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經濟學原理》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經濟學原理》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經濟學原理》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經濟學原理》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經濟學原理》讀後感1

《經濟學原理》是由美國著名經濟學大師曼昆所著,記得這是第二次看這本書,本書總共有13篇,分爲36個章節。在讀完此書之後,感覺全書結構合理清晰,語言通俗易懂,曼昆教授將一些深奧的經濟學理論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向我們解釋得很清楚。尤其是經濟學十大原理,講得出神入化,曼昆教授用語簡單樸素,用簡單的文字和簡單的案例深刻的闡釋了經濟學中的十大原理,做到了用樸素的語言講解深奧的知識,讓人印象深刻。

同時,曼昆教授在此書中用重點講解應用與政策,而正規經濟理論則次之,這真正讓讀者領會到經濟學的學以致用。本書主要講解了供給與需求的關係、企業行爲與消費者選擇理論、長期經濟增長與短期經濟波動、以及宏觀的經濟政策在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知識,讓我學習到了很多經濟方面的知識。

其實對於一個外行來說,我覺得本書的最大價值並不是有多少深奧的理論體系,而是在簡單的語言中教會我們形成一種經濟學思維。教會我們用經濟學的知識去認識日常生活中的經濟現象,要有經濟意思,要把理論知識變成有價值的實際行動。

本書內容豐富,結構合理,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做了大量的學習,因爲有些知識的確似懂非懂。我相信這些知識對我以後的理財有很大的作用,肯定會受益終生。

  《經濟學原理》讀後感2

什麼叫經濟學?文中在前言中首先定義,經濟學是研究和處理社會中人一般生活事務的學科。該定義簡單而扼要,闡明瞭經濟學所研究和處理的對象是人類的一般生活事務,指出了經濟在人類一般事務中的基礎地位。據此,如果一個生活在當代的年輕人連一些基本的經濟學概念都不具備,全然無知,那麼某種程度上,其可以形同於現代意義上的社會文盲。因此,曼昆在前言中所述,這是一本給下一代閱讀的書籍,作爲留給下一代的另一種貢獻。

《經濟學原理》分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上下兩分冊,遵循了從微觀到宏觀的敘述線路,上冊爲《微觀經濟學分冊》,下冊爲《宏觀經濟學分冊》。《微觀經濟學分冊》中,文章從經濟學的十大原則入手,指出經濟的一切原理或推演均源於此。根據這些原則,講述了微觀經濟的幾大經濟理論基礎,包括供需理論、彈性分析、剩餘福利等。從這些概念中,我們可以得到一些有意思的經濟學分析結論,如由於糧價的低彈性,科技進步帶來的農業發展往往卻犧牲了農民收益;又如,無論商品稅收是向消費者還是向生產者徵收,其最終成本的轉嫁結果都是一樣的等等。

《原理》的一個重要特色是,其非常注重讀者分析能力的培養,闡述了經濟現象分析的一般步驟,並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拓寬讀者的思路,激發讀者聯繫實際分析問題的興趣,進而從分析中形成觀點。在分析完市場失靈下政府的作用後,書籍循序漸進,水到渠成,重點介紹了企業的微觀組織行爲,分別對完全競爭、壟斷、寡頭和壟斷競爭四類市場環境下企業產品的供需關係和企業運作行爲作了詳盡的理論剖析,這部分內容非常精彩,前面章節的鋪墊終於滋育出了豐碩的果實,使讀者大飽口福,受益匪淺。

在全書微觀經濟理論體系構建中,曼昆顯然覺得還有必要對生產要素市場展開一些闡釋,進而向讀者展示了重要的勞動力價格原理:一個競爭的、利潤最大企業僱用的工人數要達到勞動的邊際產量值等於工資的那一點,邊際產量曲線即爲勞動需求曲線。至此,《微觀經濟學分冊》似乎可以劃上了句號。但著者顯然不滿足於此,在書籍的最後還拋出了不對稱信息、消費偏好、政治經濟和行爲學等現代經濟的一些基本思想,爲有興趣的讀者提供了一個今後學習的更加廣闊的空間。

