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青銅葵花讀後感合集10篇

青銅葵花讀後感合集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W 次

青銅葵花讀後感合集10篇

青銅葵花讀後感合集10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青銅葵花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青銅葵花讀後感1

葵花,青銅。暖調與冷調相結合,是如此氣韻無窮,生機盎然,肅穆一片。他們一個是失去雙親的孤兒,一個是沒有語言組織能力的啞巴。面對突如其來的苦難,他們都堅定地迎向那看似永遠都不會退卻的風雨。從容的,平靜的,堅韌的,在痛苦的黑夜裏,經歷暮草茫茫,簌簌風雪。等待着在春暖花開時節裏抽出新芽,開出芳香四溢的花兒......

此書主要講述的是:在一次偶然機遇下,農村裏的啞巴青銅與城市的女孩葵花結成兄妹,一起在鄉下過着貧苦的生活,一起經歷了苦難與痛苦.......之後因宿命使得葵花不得不與青銅分離。青銅因情感的不捨令他下意識地喊出那一聲:“葵——花!”

《青銅葵花》字裏行間皆透露着大大小小的,或深或淺的親情。其中的真摯情感連成串兒,接成片,似一篇純淨至極的童話,又似晶瑩而剔透的露珠。純淨中透露出痛苦,晶瑩中顯示出憂傷。那份痛苦中流露出的美顯得更加的深厚,更加具有無窮的韻味。讀罷此書的我心裏可謂是一股子的難受,這情緒一直蔓延到心口的深處,撥動着我那根深藏的心絃。一下,又一下,不斷衝擊着我的神經。一不小心眼窩一熱,幾乎眼淚就要流出,可它也只是在眼眶中打轉,終究是沒能哭出來。只是心裏堵得慌,悶得慌。特別是讀到青銅的奶奶逝世,葵花離開,這種情緒、感覺,便是更爲強烈了。

青銅很孤獨,這種難以與人言表的心靈痛苦,不被大衆理解的孤寂,就如天山雪蓮要獨自面對冷寂無情的寒霜一樣。他原本以爲他會這麼無趣地過完此生。可是直到一名叫葵花的女孩走進了他的世界,這一切似乎都改變了。原是荒蕪,冰冷,寒風料峭的世界,因爲她的存在,讓天地間都變化着,萬象更新。如暖陽,使得萬物盡枯的景象變得鮮活,變得生氣盎然,一掃之前的了無生機。陽光四射,世界一派明亮。每個角落都流淌着濃濃的屬於生命的味道,令人感到溫暖,感到陶醉,使得精神爲之振奮。

雖說這個世界上沒有相同的樹葉,沒有完全相同的人格個體。但在這個世界上卻存在着一種極其相似的心情、同樣的孤寂。正因爲這種孤寂,令本住在河岸兩面的他們產生了一種若隱若現,不明其意的緣分。在這動盪的年代裏,他們相依爲命,他們的心緊緊地連在一起,一點風都透不進去。他做了十盞南瓜花燈,只爲葵花好夜裏讀書用。爲葵花挖蘆根吃,即使自己已經餓得兩眼發黑,也不捨得嘗一口。爲葵花能照張相片,他冒着凜冽的寒風與簌簌風雪站在街頭賣着蘆花鞋。青銅的傾情付出讓我感動之極,那是世間最純淨的情感!

面對突如其來的水災,蝗災,他們每個人,都是堅定的迎向那看似永遠都不會退卻的風雨。從容的,平靜的,堅韌的,在痛苦的黑夜裏,經歷凜冽寒風,簌簌風雪。等待着在春暖花開時節裏抽出新芽,開出芳香四溢的花兒......我想這也許就是面對苦難時,應有的優雅風度吧。

苦難幾乎無法避免。坎坷、失落、波折......這差不多是每一個人必須經歷的。但,我們卻忘卻了。我們陷入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世界裏。我們追求着快樂,卻忽略了苦難對生命的價值,忘記了我們面對苦難時該有的風度。面對突如其來的苦難,我們大多顯得束手無策,叫苦連天,這樣的我們是如此不堪一擊。也曾出現過許多孩子或是成年人因爲某種壓力而選擇了輕生,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你都有勇氣去死,爲什麼沒有勇氣活下來”?“你這樣對得起辛苦養育你的父母嗎”?翻看着這些網友的評論,無非是譴責,或是從各方面說着爲什麼會使這個孩子悲劇的社會進行着檢討。可是我們卻從來沒有站出來對這個孩子承受苦難的能力與理解進行反思,哪怕只是一點點。苦難幾乎是永恆的,無法避免的。我們的人生路不可能是平平穩穩的。而我們該做的,便是面對苦難時保持的那種處變不驚的優雅風度。看看青銅一家經歷了多少風雨啊,可他們卻從未有半點怨言。他們一家人齊心協力,艱難、困苦卻又快樂地度過了多少歲月。

青銅,是經過非常久的時間裏鍛造出來的,散發着古樸又清冷的光澤。不管經歷多少苦難亦是挫折,始終如一。葵花,有陽光的氣息,如此的溫暖,透露的是濃濃的生氣,那麼令人陶醉。冷調與暖調相結合,給人無限的深意。在痛苦的黑夜裏,青銅,葵花,經歷着暮草茫茫,簌簌風雪。依舊從容,平靜,堅韌的挺過寒風的折磨,保留着處變不驚的優雅風度。這種在痛苦中盛開的美,是最爲耀眼的。

青銅葵花讀後感2

最近我正在網上享用一分美餐,曹文軒的《青銅葵花》,美味又可口。這是一篇很樸實的文章,幾乎沒有半點的色彩渲染,但它足以讓我淚流滿面……

"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纔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才可能是一個強者。"

第一次讀到這樣的兒童文學作品,文字純淨得似一滴露珠,晶瑩而剔透。然而就在這種晶瑩中又分明折射出一種悽悽的憂傷。那種於純美中透出的痛苦緊緊抓住人心,而那份於痛苦中流露的美則顯得更加深厚,讀着這樣的文字,不知不覺中便恍然走進了青銅葵花的世界。

城市女孩葵花跟隨爸爸來到了一個叫大麥地的村莊生活,孤單寂寞的她認識了一個同樣沉默寡言而且不會說話的鄉村男孩青銅。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貧窮但善良的青銅家認領了她,葵花和青銅成爲了兄妹相稱的朋友。在粗茶淡飯的生活中,一家人爲了撫養葵花費盡了心思,而青銅更是在沉默中無微不至地呵護着葵花:爲了葵花上學,青銅放棄了自己的上學夢想;爲了讓葵花照一張相,青銅在寒冷的冬天把自己腳上的蘆花鞋也賣了;爲了葵花晚上寫作業時不去別人家"借燈光",青銅捉來螢火蟲做了十盞南瓜花燈;……

在生活富足的今天的我們,也許已經失去了於痛苦中感受美的機會,《青銅葵花》無疑是給我們城市孩子展示了另外一個世界,發出了另外一種聲音。它讓我們知道,生活中處處有苦難,而苦難中也含着更動人的美。雖然青銅一家過得很清貧,有時連飯都吃不飽,他們的生活跟我們比起來,真是差太遠了。不像我們想吃什麼吃什麼,想喝什麼就喝什麼,但我們有些人還在嫌這嫌那,吃飯要挑,穿衣要挑,整天覺得父母欠他們似的,自已苦得不得了。與青銅葵花比比,我們不覺得慚愧嗎?

