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第一次出門讀後感「範文」

第一次出門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1W 次

從我記事起,雖然有過很多第一次,但記憶猶新的還是第一次出門的經歷,回想起來至今仍歷歷在目。下面是關於第一次出門讀後感範文的內容,歡迎閱讀!

第一次出門讀後感「範文」

  第一次出門讀後感1

第一次獨立出門遠行,其實也就是從家庭中獨立出來,獨自生活。年輕人對事物充滿了好奇,對他人充滿了信任,認爲世界是美好的,可事實並不是這樣。

作者這樣寫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我認爲只是在陳述一種狀態。被教育成看到一篇文章就要解構來解構去的我們,讀有些文章就會下意識地去對號入座。有很多時候寫作只是爲了訴說,之所以用卡車,司機,蘋果,拖拉機,鄉下人這些大家司空見慣的東西來寫就是爲了讓人有代入感,很容易就聯想到自己十八歲時的情景(也可以說是年輕時候的情景)年輕的時候總會受傷,總會受騙,付出也許不會得到回報。但我們還是無所畏懼只要有一片可以睡覺的地方就會感到溫暖。

它引起了我們的共鳴,小說自始至終充滿了種種不確定的、令人難以捉摸的情境,而它所描述的一切又是邏輯、準確無誤的。它用多種可能性瓦解了故事本身的意義,讓人感受到夢一樣的美麗。

文章中的少年遠行時的一切都是單層的,如果我們活在一個多層的世界?逛城堡般的大型商場,到最後總會落得頭暈眼花,彷彿誤入了吸血鬼的迷宮,在自動扶梯上戰戰兢兢,不知道自己腳踩的是幾樓。地鐵和商廈通過各種道路鬼斧神工的連成一氣,地面像被屠宰的鴨子一樣掏空內臟,四通八達。這是人類值得讚頌的奇蹟之一:《荷馬史詩》裏的特洛伊城也不過十來米高。而如今,高聳入雲的城堡式建築,連同腳下穿行的地鐵和地鐵站附帶的購物點,就彷彿在爲那句話做註解:上窮碧落下黃泉。

除了人造的花壇,你已經很難看到泥土的存在。我們腳踩的水泥地下是鏤空的,奔馳着地鐵,行走着人羣。大地就像樓層之間的板壁。戶外的樹木就像美術教室裏的水果一樣,快要淪爲單純的觀賞品類了。假期的某個夜晚,我想要觀看在電視新聞裏被反覆提示的月亮,卻發現樓宇橫七豎八的橫在天空之前。

在我觀看過的《星球大戰》系列電影裏,到處是自動化電腦操控的基地,以及動輒高聳入雲的樓房--自然,那個時代人們早已普及了飛天摩托艇之類的交通工具。但那些細節確實容易使人浮想聯翩。向天空蓬勃崛起的高樓,向腳下挖地三尺的地鐵。某一天,我們的世界會變成一座宏偉的大樓,而人們居住在不同的層上。《西遊記》裏的三十三重天將會成真:到時,人們在陳述地理名詞時會這麼說:

"我要去二十二層座標AB去買條麪包。"

或者:"我要去十九層座標CD那裏做健身。"

世界變成了分層的大樓房,而建築商負責在大樓房頂端繼續搭造,底部繼續挖掘。這座寬宏的巴別塔縝密而宏偉,而人們在巴別塔的腹中生活。充足的電力會保持燈光亮如白晝,久而久之,人們忘記了陽光和泥土是什麼樣。富翁有權買得頂端的建築,在世界的最頂端露天陽臺上曬日光浴。而窮困的人們則購買地下室,在較低的層次生活,因爲那裏的房租比較便宜。

那時的世界會變成一個沒有地平面的世界,因爲人們腳踩的都是高科技複合的堅固材料,而並非泥土。想象一個無限多層的地鐵站吧,除了最頂端能接觸到陽光的那些居民,大多數人們會發覺自己像捷克動畫片裏的鼴鼠一樣快樂的生活。人的適應能力是無窮的,學校的教科書將會指導大家:"曾經有那麼一個時期,人類穴居…曾經有那麼一個時期,人類在地面建築房子,並依靠管道供應的飲用水生活…現在,人們生活在一個分層的世界裏,就像那時生活在一個大樓裏一樣。"

  第一次出門讀後感2

長這麼大爸媽還沒單獨讓我出過門呢,我一提他們不是怕我丟了,就是怕我被壞人騙了或者其他的什麼理由來阻止我,因此在學校每當同學們談論他們到哪裏哪裏去玩,我都沉默不語實在是不好意思說我沒有單獨出過門。於是這個禮拜我跟爸媽提出了要獨自去新街口的要求,他們想了想最後答應了我,晚上睡在牀上我美美地想着第二天去新街口的計劃:看場電影,吃點美食然後再逛逛地下鐵裏的小攤點。

