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我的叔叔于勒》有感650字(通用10篇)

讀《我的叔叔于勒》有感650字(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我的叔叔于勒》有感(通用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我的叔叔于勒》有感650字(通用10篇)

  讀《我的叔叔于勒》有感1

這個故事寫的是一個悽慘而有愛的事情。

主人公以前是一個家境貧窮的人,一次有一個白鬍子老頭向他乞討,他竟給了白鬍子老頭一個五法郎的硬幣。他的朋友覺得很驚訝,主人公就向他解釋到他的家以前並非殷實,不過勉強度日而已。他有兩個姐姐,母親經常向父親發牢騷,抱怨家裏太貧窮。可憐的父親總是很無耐,從不敢接受別人的宴請以免回請,連買日常用品也非常節儉。姐姐們自己做衣服,也要在價格上議論半天,每個週日我們全家都要衣冠整齊的到防波堤上去散步,每當瞅見從遙遠的陌生地方回來的大海船開進巷口,我的父親總要說他那句一塵不變的話:"唉!要是于勒就在這條船上,那會叫人多麼驚喜啊!""于勒是我的叔叔,他以前是我家的禍害。現在卻是我家的救星,以前據說他行爲不軌,就是說他曾經揮霍無度,他把自己應得的那部分遺產,揮霍殆盡之後,還大大減少了我父親所指望的那一部分。

依照當時的慣例,他被送上一隻開往紐約的商船到了美洲。過了幾年,他小有成就,他寫信回來這封信在我家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把家認爲分文不值的于勒,現在成了真正的好人,他說他已經做了一樁很大的買賣,他寫信來說明天我就要出發到南美做一次長期旅行,可能要好幾年不給你寫信,但是你也不要擔心,我發了財回會來的。十年中,于勒叔叔都沒來過信,不過我父親的希望且在與日俱增,有一個人看上了二姐並要與她結婚,而且要到英國去小遊一回。在船上看見了一個賣牡蠣的。父親覺得他像于勒,便跑去問船長,得知他就是于勒。父親便趕緊叫我趕緊把錢付給他,我多給了他0。5發郎。以爲他這個樣子在南美就像一個要飯的。以後我看見要飯的都會給他們一個5法郎的硬幣。其緣故就在於此。

我認爲主人公是善良的,而劇中的父親不應該總是期待,我們應該向主人公學習。

  讀《我的叔叔于勒》有感2

小說描述的故事是菲利普夫婦應對自我的弟弟于勒(婦女的小叔)的不一樣態度。一向以來叔叔于勒都是一個不務正業,總是花錢,而且還花掉了哥哥的那一部分財產。正因這樣,本來不富裕的菲利普夫婦的家庭就更難過了。之後把于勒打發到美洲去了。菲利普夫婦有2個女兒和一個兒子若瑟夫。日子過得很拮据。有一天,接到叔叔于勒的來信,說是在外面發財了,有時刻會回去看他們的。這樣,菲利普夫婦有了盼望,總是盼望叔叔于勒的歸來。正正因這樣,姐姐也有了未婚夫。但是當一家人去遊玩的時候,發現于勒竟然已經落魄了,在船上買杜蜊。菲利普夫婦的盼望變成失望了。恐怖又回來了,沒有敢認于勒。當若瑟夫給杜蜊錢的時候,還給了于勒一些小費。

這些看起來是小說中讓人覺得很正常的一些事情發展與改變,但是它也揭示了當時資產階級改革後的法國人民的思想,每個人都充滿着金錢利益。菲利普夫婦正因金錢的關聯從厭惡于勒到盼望于勒到對於勒失望,都是正因金錢,但是正因於勒的貧與富。而小說中姐姐的未婚夫也是正因看了于勒給菲利普夫婦的那封說他發財了並且會回去的信,纔會和姐姐在一齊的,這不是也爲了金錢嗎?那時候的人們的心靈彷彿除了金錢,什麼都沒有了。但是當若瑟夫給了于勒杜蜊錢的時候還給了他一些小費。或許在當時的社會,只有孩子的心靈是最純潔最善良的,他還是很在乎親情的,對於他來說還沒有金錢利益的這個概念。