青銅爲了葵花登臺演出精心製作了一串冰項鍊,並親手掛在葵花的脖子上,讓所有的人感動不已。在大雪紛飛的寒冬,青銅到油麻鎮去賣蘆花鞋,爲了多賣點錢以減輕家庭的負擔,他竟然把自己腳上穿的蘆花鞋也賣了,赤腳踏着積雪走回了家,而今天的我們棉鞋就有幾雙,哪能忍受如此的痛苦,想想自己真是太幸福了。這樣的痛苦經歷我們生活在糖水裏的孩子是無法用心體會的。 身邊的同學常爲作業多而叫苦連天……難道這比得上青銅葵花他們所遭遇的苦嗎?

青銅的奶奶生病,葵花爲了給出奶奶攢錢看病,小小年紀的她就外出打工----去江南採摘銀杏,雖然只掙到非常微薄的收入,根本不夠給奶奶治病,但他的孝心非常讓人感動。而我平時一元兩元地花錢一點不心疼,要知道這錢可都是父母辛苦勞動的報酬,亂花錢就是對他們的勞動的不尊重。在我家父母爲我付出了很多,而我很少給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知道享受,卻不知回報!

看了《青銅葵花》,我改變了很多,以前我不知道我們的生活非常幸福,總是抱怨這兒、抱怨那兒的,可是,自從看了這本書之後,我明白了:還有比我還不幸的人,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好日子!親情,友情,眼淚,微笑,這是上帝賜予我們最好的禮物,只要珍惜,你的幸福生活會永遠不離開你,一直陪伴着你,守護着你!

在一個人的一生中痛苦是無法避免的,沒有一個人的人生路是平平穩穩的,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坎坷。當苦難來臨時,我們只能毫無風度地叫苦連天,我們只能手足無措,不堪一擊。有些苦難,其實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一些無法迴避的元素。我們要成長,就不能不與這些苦難結伴而行。就像美麗的寶石必經熔岩的冶煉與物質的爆炸一樣。雖然它們的生活很貧苦,但它們樂觀向上,克服困難的精神,讓人感覺他們似乎生活得很快樂,那是精神上的美。不僅是青銅,葵花也爲這個家、爲青銅付出了許多許多:學校組織的拍照活動她沒參加,爲了給自己貧困的家庭省錢;每天放學和哥哥一起去採蘆葦,爲了能多編些蘆花鞋去賣;自己一個人偷偷的跑到江南撿銀杏、考試故意考差,爲了賺錢、省錢給奶奶看病;用各種辦法教她的啞巴哥哥寫字,爲了讓哥哥在別人面前自信起來、擡起頭來……在充滿了天災人禍的歲月裏,青銅一家齊心協力,艱難、困苦而又快樂地生活着。

這本書表現了孩子、朋友之間的友誼,家人之間的親情和人與人之間的愛,還反映了鄉村孩子童年的苦難生活,字裏行間無不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人間真情,這種真情無不溼潤着每一位讀者的眼睛、震撼着每一位讀者的心靈。

青銅家遇到了許多苦難,但苦難中參雜美。假如我們忽視了苦難的必然性,忽視了苦難對於我們生命的價值,忽視我們在面對苦難的風度,忽視了我們對苦難的哲理性的理解,那麼,

青銅一家經歷了多少風雨,他們從來沒有半點怨言,他們互相關心,互相理解,愛的氣氛緊緊地包圍着他們。葵花並不是他們的親人,但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溫情讓我感動。看到最後一個自然段,我的淚水泉涌而出。葵花要到城市去了,青銅常常遙望蘆蕩的盡頭,遙望葵花所在的地方。不會說話的青銅無意中大聲喊了一聲:"葵花——".

作者說,《青銅葵花》它是對苦難與痛苦的確定,也是對苦難與痛苦的詮釋。我覺得人的一生可能都在尋找自己心中的快樂。 羅曼。羅蘭說過歡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有何嘗不值得讚頌!

通過看這本書我覺得青銅一家人是那麼的純樸、善良,充滿愛心。如果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像青銅一家人那樣關心別人,那麼這個世界該會多麼美好呀!人不能只顧自己,只注重物質生活,更重要的是人要有奉獻愛心的精神,這比什麼都重要。擁有了愛心,就算日子過得再苦再累,心裏也是充實的、幸福的。

青銅葵花讀後感3

翻開第一頁,講的是葵花穿過潮溼的空氣行走的一片大自然與人物的美好描寫,用“嘩啦啦”和“飄飄然”來描繪那種自由和輕盈的感覺——也正好反襯出葵花的那種孤獨,她在大麥地一個朋友也沒有;但是,那是她又是無憂的,每天晚上還有爸爸輕輕的愛撫,給她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講着故事。

我開始讀的時候仔細看了看書後曹文軒的作品集,發現他寫的應該都是些很“意境”的東西——不過,我個人愛好比較傾向於記事類的呢!雖然對“純美”抱着一種不痛不癢的態度,我還是用幾天時間細細閱讀了《青銅葵花》。《青銅葵花》講的是小女孩葵花父母雙亡,但在大麥地人和青銅一家對她無微不至的關愛下,葵花變得快樂、活潑起來,還交了許多朋友;但就在這時,城裏人卻堅持要接葵花回她的城市接受更良好的教育,使葵花和大麥地不得不被殘忍地分開……

對小說有了個瞭解,我感慨無限,只不過到現在還一直有幾個問題困擾着我:①青銅那麼聰明的孩子,怎麼會一場大火之後就失聲了?難道這場大火真的有這麼恐怖?命運是如此不公地對待一個才五歲的孩子呀!我甚至要開始認爲:是那場大火不僅讓青銅失聲,更讓他的精神變得有點“不正常”了;②“幹校”是什麼?幹校裏的人是不是就是現在老一輩常說的“知青”?③難道“葵花”這個事物的態度比葵花對葵花爸爸來說都要重要嗎?甚至忘記尚幼的女兒不惜生命去撈畫有“葵花”的畫紙!葵花畫沒有了可以再畫葵花,而葵花卻是要承受永遠失去父親的痛苦!

