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人生若只如初見》讀後感大綱

《人生若只如初見》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4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生若只如初見》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生若只如初見》讀後感

  《人生若只如初見》讀後感1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這兩句詩似是有魔力,誘引着我翻開她的扉頁。靜靜讀過之後才明白這是一部不甘於淹沒浩瀚書海的作品。但仍具有魔力讓我深深陷入她的故事裏,把她珍藏在我的書庫裏,寫進我的博客中。

每每讀完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那喧囂的夜,那明亮的眼眸,那淺淺淡淡的笑,便浮於腦海。我們不禁要感慨,愛情總是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相處總不如初見時那麼萌動,要不怎麼會有一見鍾情,再見就多情了呢

也許每個人腦海裏第一印象而不是相處後的熟識,而是那一個轉身,那一次回眸,或是一次次的擦肩而過。初見的這一刻,總會令人把持不住,而初見之人便是人潮中的驚鴻一瞥,那樣短暫,卻又那樣耀眼,恍如歌聲所唱:“多看你一眼,就點燃我心中無法撲滅的火焰。”

雖說聚散總有時,但是往往是天下無不散之筵席,而相遇總是伸長脖子也等待不到的無期限,卻被毫無疑問地被現實“欺騙”得順理成章。

再一個轉身,再一次回眸,或者是再看一次初見時的背影。才恍然,日記本中落滿了點點滴滴初見之人的影子,還有曾經珍惜的愛情,友情。只是曾經希望的相識相知,在漸行漸遠的時光裏被我們淡卻……

懷戀初見時的美好,初見時的單純,初見時候淺淺的歌,淡淡的笑。所以害怕相遇,害怕相遇後的我們不知所措,害怕相遇後的我們再也回不到初見。這就是爲什麼“人生若只如初見”。時光漸遠,感傷也如期而至,殘留下的也僅有初見時候的芬芳,淺淡的無以瀰漫,輕漫的無以察覺……

猶如安意如所說:“人生若只如初見,多好,他仍是他的曠世明主,她仍作她的絕代佳人,江山美人兩不相侵。”

人生若只如初見,便不會開始“從此無心愛良夜”。人生若只如初見,便不會碰到“淚眼問花花不語”。人生若只如初見,便不會落得“等閒變卻故人心”。

人生若只如初見,一切該是多麼美好,但世上哪有那麼多的初見,那麼多的轉身與回眸,也正是因爲沒有,所以才倍加珍貴,“物以稀爲貴”是否也驗證了這個故事!珍惜每一次初見,但也請記得不要忘了珍視大家相聚的時光!

  《人生若只如初見》讀後感2

人生若只如初見,讀安意如的浪漫古典情繫列,最愛的便是這一句。彷彿偶然的相遇,驀然的回首,註定彼此的一生只爲眼光交匯的瞬間,即使時光輾轉了千年。初見即是美好,眼波流轉,微笑蔓延,黯然心動。這份美好是單純而簡明的,或許正是如此亦脆弱的經不起時間的蹉跎,誓、言有口卻偏偏有口無心,唯留遺憾清冷如霜雪。

讀《人生若只如初見》常常感傷於安意如那哀婉的文字,因爲每一段文字的背後必有一段傷感的故事,也必有一個美麗且哀愁的女子。她許是“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李清照,許是“玉顏不及烏鴉色,猶帶朝陽日影來”的班婕妤,許是“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的唐婉,許是…安意如用憐惜的心緒勾勒出男權社會裏一個個心潔如霜雪,花容月貌不減清烈的奇女子,在她的書裏古詩詞間的女子不再是一個個任人擺弄的皮影,而成爲具有獨立靈魂的演繹者,生動地演繹着最初的美麗與最終的遺憾,於是人們如我般感嘆:人生若只如初見,多好。

通過安意如的書,人們常常體會到支離破碎的美好,那是掩藏於笑容背後細微的苦澀。世事古難全。我們都遺憾沉重,因爲我們一手握緊了什麼也就一手失去了什麼,“命運像名貴的絲絹,怎樣的巧奪天工,拿到手上看,總透出絲絲縷縷的光,那些錯落是與生俱來的原罪”。安意如同我們一樣,同樣懷戀着曾經的美好,在黑夜裏獨自撫慰日久的傷痛,但她比我們多了幾分達觀,懂得放手。放手也是一種快樂,它讓你擁有更多的時間擁抱未來。