  《經濟學原理》讀後感3

馬歇爾,現代經濟學之父是英國近代最著名的經濟學家,新古典學派和劍橋學派的創始人,劍橋大學經濟學教授,是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經濟學界最重要的人物。他生於英格蘭,1865年畢業於劍橋大學。畢業後她在劍橋任教九年,然後又到了牛津大學,1885年,他又回到了母校執教,直到1905年退休。這樣一個偉大的經濟學家,他進入大學後開始學習數學、哲學和政治經濟學,而且他最有興趣的哲學,但他最後還是選定經濟學爲專業。做出這個決定的重要原因是馬歇爾曾走訪英國的貧民區,無法忘卻他所見到的貧窮和飢餓。

有人說,每一本經濟學鉅著,之所以流行或具有里程碑意義,其主要原因在於其符合其特殊的社會背景和經濟狀態,符合各自歷史條件的要求。亞當斯密在他的經濟學鉅著《國富論》中提出了著名的被稱爲“看不見的手”的原理,強調資本主義自由經濟;馬歇爾繼承了斯密的“看不見的理論”,反對政府幹預經濟,他在1890年發表的《經濟學原理》中闡述了供求論、節慾論、生產費用論,特別是邊際效用論,形成了“折衷的理論體系”。他在這本書裏建立了靜態經濟學,所闡述的經濟學說被看作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繼續和發展。他的這一著作被看作是與斯密《國富論》、李嘉圖《賦稅原理》齊名的劃時代著作,成爲當時最有影響的專著,成爲了現代經濟學的基礎,多年來一直被奉爲英國經濟學的聖經。這本經濟學著作,在馬歇爾在生之年就出版了8次之多。

翻開《原理》一書,最吸引我興趣的是生產和消費理論。什麼是生產(勞動)?馬歇爾的觀點與衆不同。在他眼裏,勞動不過是改變了物質的形態或排列,使其能較好地滿足人的慾望。木匠做傢俱是生產勞動,傢俱商在店鋪裏移動和整理傢俱也是生產勞動,因爲二者儘管一個勞動對象是木材,一個是傢俱,但都使物質對象較以前更爲有用,從本質上都生產了效用。那麼什麼是消費?消費是使人的”慾望得到滿足“。與生產相反,消費只不過是打亂物質的排列,減少或破壞其效用,因此也可以稱做“負生產”。人的慾望種類繁多,無止無休。

但具體到一種單獨的慾望,卻存在一個邊際效用遞減規律。道理很簡單:一個飢腸轆轆的餓漢得到的麪包,肯定狼吞虎嚥,但隨着肚皮漸漸填飽,麪包的味道卻不似起初那般香甜,當他吃的坐不住的時候,再逼他吃一個,或許他會對無辜的麪包由愛生恨。“消費者剩餘”理論也很有意思。打個比方:一個窮學生(假設碰巧是學經濟的)自書店入舊書攤,恰逢一書店標價20元好書,雖有磨損但不影響閱讀,窮學生囊中尚有餘銀10塊,本打算傾其所有一睹爲快,不意攤主只要5元,再經討價還價以4元成交。學生爲此大喜過望,因爲省下的6元,則是他的消費者剩餘。

在經濟政策主張方面,馬歇爾秉承斯密傳統,主張自由放任,反對政府幹預。但在重視“看不見的手”的作用的同時,馬歇爾也力主政府應在增進社會福利方面、縮小貧富差距、減少不公正等方面發揮作用。馬歇爾認爲貧困是人類敗壞的原因,因此,研究如何解救貧困,增進社會福利,是經濟學家義不容辭的責任。馬歇爾本人對工人階級貧困化,表現出極度的關切經常深入貧民窟瞭解情況,並提出了向高收入者徵稅、對貧民施行救濟、用政府公開支出推廣教育、改善居住和醫療保健條件等具體措施。這些思想,既適應了當時英國社會階級對立的形勢,但也成爲後來新舊福利經濟學共同的理論基礎。