儘管有這些疑問,我把它們埋在了心底,它們絲毫不會干擾《青銅葵花》裏觸動我心絃的地方:

①“小木船”一章裏的“後來,他們就‘幹校幹校’地叫着:‘你們家那羣鴨子,游到幹校那邊了。’‘你家的牛,吃了人家幹校的莊稼,被人家扣了。’……”那時,人們是對幹校抱着一種神祕、好奇的感情的,幹校,還給大麥地添了許多的樂趣——當然,也讓葵花這個討人喜歡的小女孩隨父親來到了大麥地;而蝗災後,幹校裏一片淒涼的景象,雜草叢生,連一直關心着葵花的叔叔阿姨們,也離開了大麥地……

②葵花的爸爸溺水失蹤後,村裏通知說讓大麥地的人過來領養葵花,因爲大麥地的人實在是太窮了,看熱鬧的一家家、一戶戶漸漸散去,不過我絕對嘎魚的爸爸純屬神經!“嘎魚一家人離她們已經相當近了……在這段時間裏,他就一直在計算着:養這樣一個女孩,一年裏頭,究竟要讓鴨子多生多少隻蛋?他已算了很久,卻始終不能得出一個精確的數字。”還是嘎魚和媽媽還算清醒點,已經等不及了,不過我有一個疑問:嘎魚開始不是要戲弄葵花的嗎?現在怎麼又想葵花到他們家了呢?難道還想繼續整葵花?

機會不等人,這句話說得可真好,嘎魚爸爸那麼“有文化”在哪兒一筆一劃慢慢悠悠坐着“算術題”,那道連這句話都沒聽說過嗎?葵花終於拿着包袱走向了青銅家,嘎魚再也笑不出來了……我認爲,不僅是因爲機會不等人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以前嘎魚整過葵花,葵花可能自投羅網嗎?雖然我有點不理解青銅一家雖然窮還是執意要帶走葵花,但至少可以和保護她的哥哥青銅還有爸爸媽媽奶奶在一起,葵花是幸福、幸運、快樂的。

③“金茅草”一章青銅一家破敗的小屋經過暴風雨的襲擊更是四面漏風、上面下雨,所以青銅和爸爸一起到海邊一起去刈茅草,在青銅和爸爸順利地刈完第三座草垛是,青狗和他爸爸辛辛苦苦刈出來的三座草垛居然被大火燒得乾乾淨淨!“有三堆大山,山一般高,正在燃燒!疑是夢境,再仔細一看,果然是三堆大火。……青銅似乎聽見了青狗父子的嚎叫。那三堆火山,確實是青狗家的三垛茅草在燃燒……青銅和爸爸趕過去時,那三座‘火山’,已基本熄滅,朦朧曙色中,青狗父子倆正朝海邊走去……”

從“青狗父子的嚎叫”中,我感受到那種辛辛苦苦的成果在旦夕間灰飛煙滅卻無能爲力的那種絕望,這是我在全書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而最後一句話,草灘、大海,一片淒涼……正如青銅想對青狗說的話一樣: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④儘管青狗父子的大草垛被大火燒光的那一段讓我印象最深刻,但全書最感人、最精彩的部分自然也不能落下:“當老師推薦我們讀《青銅葵花》的時候,我以爲作者只是簡單地爲一本小說取了一個很有意境的名字;後來又聽同學們說,“青銅”、“葵花”是兩個人名,青銅?葵花?真是兩個“另類”的名字呢!抱着這種好奇的想法,我迫不及待地去書店把《青銅葵花》買回家輕輕地翻開了一頁又一頁。

青銅葵花讀後感4

我以前認爲兒童文學就是讓兒童快樂的文學;是那種王子與公主永遠快樂地生活在一起的文學;是那種無憂無慮、天真爛漫,與淚水隔絕,與悲傷無緣的文學。直到閱讀《小王子》,閱讀曹文軒老師的作品,才深感自己對兒童文學的瞭解是如此狹隘膚淺。原來兒童文學也可以寫盡苦難,也可以把苦難寫得如此蕩氣迴腸——《青銅葵花》就是這樣的作品:

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男孩是個啞巴,女孩是個從大城市來到大麥地村的“不速之客”。由於機緣巧合,葵花成了青銅的妹妹,由此,展開了一段情深意長、感人肺腑的兄妹故事。

看這樣的一部作品,流淚是必然的。爲融進骨血的苦難流淚;爲深入靈魂的大愛流淚;爲兩小無猜的兄妹情誼流淚;爲充滿人道主義的大麥地村流淚……

我們的兒童,太需要這種淚水了。

在如今這個被電子科技全面覆蓋、物質水平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們身邊在“愛”中成長的兒童,有多少人明白什麼叫苦,什麼叫難?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苦難背後所蘊藏的巨大力量,所積澱的人性光輝?——青銅,這個因無錢治病而變成啞巴的男孩,把家中唯一能承擔的上學機會留給了葵花,沒錢買油燈,他便給葵花做螢火蟲燈;沒錢去照相館照相,他便冒着風雪在寒風凜冽中賣蘆花鞋。而這個因“文革”來到大麥地村、地地道道的城市女孩葵花,爲了省錢買紙筆教哥哥寫字,從不要求新衣服新頭繩;吃不慣野菜糙米,卻從不抱怨。

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幅畫面:電視正在播着那些關於戰爭的消息,一些因戰亂而無家可歸,被貧窮和飢餓折磨得骨瘦如柴的兒童,茫然地對着鏡頭……坐在沙發裏看電視的家長對着自己正在哭鬧的孩子說:看,這些孩子多可憐啊,飯都吃不飽,再哭就把你送到那裏去!孩子揚起一張天真的臉,在盯着電視屏幕兩秒之後,繼續哭鬧。怒火中燒的家長除了生悶氣,卻也無可奈何。

這樣的場景在很多家庭中出現過。我們總是希望孩子在看到這些“花濺淚,鳥驚心”的畫面時會立刻給予一種積極的、符合我們期待的反饋;我們甚至總拿他們與“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希望這種“善意的比較”能激發他們內在的同情與羞愧,繼而變成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可是,我們忽略的是——他們是兒童,是在溫暖居室裏成長、衣食無憂的兒童,他們未曾體會苦澀,未曾經歷苦難,他們不是青銅,不是葵花。

那些定格在畫面裏的苦難,對很多成年人來說尚且只是石子投向水面時泛起的微波微瀾,又何以震撼一個如此幼小、尚不知生活艱辛的的心靈?

讓兒童到貧瘠的地方去吧!讓他們赤腳去感受泥土的溫度!讓他們去握一握那一雙雙髒黑的手!讓他們去體驗糧食從秧苗到滿粒金黃的過程!唯有親身體驗,兒童纔會真正成長。等到他們長大了,成熟了,他們就會懂得:有些苦,必須吃;有些淚,必須流;有些路,必須走。那些父母、親人持傘擋過的風雨,會在日後沒有傘的某一天突然降臨,原以爲“幸運”躲過的苦難,只是“遲到”了而已。

苦澀,終究要自己去品嚐。

沒有苦澀的滋潤,何來悲憫之心!沒有悲憫之心,又何以理解青銅與葵花之間毫無血緣的親情?何以理解大麥地村貧瘠的土地上生活着的善良的人們?

