顆包容的心將一切的不完美都包容了,讓我們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吧,將來再來回味這份屬於自我的完美童年。

呼蘭河傳讀後感2

作者以回憶的思緒,將自己兒時生長的家鄉,呼蘭河鎮的人、物、事敘述出來。兒時呼蘭河鎮的生活,對於作者來說,是美好的,是溫暖的。兒時的她,家境富裕,衣食無憂,有爺爺的疼愛和陪伴,家中後院的菜園,家鄉的藍天,晚霞,星星,還有那些沿街小賣、放河燈、唱大戲、跳大神,對於兒時的作者來說,這些對於她的童年來說,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呼蘭河鎮的那些人,有二伯、老廚子、團圓媳婦、馮歪嘴子。。。,對於兒時的作者來說,這些人,也只不過是不同模樣,不同性格的左鄰右舍的大人們。

然而,當作者經過成長、經歷、醒悟之後,再次回憶兒時的家鄉呼蘭河鎮時,作者努力以一種平淡的語氣敘述,雖不願擊碎那兒時的美好回憶,但內心卻充滿了,憐憫、憤懣、悲哀,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作者生於1911年,病逝於1942年。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處於混亂的時期,軍閥混戰,列強侵略,時局動盪不安。

通過讀《呼蘭河傳》這本書,我們從書中能獲得些什麼?對我們的人生又有什麼啓迪和意義呢?我們從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通過讀此書,能瞭解中國的歷史,在那個時期,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呼蘭河鎮的人們是如何生活的。那裏的人們雖沒有遭受戰亂、動盪之苦,人們卻過着在封建制度下的一種落後、貧窮、愚昧,安於現狀的生活。

通過對團圓媳婦遭遇,悲慘命運的敘說,充分表達了封建社會之下,人們的愚昧,無知,固執,狠毒,激發了讀者對團圓媳婦的婆婆的憤恨,以及對周遭人的麻不不仁的悲哀。通過對有二伯人物性格及行爲的敘說,有二伯對東家,應該是付出畢生的辛勞和忠心,但始終仍是一個下等人的待遇,得不到尊重和善待,孤獨一生。從另一側反應出,地主階級對人的剝削,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社會階層觀念。通過對這些典型人物命運的敘說,能夠喚起讀者的良知,讓我們決心要徹底根除掉愚昧無知的封建思想,摒棄陋習,要積極上進,滿懷善良,不斷進取和進步,用自己的正能量去感染身邊更多的人。

在那樣的歷史環境的背景下,作者充滿了悲哀、無奈、悽苦,她想喚起人們的良知,她想改變當時的現狀,作者仍以平淡的語調,敘說了馮歪嘴子的生活,馮歪嘴子雖然也貧窮、卑微,但他是用自己的辛苦勞作而自食其力,不畏世俗偏見而謀取自己的幸福,敢於擔當。在妻子死去,留下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後,當人們都認爲他會垮掉,都等着看他的慘狀的時候,而馮歪嘴子卻樂觀的,堅強的支撐下來,作者正是希望,以馮歪嘴子的行動和行爲,給那些甘願落後、貧窮、愚昧,安於現狀的人們,一記重重的耳光,讓人們覺醒。

作者對幼年的記憶,忘卻不了,難以忘卻,當她把它記在那裏時,也便抹去了最後的悲傷。

呼蘭河傳讀後感3

第一次全面地瞭解蕭紅的人生經歷,是通過電影《黃金時代》,個人認爲湯唯塑造的人物形象還是立體豐滿的。蕭紅女士一生桀驁不馴、倔強自立,一路追尋理想。然而這樣的鬥士必定是顛沛流離、孤獨悲涼的,她在異鄉冰冷的病牀上悄然離逝時年僅31歲。

我一直在思考,這位左翼女作家悲天憫人的情懷究竟從何而來,直到讀到《呼蘭河傳》。呼蘭縣,這座她出生、成長的東北小城,夏季短暫溫暖,冬季漫長嚴寒,這座城裏的人閉塞、守舊又市儈。

小說開篇講了縣城裏一個詭異的大泥坑,雨天洪水氾濫,晴天泥濘黏稠,這個坑吞噬過無數雞鴨貓狗甚至豬羊馬牛,人們過坑的時候手腳並用、提心吊膽,恐怕稍有閃失就會命喪泥沼。可是從來沒人想過要把坑填上,彷彿那個坑就是天然的存在,如同大自然的法則。每個人只要自己安全過了坑,就站在對面看戲似地看別人怎麼過。這是多麼真實的寫照,人心麻木自私,社會怎能不沒落?