  《經濟學原理》讀後感4

馬歇爾理論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有相當嚴密的體系,這本書本身就是一個體系,一個研究經濟學的基本框架。這本書分成了6篇。第一篇序論。把經濟學定義爲研究財富及人類需求關係的一門應用科學,認爲其目的在於解救貧困和增進福利。第二篇,說明財富、價值、土地、所得、工資、地租、利息、利潤、準租、生產、消費、勞動等若干基本概念。第三篇,需求及其滿足,論述消費理論。第四篇,生產要素,論述生產理論,在這一部分,講述了土地、勞動、資本和組織之間的關係。第五篇,需求、供給與價值的一般關係。第六篇,國民所得的分配,論述分配理論。

馬歇爾是局部均衡分析,即微觀經濟學的創始者,他研究單個市場的行爲而不考慮市場與市場之間的影響。他運用上升的供給曲線和下降的需求曲線分析收入、成本的變化對價格的影響。從而得出了均衡價格理論,這也是馬歇爾經濟學說的核心。他認爲,市場價格決定於供需雙方的力量均衡,二者同時起作用的。而《經濟學原理》這本著作正是對均衡價格論的論證和引申。

馬歇爾的另一個重要貢獻是建立了彈性的概念和計算彈性的公式。他分析了需求的價格彈性和供給的價格彈性,發現在短時期內需求的上升會帶動價格產量的小幅度增加,但更多的會導致價格的上升。在長時期內,產量較容易擴張或收縮,企業可以進入或退出,這使得長期的供給曲線顯得比較平坦。因此,馬歇爾得出結論,在短期裏,需求是影響價格的決定性因素;而在長期裏,供給或生產成本是影響價格的決定因素。

就方法而言,馬歇爾在《經濟學原理》一書中所運用的分析方法也是對各經濟學派的綜合。一是以心理學分析爲基礎:馬希爾和主觀學派一樣,認爲經濟學主要研究人類行爲的動機。他認爲人的心理動機會有力地影響人的選擇行爲,從而支配人的經濟活動。二是強調“邊際增量”分。析。這是受到數理經濟學派的啓發而產生的。馬歇爾認爲,“精神和物質世界中,我們對自然的觀察,與總數量的關係沒有與增加量的關係那樣大”。因此,在《經濟學原理中》,他廣泛地運用了邊際增量的分析方法。三是強調“局部均衡”分析。馬歇爾把物理學中作用和反作用的均衡觀念來說明經濟力量的均衡。馬歇爾強調的均衡不是一般的均衡而是局部均衡。在局部均衡之下,馬歇爾研究的是單個生產者或消費者,而不考慮廠商、消費者之間的相互聯繫和影響。四是強調“靜態分析”。馬歇爾在《經濟學原理》中,總是將自己研究的對象置於經濟關係和相關因素不變的環境中。認爲靜態下,生產和消費、分配、交換的條件一般多是不變的。

書中是這麼講的:“經濟學是研究人的行爲學問,其中一個方面就是要研究影響人類行爲的動機,即人爲什麼會進行這樣那樣的選擇和活動”,馬歇爾得到的結論是人們從事各種經濟活動的最堅定的動機還是獲得工資和貨幣。但是,生活中,有很多因素是不能拿工資及貨幣來衡量的,比如說情感因素,經濟學並不能直接衡量,但是經濟學卻可以用來衡量情感所帶愛的苦樂得失。因此,我們可以說經濟學主要研究各種人類活動的動力或阻力。這是經濟學的起點。也是關於經濟學本源問題的回答。

《經濟學原理》作爲新古典學派的發軔之作,在西方經濟中長期佔據支配地位,併爲以後西方經濟學各流派提供了一個共同的理論框架。可以說,當代經濟學中不論哪個流派,都能直接或間接、明顯或暗含地從馬歇爾經濟學中找到淵源。德國著名經濟學家熊比特在其爲紀念《經濟學原理》發表50週年撰寫的文章中寫道:“從某種意義上說,馬歇爾的經濟學已經過時了。然而,從另一種意義上說,馬歇爾的啓迪永遠不會過時,它的影響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經濟學原理》讀後感5