兒童本該有兒童的模樣。

他們應該爛漫可愛,童言無忌,他們的眼中應有純真,笑中應有陽光,話中應有溫暖,心中應有憐憫。如果這些漸漸在兒童身上失去,如果他們視所得的一切爲理所當然,如果他們不能同情他人苦難,不具備面對苦難時所擁有的抵抗力量,我們的兒童又怎能勇敢無畏,懷揣着美好健康成長?如果富足的生活只是培養出驕奢淫逸、咄咄逼人、自私自利的兒童,那在金錢光芒之下,我們究竟是該歡呼還是該痛苦?比起電子產品所帶來的刺激新鮮,比起鋪天蓋地的“以愛之名”的噱頭,我們的兒童——太需要這種淚水的教化與滋養了。

讓我們的兒童好好地流一場淚吧!

當某一天,我們不再刻意渲染苦難,不再刻意爲了讓兒童體驗苦難而去創造苦難,而是在當下優渥富足的生活中培養一個個如同青銅葵花一樣閃着金子般光輝的靈魂;當我們不再感嘆“回不去了”,而是把苦難的精神厚植於當前枕穩衾溫的日子裏。那麼,那些爲寫盡苦難與美好的兒童文學而灑下的一滴滴淚水終將匯聚成海,滋潤着無數匆忙的靈魂,變成無數個青銅,無數個葵花。

“今天的孩子,用不着爲自己的苦難大驚小怪,更不要以爲只是從你們這裏開始纔有苦難與痛苦的……我們需要的是面對苦難時的那種處變不驚的優雅風度。”

爲了這種優雅風度,請讓兒童在風雨中奔跑!

青銅葵花讀後感5

“這是一種多麼奇異的植物,一根筆直的有棱角的長莖,支撐起一個圓圓的花盤。那花盤微微下垂或是微微上揚,竟如人的笑臉。”

——題記

“你們家的鴨子在吃我們家的茨菰了!你們家的鴨子在吃我們家的茨菰了!”葵花朝嘎魚焦急萬分地喊道。但是,嘎魚不理會,舒舒服服地躺在草地上……

“葵花,他是故意的!”我手捧曹文軒作家的《青銅葵花》,眉頭緊鎖,憤憤不平,真想替葵花出口惡氣。夏日炎炎,知了在池塘邊的樹梢叢中不停的啼叫着,更似火上澆油一般煎熬着我。鄉下的蚊子也喜歡湊熱鬧,冷不防偷襲着全神貫注看書的我,在大腿上,肩膀上,又痛又癢地叮一會兒。我完全沉浸在葵花的世界裏,不屑理會。

此時的葵花,急得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可是,沒辦法,她依然揮動着青銅給她做的掃帚,試圖把鴨羣趕走。茨菰是他們家最重要的寶貝,爸爸把它當成救星,捨不得拔來吃。到過年時,那可就是大價錢,賺來的錢就用來還債,剩餘可以給青銅葵花做新年衣服了。一羣鴨子就可以吃完一片茨菰田。可憐的葵花一家全指望着茨菰過日子了,我暗暗地爲葵花加油,真替她捏了一把汗。鴨羣們躲避着葵花的掃帚,瞅準機會就把又長又扁的嘴扎進泥裏掏着。冬天的陽光下,滿世界一片和平,唯有嘎魚家的鴨,正對青銅家的茨菰田進行一場浩大的洗劫。嘎魚卻在一旁撒手不管,如死狗一般動也不動,他希望看到的就是葵花跑來跑去焦急的樣子,甚至是恐慌。在茨菰田裏,葵花攆了這一撥鴨,那一撥又在別處將嘴插進泥裏。水面上有無數沖天的屁股,又有無數因咽茨菰而伸長了的鴨脖子。無數的鴨嘴,像無數張小型的梨將茨菰田翻弄着。葵花脫下鞋襪,走到田裏驅趕,鴨羣才受到了驚嚇,跑到水裏,但是,茨菰田遭受了前所未有大劫難後,損傷慘重。回到家,爸爸懲罰青銅,葵花淚流滿面:“哥哥一直在採蘆葦,都是我的錯,是我沒看管好茨菰田。”跪在地上的葵花,一個勁地在喉嚨裏嗚咽着……

曹文軒作家筆下的葵花是個受盡苦難的孤兒。善良樸實的青銅一家收養了她。青銅更是給予她親妹妹一般的疼愛和保護。她着同齡人沒有的成熟、懂事和孝順當我讀到爲了幫奶奶籌錢治病,瘦弱的她毅然孤身去江南撿銀杏葉賣錢時,我再一次溼潤了眼眶。苦難如暴風雨般一個接着一個,她就是雨中的那朵看似柔弱但不能小覷的花朵,在風雨中搖曳,但依然堅強地開放着。 她相比,我實在太幸福了。不必爲了節省油燈,到月光下寫作業;不必賣蘆花鞋賺學費;不必爲了填飽肚子而苦惱。我完全沒有葵花趕鴨子驚恐不安的經歷,最多隻有怒不可遏地趕蚊子的無奈。

晚上,天依舊那麼悶熱,我打開臥室的窗戶透透氣。當我看完《青銅葵花》,關燈睡覺的時候,悲劇發生了。一隻蚊子悄無聲息地停歇在我的鼻子上,開始享受自己的夜宵。我警惕性地抽過去,打中了鼻子,又酸又痛,但是蚊子安然無恙,在空中盤旋了一圈,飛走了。我以爲它逃之夭夭後,應該就結束了,可是沒想到這只是蚊子部隊的先頭兵。不一會,浩浩蕩蕩的蚊子大軍就朝我襲擊過來了。我納悶它們怎麼會有這麼多?什麼時候進來的?沒來得及多想,我立刻拿起兩把扇子,左顧右盼,上下揮動,使出“降蚊十八招”竭力滅蚊。可是蚊子大軍“人”多勢衆,我似乎不是它們的對手,扇走這隻,那隻又飛過來咬我,沒有任何勝算啊!我趕緊換招吧,抽出我的毛巾,枕巾,甩出“龍捲風”滅蚊,在黑暗中作戰,居然也卷死了幾隻,落到了我的腳上,有收穫了,不過,我也沒有撈到便宜,大腿上起了好多包。我惱羞成怒,打開電燈,忙跑去媽媽房間借滅蚊神奇——電蚊拍,準備發起反攻。當我回來時,我發現這羣吸血鬼正在電燈下狂歡呢!我瞅準時機,“啪啪啪”,上演電烤蚊子一幕幕,蚊子漸漸少了,幾隻膽小的估計躲到哪個角落裏了。這時,媽媽聞聲趕來,站在房間門口,看到我關公耍大刀,滿臉紅包,真是哭笑不得,趕緊幫我關了窗,堵住罪魁禍首。最後,我還是要感謝我的救命恩人——一盤蚊香,那冒出來的一縷縷清香,守護了我一夜好夢。

