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走向海洋》有感

讀《走向海洋》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2W 次

假期時閒來無事,捧起一本《走向海洋》便讀了起來。

讀《走向海洋》有感

西塞羅說:“誰控制海洋,誰就能控制世界” ,然而,在歷史上,中國的統治者們大多“重土輕海”,特別是近代,海上崛起的列強泛波而來,使華夏曆史屢屢蒙受恥辱。

世界上陸地是分割開的,只有海洋是相連的。只有通過走向海洋,才能走向世界。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世界!

近代史上列強發動的侵略戰爭及簽定的有關條約,中國近代遭受的戰爭危機大多來自海上。清朝實行海禁政策,只保留廣州一處通商口岸。海禁目的是爲了抵抗東南沿海的流寇。然而,隨着西方國家資本主義制度的普遍確立,工業革命開始了。他們渴求廣闊的市場和原料產地,開始陸續發動殖民戰爭,中國當然首當其衝。

這刺激了中國有識之士,他們認識到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優越性。近代中國人開始走向海洋,首先是感受到自身的差距,然後就有向西方學習的意念和行動: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就沒有和平與發展的空間。

南海是中國四大海域中面積最大的海域,同時也是中國同周邊鄰國爭議最大的海域。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南沙羣島及其周圍海域被探明有着巨大的水產資源,豐富的油氣和礦產資源。南沙羣島不僅有可觀的經濟地位,也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和貿易通道,而且因爲它扼兩洋,制八方,前出大陸上千米,還具有重要的軍事戰略地位。

然而印度尼西亞卻宣稱擁有5萬平方公里的南沙海域,並建立200海里的經濟專屬區。中國一貫主張以和平方式談判解決國際爭端。這一立場同樣適用於南沙羣島。之後中國通過和平談判妥善解決了有關南海的爭議。

縱觀中國歷史,“走向海洋”多數是被逼出來的。一是內在的需要,土地資源不足了,就要走向海洋開發資源;二是外在的挑戰,海洋不安全了,能走向海洋保家衛國。所以,只有變被動爲主動,建立開放包容的全球視野,積極擁抱海洋,中華民族才能真正崛起於世界。

看完這本書,我回顧了幾千年來中華民族“輝煌與屈辱並存”的海洋之路,它重申了海洋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這對於促使中華民族海權意識的崛起,無疑是無疑能起到一種振聾發聵的作用,隨着中國航母的首次試航,我們構建“海洋強國”的夢想不再是遙不可及。

深藍,中華民族的底色;海洋,中華民族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