童年的“我”是一個獨特的存在。“我”以孩童單純無邪的視角描摹了呼蘭縣裏的人情世故,而其中的世態炎涼由讀者細細品味。初來乍到天真可愛的童養媳“團圓媳婦”被婆婆生生折磨死,可在夫家人的眼裏,婆婆打媳婦天經地義,不打怎麼懂規矩明事理?婆婆更是理直氣壯,兒子小時候踩死了一隻小雞,一隻雞仔值三塊豆腐呢,她打了他三天三夜,不照樣長大成人了嗎?這媳婦怎麼就經不得打呢,不就是把她吊在房樑上用鞭子抽了幾頓、用鐵棍烙了她的腳心而已?團圓媳婦死了,全家人真心疼了,心疼了娶媳婦花掉的銀子,心疼給媳婦尋偏方、請神婆花掉的銅錢。

團圓媳婦死了,街坊鄰居很長時間沒得熱鬧可看,直到看磨坊的馮歪嘴子忽然有了兒子。那孩子出生在大冬天的磨坊裏,身上蓋着面袋子。磨坊主老婆勃然大怒,來路不明的野婆娘生的野種也配蓋面袋子?她毫不猶豫地拿走了嬰兒身上的袋子,不忘說了句“可凍死我了”。被趕出磨坊的馮歪嘴子一家只能住在茅草棚裏,新生的嬰兒渾身蓋滿茅草禦寒,日夜哭鬧。街坊們就等着看那孩子什麼時候凍死,可他偏偏不死,還長大了,能幫着做事了。

馮歪嘴子的老婆生下第二個兒子就死了,於是他們又打賭猜測第二孩子的死法,看他是凍死呢還是餓死。可是馮歪嘴子硬是把他養活了,儘管這孩子嚴重營養不良,七八個月大了只會拍拍手,可他會笑了,微笑的時候露出了新萌出的乳牙。這世上最深的悲哀,莫過於能用錢換的東西都比人值錢、別人家的悲劇都是自家的樂趣。

“我”從小就想渡過呼蘭河,去看對岸的世界。可是祖父說,你怎麼過得了河?祖父是蕭紅回憶裏的一抹亮色,是她眷戀家庭的唯一原因。可是祖父也不全懂她的心。她是女孩,長大了要嫁做人婦,相夫教子,怎麼可以出去闖蕩世界?祖父沒了,她徹底不再留戀這個守舊的家庭,不再留戀這座冷漠的城市。

正是這樣一個冷酷的時代造就了蕭紅的黃金時代。她用紙和筆高聲吶喊,爲着平等,爲着自由,爲着光明!

呼蘭河傳讀後感4

放暑假了,抱着一疊從學校圖書館借的書回到了家裏,喜歡泡上一杯茶走進書中與人物對話,呼蘭河傳讀後感。記憶中腦海裏仍然浮現着《我和祖父的園子》中那個名叫蕭紅的小女孩的調皮可愛,一直想去認真地讀讀她寫的那本《呼蘭河傳》,我也把這本書放在了最後的閱讀中。帶着這樣一種美好的印象,深切的渴望,我在一個午後翻開了這本《呼蘭河傳》。