現實中有句話是: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萬萬不能。或許真的是這樣吧!是的,誰不需要錢呢,沒有錢能做的了什麼呢?說實話,我確實也很鍾愛有錢的生活,有了錢,能夠做N-1件事。對於金錢雖然喜愛,但我絕不敢丟下良心,那是萬萬不能的。把錢看淡一些,畢竟金錢能做的,是N-1件事,而不是所有事。期望在此刻的人中,金錢利益少一些,多學學小孩的純潔善良。不好正因金錢而對別人改變看法。沒有什麼東西,是比良心更重要的。少一些菲利普夫婦,多一些若瑟夫。

  讀《我的叔叔于勒》有感3

在一個晴朗的下午,我看完了《我的叔叔于勒》這個故事,看完之後我憤怒不已,裏面的主人公在親情和金錢之間選擇,他們居然選擇了金錢,而拋棄了自己的家人。

主要內容說的是:一個家境不富裕,緊巴巴地過着小日子的家庭。在這個家庭裏有五口人,“我”,父親、母親和兩個姐姐。我的父親還有一個弟弟,即我的叔叔于勒。從前他是全家的禍害,後來成了全家唯一的指望。從前他不務正業把父母留下來的遺產全部花光了,後來被打發到美洲去了。“我們”與于勒最後一次見面的地方是在去往澤西島的船上。父母看見他又落魄了,裝作不認識他。“我”知道之後心裏不是滋味,給了十個銅子作爲小費。母親知道了,罵了我一頓,這讓“我”感覺到了,家人對與于勒的評價,完全取決於金錢,金錢成了資產階級衡量人的標準。

這個故事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菲利普夫婦真的是很勢利眼,一開始於勒很窮的時候,就罵他無賴,流氓,在於勒有錢了之後又變成好心的人,當在船上看見了又變成窮光蛋的于勒,又罵他是乞丐,而且還躲得遠遠的。這不禁讓我想起了《金錢的魔力》這篇課文,講了“我”穿的破爛不堪,在裁縫店裏先遭冷遇,到後來“我”拿出鈔票又備受關照的事情。說明店員以貌取人、藐視窮人、見錢眼開的本性,這與菲利普夫婦是一樣的。

如果在金錢和親情面前,你會選擇哪一個?要是讓我來回答,我想都不要想,就會說是親情。因爲親情是任何東西都換不來的,就算你有再多的金錢,也是換不來的。有些勢利眼就是當你有錢的時候,他們就會像哈巴狗一樣巴結你,當你沒錢的時候,你連他們的影子都找不到。

引用貝多芬的話來說“要用道德教育兒女,能給人幸福的是道德而不是金錢。”,這句話可以充分體現出金錢除了能給我們物質上的需求,其他都不能給,所以不要把金錢看的太重。

  讀《我的叔叔于勒》有感4

細讀西方文學,總會被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濃濃的情思所感動,要提到西方文學,莫泊桑的小說更是不可或缺。

莫泊桑被譽爲世界短篇小說之王,他是十九世紀下半葉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出身於沒落貴族,參加過普法戰爭,師從福拜樓。他的文學作品更是體現了法國大革命樹立的優良文學傳統。他的短篇小說《我的叔叔于勒》更是讓我不禁爲那細膩的情節所感動。

小說展示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一家人,因生活窮酸,不得不等待着海外有錢的叔叔歸來改變他們的家庭條件。可是不久後,他們全家決定去哲西島旅行,在乘船時,他們竟然發現那賣牡蠣的流浪漢正是一家人期待的叔叔!他們四處打聽,才知道叔叔生意失敗,回到法國四處流浪,漂泊無依。

一家人最終沒有選擇戳穿叔叔的謊言,而是讓人把錢給了他,匆匆離開了……我想,他們是選擇用這種方式來保留叔叔心中僅剩的尊嚴吧!可是,除了這種出於保護的心情,他們的心中,更多的是想要逃避,逃避叔叔于勒再一次把父親的錢拿去揮霍。我知道這是一個人該有的舉動,卻充分地體現了人情的冷暖,世態的炎涼,而從那之後,他們一家人再也沒有見過叔叔于勒。

莫泊桑的小說中,有的是喜劇,讓人忍俊不禁,有的是悲劇,讓人潸然淚下,也有悲喜劇,令人慾哭無淚,欲笑又止。可不論是哪一種,總會讓人忍不住地深思,感悟。它給我留下的,是一種苦澀的,深刻的感覺,引人警醒。

自從法國大革命以來,莫泊桑的作品中大多都謳歌了人民在普法戰爭中英勇抗敵的精神。也描述了人民大衆在戰爭中受到苦難的情景,由此,也不難發現莫泊桑對弱者的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譴責。

還有,提到莫泊桑,更不由地感染於他語言的純粹。他不以纖巧華美的辭藻取勝,而是以平易通俗的文學語言來征服讀者,他清晰如水的語言中絲毫不含晦澀的東西,總讓人不禁感動於他真摯的語言。

西方文學博大精深,細讀莫泊桑小說,讓我眼前一亮,不知以後讀起其他人的小說,會帶來什麼感覺?