睡夢中,一個美麗的身影出現了,是葵花,她微笑着向我走來。她告訴我,自己已經在城市裏順利地學習生活了,青銅哥哥時常來看望他,她也一放假就回大麥地。鄉下的苦難是痛苦的,但煉就了她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勇敢面對生活。她還送給我曹文軒的一段話: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纔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纔可能是一個強者。

青銅葵花讀後感6

風箏,只有逆風時才能尋找到自己的方向。

——題記

一位文靜而又瘦弱的小女孩,手拿着一朵橘黃色的小花,靜靜地走在大河邊,剛下過雨的天空顯得格外的藍。一路的草,葉葉掛着水珠,幾隻丹頂鶴在快樂的嬉戲着……這幅唯美的畫面,讓我不禁打開了這本曹文軒寫的純美小說——《青銅葵花》。

男孩,青銅。在一場大火中失去了說話的能力,像一隻鳥獨自擁有天空的孤獨,一條魚獨自擁有大河的孤獨,一個人獨自擁有世界的孤獨,自從女孩的到來……

女孩,葵花。從小失去了媽媽,爸爸繼而跌入河中不知去向,像出生的嬰兒失去了母親的庇護,像嬌嫩的花朵失去了雨露的滋潤,像飛翔的雛鷹失去了翅膀,自從男孩的到來……

一個特別的機緣讓城市女孩葵花和農村男孩青銅成了以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然而命運之神卻不斷捉弄他們的生活……

讀完此書,作者的確將痛苦寫到了深刻之處,同時,亦將這種痛苦衍生爲了一種大美。

驀然回首,你、我、他也曾經歷過痛苦,表面看,痛苦使我們的臉上有了慘淡的血色,肌肉有了緊張的抽搐,似乎帶來的全都是不幸。如果僅僅停留在這一層面,就好像反覆咀嚼一枚青杏,他永遠是酸楚的、苦澀的,不忍回首,不忍卒讀。

“十年的病痛就像鬥牛背上的十根利矛,但我仍要體面的活着”

近年來,約翰尼·希科萊頓,這個“漫畫界的霍金”在英國不斷被見諸報端。

這個在生活中總是精神煥發面帶微笑的人,在29歲時被檢查出得了一種罕見的多發性硬化症,病人的神經將不能控制整個身體,最後變成植物人,全身器官衰竭而亡。

爲了使自己的心臟充滿活力,約翰尼不得不吃一些古怪的藥,比如給羊或小馬吃的用來強心的藥。他每天藉助輪椅到戶外運動。更多的時候,他通過畫畫來表現自己內心對生活的狂熱。

他每天畫畫12個小時,有時候醒來手裏還拿着筆。經過短短几年的探索與磨合,他把長久以來積蓄在心中對病魔的憤怒,像火山爆發一樣,在他的作品裏表現出來。

如今,他雖然每天早晨起來都要吞下一大把止疼藥片,但仍然每天堅持創作。他還把自己臥室、客廳、廚房甚至廁所都裝上攝像頭,以便讓更多的.人見證他是怎樣活下去的。他曾對着攝像機說:“我要讓自己體面地活着,不怕失去生命,只在乎失去風度。”

梅花香自苦寒來-----我的舞蹈之路

剛開始,我對跳舞很感興趣,看到那些優美的舞姿,很羨慕,也很嚮往。可是,每次上舞蹈課老師都會先讓我們練習壓腿、下叉、踢腿、下腰等基本功,然後才學習舞蹈動作。雖然說舞蹈跳出來很美,給人一種藝術的享受,但是練基本功的過程真是很痛苦。不練功的人可能不知道,壓腿就是要把腿上的筋拉開,是非常疼的,有時用力過大會疼得我掉眼淚,壓完後腿半天都回不過來了;還有下腰,剛開始腰硬硬的,感覺腰都快要折了。學了一段時間後,我覺得練基本功太辛苦了,既無趣、又枯燥、還很疼,就不想再學下去了。

可就在一次無意中看到了著名舞蹈家陳愛蓮的生涯和經歷的故事。陳老現在已經七十多歲了,還在堅持每天練功,還能輕鬆地把腳擡到頭頂。這讓我內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做什麼事都要勤學苦練、堅持不懈纔有成功的希望。

從那天起,對舞蹈的喜愛又讓我鼓起了學習的勇氣。我開始充滿希望的學習,再不叫苦、叫累、叫疼,堅持不懈地練習基本功。有一次,上舞蹈課老師讓我們練習側手翻。我以前沒有聽說過,更沒有練過。老師見有些同學沒學過,就教了一遍。這個動作好難呀,,雙手支撐在地上,頭朝下,雙腿從空中輪流360度劃過。我心裏直打鼓:我能學會它嗎?剛開始練時,我很害怕,腿不敢伸起來,也伸不起來,每次都是歪七扭八地雙腿蜷在一起翻過。老師鼓勵我們說:“不用害怕,這個動作和橫叉有關係,只要橫叉開了,就容易做好了。”以後,爲了練習側手翻,我堅持每天忍着疼壓橫叉。慢慢的,隨着我不斷地練習,側手翻的動作越來越標準了,腿慢慢地由彎到直,膽子也大了,身體逐漸舒展開。通過努力,我終於可以完成側手翻這個動作了。

經過艱苦練習,我終於成功的站在了我夢想的舞臺上了。在學舞蹈的過程中,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梅花香自苦寒來。

【寄於卷尾】這家人生活雖然艱辛,但卻沒有一個愁眉苦臉的,他們在一起有說有笑,心裏惦記着的是眼下的日子,嚮往着的是以後的好日子。因爲他們相信,風雨過後必有彩虹。痛苦是永恆的,我們用不着爲自己的一點點痛苦就大驚小怪,我們需要的是面對痛苦時的心態。如果能用愛的力量,善的溫暖,美的滋養來反觀痛苦,融化痛苦,那麼一切痛苦將變得有那麼一種純潔、澄淨的風度。

青銅葵花讀後感7

“青銅有大叫一聲:‘葵——花’當時陽光傾盆,一望無際的葵花田裏,成千上萬株葵花,花盤又大又圓,正齊刷刷地朝着正在空中滾動着的那輪金色的天體……”假日的清晨,獨自一人坐在花園裏,呼吸着新鮮的空氣,感受着溫暖的陽光,但在不知不覺之中,有一顆晶瑩的淚珠滑過我的臉頰,落在書本的最後一頁上。

書中的故事讓我深深着迷:城市女孩葵花跟隨爸爸來到大麥地村莊生活,孤獨的她認識了一個叫青銅的男孩。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貧窮但善良的青銅家認領了她。在緩緩流逝的歲月裏,青銅一家老小同心協力,艱苦卻又是快樂地生活着。當洪水、蝗災來臨時,他們從容堅強地面對這一切。葵花12歲那一年,命運又將她召回了她的城市。失去妹妹的青銅,一直坐在草堆上,遙望葵花離去的地方,並在文中發出讓我震驚的生音!