熟悉的筆觸、色彩、用光,蕭紅再一次用她那喃喃自語般平靜的敘述將我領進了那接近80多年前的東北,一個衰落的村莊。整個村子裏面,到處都是蕭殺,灰色的背景,灰色的人物,除了敘事者——那個家境還算富裕的小女孩——以及她的祖父,整個村落就像暴風雨前的天空一樣,烏雲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沒有擡起頭來的村民,他們笑也笑得那麼拘謹,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按部就班的日子,哪怕這是一種煎熬,也沒有人去打破。他們只是活着,爲了活着而活着,爲了死去而死去。那麼多交替出現的人物,我甚至都來不及判斷哪個是我應當同情的,哪個我該去鄙夷的……一個又一個悲劇,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是主角,每個人都是被告和原告,每個人都是迫害者和受害者,小團圓媳婦的死,我不能沉下心去,像正文前那不知好歹的序文一般歸結到她的婆婆一家的愚昧、封建、狠心,諸如此類,我不敢想象,當我身處那婆婆的境地,那樣的家庭,那樣的時代,我能做些什麼。他們家的小媳婦死了,來得時候還活蹦亂跳的,誰也沒料到,會走得那樣匆忙,讓婆婆們心酸,他們使了多少錢,費了多大的力氣,不過是想讓這個媳婦“活”過來啊。那小團圓媳婦呢?她本該是一個天真可愛的孩子,才14歲而已,卻以爲人妻,爲人媳,她該是多麼不願意啊!在新家,又要受到夫家人的打罵,就這麼孤零零的一個人,還是個孩子的人,怎麼承受的了?然而,在那個時代,這一切都是司空見慣,也是無人能夠挽救的。試想一下,如果小團圓媳婦並沒有成爲文中的小團圓媳婦,那誰又能斷定,她不會被另一個小團圓媳婦替代,或者依然遇到了身爲小團圓媳婦的悲劇呢?悲劇籠罩着他們,因爲這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羣人,一大羣人,一個村落的人,一個地方的人,乃至一個國家,一個世界的人。

小團圓媳婦一家的悲劇,和那些活了又死了的村民形象都靜靜的從高處看着我們,帝制到民主的轉變,被侵略和被殖民的屈辱,他們都經歷過了,80年之後的今天,他們都已經消失了嗎?沒有,他們還存在着,存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存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骨血之中,像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這些人,我們,他們,都是“中國的脊樑”。雖然我們這些脊樑,總是那樣的不爭氣,80年前的灰色或許少了一些,但那些低着頭的匆匆步伐,怯懦的笑,和新的一種“封建”正悄悄的用它們狡黠的眼睛張望着。

只是,不要再那麼無奈的活着,又無奈的死去,來去若空。

呼蘭河傳讀後感5

中國故事千千萬,精妙絕倫每一篇。是啊,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從神斧開天闢地,到1949年開國大典,流傳着許多家喻戶曉的故事。今

在呼蘭河這個地方,街道是灰的,房屋是灰的,草地也是灰的,人生更是灰的,一切都是灰的。整個社會沒有半點色彩……那裏的.人們爲了活着而活着,有時甚至是爲了死去而活着。

我們的主人公蕭紅就出生在這麼一個灰暗的地方。

整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最氣憤的一段,那就是小團圓媳婦的悲慘遭遇。12歲的年齡本該是健康活潑,無憂無慮,而他卻過早早的被賣作了童養媳,失去了家人的呵護與疼愛,已經足夠可憐,可做了團圓媳婦,他又拼命的幹活,忍受家婆的無端打罵。他們該死的婆婆打碎了一隻碗,就要把小團圓媳婦拉過來打一頓。它跌了一個筋斗,把單褲膝蓋的地方磕了一個洞,也要把小團圓媳婦打一頓,總之他一不順心就要打小團圓媳婦,這誰受得了。這三個打一頓,讓我充分感受到了婆婆的蠻橫無理。更讓人氣憤的是,他自己的兒子捨不得打,打大貓,她怕把貓打丟了,打狗,他怕沒有人給她看門,打豬,她怕把豬打瘦了。在婆婆的眼裏,唯獨打小團圓媳婦是一點毛病沒有,他又跑不掉,也不會丟,也不會下蛋,也不像豬,打掉一兩斤肉也不要緊,反正也不過秤。捱打了,他晚上就瘋狂的叫,說是要回家,婆婆一聽見回家兩字就不舒服,請了個圓夢的那個圓夢的說回家是回地獄18層的意思,婆婆害怕的呀,請了好幾位大神來跳舞,都成效甚微,最後竟把小團圓媳婦用開水燙死了,因爲大神說這樣可以保全家人平安。這一段我看出了呼蘭河人的封建和迷信,小團圓媳婦喊着要回家,那是因爲他害怕在這裏的生活,想回到他原來溫暖的家。那婆婆連字面意思都不想,直接想到地獄閻王,還請大神跳舞,看到這我的冷汗都出來,真慶幸自己沒在呼蘭那個地方。