  讀《我的叔叔于勒》有感5

讀了《我的叔叔于勒》這篇文章後,我從“買日用品也是常常買減價的,買拍賣的底貨”看出當時“我”們一家人生活的拮据;從“于勒,大家都認爲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得知了那個社會的貧民對錢的渴求以及錢甚至能輕易改變一個人對外界的看法;從一個看中二姐的公務員因看了于勒叔叔信便下定決心求婚知道了當時社會受到金錢的荼毒之深……

文中的于勒叔叔並沒有錯,從船長說于勒在哈佛爾還有親屬,不過他不願回到他們身邊,因爲他欠了他們錢。不難看出于勒叔叔已經在反省自己的過去,對自己曾經的所作所爲感到愧疚。

而反觀文中的父母,起初得知于勒叔叔發財了,心中對他的態度就好了許多。或者換一種說法,他們心中的態度未曾變過。因爲至始至終他們都不是對於勒叔叔有好感,他們眼中在乎的只有錢!那骯髒的'魔鬼已經矇蔽了他們的心靈,它的魔性讓他們忘記了血濃於水的親情。

從他們一開始把于勒叔叔打發到美洲去開始,于勒就已經絕望了。到後來父母得知牡蠣小販就是于勒後,生怕被他認出來,對他敬而遠之,如同避瘟神一般。到最後連我給他10個銅子小費都要暴怒,而這10個銅子還不夠姐姐買一條一米長的花邊。無不看出于勒叔叔有錢時,哪怕只是小道消息,他們都對他尊重,希望抱上他的大腿。而當他失去這加身的“黃袍”時,等待他的是被他們徹底地拋棄。

即便他們學會那兩位太太高貴的吃法,也做不了那樣的人。因爲一名真正的貴族,高貴的並不是儀態,而是靈魂和高尚的情操!即便家道中落,也依舊會有一種精神上的傳承。

而文中的父母卻早已把銅臭看得比血脈的濃度還要強上萬分。甚至因爲10個銅子,就可拋棄一名血親。他們,已經淪爲了金錢的傀儡!被心中的貪念所驅使,墮入了萬劫不復的輪迴!

  讀《我的叔叔于勒》有感6

有一段時間我以前認爲:“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圈。”自從讀了法國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之後,我的思想翻了個個兒。這篇小說象一面照長鏡,清楚地照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猙獰面目,使我認識了這個社會的罪惡本質。

《我的叔叔于勒》這篇小說透過菲利普一家由原先厭惡、怨恨于勒,到之後聽說于勒發財又喜歡、索敬于勒,直至在於勒窮困潦倒時又遺棄他的故事,一層進一層地無情揭寡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赤裸裸的金錢關係,展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五惡面目。

在小說中,作家以辛辣的筆觸諷了菲利普夫婦吝音,嫌貧愛富。當於勒花了自己應得的遺產並大大佔用了菲利普應得的那部分時,他們將其視之爲“混蛋”、“無賴”;當於勒被迫出走,在海外賺了點錢時,他們立即對於勒寄以厚望,甚至每個星期都到海灘上等候于勒回來,爲的是從他那裏得到什麼甜頭;但當發現于勒不僅僅沒有成爲富翁。

反而淪落爲賣牡的小販時,菲利普夫婦的市儈面目便幕黴無遺了,連善良的約瑟夫出於同情多給了于勒十個銅子也要遭到克拉麗絲的斥罵:“你簡直是瘋了!拿十個銅子……給這個流氓!”最後,他們悄悄地離開于勒而去。

這面鏡子照得多麼清晰透激啊!它照出了菲利普夫婦卑都的靈魂,更照出了資本主義的“廬山真面目”。時過一個世紀,當今資本主義社會的狀況究竟如何呢?我聽說這樣一件事:在美國,有個小孩拾了一萬美元之鉅款,把它交還給了失主。