早有網友對曼昆的著作《經濟學原理》作出過這樣的感嘆:假如早幾年讀到這本書,也許我的人生是另外一種選擇。

讀一本好書就如同交一個摯友,而《經濟學原理》就是這樣一本值得你去品讀的好書。

本書開篇就介紹了經濟學的十大原理,後面的敘述都圍繞這十大原理展開,在後文中又反覆提及,思路清晰,重點分明,內容簡單易懂,對於初次接觸經濟學的人來說,它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在本書開頭,曼昆教授就給出了作爲一個21世紀初的學生學習經濟學的三個原因:一是它有助於你瞭解你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二是它將使你更清明地參與經濟。三是它將使你更好地理解經濟政策的潛力與侷限性。

作爲一名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學生,一定要對國內和國外的文化產業市場有所瞭解,而學習經濟學的理論知識便是幫你更好地去了解國內外文化市場的第一步。

  曼昆所提出的經濟學十大原理:

一、人們如何做出決策。

原理1:人們面臨權衡取捨。

原理2: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爲了得到它所放棄的東西。

原理3: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原理4: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二、人們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5: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

原理6: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一種好方法。

原理7: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三、整體經濟如何運行。

原理8:一國的生活水平取決於它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原理9: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物價上升。

原理10: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權衡取捨。

本書開篇所列出的經濟學十大原理和我們課堂上所學習的一致,這就進一步地說明了曼昆教授的經濟理論得到了現代大多數人的認可,是主流的經濟理論。

開門見山地提出了經濟學十大原理之後,曼昆教授開始提醒我們,如何像一個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和解釋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這對我們無論是學習經濟學理論還是實踐應用都有這極大的幫助。

以下是我對該書主要內容的一些摘錄(大部分是從原文複製):

  市場如何運行:

1、在競爭市場中,供應和需求共同作用,影響最終的市場結果,此時,調節供應和需求平衡的是價格。供應和需求平衡時,獲得最大的消費者剩餘和生產者剩餘之和。

2、競爭市場中,企業是價格的接受者。它的邊際收益等於市場價格。在長期均衡中,市場價格等於最低平均總成本。

3、在壟斷市場中,企業是價格的制訂者。它的物品價格大於邊際收益。所以它的價格高於邊際成本。使整個社會的消費者剩餘和生產者剩餘之和下降。

4、在寡頭壟斷的市場中,其產量大於壟斷的結果,小於自由競爭的.結果。由於囚犯兩難處境的原因,寡頭即使在合作符合共同利益時也無法維持合作。所以,隨着寡頭市場的企業數量增多,產量和價格也越接近競爭市場的結果。

  市場與福利:

1、稅收是建立文明社會的代價。稅收由買賣雙方共同承擔。賣者以低於均衡價格的價格出售物品,買者以高於均衡價格的價格購買物品。中間的差價由政府獲得。買賣雙方較缺少彈性的一方,將承擔更多的稅收壓力。稅收使整個社會的消費者剩餘和生產者剩餘之和減少。

2、由於比較優勢的存在,自由貿易使得每個國家專注於自己有比較優勢的生產,從而使參與貿易的每個國家受益。

3、通過比較沒有國際貿易時的國內價格和世界價格,可以確定自由貿易的影響。國內價格低表明,該國在生產這種物品上有比較優勢,而且將成爲出口者。國內價格高表明,世界其它國家在生產這種物品上有比較優勢,而且該國將成爲進口者。

4、有各種限制貿易的觀點:保護工作崗位、保衛國家安全、幫助幼稚產業、防止不公平競爭以及對外國的貿易限制做出反應。

5、共有物品是那些沒有排他性但有競爭性的資源。政府的一個職責就是防止共有物品被濫用。

  企業行爲與產業組織:

1、企業的目標是利潤最大化,利潤等於總收益減總成本。

2、企業的總成本可以分爲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固定成本是在企業改變產量時不變的成本。可變成本是在企業改變產量時改變的成本。

3、博弈論與合作經濟學。

囚徒困境表明,利己使人們人們即使在合作符合他們共同利益時也無法維持合作。囚徒困境的邏輯適用於許多情況,包括軍備競賽、公有資源問題和寡頭。

  勞動市場經濟學:

1、經濟的收入是在生產要素市場上分配的.。三種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是勞動、土地和資本。

2、收入分配數據表明了我們社會中存在的巨大不平等。最富的1/5家庭的收入是最窮的1/5家庭的收入的十倍左右。

3、有許多旨在幫助窮人的不同政策:最低工資法、福利、負所得稅以及實物轉移支付。雖然這些政策都幫助了一些家庭脫貧,但它們也有意想不到的副作用。由於經濟資助隨着收入增加而減少,所以,窮人往往面臨很高的有效邊際稅率。這種高有效稅率不鼓勵貧困家庭依靠自己的力量脫貧。

  深入研究的論題:

1、消費者預算約束線表示在其收入與物品價格爲既定時,他可以購買的不同物品的可能組合。預算約束線的這些物品的相對價格。

2、消費者通過選擇既在預算約束線上又在最高無差異曲線上的一點來實現最優化。在這一點上,無差異曲線的斜率等於預算約束線的斜率。

3、在許多經濟交易中,信息是不對稱的。私人市場有時用發信號和篩選來應對不對稱信息。

4、心理學和經濟學的研究表明,人的決策比傳統經濟理論所假設的要複雜。

  宏觀經濟學的數據:

1、國民生產總值和消費者物價指數。

GDP包括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和淨出口。消費包括家庭用於物品和勞務的支出,但不包括購買住房;投資包括新設備和新廠房的購買,也包括居民住房購買。我們通常討論的都是實際GDP。

CPI表示相對於基年的一籃子物品與勞務的費用。CPI一般不包括住房購買價格,但包括住房使用費用。該指數用於衡量經濟的物價總水平。其變動的百分比率衡量通貨膨脹率。

2、對於一個封閉的經濟體國民儲蓄等於投資利率由可貸資金的供求決定。

國民儲蓄等於私人儲蓄加公共儲蓄。財政赤字減少公共儲蓄,降低了投資的數量。最終會影響生產率和GDP的增長。

  長期中的真實經濟:

1、通常多數成爲失業者的人在短期內能夠找到工作。然而,在任何一個時間所觀察到的大多數失業,是由於少數人長期是失業者。

2、一個經濟的生活水平取決於該經濟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生產率又取決於工人所得到的物質資本量、人力資本量、自然資源量和技術知識。

  長期中的貨幣與物價:

貨幣這個詞指人們經常用來購買物品與勞務的資產。

貨幣有三種職能:作爲交換媒介,它提供用於進行交易的東西;作爲計價單位,它提供記錄價格和其他經濟價值的手段;作爲價值儲藏,它提供把購買力從現在轉移到未來的方式。

  通貨膨脹:

當中央銀行增加貨幣供應量時,引起物價水平上升。長期的貨幣供給量增長導致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是政府對所有貨幣持有者徵收的稅收。當政府主要靠這種方式支出貨款時,引起超速通貨膨脹。

  開放經濟的宏觀經濟學:

1、淨出口與國外淨投資

一個經濟體的淨出口必然等於國外淨投資。

一個開放的經濟體的國民儲蓄等於國內投資加國外淨資產。

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任何一個單位的某國通貨應該能在所有國家購買等量的物品。固名義匯率應該反應兩國的物價水平。較高通貨膨脹的國家,其貨幣應該貶。