呼蘭河要說光鮮亮麗的地方,只有蕭紅祖父的後花園纔是富有自由生機的,那也是蕭紅在呼蘭河唯一喜歡的地方。這個後花園是當時最大,差不多和我們的操場一樣大。裏面什麼都有,花草、瓜果、樹木、昆蟲多級了。那裏面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那顆大榆樹,他站在園子的西北角。來了風,那榆樹先叫,來了雨,那榆樹先冒煙,太陽一出來,大榆樹的葉子就發光,他閃爍的和沙灘上的貝殼一樣。那時候的小蕭紅還不認五穀,指着狗尾巴草說是稻穀,他的祖父哈哈大笑隨後就耐心地和他講,稻穀是有針的,狗尾草沒有,只是毛茸茸的。小蕭紅也不認真聽,只是胡亂承認就罷了,然後就追蝴蝶吃黃瓜,玩累了就把草帽往臉上一蓋,不用一兩分鐘就睡着了。在那裏到處都是自由的,黃瓜想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想開幾朵就開幾朵花,若一個也不想接一個也不想開也沒有人管它。從這一段中,我體會到肖紅祖父的園子是充滿生機自由的,是美麗的,是慈祥和藹的。

《呼蘭河傳》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淒涼的歌謠。但願現在的人們可以不信邪不封建,我相信只要人人心懷一顆愛心,人間處處灑滿愛,人間處處都是那美麗的後花園。

呼蘭河傳讀後感6

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茅盾

那是一個樸素清麗的故事,那是一本回味無窮的書籍。那個故事,正是呼蘭河的故事;那本書,正是《呼蘭河傳》。

在這部溫婉如詩的小說裏,蕭紅筆下的"我"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滿懷着對於廣闊世界的好奇和爛漫的童真,用一雙清澈的眼打量着四周的一切。祖父、後園和她自己,就成了全部的天地。在小說的開篇,作者細細地描繪了小城呼蘭河的風俗人情,在她的眼裏,在她筆下,別有一番風味。

在那個被醜陋規則重重包圍的舊中國,呼蘭河寫滿了無奈。那個和蕭紅年紀相仿才12歲的小團圓媳婦,原本以爲在富人家就能過上好日子,卻沒想到才短短几天,就受盡折磨命喪黃泉。

蕭紅的童年亦極其不幸,唯有祖父的愛就如同一團珍貴而溫暖的篝火照亮和感動了她,"所以我就向這“溫暖”和“愛”的方面,懷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蕭紅童年的愛與恨都繪聲繪色地在《呼蘭河傳》一一展現。

"花開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象飛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象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我特別喜歡這一段,童話般的意境,詩意的語言,又簡單活潑,寫得多麼好!

那些好的與不好的,在蕭紅眼裏,極爲分明。只有積極樂觀,沒有悲哀喪氣。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才能使蕭紅成爲一位成功的女作家的吧。難道這不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嗎?在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心裏想的不應該是失落氣餒,而是心中存有希望。只有這樣,你纔不會被挫折打敗,纔可以成爲一個生活的強者。如果遇到一點不順或坎坷,就灰心喪氣,這樣,就算任何再簡單的事也會變成極難的。心中畏畏縮縮,就不會戰勝困難,就不會成功!只要心懷希望,充滿正能量,一切困難都會拜倒在你的腳底下!

我們的生活中,何嘗沒有這些那些的困難?我聽媽媽說有個學校的大姐姐因爲學習的壓力大,沒有快樂自由的童年跳樓自殺了。我覺得不可思議,生活在蜜糖中的我們太以自我爲中心,往往忽略了身邊的愛,以爲自己沒有自由快樂,整天在題海中喘不過氣來而牢騷滿腹。我們來比比蕭紅,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儘管充滿着無知、愚昧、苦難、悲涼,甚至絕望。但是她還是用最平和的語氣描述着一切,以一顆包容的心將一切的不美好都包容了。在她的生活裏,有多少委屈、困難,但是她的心裏仍給快樂和希望留了一席之地。是的,生活不會一帆風順,擁有樂觀積極、充滿希望的心去對待,你的天空會一片晴朗。

童年不同樣,讓我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童年記憶中無論是美好或不美好,都是生命必經的旅程,好好活着,好好珍惜,活出我們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呼蘭河傳讀後感7

讀名著,發感想。自古至今名著一直是一種文化的延續,不同時期的大家都對名著有所解讀。然而我們寫的讀後感可能達不到那麼高的境界,但是可以從名著中吸取到一些自己受用的東西就好了,這也是名著傳遞給我們的思想。