人生若只如初見,初見時風華正茂,那份可貴的美麗即使若干年後亦難以忘卻,但也只能停留在回憶裏。昏黃的燈光下,細細地回憶,或許這也是一種別樣的美好。

  《人生若只如初見》讀後感3

看到一本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一開始,是被這本書的書名所吸引。“人生若只如初見”,原句出自納蘭容若的《木蘭花·擬古決絕詞》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在她的筆下,一首首古典詩詞,都變成了一幕幕悽美動人的歷史愛情畫卷,細細品位,就如一壺沁人心脾的好茶,慢慢回味,還能感受到它的醇香。

翻開目錄,看到的每一章節的名字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句,從“人生若只如初見”“當時只道是尋常”到“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翻開書本,從班婕妤的《團扇歌》到白居易的《長恨歌》,從司馬相如的《長門賦》到陸游的《釵頭鳳》,楊玉環、卓文君、李清照……她在詩詞的變幻中講述了古代英雄美人,才子才女不爲人知的.毅志思想。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在冰冷絕情的深宮大院,她始終相信,她愛着的男子會重新對她回眸,可是沒有,當繁華盡落,天子與凡人一樣躺在冰冷的墓穴裏時,她依然在他的陵園裏,陪着他一生一世。

“山無棱,江水爲竭,冬雷陣陣,夏雨雪,天地和,乃敢與君絕”將雙指併攏,她對天發誓,原以爲她會得到幸福,殊不知,皇室的戀情是廉價的,陰謀和狠毒,將她付出的愛戀全部抹去,變成了一個僅僅值得可憐的犧牲品。

“人生若只如初見”中的這個“若”字,是世上多少人期望,卻永遠不會實現的。因爲遺憾和希望,世間的人大多喜歡假設曾經和將來,不得不說,“人生若只如初見”是美麗,而又惆悵的。我們都曾遺憾過,後悔過,但這是我們人生中必須經歷的,正如書中所說“命運就像名貴的絲絹,怎樣的巧奪天工,拿到手上看,總透出絲絲縷縷的光,那些錯落是與身俱來的原罪”。誰都會有一個美好的開始,卻都不知結局怎樣,我們能做的,便是珍惜這場人生的初見。

若,人生若只如初見,該多好!沒有開始,就沒有結束……

  《人生若只如初見》讀後感4

當時一開始看《人生若只如初見》就覺得這本書寫的很精彩,只是後來看了不知是百度百科還是搜搜百科上面寫着這本書有70%的內容是抄襲的,看了這消息之後我就覺得人出名真不容易。現在流行文化席捲着當代社會,靠文字出名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茫茫的書海中關於詩詞的書籍也是卷帙浩繁,安意如能從這麼多的書籍中摘出這些內容來也是十分不易的。與其批判安意如抄襲別人內容的70%還不如把目光轉向其他的方面,比如說,去問一問爲什麼被安意如抄襲的這些內容卻鮮爲人知。

該書是借詩詞講述詩人往事,同時也表達作者意向。通過這種形式向讀者傳達詩詞背後的經典故事,瞭解詩詞深刻含義,更是給讀者以經典的國學教育。在現在的社會中,中華詩詞好像已經淡忘在人們的腦海中。現在的人們內心被流行文化充斥着,想要真正的擁有一片詩詞的淨土確實不易。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當這句話在當下再提起的時候,我們就要不禁的問一下它符不符合辯證唯物主義。詩詞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已經逐日減下,重拾古典詩詞靠的不再是義務教育的書本內容,而是需要真真正正詩詞文化。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本書相對於作者的《陌上花開緩緩歸》來說,這本書中援引了許多詩詞名家的經典故事。如陸游與唐婉悽慘愛情故事,一曲《釵頭鳳》嚐盡多少離合悲歡。而《陌上》這本書卻像是俗人看的佛經一樣,寫滿了心得體會歌頌教條。所以說,《人生若只如初見》更適合新手入門學習,和茶餘飯後的消遣,用現在的流行的話說叫接地氣。

