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吶喊》有感作文示例

讀《吶喊》有感作文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15K 次

我已經很久沒有看魯迅的書了。上一次我完整地讀他的大概還是高二在語上學《祝福》的時候。這次重新拾起,心情不免有點複雜。因爲我這個人素有些叛逆心理,越是被衆人歌頌的偉大人物,在對他下判斷時,我越是苛刻而謹慎。之前接觸魯迅,大多數是在語本上,印象中的魯迅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阿長與海經》裏的小少爺“迅哥兒”,或者是《風箏》裏有點冷酷的兄長,或者是《藤野先生》中求學日本的留學生,又或者是以小酒保口吻寫那個迂腐人“孔乙己”的小說家。

讀《吶喊》有感作文

我喜歡看他的散,尤其喜歡看他寫童年往事,淳樸小鎮、活潑少年,一下便趣味橫生,但我一直未曾領會到魯迅的豪情與熱血。

然而這次纔剛看完《吶喊》的自序,我就已經覺得很亢奮,我突然意識到初中時自己還是太小了,哪裏讀得出這字間涌動着的一種豪情呢?說是豪情,其實也不太準確。《吶喊》自序裏其實充斥着一種寂寞的悲哀,和不甘於妥協的倔強在,這種情感和茅盾的《幻滅》有點異曲同工之妙。

魯迅是寂寞的,《吶喊》自序裏“寂寞”二字出現了十次,“悲哀”二字出現了六次。他說“我在年青時做過許多夢,後大半忘卻了,但自己也並不以爲可惜;而我偏苦於不能全忘卻,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現在偏成了《吶喊》的`由”。魯迅年輕時大概也是熱血激情、壯志凌雲的一個青年,但悲劇在於,現實總會磨平一個人的棱角。他年輕時求學日本,一心想要學醫救國,後在日堂上看到反映中國時況的影片,發現他們在圍觀自己的同胞被殺害時,竟然無動於衷,臉上全是一種“冷漠自私”、“麻木不仁”的表情。他在此時醒悟,即便體格再健壯,如果精神沒有進步,那這個國家也是無救的。於是他棄醫從,意圖提倡藝運動推動先進思想觀念在中國傳播。奈何孤掌難鳴,他自己勢單力薄,很多嘗試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太多的失敗,讓他開始漸漸退縮,但同時,寂寞與苦澀也像“大毒蛇”一樣纏住了他的靈魂,隨之而的也就是,悲哀、苦悶。

《吶喊》自序裏還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金心異到S會館裏找魯迅談話。雖然這段故事已經被我們語老師講了無數遍,但在裏這樣由魯迅本人講出,我還是感到別樣的震撼。那段鐵屋子的比喻實在是太精妙了。當時的中國就好像這樣一間鐵屋子,沒有窗戶而且萬難破毀,裏面熟睡着的人們就是千千萬萬的人民羣衆,就是那些一直飽受壓迫卻渾然不自知甚至還認爲這是理所應當的可悲的中國人。魯迅心中忐忑,說如果大聲叫嚷,驚醒了少數人那又怎麼樣呢,不過是讓這些人陪我們受罪而已。金心異的回答也讓人拍案叫絕。“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是啊,不正如魯迅所說,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於是他們一羣人便奮起反抗,搖旗吶喊。尤其是魯迅提到,這就是他將此書取名《吶喊》的原因,他要吶喊,讓新的思想被普羅大衆所聽到,所接受,他要喚醒還在沉睡中的人們。

讀罷自序,我深受感動。如果說受了多次失敗打擊的魯迅還是一種,“寂寞魯迅,不語婷婷日又昏”的形象的話,那再次站起吶喊的魯迅就是一個奮起衝鋒的戰士。他看不得這黑暗,於是他就要撕破這黑暗。我好像看到了今何在《悟空傳》的孫悟空,不問道險,勇往直前,踏碎凌霄,放肆桀驁。那個不成佛的孫悟空雖然頑劣,但敢愛敢恨、嫉惡如仇,而這纔是英雄。

慶幸的是,在那樣一個時代,魯迅沒有選擇成爲甘於寂寞的“鬥戰勝佛”,而是站了起,舉起了他的金箍棒,與那些可怖的黑暗勇敢地戰鬥。紅色的光,終於點亮了黑夜,然後,衝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