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一葉障目》讀後感

《一葉障目》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4W 次

《一葉障目》讀後感

《一葉障目》讀後感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葉障目》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葉障目》讀後感1

星期天,我做完作業,隨手拿起一本《成語故事》看了起來,不一會兒便被逗得哈哈大笑。媽媽聽見了問:“看什麼笑話呢?笑成這樣!”我說:“我在看《一葉障目》,笑死我了,這個楚國書生偷東西時太笨了,只拿樹葉遮住自己的眼睛,就以爲別人看不到他了,結果被人當場捉住,給送到縣衙去了。哈哈哈……”

我一說完,又覺得這個楚人很熟悉,一想,這不就是我嗎?我常常說,除了讀後感,其餘什麼文章我都不會寫。結果,老師一教我方法,寫起來我就得心應手了,我沒有認清事物的本質,被它矇蔽了,所以十分懼怕它,犯下了愚蠢的錯誤。不僅是這樣,我還明白了即使對的信息,也不能生搬硬套,而要經過大腦,再去做。一葉障目的故事告訴我們要看清事物的全貌,不能盲目輕信,盲目崇拜,必須經過科學的調查和驗證,以謙虛謹慎的態度予以看待。

朋友們,記住了,千萬別被暫時的現象矇蔽了雙眼!

《一葉障目》讀後感2

今天我讀了《一葉障目》這個成語故事,它教導我們不要粗心,做事不要光看表面。

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有一個人很喜歡看書,並對書裏的話深信不已,是個書呆子。

有一天,他看書時看到了一句話“如果有人能拿到螳螂捉知了時用來藏身的葉子,他就可以隱身了。那人信以爲真,所以他每天都在樹林裏轉悠,希望自己能得到那片葉子。終於有一天,他在樹林裏發現了那片葉子,他激動地跑過去,但因爲他過於激動,所以那片葉子落到了地上,和落葉混在了一起。他只好將葉子全都帶回家。他回到家後,拿起一片葉子,問妻子:“你看得見我嗎?”“看得見。”妻子答道。他又拿起另一片葉子,問:“你看得見我嗎?”“看得見。”妻子仍然這麼回答。他就這麼一片一片地問妻子,後來妻子不耐煩了,隨口說:“看不見了。”於是他便拿着這片葉子去了麪包店,隨手拿了幾片面包,店主見了大吃一驚,連忙將他送到官府那兒去。那人向官府說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官府聽了哈哈大笑,訓斥了幾句就把他放了回去。

大家看了這個故事,是不是有很多感觸啊?我來講講我的感觸吧!我的感觸就是這個成語的道理:做事不能粗心,要細心,不能只看表面,要看真實情況!

《一葉障目》讀後感3

今天我讀了一篇使我受益匪淺的.文章,文章叫“一葉障目”。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楚國一個窮書生不好好讀書卻整天想着發大財。他看見蟑螂躲在葉子後面抓蟬,卻沒有被蟬發現,他就以爲這片葉子有法力,便也去偷東西,結果被人當場抓住。

我讀完後想笑,可是轉身一想卻感覺這個故事其實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告訴我們做人就要腳踏實地,做事情就必須要勤奮努力才行。而這個書生卻以爲拿一片葉子擋住眼睛,別人就會看不見自己,自己就可以胡作非爲了。多麼幼稚多麼荒唐的想法啊!他明明可以通過好好讀書來養家餬口,可是他卻不想下這番苦功夫,反而走上了這麼一條“生財之道”,真是滑稽的可笑。

在生活中,我們可不能學書生的這種胡思亂想,我們必須用辛勤的汗水換得別人的尊重,用勤奮的雙手去開拓自己夢想的舞臺,用拼搏的雙手換取正當的金錢。

這篇文章真給我好好上了一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任何走捷徑的路都是行不通的,只有把正當的工作踏踏實實的去做才行。

《一葉障目》讀後感4

從前,楚國有個書呆子,家裏很窮。

一天;他正在看書,忽然看到書上寫着:“如果得到螳螂捕捉知了時用來遮身的那片葉子,就可以把自己的身體隱蔽起來,誰也看不見。”於是他想:“如果我能得到那片葉子,那該多好呀!”

從這天起,他整天在樹林裏轉來轉去,尋找螳螂捉知了時藏身的葉子。終於有一天,他看到一隻螳螂隱身在一片樹葉下捕捉知了,他興奮極了,猛一下撲上去摘下那片葉子,可是,他太激動了,一不小心那葉子掉在地上,與滿地的落葉混在一起。他呆了一會,拿來一

只簸箕,把地上的落葉全都收拾起來,帶回家去。回到家裏他想:“怎樣從這麼多葉子中揀出可以隱身的葉子呢?

他決心一片一片試驗。於是,他舉起一片樹葉,問他的妻子說:“你能看得見我嗎?”“看得見。”他妻子回答。“你能看得見嗎?”他又舉起一片樹葉說。“看得見。”妻子耐心地回答。

他一次次地問,妻子一次次得回答。到後來,他妻子厭煩了,隨口答道:“看不見啦!”

書呆子一聽樂壞了。他拿了樹葉,來到街上,用樹葉擋住自己,當着店主的面,伸手取了店裏東西就走。

店主驚奇極了,把他抓住,送到官府去。縣官覺得很奇怪,居然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偷東西,便問他究竟是怎麼回事,書呆子說了原委,縣官不由哈哈大笑,把他放回了家。

《一葉障目》讀後感5

已經很久沒有看書了,只在昨日午後,背靠着呼吸的時刻,閱讀了餘秋雨關於老師的文章,那是將文化不刻意的播灑,帶着無私利的矜持,比朋友更爲高尚的幾個人。

我們有很多時候對生活進行判定,認爲這該怎樣,那該怎樣;進行對比,認爲這樣或那樣更好;進行逃避,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忘卻。

我清晰的記得清明那天浮躁的兩句重話,記得今天等待信息或電話的浮躁。然後對自己安慰到,我只是個平凡人。實際我開始討厭這種安慰。

從刻意生活,從中找尋意義開始,給予已自私,若還假裝不想得到,可能再無法平靜了罷。

燈在入神時關閉,我微笑着無奈合上書本,抱着浮躁和愉悅入睡,那一刻或許我真的很疲憊,睡得如此安穩而無瑕疵。

那天我看着那眼淚嘩嘩的流,看着即便迷糊也無法卸下的防備,再想起浮躁的兩句話語,發現那葉已遮住我的眼,我卻連徒勞拿去的無奈都沒有出現。

然後自言自語,切不可再如此任性。

當不安情緒遮住了眼,刻意的生活隨即出現,然後我入睡也無法安然。

原來那葉一直替代了我的眼。

然後我寫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