葵花在父親繁忙的時候,是孤單的,她心中那份深深的寂寞讓她擁有了一份與同齡女孩不一樣的想象空間。正如書中寫道:“一隻鳥擁有天空的孤獨,一條魚擁有大海的孤獨,一匹馬擁有草原的孤獨。”但此後她認識了青銅,青銅當她爲妹妹,比親妹妹還親的妹妹。他總是無微不至的呵護葵花,因爲愛着妹妹,他放棄了自己的上學夢想;因爲愛着妹妹,他頂着葵花站了一個晚上,讓葵花好好看馬戲;因爲愛着妹妹,她爲妹妹心靈手巧地做了一串項鍊,青銅,一個啞巴男孩,對葵花的感情竟如此深厚,怎能不讓我感動呢?

人生道路上的陽光,到底哪一絲陽光最耀眼?我認爲就是知恩圖報,在葵花孤單無依的時候,是青銅收留了她,給了她一個溫暖快樂的家,而葵花也是懂事的,懂得報恩的好女孩。她知道家裏窮苦,所以她經受住了誘惑,沒有向家裏要錢拍照,他知道哥哥渴望上學,所以她教青銅認字,她知道奶奶生病,家裏沒錢治病,所以她便隻身一人去江南檢銀杏。是的,學會感恩,是一種情懷,也是一種情操。我們從蹣跚學步到上學讀書,每一個過程,每一個點滴,都滿載着親人對我們的期望和辛勤付出。親人爲我們撐起幸福的藍天,爲我們插上理想的翅膀,建起知識的森林。因此,我們必須對他們有感恩的心。即使是做一次家務活,送一張卡片,說一句問侯,都是對他們所付出愛的尊重。

葵花,一個城市女孩,卻生活在一個貧窮的家庭裏。當洪水洶涌地涌向村莊時,當蝗蟲大面積地從頭頂飛過時,這些災難,這些困苦,葵花非但沒有悲傷,沒有抱怨現有的生活狀況,而是以樂觀向上的態度快樂地生活着,享受着這一切。這種精神不正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所需要學習的嗎?

曹文軒曾經說過:“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痛苦,痛苦覺不是今天的少年纔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達時纔可能是一個強者。”人生的成長道路是坎坷的,曲折的,會遇到許許多多的挫折和痛苦,它們就像生長在道路中央的荊棘,它阻擋着我們前進的腳步。你若能夠勇敢的披襟斬棘,前方便會一片光明,否則,只有放棄或失敗。

當一次次被挫折打到,都要重新爬起來。仰望是星空,會發現流星是如此渺小;眺望草原,會發現小草是如此柔軟;凝視大海,會發現小水珠是如此不堪一擊。如果沒有挫折,就沒有小草頑強的生命;如果沒有挫折,就沒有大海的洶涌澎湃;如果沒有挫折,就沒有花兒綻放的美麗。傾聽來自遠方的聲音。遙望遠方,大聲地喊出:“挫折,快來吧!”

張海迪的事蹟讓我深深感動:她自幼嚴重高位截癱,幾次瀕臨死亡邊緣,身體十分虛弱。可是當她面臨人生對她的考驗時,她並沒有放棄,而是以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現實。她學會了四種外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研究生課程。爲了對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她先後自學了十幾種醫學專著,爲羣衆無償服務。正如一句話:種子不落在肥土而瓦礫中,有生命力的種子覺不會悲觀嘆氣,因爲有了阻力纔有磨練。

只有你經歷過挫折,面對現實,不逃避,你纔會變得堅強。人最初就好像一粒種子,當它往上生長的時候,碰到了石塊,石塊就像是挫折,如果不能堅持向上地繼續生長,那麼就永遠不能發芽。如果能夠衝破石塊,它就能慢慢向上生長,發芽,漸漸長成一棵大樹。也許很多人希望自己的人生能順利一些,少一些痛苦和挫折。因此他們從小就嬌生慣養,太過於依靠父母。長大後他們仍舊如此,永遠成不了真正的強者。

在成長的道路上跋涉的人們,不管遇到了怎樣的挫折,請謹記青春的誓言:當挫折來臨的時候,請不要抱怨。因爲啊,它是生活的雕刻刀,承受它,當磨難結束的時候,我們的個性就得到了完美。

青銅葵花讀後感8

我以前最不喜歡讀書,但從我一次生日後,我就愛上了讀書。那一天是我11歲的生日,媽媽一早就訂了蛋糕,買了禮物,約齊了親朋好友在晚上開生日派對。在晚上,那些親朋好友送給我的禮物都是好吃的、好玩的,但奇怪的是媽媽給我的卻是一本厚厚的作文書給我,讓我一天讀一遍,而且要讀到能背誦的程度。我奇怪的問媽媽:“媽媽,爲什麼要送的我一本這麼厚的作文書給我呀,而且要每天讀一篇作文,還要讓我讀到能背誦的程度呢?”媽媽回答:“你的作文不行,要多讀作文才能寫好的。”

從此,我每天都讀,每天都背。終於有一次,我苦練這麼久的成果終於在一次考試之中表現出來,我把作文中的好詞佳句用在作文上,老師在我的作文上寫了鮮紅的一個“優”字,而且還寫了許多讚揚的評語。我激動不已。真是要感謝我媽媽送給我的那本作文書,纔可以拿到這麼好的成績。從此,我更愛讀書了。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說得一點也不假,我要以書爲伴,活出精彩的人生。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說:“喜歡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打開你的書,讓你走進書本里去,或者做一個夢,或者給思想洗一個澡,或者去尋求無價的人類的聰明才智。讀書中,我們提高;讀書中,我們快樂;讀書中,我們收穫。

總喜歡翻看一篇篇雋永的小品,芳香;天然;濃郁;悠長。總喜歡閱讀一本本有趣的故事書,神奇;新鮮;美麗;動人。總喜歡坐在圖書館的排椅上享受書的馨香。那種感覺,就像走進了上帝的伊甸園,你大膽地摘食了智慧的果子,於是你知曉了一切。

原本,我是不喜歡讀書的,總是認爲書枯燥無味,平淡無奇。於是,我從來不去碰那些書本,所以總在作文課上受到語文老師的批評。苦惱中,我思考:難道讀書真得能幫我把作文充實起來嗎?於是,我一點一點的吸取着書本的營養,一點一點收穫着書本的果實。好詞、好句、好段,我全部抄在讀書筆記上。漸漸地,我發現讀書是快樂有趣的。於是又一本一本地吸取着,收穫着。終於,我的作文成了同學們在作文課上寫作的範文,而且不久之後,我發表了一篇文章。這使我信心倍增,真正理解了讀書的益處,從此我就跳到書海里去了。