但他不僅僅沒有受到社會的讚揚,反而在一次評選“若干最……”的活動中,被評爲“最俊的人”。理由是拾的錢就應歸自己,不就應交還失主。這簡直太荒唐了!然而這是事實!這充分說明“人不爲己,天誅地滅”、“金錢至上”是資本主義社會天經地義的準則。“老”的資本義也好,“新”的資本主義也罷,無一例外。

《我的叔叔于勒》是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的一面鏡子,它使我認清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也從另一方面激發我更加熱愛社會主義祖國。

  讀《我的叔叔于勒》有感7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國的“短篇小說之父”莫泊桑。

《我的叔叔于勒》講述的是一個炎涼世態下資本主義小市民家中發生的曲折故事。在這個拮据的家中有膽小懦弱的父親——菲利普;潑辣蠻橫的母親——克拉麗斯;兩個到了年齡卻遲遲未嫁的姐姐;及未時世事的“我”。但儘管如此,每逢週日,全家都要穿戴整齊去迎接家中曾經的敗家子,被送到美洲後偶然發財,寫信來說要補償父母當年損失的叔叔——于勒。于勒的信好比福音書,在看了這封信後,終於有人上門提親二姐,家人就匆匆把二姐嫁了出去。父母親高興的不得了,組織全家到澤西島旅行。途中父親看到有人優雅的吃着牡蠣,虛榮頓起,也故作大方請客吃牡蠣。走近一看,卻發現賣牡蠣的潦倒船員像極了于勒!在小心翼翼的向船長打聽後證實了這個消息,父親嚇呆了,母親怒火沖天的步步指示:讓“我”把姐姐們帶回來,把牡蠣錢付清,她和父親躲到對面船頭去。我十分同情于勒叔叔給了他半法郎消費,並對父母不認親人的行爲困惑不解……

金錢和地位對於大人真的如此重要,勝過血濃於水的親情?讀到這兒,心都不由寒了!不禁意間又聯想到另一個故事——

有個餓了好幾天的小乞丐在風雨中乞討,遇上了好心的多爾先生給了他一美元。他連聲謝過多爾先生後,轉身又消失在風雨中。過了一會兒後,多爾先生又在一家花店中遇上了那個小乞丐:他正掏出磨得亮晶晶的硬幣,買下一束菊花,並要求店員寫上“祝媽媽生日快樂”。多爾先生笑笑,沒有多想。在他回火車的路上,第三次遇上了那個小乞丐:在風雨中,他捧着那束菊花,莊嚴而莊重的向不遠前的那片墓地走去……多爾先生的視線模糊了……

我的視線也模糊了。兩個對比如此強烈,震動着我的靈魂。少年心纔是世界上最美的東西,最純粹的東西?長大後真情難道就要被抹滅?

這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其實原本的題目是“情僅存於”,但來回想想,實在不喜歡“僅”這個字,因爲我希望情是共存的,存在於每個人心裏……

  讀《我的叔叔于勒》有感8

你可能知道莫泊桑,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短篇小說大師之一,他的短篇小說集《羊脂球》聞名世界。今天我讀了他的小說,叫做《我的叔叔于勒》。

這部小說描述了菲利普和他的妻子對於勒的不同態度。于勒一直是個遊手好閒的人,總是花錢,而且還花掉哥哥的那部分財產。正因爲如此,不富裕的菲利普夫婦的生活變得更加難過。後來,于勒被打發到美洲。菲利普夫婦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兒子叫做若瑟夫,生活得很艱難。

有一天,菲利普夫婦收到于勒的一封信,信中說他在外面發了財,有時間就會回來看他們。所以菲利普一家總是盼望着他們的叔叔于勒回來。正因爲如此,姐姐也有了未婚夫。但是當一家人去出遊的時候,發現于勒已經窮困潦倒了,在船上買牡蠣。菲利普一家由希望變成了失望。恐懼又回來了,沒有人敢認叔叔于勒。當若瑟夫給牡蠣錢時,給了于勒一點小費。

這些看似小說中正常的發展變化,揭示了資產階級改革後法國人民的思想,每個人都有金錢利益。菲利普和妻子因爲金錢的關係,對於勒從厭惡到希望再到失望。

在小說中,姐姐的未婚夫是因爲他讀了于勒寫給菲利普一家的信,信中說他很有錢,要回去,才決定和姐姐在一起,這不也是爲了金錢嗎?在

那個時候,人們的頭腦裏似乎只有錢。但是約瑟夫給於勒錢的時候給了他一些小費。也許在當時的社會中,只有孩子的心是最純潔善良的,他仍然關心家庭,對他來說沒有金錢利益的概念。