在暑假時候,我讀了《呼蘭河傳》這本書,最開始時,並沒有感覺它有多好看。等我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才越來越覺得它的精彩。作者蕭紅細膩地表寫了舊時代的呼蘭河。在她的表述下,我漸漸地走進了80多年前的東北,一個衰落的村莊。村子裏面,只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會……整個村落就像暴風雨前的天空一樣,烏雲蔽日,沒有半點色彩。這裏的村民,活着的目的僅僅因爲活着,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讓人覺得呼蘭河的人們,缺少了些什麼。

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敘述,黯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地走。在故事發生的小村莊裏,到處都顯得那麼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整個村莊就像是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烏雲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在這裏,到處可見由於人們的無知、愚昧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人們只是爲了活着而活着,爲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悲劇地出現,讓我不知道該如何去評判哪個更值得我同情,哪個更值得我痛恨……

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這裏邊。人們說拆牆的有,說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現的一個鏡頭,它讓我感慨:多麼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裏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不能不是他們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寫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這就爲裏面人物的悲劇埋下了伏筆。文章中的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她才十二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一戶人家做童養媳,剛來時是那樣的健康、活潑,一個人孤單地生活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裏,盡心盡力地做事,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在人們眼裏,婆婆打她是爲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沒多久她就匆匆地離開了人世,讓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爲了她用了那麼多的錢,使了那麼大的勁,這是一個賠本的買賣。與其說團圓媳婦的死是被嚇的,還不如說她的死是被封建社會害的。我不知道在這個村莊裏,在這座城市裏,在舊中國這片土地上,還有多少像團圓媳婦這樣受到迫害的人,一個團圓媳婦死去了,還有更多的像團圓媳婦這樣的女人在受着迫害!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婦的死……在那個年代裏,她們的遭遇在人們看來是司空見慣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沒有人可以挽救的。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我們的新社會,人們在知識中變得更加的睿智,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自己美好的生活,沒有男女的不平等。

呼蘭河傳讀後感8

我們的童年如一首精彩的詩、一支歡快的歌、一幅彩色的畫。蕭紅的童年卻有如一首枯燥的詩、一支低沉的歌、一幅黑色的畫。

蕭紅從小飽受父母的冷眼、祖母的打罵,一個幾乎沒有愛的童年伴隨她成長。唯有和藹可親的祖父讓她嚐到一點愛的滋味,他如一縷溫暖的陽光撒向蕭紅日漸灰暗的心靈。

我們這個年代的孩子大多有着幸福的童年,令我們回味一生。然而,蕭紅的童年是永遠令她害怕的噩夢。

春天,蕭紅卻只能坐在自家門前看着過往買賣的人們。夏天,蕭紅只能蜷縮在牆角聽蛐蛐無聊的鳴叫。秋天,蕭紅只能在麥地裏幫大人收割麥子。冬天,蕭紅能躲在自家的火炕上瑟瑟發抖,因爲她的大地都已被凍裂了。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寫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這就爲裏面人物的悲劇埋下了伏筆。文章中的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她才十二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一戶人家做童養媳,剛來時是那樣的健康、活潑,一個人孤單地生活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裏,盡心盡力地做事,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在人們眼裏,婆婆打她是爲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沒多久她就匆匆地離開了人世,讓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爲了她用了那麼多的錢,使了那麼大的勁,這是一個賠本的買賣。與其說團圓媳婦的死是被嚇的,還不如說她的死是被封建社會害的。

整個村莊就像是籠罩在一片黑暗的天地中,烏雲蔽日,見不得半點陽光。在這裏,到處可見由於人們的無知、愚昧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的災難,人們只是爲了活着而活着,爲了死去而死去。

村子裏面,只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會。整個村落就像暴風雨前的天空一樣,烏雲蔽日,沒有半點色彩。這裏的村民,活着的目的僅僅因爲活着,生的普普通通,死的平平淡淡,讓人覺得呼蘭河的人們,缺少了些什麼。

呼蘭河和南方城市,比如深圳、廣州、海南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每年的廟會和拜神會,就是一個典型了。蕭紅的《呼蘭河傳》把它描寫得十分真切,彷彿親身體會到那裏的寒冷。