每個星期天,我必定要去一趟書店,哪怕是雪天雨天。每個夜晚,我也必定要讀一篇文章,無論長短,無論早晚。有時 ,夢中我也在捧着自己心愛的書,有時,生日禮物也是書。總之,一看到書,我就會精神煥發。那種感覺,就像在沙漠中遇到水源一樣。

總喜歡到琮琮姐姐家去,她的書房是我和她最長呆的地方。一進她的書房,我就習慣性的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攤在腿上,隨意找個地方坐下,便到書裏去了。也許就因爲書吧,我們成了知心朋友,經常在一起談讀書心得,談自己在書中收穫的點點滴滴。讀書,要讀好書,要讀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如果讀些污七八糟的東西,就是對人生的不負責任。我們也不能在那裏收穫什麼對自己有益的東西,我們要知道:許多參天大樹是被自己養大的蟲子毀掉的。所以,我們要讀些積極向上的書,讀合我們的書,只有讀這些書,我們才能收穫陽光。

俗話說,人有三寶精氣神,腹有詩書氣自華。爲了獲取知識,我們要讀書;爲了提高修養,我們要讀書;爲了改變命運,我們要讀書。成長不可無書,成功不能無書。熱愛讀書吧!“書猶藥也,讀之可以醫愚。”

讀書——生命飛翔的羽翼。書是我們的翅膀,有了它,我們可以騰空而起,飛向藍天,飛向成功,飛得更高更遠。書是我們的鑰匙,有了它,我們可以開啓幸福與快樂的大門。

我讀書,我收穫。收穫知識,收穫力量,收穫智慧。我讀書,我收穫。收穫快樂,收穫勇氣,收穫成功。讀書吧,收穫吧,品味吧,進取吧!讓我們盡情地在書中沐浴,在書中享受。書是黃金,珍貴無比;書是陽光,能量無限。捧起書本吧!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對於渴望精神富裕的人來講,讀書實在是件快樂無比的事,可以廢寢,可以忘食。書教會了我太多太多,感動了我太多太多。讀書中,我收穫着;讀書中,我成長着。我愛讀書,我愛收穫。我讀書,我收穫。以前,我只知道埋頭讀書,卻不知道爲何而讀書。現在我長大了,逐漸懂得了讀書的樂趣。

高爾基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說得多好呀!讀書會讓我們的腦袋變得靈活,變得豐富。書像一位好老師,教我們怎樣做人,怎樣煉出一顆比鋼鐵都強悍的心。

青銅葵花讀後感9

這本書我已讀過很久了,大概是一年前,因爲喜歡曹文軒的作品就想把他的著作看個遍。當讀完這本書的時候,眼淚已盈滿眼眶,被小說表達的真情和人間至愛深深的感動着。

青銅是一個因病致殘的啞巴,雖然他不能說話,但是他的內心是聰慧豐盈的,他有一顆善良的心,懂得如何去愛護一個人,去幫助那個需要幫助的人。於是有了他與葵花的第一次相遇,他的善與嘎魚的惡作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愈發顯得這個騎在牛背上的男孩有了小英雄的影子,這給葵花和爸爸留下非常好的印象,當然也確實是青銅救了花一般可愛稚嫩的小女孩葵花。從一開始,青銅就是葵花的恩人,就是上天派給葵花的天使,儘管是一位斷了一隻翅膀的天使。

五歲那年,連續五天的高燒奪走了青銅說話的功能,從此青銅的世界改變了,他沒有正常孩子上學的權利,陪伴他的只有奶奶溫暖的大手和一頭水牛。爸爸每天忙碌的工作無暇陪伴葵花,在五七幹校葵花是個沒有夥伴的女孩。於是兩個孤獨的孩子隔着一條大河相伴相依,這時我想起了北宋李之儀那句話“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雖表達情感不同,但隔江相望的意境是如此相似,書中寫到清純的目光越過大河,那便是聲音,目光化作聲音,這是青銅與葵花之間默切的交流和溝通。看!以大河爲界,在岸邊,兩個美好的孩子用世上最乾淨的目光對視着,不能發聲的青銅上想出各種方式哄葵花開心,先在蘆葦岸邊演出一場騎牛奔馳秀,這種跑動威武雄壯、驚心動魄,精彩程度一點也不亞於任何一場馬戲表演;有時用蘆葦做成口哨,站在牛背上,吹出悠揚動聽的旋律,葵花擔心他掉下來,他竟然倒立在牛腦袋上將兩條腿舉在空中,一會兒併攏一會兒分開,葵花入迷的看着,青銅突然從牛腦袋上滑落了下去,跌進爛泥塘裏,站起來渾身都是泥,只有一雙眼睛,露在外面,樣子滑稽極了,葵花笑了,用歌聲表達着快樂的心情以及對青銅的感謝之情。

作爲雕塑家的葵花爸爸,他一生最成功的作品就是葵花—-用青銅製成的葵花,葵花是爸爸靈魂的一部分,所以他給女兒取得名字也叫葵花,也許是爸爸對葵花的愛之深,註定了他與葵花之間,是生死之約,是不解之謎。爸爸最後在欣賞了最美的葵花後,在水中挽救葵花畫作時,與葵花一起飄零而去,永遠的離開了。在這段中有很精彩的描寫,讀到這些精彩的片段,我真想飛到野外立即去看看那些美麗奪目的葵花。書中寫到:“這是一種多麼奇異的植物,一根筆直的有棱角的長莖,支撐起一個圓圓的花盤,那花盤微微下垂或薇薇上揚,竟如人的笑臉...它將它的面孔,永遠地朝着神聖的太陽。它們是太陽的孩子。整整一天時間裏,它們都會將面孔毫不分心的朝着太陽,然後跟着太陽的移動,而令人覺察不出的移動。在一片大寂靜中,它們將對太陽的熱愛與忠貞,發揮到極致...花盤優雅而豐厚,背大致看上去爲綠色,但認真一看,中心地方,竟是嫩白,像是人的肌膚,凝脂一般的肌膚。每一瓣花瓣都有一片小小的葉託,那葉託爲柔和的三角形,略比花瓣矮一些,一片連着一片,變成了齒形,像花邊。真是講究的很,花盤並不是平平的一塊,而是向中心逐步凹下去的,顏色也是從淡到濃,最中心的爲毛茸茸的褐色。就那麼一株,卻似乎讀不盡它似的。”這是爸爸對葵花細緻入微的觀察,唯美而感人,讓我有一種嚮往,去到一片葵花地抑或仔細的看一株葵花,靜靜的欣賞這忠於太陽和光明的植物,曾幾何時,這不過是一種司空見慣的植物,但是當文字賦予它靈性的時候,它就具備了某種精神,讓我們膜拜。在藝術家的眼裏植物是美的,女兒更是,“他將女兒放在牀上時,常常會看到她的嘴角綻放出一個甜甜的笑,那笑就像水波一樣盪漾開來,那時,他覺得女兒的臉,是一朵花,一朵安靜的花”