星期六一大早,我就起牀了,在媽媽的左叮嚀右囑咐的聲音中我迫不及待地出了門,一個人出門,春風暖暖地,真自由啊!到了新街口,我就直奔電影院,選了一部看起來名字不錯的電影,可準備買票的時候,我竟然不好意思去買票了,在售票窗口猶豫了半天壯起膽子去買的時候,忽然想起來以前跟媽媽來看電影的'時候,好像聽媽媽說學生看電影可以購買學生票,可售票員會賣給我嗎?我該怎麼說呢?我的心裏當時好像有兩個小人在嘀咕着,一個說就直接跟售票員說買學生票唄,另一個說,如果售票員不賣給我學生票多難堪啊?又猶豫了半天我“一跺腳,一咬牙”走到售票窗口害羞地說:買學生票,售票員姐姐看了我一眼,賣給了我一張學生票,我抱着一袋爆米花走進了電影廳。

看完了電影,我的肚子開始提意見了,那就去新百負一層的美食城吧,好像那裏有很多好吃的,我左轉右轉來到了美食城,天哪?怎麼那麼多人啊?以前跟媽媽一起來的時候我好像沒感覺啊。看着熱鬧非凡,人滿爲患的餐廳,我有點不知所措,茫然地東張西望,最後決定那就一家家看吧,小火鍋?不喜歡,不選;KFC?平時吃多太多了,pass;小吃?在新街口我纔不想吃小吃呢,小吃要在夫子廟吃有感覺;味千拉麪?不錯,就是它了,可剛興沖沖地走到餐廳門口就聽服務員說要等半個小時。唉,吃頓飯怎麼就那麼難呢?以前跟媽媽出來,我可只要帶張嘴就行了啊。我在心裏禱告着,快點讓我找到餐廳吧。總算找到了一家叫吉百士的餐廳既合我的口味又有空位子,點了一份蛋包飯,雖然疲勞但經過自己努力得來的,我還是很有成就感。

飯吃完了,想逛逛地下鐵的小攤,可雙休日的新街口人實在是太多,我的腳也不願再吃走路的苦,還是打道回府吧。回到家,媽媽左看看我右看看我,左一遍右一遍不停地問我在外有沒有碰到什麼困難,我很自豪很有成就感地說你看我不是很安全完整地回家了嘛。下次我還要自己出門,你們不要不放心了,以後再出門我還可以給你們帶路呢。

  第一次出門讀後感3

小說一開篇,就如同一個夢的開始。突如其來,一個夢境、一個隨着起伏的海浪漂流的旅途開始了。似乎都沒怎麼準備好,路就已經迫不及待地在腳下延伸。

遠行的意義有很多,其中一條便是“百聞不如一見”,於是作者寫道:“我在路上遇到不少人,可他們都不知道前面是何處,前面是否有旅店。他們都這樣告訴我:‘你走過去看吧。’我覺得他們說的太好了,我確實是在走過去看”。

“公路高低起伏,那高處總在誘-惑我,誘-惑我沒命地奔上去看旅店,可每次都只看到另一個高處,中間是一個令人沮喪的弧度。”多麼富有哲理的話埃“我”似乎有點像希臘神話裏終年推着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每次接近山頂,巨石都會因爲他的體力不支而重新回到山腳。人生總是陷在這種荒謬的永無止境的追求之中,一直到最後一刻。這彷彿是這個夢裏對現實最忠實的折射。

然後那輛汽車就出現了,像任何夢一樣,總有些東西會莫名其妙地闖進來。同時進入視線的還有那個把頭塞在車頭裏屁股上長着晚霞的司機。從此,更加夢囈般的情節和古怪的行爲接二連三地發生了。

那司機先是粗暴地對那少年說滾開,即使他抽了他的煙。可少年據理力爭上了車後,他的態度又來了個180度大轉變。先是一直笑嘻嘻地十分友好的看着他,再是熱心地請他吃蘋果。他們竟然成爲了好得不能再好的朋友。當汽車拋錨的時候,修不好車的司機在馬路中央做起了廣播操,而且認認真真一節不落。做完又繞着汽車小跑起來。後來有人來搶蘋果,任少年怎麼叫喊司機都好像聽不見,還在悠哉遊哉的散步。少年的鼻子被打得掛在了臉上,司機只會在遠處哈哈大笑。最後,司機抱着少年的揹包上了最後一輛拖拉機,還是哈哈大笑,最後揚長而去,消失在山坡盡頭。

這樣的結局實在太荒謬了。如果說前面都是作者設下的謎團或懸念的話,最後總會把真-相和盤托出吧。可是我們失望了,結局裏除了恐怖的笑聲沒有別的,或許它還稱不上是個結局,只是一個夢的尾聲,徹頭徹尾充滿着謎團和懸念。即使醒來,也無法將它們一一解開。且這樣的無謂的探索也只會是徒勞。每個人都可能有一種答案。

離奇和詭異的情節把一切都置身於了一個異樣且獨立的空間,然而它還是有一定邏輯和條理的──少年最後終於還是找到了旅店,也是他的精神家園──那輛破爛而疲憊的汽車。他會覺得它的心還是暖和的,也就意味着少年的心也還是暖和的,沒有因爲遭遇了暴-力和拋棄而自暴自棄。我們也多多少少得到了一些安慰──不是一切都變得荒誕了,變得令人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