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伊索寓言》後有感想

讀《伊索寓言》後有感想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7W 次

據楊絳女士的介紹,“鍾書一出世就由他伯父抱去撫養”,而這個伯父爲人很是忠厚,言語又是極幽默的(“龍肝鳳髓”)。且請了一個叫“癡姆媽”的“壯健的農婦”作奶媽,他們的善良、忠厚對錢鍾書純樸健康人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甚至對楊絳女士都有間接的影響。(楊絳《記錢鍾書與〈圍城〉》)

讀《伊索寓言》後有感想

而錢先生作品的魅力就在這種人格力量與智慧力量的高度統一。對社會對生活對人性的醜陋的批判,主要表現出他的智慧力量,而對社會對生活對人性所寄予的美好的期望,則主要表現出他的人格力量。

那麼這樣的一個錢鍾書錢先生,他在《讀〈伊索寓言〉》,會教導我們些什麼呢?我想他對於社會對於生活對於人性的感慨是出不了他的對於這個世界的認識原則的。

在課堂上,我把人民教出版社中學語文室編著的《教師教學用書》中關於本文的主題歸納,一字不改地擺在學生面前:

這篇文章的中心意思是,通過伊索寓言與現代社會人事的比較,說明現代有些人狡猾得很,惡劣得很,我們的頭腦也要複雜一點,要防止碰壁上當。

然後我向他們提出一個問題:假如柔石看到這段文字,會作何反應?學生們異口同聲回答:

……他就前額亮晶晶的,驚疑地圓睜了近視的眼睛,抗議道,“會這樣的麼?——不至於此罷?……(魯迅《爲了忘卻的記念》)

那種訝異的表情同感嘆的語氣彷彿找到了千年難覓的知音似的。而質疑的目光又彷彿在問,老師,這是錢先生的意思麼?錢先生會是這樣的麼?這樣的錢先生會是全世界衆多讀者所崇拜敬仰的麼?

嗚呼!我說不出。

但我想,這絕不是錢先生的本意。因爲如果我錯了的話,那麼讀者就錯了,民衆就錯了,人性就錯了。

縱觀全文,其話題是:小孩子該不該讀《伊索寓言》。

由這個話題推演出了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話題:如何教育下一代。

“小孩子該不該讀寓言,全看我們成年人在造成一個什麼世界、一個什麼社會,給小孩子長大了來過活。”

再進一步作者向更高的層次探討了一個更具普遍意義、深遠意義的話題:“……造成一個什麼世界、一個什麼社會,給小孩子長大了來過活”,就在於我們如何面對他人,如何面對歷史,如何面對大自然?亦即如何面對自己,作真我?

“盧梭認爲寓言要不得,因爲它把純樸的孩子教得複雜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認爲寓言要不得,因爲它把純樸的孩子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爲人事裏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像在禽獸中間一樣公平清楚,長大了就處處碰壁上當。”這就是作者之所以說:“這幾個例子可以證明《伊索寓言》是不宜作現代兒童讀物的”原因。因爲寓言裏並沒有表現真實的人性,要麼像盧梭說的,會“把純樸的孩子教得複雜了,失去了天真”,要麼像錢先生說的,會“把純樸的孩子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總之沒有給孩子一個真實的世界、真實的社會來過活,沒有客觀地教他們如何面對他人,如何面對歷史,如何面對大自然?一句話沒有教他們如何面對自己,作真我!

文章第一段討論的就是如何面對他人,第二段則討論如何面對歷史,第三段是一個小結:引出中心話題——《伊索寓言》雖是古代西方人智慧的結晶,但由於時代的變遷,出現了許多古人未曾料到的情形,或者被聰明發達的今人的智慧開拓出了新的意義。古人未曾料到只說明瞭人類初級階段的純樸或者“愚鈍”,而聰明發達的今人的智慧開拓則表現了人性的狹隘與卑劣。總之,是沒有客觀地面對現實的一種表現,即沒有尊重自然規律的一種表現,“所以我們看了《伊索寓言》,也覺得有好多淺薄的見解,非加以糾正不可。”而聰明發達的今人的“智慧開拓”,則表現了人類文明發展的同時,野蠻也在肆意滋長。所以說“小孩子該不該讀寓言,全看我們成年人在造成一個什麼世界、一個什麼社會,給小孩子長大了來過活。”

盧梭主張皈依人的本性,表現了對現實醜惡的不滿,和對人性中原始的純樸真摯的呼喚(“盧梭是原始主義者,主張復古”)。這種願望固然美好,但很不現實。因爲人類是發展的,不可能迴歸過去(“我是相信進步的人”),所以我們只能給孩子們一個真實的世界、真實的社會、真實的人性來體驗。

關於文章末尾的一句,有人說“這是順便諷刺那種以救世主自居的狂人,這種人像那隻蒼蠅一樣可笑,實際上對歷史的進步絲毫沒有推動作用,卻把一切功勞歸於自己。”(人教社《教師教學用書》)孤立地看,這話蠻有道理,但它和“讀《伊索寓言》”這個話題有什麼關係,和教育下一代有什麼關係,和給孩子們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來過活有什麼關係,和“我是相信進步的人”又有什麼關係!

我想,錢先生是說:雖然我知道自己一個人並不能對現實有多大的改變,但我還是要呼籲吶喊,還孩子們一個真實的世界!而且我還希望我的呼籲吶喊並不是不被理睬甚至會討人厭煩的蒼蠅的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