2、需要分析兩個市場——可貸資金市場和外匯市場。

在可貸資金市場,利率調整使供給(國民儲蓄)與需求(國內投資和國外淨投資)平衡。

在外匯市場,實際匯率的調整使貨幣供給(國外淨投資)和貨幣需求(淨出口)平衡。

國外淨投資是聯繫這兩個市場的紐帶。

減少國民儲蓄的政策(例如財政赤字),減少了可貸資金,提高了利率,減少了國外淨投資。從而提高了匯率。進而減少了出口;限制性貿易措施,刺激了淨出口,從而提高了外匯匯率,進而又遏制了淨出口。固這種政策不一定會奏效。投資者撤離資金時,增加了可貸資金市場的需求,提高了實際利率。增加了國外淨投資,引起匯率下降,從而導致當地貨幣的通貨貶值。

  短期經濟波動:

1、求與總供給模型被用來分析短期的經濟波動。總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向右下方傾斜的需求曲線表現了物價水平與需求量之間的負相關關係。

短期總供給曲線向右上方傾斜,但長期的總供給曲線是垂直的。

2、可以通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影響總需求。這種影響取決於時間長短。在長期中,產量只由要素供給和技術決定。

3、普斯曲線說明了通貨膨脹和失業率的負關係。但這種負關係只在短期內有意義。長期的菲力普斯曲線是自然失業率處的一條垂線。

這本書賦予了讀者許多生活的智慧。人缺少水會活不下去,沒有鑽石去可以活下去,那爲什麼鑽石比水卻貴很多?對有污染的企業究竟是採取管制的政策好還是採取拍賣污染許可證的方式更有效?經濟學家如何設計一個合理的制度防止投標者互相勾結?原來世界上不僅有價格從低到高的拍賣制度,而且還有價格從高到低的拍賣制度,這樣小小的順序變化反映了經濟學家怎樣的智慧?公有地爲什麼是悲劇?最低工資制度究竟是好還是壞?對奢侈品徵稅究竟傷害了富人還是窮人?

非常有趣的是,這本書通過身邊生活來舉例,比如冰淇淋,多次出現在曼昆教授所舉的例子中,是不是說明曼昆教授非常喜歡吃冰淇淋呢?

此外,還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實例分析,來幫助我們解讀經濟學問題。比如,“燈塔是公共物品嗎”,“黃石公園應該像迪斯尼樂園一樣收費嗎”,“生意冷清的餐館和淡季的小型高爾夫球場”等等。

總之,曼昆教授的《經濟學原理》是一本非常好的經濟學著作,如果說讀一本好書就如同交一個摯友,那麼《經濟學原理》就是一位摯友中的摯友。

  《經濟學原理》讀後感6

我這個經濟學零基礎的人,一直想找本書學學經濟學。於是選了這本《經濟學原理》。讀下來,這本書是極好的入門書籍,基本上不需要任何基礎,沒有數學公式(其實偶爾還是有一兩個),定性的內容比較多,定量分析較少,有利於形成一些經濟學的概念。對我來說,有概念,也就達到看這本書的目的了。學習總結如下:

1.需求與供給。供求關係貫穿全文。用書中的一句話來說,“掌握了供求關係,連一隻鸚鵡都可以做經濟學家”。的確,供求關係可以解釋大多數經濟現象。在我們不知道任何經濟學之前,其實已經瞭解了供求關係,例如,天下大雨,青菜產量下降,青菜價格自然上升。供求關係實際就是那隻“看不見的手”,在“看不見的手”的牽引下,市場總是能夠有效的配置資源,創造最大的剩餘價值。通過供求曲線,分析了稅收對經濟福利的影響:稅收會降低經濟總福利;還分析了進出口對經濟總福利的影響,總的來說,進出口會增加一國的經濟總福利,也驗證了開篇的十大經濟學原理之一的,“貿易使人們生活變好”。

2.十大經濟學原理之一,理性人考慮邊際成本,邊際效益。這一點體會尤深。比如說,當你在家吃飯時,還剩下一點,但是你已經感覺飽了,再吃就過了,你會選擇吃完不浪費,還是不吃?理性的選擇應該是不吃,因爲此時你吃下一口飯的邊際效益爲零或者負(如果你一定要說你的邊際效益是少浪費一口糧食的話,但是那種精神上的滿足已經不是討論範疇了)。