人們常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你什麼也做不了。也許是這樣,誰不需要錢?沒有錢能做什麼?看看現在的一些富人,雖然擁有數百萬的財富,卻把財富當成生命。希望在現在的人們,不要把金錢利益看得那麼重,多學習純潔善良的孩子。不要因爲錢而改變對別人的看法,沒有什麼比良心更重要。

  讀《我的叔叔于勒》有感9

暑假,我看了法國著名的短篇小說巨匠莫泊桑最著名的小說名篇之一—《我的叔叔于勒》,它帶給了我很大的啓發。

當於勒花光了自己所得的財產,並且大大地佔用了菲利普應得的部分時,他們視之爲“混蛋”、“無賴”;當於勒被迫出走,在海外賺了點錢時,人們立即對他寄予厚望,甚至每個星期天都去海灘上等候于勒的回來:但當發現于勒沒有成爲富人,反而淪落爲靠賣牡蠣過日子的小販時,他們的真面目暴露無遺,連“我”出於同情多給了于勒十個銅子,也要遭到斥罵:“你簡直是瘋了!拿十個銅子給這個人,給這個流氓!”

這篇小說通過於勒貧窮時被趕走與發財時被誇讚,以及菲利普夫婦望眼欲穿地盼望于勒歸來與見到窮困潦倒的于勒躲之惟恐不及的兩組比較,揭示出菲利普夫婦的自私、庸俗等性格特點,從而揭示出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是赤裸裸的金錢關係這一主題。

在當今社會中,像菲利普夫婦這樣的人依然有所存在——“目中唯有金錢”。這是一種精神的缺失,一種關注內心的缺失,“急功近利”的物質主義者。我想,我們更該關注我們的內心世界,以清麗的雙眼凝眸世界,用愛與職責鑄造生命的好處,譜寫新世紀的輝煌。因爲,金錢並不是萬能的,正如著名作家龍應臺所說:“錢能夠買到房屋,但買不到家;錢能夠藥物,但買不到健康;錢能夠買到書籍,但買不到智慧……”由此可見,擁有親情、友情……纔是最重要、最幸福的。

所以我們不要把實現理想寄託在別人身上,就應透過自己去奮鬥,去努力,去爭取。在親情和錢上,應珍惜親情,淡泊名利。對弱者應多付出愛心,同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讀《我的叔叔于勒》有感10

馬克思、恩格斯曾說過:“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係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係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係。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一裸一一裸一的利害關係,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別的聯繫了。”

自從讀了莫泊桑寫的《我的叔叔于勒》我深刻的體會到了馬克思、恩格斯的那句話。

故事講述了“我”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爸爸媽媽的工資也十分微保家裏還有兩個姐姐,所以,于勒叔叔爲了減輕家庭負擔就到外地去做生意。而且,聽說,他還發了財。所以,我們便焦急的等他回來,好減輕負擔。但是盼望了很久他也沒回來。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生活好轉,出去旅遊。不料,卻意外地遇見了久久不歸的叔叔,此時,他竟是一個滿身髒兮兮、衣裳襤褸、賣牡蠣的老水手。父母害怕他給我們添麻煩,帶着我們一走了之,從此跟叔叔失去了聯繫。

其實內容很好理解,但不免讓人沉思,你是否把金錢的重要放在第一位,而忽視了家庭親情呢?本文的主人公父母,在得知叔叔有錢時,十分想念叔叔,而得知叔叔身無分文,窮苦落魄的時候卻又是另一翻態度------嫌他添麻煩。一個是金錢的誘一惑,一個是親情的溫暖。在這個重要的選擇中,主人公父母,選擇了前者。他們雖然生活變好了,但是他們卻失去了世界上最可貴的東西。我不由得想起一句名言:“貨幣能使各種冰炭難容的人親密起來,迫使勢不兩立的人互相親一吻。”

在看到可憐叔叔于勒的遭遇後,我們倍感同情,可是,同時我們也感到悲哀。因爲,也許,不久,在這個世界上,金錢真正的統治了人們,而親情卻被人冷落了。

我想,大家也不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世界會變得冷漠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