蕭紅有一位親戚,名叫有二伯,他似乎是沒有名字的,而名字,就叫有二伯。有二伯總是把"這個"說出"介個"。

有二伯的性格有些古怪,很多地方都會體現他是古怪的:他和老廚子吵架時會莫名其妙的哭起來;老廚子明明看見他要跳井,結果他安安穩穩得在井邊坐着;別人在吃東西,他就罵:怎麼不給我?給了他,他又說:你有二伯不吃介個。這不是古怪的體現麼?有二伯就是那麼奇怪的。

蕭紅的童年又是快樂的,她的祖父教給她許多東西,使她得到良好的教育;蕭紅的童年又是有趣的,大花園裏的花依然開得鮮豔,一直開到天邊。

《呼蘭河傳》中的人物是鮮活、真切的,直到今天我還能感到他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懷着這樣的心情,我讀完了《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讀後感9

蕭紅那時只是一個孩子,有着短短的頭髮,總是在陌生和驚恐的認識整個世界,小時候她經歷了他人的死亡,和困惑,她保守着自己的價值觀天真的以爲世界的一切都是自己看到的。如今小紅在成人後,帶着懷念和思念,來回憶這一切的,翻開呼蘭河傳,眼前出現了那個二十世紀的那位孩子有關發生的人和事,馮柺子,有二伯,備受折磨卻依然樂觀地團圓媳婦,他們在呼蘭河這個小地方備受苦難,卻依然堅持快樂的的仰望。

這本語言樸實的書,文字就像孩子稚嫩的童聲,不加一絲一毫修飾,就像把自己心裏話說出來一樣,平白的語言蘊含了無數的場景,我好像墜入了長河,回到了蕭紅的童年。蕭紅的家是荒涼的,但她也感到了人間的溫暖,帶給他快樂的是她那七十多歲,已經年老身體卻依然壯實的老小子祖父,祖父帶他種花,種白菜,還給它教詩,在她尚未播種的心田裏種下溫暖和關懷。祖父是這樣,但是她那同樣年老的祖母和和祖父的性格截然不同,他是典型的從舊社會走出來的,祖母總是對蕭紅惡言相對,當他和祖母玩的時候,祖母卻狠心的那紙砸他手指,所以童年的她對祖母毫不喜歡,當祖母去世時,蕭紅也不是特別關心,也許長大後會對自己童年產生後悔,但童年的小紅顯然沒有這樣做。

除了祖父和祖母外,有二伯就是一個很奇怪的人,說他奇怪吧,總是一個正常人,但是不奇怪的話,有二伯喜歡和大黃狗說話,和天空的雀鳥說話,他挺喜歡蕭紅,卻又不善於表露,有二伯也喜歡偷東西,當被發現時,總央求他,可在生活中有二伯對小紅並不好,小紅也對有二伯這個人迷惑不解,長大的小紅,對有二伯留下了懷念。

馮柺子是蕭家大院租憑人家中的一戶,他一拉磨字爲生,當自己的妻子去世時,他獨自承擔了撫養孩子的的任務,他每天都是樂呵呵的,從來沒有煩惱,至少在表面上。

最可憐的就是團員小媳婦,聽他的婆婆說,小媳婦是從很遠的地方買過來的,花了幾吊銀子。初來到胡家,就一口氣吃了三碗飯,滿園子的人都議論紛紛,可是小紅卻和小媳婦非常合得來,從在他初來打水的時候,和他說上幾句話。可是漸漸地,小媳婦的腳上多出了幾個又大又紅的疤,這都是他的婆婆用鐵烙出來的,但他還是很樂觀,小紅長湊到小媳婦一旁,和他小聲的說話,他們本可以成爲朋友的,蕭紅卻在大人們的口中聽到了小媳婦病死的消息。原因是這樣的,小媳婦常常捱打,到了最後竟在半夜哭起來了,封建和迷信害了她,又是拿開水燙又是抽貼,原本大大咧咧,快樂的小媳婦就這樣死了。小紅很是悲傷。我猜,成年後的蕭紅寫這本書就是爲了紀念她吧。

除了這幾位,呼蘭河傳還有幾個讓人樂得發笑的地方,比如,街上的大泥塘子,自古以來就沒有然人好受過,每年發大水的季節,行人都要和猴子學,在牆頭盪來盪去,才能過,竹馬成天爹在泥塘裏,都是路人把這些牲口救上去。呼蘭河雖是一個小地方,但他的樂趣卻很多。

在這幾位人中,我每個都很喜歡,他們都是對命運作鬥爭的好手,沒有抱怨,沒有哀嘆,只有對樂觀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