3.價格歧視可以解釋團購、抵用券等現實經濟活動。價格歧視的另一個常見的地方是精裝書和平裝書,其實二者差別不是很大,但價格差異常常是幾倍。因爲二者的銷售對象不一樣:前者是作者的fans或對錢不敏感的土豪;後者針對的是普通消費羣體。

4.作者總是建議讓市場自己來調整經濟,即讓“看不見的手”來調整經濟,而不鼓勵政府過多的宏觀調整。原因很簡單,市場總是能有效率的配置資源,找到供求平衡點,而人爲力量的插入,會打破平衡點,經濟總福利會減少。關於這點,總容易讓我們聯想到中國的經濟狀況。我對中國的經濟並不是很瞭解,只是聽說政府調控較多,但是很難說政府調控是好還是不好,至少,我目前還沒有分析好壞的能力。

5.公地悲劇。人是自私的,公有的東西大家都不會努力去珍惜,比如河裏的魚,野生動物,因爲誰捕魚多,或者誰獵殺得多,誰將會擁有更多的利益,一個人不會去關心這種動物會不會滅絕,只關心我不獵殺,其他人也會獵殺,因此我盡最大的力量去獵殺。因此能夠私有化的東西就私有化,比如一片森林屬於某個人,他就會考慮獵殺多少動物,能達到利益最高,而不會顢頇地趕盡殺絕。作者舉了個例子,黃牛和大象在很多年前,數量都很多,現在黃牛還是很多,大象因爲象牙不斷被偷獵,數量越來越少。黃牛多的原因是,黃牛肉可以合法交易,很多人養殖黃牛,通過出售黃牛肉來獲取利益。而象牙交易非法,大象不是私有的,人們不會努力保護大象,就算你發現有人偷獵,你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作者提出,如果象牙交易合法(有地方已經這樣做了),人們可以通過出售象牙獲取利益,再將大象私有化,人們就會像養殖黃牛一樣養殖大象,只要有利可圖,大象就不會絕種,反而數量可能增加。

6.宏觀經濟學概念。GDP,CPI,GDP平減指數,通貨膨脹率等概念,以及這些宏觀指標如何計算。GDP就是全國生產的總蛋糕:一部分給人民吃掉(消費)、一部分不吃,留着以後再吃(投資)、一部分給政府吃(政府購買)、一部分賣給外國人吃(淨出口)。GDP=消費+投資+政府購買+淨出口。宏觀經濟指標常常分爲真實的和名義的。比如真實GDP和名義GDP。真實GDP是不涉及到物價水平,它假設物價跟基年(用來比較的年份)的物價一樣,也就是隻跟國家生產的物品與勞務的綜合。名義GDP的計算採用當年的物價水平。通過真實GDP和名義GDP可以計算GDP平減指數,從而計算通貨膨脹率。通貨膨脹率的另一個計算方式是採用CPI。真實利率和名義利率。這個比較好理解。例如今年的名義利率(銀行給你的利率)是5%,但是今年的通貨膨脹率爲2%,所以真實利率只有3%。

7.貨幣量與利率是宏觀調控的神器。利率高了,人們就偏向與存錢,人們消費的錢就少了;同時企業向銀行貸款的代價也大了,企業用於投資的錢少了,社會總需求減少。反過來,利率低了,社會總需求增加。書中所講,美國調整利率的方法是主要是通過調整貨幣量來實現的,政府用現金贖回政府債券,貨幣流向金融機構(銀行),銀行準備金增加,利率降低。

有些東西看了就忘,有些東西沒記住也沒忘,有些東西暫時記住了,還有些東西已經記住了。

細節容易被遺忘,但是思維方式、思想只要當時明瞭,就不容易被遺忘。看了一本書,總會被“潛移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