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一萬次旅行也救不了平庸的你》有感

讀《一萬次旅行也救不了平庸的你》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1W 次

剛看到一篇名爲《一萬次旅行也救不了平庸的你》的文章,心頓時被震撼,慼慼然,遏制不住訴諸筆端的衝動。

讀《一萬次旅行也救不了平庸的你》有感

一位旅行攝影師以他親身經歷,對現在流行的旅行提出了質疑和獨到的見解。

他說,我們都聲稱自己熱愛旅行,時不時有着放棄學業和工作去旅行的念頭,但卻從來沒問過自己爲什麼要去旅行。

“人們去旅行應該是爲了獲得安慰與力量,受到陌生世界的治癒。”可是,當你看到人山人海的長城與故宮,當你排隊幾小時登上黃山泰山雁蕩山,當你在曼谷大皇宮的宮殿內着急尋找廁所,這種旅行並不會改變你。

“我們應該找到與自己契合的旅遊路線,找到能與自己深層次交流的旅行同伴,然後,把自己拋在腦後,用心感受,享受陌生與遙遠帶來的新奇與魔力。”

“太多的人坐十幾個小時的火車或飛機,排隊在當地地標前花三小時拍一張自拍照,分享到朋友圈以供炫耀。太多的人,在出發前興奮難耐,卻在到達目的地後情緒一落千丈,在酒店裏吃泡麪,換個地方繼續宅着。而這些,怎麼可能改變一個人,怎麼可能帶給人力量?”

“你說你想去盧浮宮的金字塔博物館,看到了達芬奇、梵高、畢加索的畫作,可你對歐洲藝術又有多少了解?你說,你想去布達拉宮撥動轉經輪,可是你並沒有任何信仰,你覺得你去了西藏真的會受到心靈的洗禮?”

……

讀到這裏,我不禁會意心戚,點頭微笑。

我們不得不承認,在面對同一個景緻、同一片風景,我們的感受、感悟是千差萬別的。如果,你對一個景緻沒有多少文化內涵的瞭解,你很難在旅行中有多少深刻的收穫。

比如,同樣面對避暑山莊的美景,我就聽到了截然相反的兩種聲音。

那天,我去離宮遊玩,從小在承德長大,避暑山莊就如同我自己的“家”一樣,再熟悉不過。我眷戀她,深愛她,每一次走近她都有一種真切的感動。可是,當我在“芝徑雲堤”流連的時候,一個旅行團從身邊經過,一行十幾個人。只聽一個操着濃重“天津衛”口音的男人說:“這有嘛看的啊?不就是一窪水池子嗎?”

我聽到,不覺笑了。我沒有過多批評他的意思,只是覺得,如果,你花費了這麼多時間和金錢來旅遊,可是到了目的地後,你的心靈卻無法領略景緻所帶給你的美感和震撼,那麼,你確實是白來了一趟!套用《紅樓夢》裏寶玉的一句話就是:不僅美景的心白費了,就連你自己渴望旅行、渴望改變的心也被辜負了……

“難得的片刻清寧,我陪着兒子來山莊轉轉。心情卻怎麼也無法像這三百多年的離宮,靜謐而富有內涵。也許,是她看慣了人間滄桑鉅變,人情冷暖。她寬廣的胸懷和殷實的文化底蘊,讓我畢生崇敬!”這是一位承德市民的話。

我知道,如果,你對某一個景點、某一處風光有所留戀、有所觸動的話,那麼你的心就是鮮活的,你從中受到了來自大自然和人文底蘊的感化和訓誡,你是有靈性和悟性的,在欣賞景緻的同時,你的心靈境界得到了提升,心靈創傷得到了治癒。

我們總說,人必須在路上。或者身體,或者心靈。

可是,你有沒有發現,即使你的身體在路上,而心靈沒有跟着在路上的話,那其實,你依然生活在原地,沒有任何的進步!正如有人所說,“如果沒有發現美的眼睛,走遍世界,累的只是自己的腳,心卻絲毫沒有愉悅。”

你渴望在旅途中,遇到你所沒有遇到過的一切,你期待某種“豔遇”,渴望新鮮的人與事帶給自己刺激,讓自己逐漸麻木的心,循規蹈矩、波瀾不驚的生活能充滿點活力,讓自己可以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生活,想一想自己到底追求的東西是什麼,自己未來的路應該怎麼走,自己疲憊困頓的心靈在旅途中獲得重生。我想這是每一個人所期待、所渴望的,這也許就是我們旅行的原因和理由。

可是,我們越來越會發現,沒有心靈的旅程是蒼白的,其實最終上路的終究是我們的心靈。

記得上初中的時候,媽媽帶我到北京歷史博物館參觀。那是我難忘的一次旅行。當我們走在長長的博物館展廳裏,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近現代一直到現在……一路走來,我激動不已,拉着媽媽的手,興奮地給媽媽講解每一個細節。那時學校里正好開了歷史課程,當書本上學到的東西,變成實物,在眼前一一展現的時候,我的心就被深深感動了。

