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道德經的讀後感怎麼寫

道德經的讀後感怎麼寫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9W 次

門頭溝師範畢業的我,早就苛求讀一讀老子的《道德經》,但二十多年來卻不斷沒有讀成,直到我們新中的讀書沙龍成立後,我的夙願才美夢成真。

道德經的讀後感怎麼寫

當我第一次翻開陳鼓應著的《老子註釋及評介》這本書時,我被出版序中的一段話深深地吸收了:“老子是樸素的自然主義者,他所關懷的是如何消解人類社會的紛爭,如何使人們生活幸福安寧。他所希冀的是:人的行爲能取法與“道”的自然性;消弭戰爭的禍患;揚棄樸素的生活,引導人們真誠樸質的生活形態與心境。“讀完作者的這段話,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多麼積極入世、關懷民衆的老子呀,這哪裏有消極出世影跡。所以從那一天起,我愛上了老子的《道德經》,固然書中有許多難認的繁體字,固然今年工作與家庭的擔負很重,但我仍然對它愛不釋手,不只讀書沙龍的活動從未缺席,而且準備上好的筆記本,將每一章節謄寫背誦;以至在節假日,外出騎遊時也隨身背上它,在新建的觀景臺上,河南的雲臺山上,河北的梨花峯上,我都高聲誦讀過它。

屢次學習誦讀後,我的出一個結論:《道德經》確是一部好書,僅僅半年的學習就給了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很大的影響。

“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道之尊,得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是以聖人慾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衆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但是不敢爲。”

這幾則裏都有一個共同的詞“自然”。“自然”“無爲”是老子哲學最重要的一個觀念,老子以爲任何事物都應該順任它本身的情狀去開展,不用參與外界的意志去強力限制它。由於事物自身就具有潛在性和可能性,在它的潛在性和可能性面前,我們人類是不能夠強作妄爲的。

“自然”“無爲”這一樸素的哲學觀念提得多好呀,又是多麼的順應於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呀。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生命體,有着本身的潛在性和可能性,我們做教員的只能在別人生重要的學習階段巧妙地引領他,而不是強作妄爲地壓制他,馴化他,將千百學生如機牀普通消費成一模一樣的機器零件。這個道理,兩千多年前的老子曾經將它精簡地提煉爲4個字:“自然”“無爲”,可兩千多年後的我們卻經常在冗雜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將它迷失,做出種種不論童性,不顧個性,以至喪失理性的愚笨舉措。基於此,在我被冗雜的工作搞得臨事而迷時,在我被學生的問題弄得焦頭爛額時,我總不忘讀一讀、背一背《道德經》中那幾句“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整天”以此來警示本人“自然”“無爲”纔是正道,耐心妄爲只會壞事。

“致虛極,守靜篤”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重爲輕根,靜爲躁君。是以君子整天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生活在戰爭紛亂的戰國時期的老子,面對不時涌現的戰爭、親離子失的社會場面,他提出了“虛”“靜”的觀念,他以爲萬物的本源是“虛”“靜”的狀態,它不只主張爲政應求喧囂,個人的生活也應在煩勞中求靜逸,在忙碌中能靜下心來,在耐心中穩定本人。

反觀兩千多年後的今天,“錢權”似乎成了人們生活中獨一的目的,大家每天都在圍着它們團團轉,小孩子爲了未來能掙到更多的錢權而苦讀,成人們爲了在人前誇耀本人具有的錢權而苦營,老人們爲了給兒孫和本人的養老留下更多的錢權而苦熬,好一派錢權爲磨盤,衆人爲了個人的錢權而不停地拉磨、揚塵的場景呀!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世間,我們真的應該“虛”一下,“靜”一下了。所以,在這個暑假裏,我拋下了家務、學習和工作,騎上一輛普通的自行車,歷時幾十個小時,單獨一個人騎行了兩百公里。當我一個人在暑熱未退的八月,騎行在109國道上,享用着那難得的孤寂中的喧囂與虛致時,似乎身心伸展到了無限的大,無限的輕鬆,也霎時明白了:多欲的世界裏,我們更應求喧囂。“虛”“靜”中才有自我的空間,隨之“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就脫口而出,語雖未驚擾路旁枝丫上的婉轉啼鳴的小鳥,卻聵動了我的心靈與靈魂。

真心感激新中的讀書沙龍,是你讓我有了這樣一個靜心讀書的時機,亦真心感激兩千多年前老子的《道德經》,是你讓我以屆不惑之年的女人真正不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