做青銅葵花的爸爸走了,愛女兒的爸爸永遠離開了本來就孤獨的葵花,成了孤兒的葵花站在了大麥地的老槐樹下,等待來領養他的人,她對未來的命運懵懂無知,無助而迷茫,“老槐樹的葉子,已被秋風吹黃,風大些時,就會有幾片落葉飄下來。有片落葉掉在了葵花地頭髮上,站在她身旁的阿姨,就低頭用嘴去吹這片落葉。她的頭髮在那股小小的氣流下,就形成了一個小小的漩渦。葵花不知道有什麼東西落在了她的頭髮上,當阿姨用嘴去吹時,她縮起了脖子”。作者憑藉柔軟的筆觸和敏感的心緒定格了這一瞬間,一個乖巧、惹人憐愛的女孩形象躍然紙上。在青銅倔強的懇求和奶奶勇敢的爭取下,貧窮善良的青銅一家人領養了孤苦無依的小女孩葵花。

青銅葵花讀後感10

剛纔讀了《第三章 老槐樹》感觸良多,世間萬物相通,青銅以河流、蘆葦、牛,還有數不清的、不知道名字的花草與蟲魚爲伴,他跟牛說話,與牛商量;他跟奶奶和爸爸媽媽用手勢和語言進行最深入,最急切的交流。心靈的相通是最本質的相通。

同樣,好的文學作品裏表現出人的情感與內心糾結也是具有人類共通性,能引起人內心最深處的共鳴與最真誠的思考。我們總是能從好的文學作品裏找到知音,找到自己。《第三章老槐樹》中發生在蘆葦蕩村民身上的故事與內心的糾結,青銅爸爸的抉擇中不自信的猶豫與內心召喚的堅定,葵花的抉擇前看似猶豫的感恩與走向青銅家的堅定似乎寫的就是我。我走向伏羲之路的心裏路程,竟被曹文軒老師在這裏寫得如此具體細緻。

青銅爸爸的抉擇

青銅一家是喜歡葵花的,他們很想領養葵花,他們一家出人意料地全體動員,早早出現在老槐樹下,大家都看到他們了,但誰也沒有想他家能否領養葵花,因爲葵花太好了,他們家又太窮了。

青銅一家老小就這麼等着,到村長走過來說了一句:“……這孩子到你們家最合適不過了,可你們家就是……”他沒有將“太窮”兩個字說出口,搖了搖頭就走了。一直蹲在地上的青銅爸爸決定回去了,他用力抓着顯然不願意離開老槐樹的青銅的一隻胳膊,帶着那不肯走的牛回去了。回去跟牛慪氣、帶牛耕地。

耕着耕着,他停住了,往回走,聽青銅急切的訴說,蹲在地上,看着青銅牽着奶奶的手往槐樹下走,想阻止卻又只是嘆了一口氣,不一會,自己也跟上去了。這一路徘徊的內心世界,不可言傳,卻能夠被每一個曾面臨抉擇的人心領神會。

葵花那麼好,我們這麼窮,怎麼養得起她呢?會不會委屈了她呢?連村長都說我家就是太窮,我哪有資格和信心領養她?可是,葵花真是可愛,我真喜歡她,我想領養她,把她當着親生閨女來待。奶奶、媽媽、青銅還有牛都那麼喜歡她,我應該領養她。青銅爸爸逐漸傾向自己內心的渴望。

想起我去年打算跟林老師去岑村小學做伏羲教育的情形。真的想去,但是擔心跟不上林老師的節奏,擔心自己沒有駕馭這種教育的能力,擔心自己孩子家庭教育與陪伴是否能跟上,更擔心自己學校不肯放人,家人是否理解。也許正是我的擔心和不自信,直接影響了家人的態度。我放棄了追尋伏羲教育的夢想,整整一年我原地踏步,準備說服自己:就這樣吧。但我真的停止追尋了嗎?抑或只是一種等待和積累,準備時機成熟?

青銅爸爸跟牛慪氣,他面對家人的沉默,其實正是一種力量的積蓄。然後,青銅一家又到老槐樹下了,在一片質疑的眼神中。青銅爸爸毫不遲疑地說:“這閨女,我們家要了!”遲疑後的抉擇是堅定的,果決的,是深思熟慮、義無反顧的。面對嘎魚爸爸輕蔑的質疑,青銅爸爸再次確認:“我們家要。” “我們家要。”隨着青銅媽媽、奶奶的進一步肯定,牛也衝着天空一聲吼,蕩氣迴腸。

是的,到林老師身邊學習做伏羲教育,我認定了,雖然我還是能力有限,雖然我還是離家較遠,雖然我還是有孩子需要陪伴,雖然還是單位萬般不想放人,雖然還是要降工資,但我認定了。我的先生也認同了。接下來的路,我會走得更努力,更堅定,更果決,更自信。

葵花的抉擇

葵花的抉擇其實毫無懸念,孩子是單純的,她當然會遵從內心的選擇。可是,旁觀者都傻眼了。

葵花看了一眼青銅站起來,拿起包袱,在衆人的目光之下,一步一步朝西邊走去。當時,東邊站着青銅一家,西邊站着嘎魚一家。青銅低下了頭,嘎魚笑得嘴角扭到耳根。這場面出人意料,令人驚心動魄。

可是,不着急!葵花往西邊走,一直走到了嘎魚媽媽的身邊。他用感激的目光看着嘎魚媽媽,然後用兩隻手分別從兩個口袋裏將兩隻鴨蛋掏出來,放到了嘎魚媽媽的兩隻口袋裏。然後,她一邊望着嘎魚一家,一邊往後退着。退了幾步,她轉過身來,朝青銅一家站着的方向走過來。

葵花選擇青銅一家這是註定的,葵花走向嘎魚一家的感激與交代更是她本質的真誠和善良決定的。

人性的善良與豐富,曹文軒老師就在一個孩子的一個動作和眼神上,如此簡潔地表達得如此淋漓盡致,我

似乎看到前段時間與竭力挽留我的學校領導和同事們依依辭別的自己。我知道我要辭別,但我對他們的感激是真實的,也深情的。林老師說了:“要分清輕重,跟從自己的內心去抉擇,不要遲疑。”(.)

青銅一家選擇了領養葵花,葵花也選擇了青銅一家。今天我就讀到這裏。心裏舒了一口氣。

後面怎麼樣呢?也許結果並不像我們想象的完美結局,但我相信,他們會互相珍惜,一起努力,好好生活。我選擇了伏羲教育,結果如何,我自然不敢斷定,但我相信這是遵從我想要努力上進,給孩子做榜樣的內心選擇,我會倍加珍惜,倍加努力。這是真實不虛的人生,無悔的人生。

好的文學作品就如我們的人生一樣真實不虛。再次感嘆中國文學的意境美,完全不需要大段繁瑣累贅的心理描寫,只有一些小小的真實的細節,卻直抵我們內心最深處,激起我們最深層的共鳴,以及相顧不言的意會。青銅不會說話,他其實不需要會說話。

美哉,青銅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