我的目光被一個破爛的草鞋吸引了,仔細一看,草鞋下面的標籤上寫着“樓蘭草鞋”四個字。一種從未感受到的滄桑感油然而生。媽媽也看到了那四個字,就笑着說:“這草鞋要是在咱們家,早就給扔了,哪裏知道它是‘樓蘭草鞋’啊?那城市不是輝煌過一時,後來就被沙漠吞噬掉了嗎?”我也笑了,“是啊,曾經的輝煌,終埋地下,只剩下這破破爛爛的草鞋,記錄着風雨滄桑……”我又突然聯想到《紅樓夢》裏的《好了歌註解》的第一句,“陋室空堂,當年笏滿牀;衰草枯楊,曾爲歌舞場。”頓時間,年幼的心靈領悟了什麼叫滄桑,什麼叫轉瞬即逝,不禁唏噓,不禁感慨……

我們在旅途中學到了知識,增長了見識,在景點的觀摩中瞭解到了歷史,這些都是再好不過了。但是,是不是凡是隨團購物的時候,就是純粹的浪費時間,毫無收穫呢?這個問題恐怕是大多數人遭遇到的現實問題。問題的答案要因人而異,要問一問自己是抱有怎樣的心態,有着怎樣的心靈。就我個人來言,這期間也未必沒有收穫,甚至是更大的收穫。

記得前兩年我去雲南的一次旅行,那是我第一次跟團旅遊。報的是最貴的純玩團,但其實,不可能是純玩,一週時間,三天時間被動花費在購物上。我心裏並沒有太大的牴觸,因爲我不想因此而掃興,順其自然地跟隨導遊的引領,隨團走進了一家西雙版納的珠寶店。

導遊把我們引領到一個櫃檯前,讓女售貨員拿出一塊玉,然後仔細努力地向我們講解:

“這是黑玉。你們看,它渾身上下是遍體通黑的。黑玉是‘萬玉之王’,是玉中的精品,也是在所有的玉中價格最貴的。它的神奇之處在於,你外表看它的顏色是黑色的,但如果你把它對着光再一看,它就變成了翠綠色,在黑色的包圍下,那翠綠隱含其中,熠熠生光,非常漂亮!黑玉的高貴就在於此,它的美麗是含蓄的,內斂的。”

我聽導遊如此說,便好奇地拿起那塊玉,仔細端詳了一下,又對着燈光看,果然黑色的玉立刻就變成了翠綠色,宛如一位高貴淑雅的皇后端坐在其中,不禁令人心動。

導遊以爲我有意要買,便和我談價格,說什麼幾萬元雖然價格不菲,但絕對值得。這黑玉值得每一個高貴的女人一生擁有。我沒有在意導遊的說辭,我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領悟了一個問題,這使我感到莫大的歡喜!

我突然領悟到爲什麼曹雪芹要把紅樓夢裏的林黛玉起名爲“黛玉”的原因了。

其一、《紅樓夢》裏一共有“四個玉”:賈寶玉、林黛玉、妙玉、小紅(原名:林紅玉。因犯了林黛玉的姓,和寶玉與黛玉的‘玉’字,所以改名爲‘小紅’),在這“四玉”中,林黛玉是最高貴的。這高貴與身份地位無關,與心靈有關。“黛”即黑色的意思。所謂的“黛玉”就是“黑玉”,“美玉中的美玉”,“玉中之王”!

其二,曹公以黑玉含蓄內斂的美來寫黛玉本身的底蘊和內涵。黛玉的美從來不在外在,她的美就在於直擊心靈的靈性與詩意!你或許讀完整部紅樓,都不記得她穿什麼衣服,戴什麼首飾,她給你的印象更多的是內在氣質與心靈的感受。而其他人,你卻可以詳細地說出她們的穿戴,或者雖然說不出卻深深記得,比如王熙鳳一出場那一身富貴致極金色的穿戴,賈寶玉那大紅猩猩的斗篷,“怡紅公子”的瀟灑,薛寶釵一身蜜合色的“蘅蕪君”的端莊。你要問黛玉是什麼顏色?我想,大概就應該是和她所居住的瀟湘館一樣的顏色,青色、翠綠色。而這宜人的翠綠色卻是隱含在她外表的“尖刻”、“小性兒”的“黑色”中,不爲一般人所見。只有當有緣人拿起她對着陽光照的時候,才能發現她驚人的美麗!而那個有緣人就是賈寶玉。只有他能讀懂黛玉的心思,只有他懂得黛玉的價值,只有他能欣賞她獨特出塵的美麗,也只有他“拿得起卻再也放不下”!

……

想到這裏,我幾乎一陣狂喜,感激導遊帶我來這裏購物,感謝導遊在講解中無意說的一番話,讓我對“紅樓”有了更深刻的領悟。雖然最終我沒有購買黑玉(因爲沒那麼多錢),但它的美麗,它的內涵卻永遠地印在了我的心中……

如果你的心在路上,你的生命將永遠鮮活,世界就在你寬廣的格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