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遠和近》有感的範文

讀《遠和近》有感的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W 次

那是一種充滿絕望而又充滿希望的愛情,人在咫尺,心卻在天涯。這是我在初二初讀顧城的《遠和近》時的感受。人的心和雲一樣,隨風飄蕩,沒有定點。缺少了歸屬感的心,是無法進行心與心的交流的。近處的人,心卻在天邊,遠處的雲,卻深在心靈。一種辨證的距離,一種矛盾的心境。顧城用他簡約而深刻的筆觸,描繪着他內心的脆弱,敏感和憂愁……爲什麼你親近雲卻不親近我?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這大概是對這首詩最好的詮釋吧?顧城說,“你我相逢在黑暗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本應相親相近的人,由於心的阻隔而疏遠了,顯得那麼孤寂而不可接近。存在距離的愛情,如何長久?寧可將心寄雲,隨風漂泊。

讀《遠和近》有感的範文

再讀顧城的《遠和近》,是在高一。當時很懵懂,這詩中似乎蘊涵着一種現代人的生活狀態。那是一種非正常的生活,一種被扭曲了的人際關係。在這看似悠然的世界中,一切都被顛倒了。正由於人們心與心之間距離的疏遠,纔開始與自然貼近。心是空虛的,需要一些柔軟舒適的美好事物來填充,如雲。或許,更因爲人與自然的親近,更顯出人的孤寂;也許,正因爲難擋的孤寂,顧城才幻想着夢的天國。在那聖潔的領域,在那雲端的生活,沒有距離,沒有隔閡。可在這現實的世界,夢的天國不曾存在——是知己,距離再遠,心靈依然貼近;是陌路,距離再近,眼神依舊茫然。距離是種美好,抑或孤獨;距離是種幸福,抑或痛苦;距離是種默契,抑或陌生……顧城沒有答案。“你”,沉默無語望雲;“我”,望雲無語沉默。

又一次讀顧城的《遠和近》,是在高二。這時的我更加疑惑,這詩究竟在訴說什麼?

是愛情,還是生活,還是人與自然的靈犀相通?春的明媚,夏的炎熱,秋的蕭索,冬的悽清,自然與人的距離,一伸手便可觸及。淳樸美好的自然,比起十年風雨的動盪,比起刻骨銘心的愛戀,比起起伏多邊的生活,淳樸美好的自然,,是令人嚮往而熱愛的。人與人之間逐漸因習慣而形成的戒備心理,“我”對“你”可望而不可及的愛情,在自然帶給人如此之多最原始親切感之時顯得微不足道。顧城是失意的,是悲傷的。在那動盪的歲月裏,失去朋友,失去戀人,甚至,失去生活,他並未因此而一蹶不振,他選擇了將情懷寄與自然,做個出世之人。即使夢想不復存在,即使全世界都拋棄了你,即使失去生存的意義,自然,依然會溫柔地包容你。

《遠與近》是朦朧的,淡淡的訴說着一個失意而偉大的詩人內心的孤寂。

何謂距離?在顧城的詩中,可能僅是一個形容地理近,心靈遠的名詞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