當然這本書中作者表達的觀點也不一定是完全正確。有些故事也是隻能冠以“據說”二字。有的故事是靠譜,有的也就是也是野史傳言而已。但是在我看來《生查子 月上柳梢頭》這首詞確實是歐陽修所作而誤入朱淑真的詩集中的。但是安意如卻固執己見認爲這就是朱淑真的作品的。似乎看來這麼柔情的詞就應是出自女詞人之手的,但是不要忘了歐陽修工與豔詞的。真理不一定都是盡如人意的。就像是大名鼎鼎的《滿江紅》也是別人借岳飛之名寫的。寫在岳飛的名下,不禁讓這首詩更是意氣風發。

《人生若只如初見》裏面講《詩經》中的經典,也講到清人的詩詞。可以說是囊括萬千。這就難免了這書的瑣碎,但也在這瑣碎之中見到歷史如煙的往事。在切合情景的吟誦一段詩詞:當時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人生若只如初見》讀後感5

《人生若只如初見》第一次見到這本書的時候,是在朋友家裏的書桌上。“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話本是不俗的,只是感覺,若寫書的人連自已的書名也起不好,要套用一句古詩來給自已的書命名,且先不說俗不俗,這種做法不免讓人感得譁然取寵,所以連翻的慾望也沒有了。

後來,朋友說這本不錯,又因家裏實在沒書看了,再到朋友家,順便捎了回來。

寫書的人是位年輕的女子。她似在談詩,又像在談風月,更像是用清麗,感性的筆調,給讀者講一個個悽世絕美的戀曲。曠世的奇才,絕代的佳人,似笑非笑的嫣然,執迷不悔的凜然,心照不宣的釋然,讓人不免沉浸在千百年前才子佳人的愛恨情仇中恍恍然!

從名門閨秀,幽雅賢德的班婕妤繁華過盡,因飛燕合德失龐所作《團扇歌》開篇,引出納蘭容若的“人生若此如初見,”行文巧妙,也灰譏幽默,也不乏言詞的狠毒。

我不甚喜歡《團扇歌》,詩作得還巧妙,比喻打得還好,還憂切動人,我依舊是不喜歡。不喜歡班婕妤愛不敢愛,恨不敢恨的個性。雖安意如評她清高自詡,目下無塵,處處以大閨秀自處,以至失龐後,不哭不鬧,安靜躲開旁人,偷偷的把自已憂傷哀怨揉進《團扇歌》裏。把古代婦女的美德及柔弱演繹到極致。我只是有點婉惜並不喜歡。如此一個德材兼備的佳人,結局卻甚淒涼。還是喜歡楊玉環的個性,愛就愛了,從來不去想她眼裏的“三郎”是她的公公,是天下曠世的明君。她眼裏愛是平等,也不受外界任何因素影響。她呼他如平民老百姓夫妻般的叫着“三郎”,平常人家的小日子,對深宮帝院來言,卻成了不尋常!她在他面前只想做個小女人,有點任性,喜歡被嬌寵,也小心眼般的吃醋。

她愛他,所以受他的恩寵便成了理所當然,他受她,也是傾城所付,不,是傾國所付也在所不惜。他因她“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她是個不涉政的嬌憨女人,最終變了風雲,不知身在福中亦也禍,更不知身系天下安穩。王朝動亂,因爲有她的關係,卻不是她的錯,收拾殘局裏,卻需要一個“宛轉蛾眉馬前死”才戛然而止。愛得嬌憨,愛得純碎,愛得平等。愛到死也無所怨。只求三軍齊發,護我三郎早日回長安!

  《人生若只如初見》讀後感6

“或許,子夜只是斑斕星河裏的一個傳說,可是我希望她真的存在過。”

我也希望她真的存在過,因爲只有她存在過,“天不絕人願,故使儂見郎。”纔不會那麼飄渺。可是她真的存在過嗎?沒有誰能去考證。也許,吧她定格爲傳說,更加委婉些,更加動人些吧。子夜歌的傳說。

“愛是一種需要不斷被證明的虛妄,就像煙花需要被點燃才能看見輝煌一樣。”

只有不斷證明,它纔會存在,這就是愛。如果,哪天,沒有被證明了,所有的曾謂之爲愛的也就不是愛了。這是不是作爲人類的特點?我想象不到被證明的愛和被點燃的煙花有什麼共同點,如果真的要對比一下,也許就是愛被證明後就會絢爛,就像煙花被點燃纔會看見輝煌一樣。可是被證明的愛絢爛後會不會像輝煌過的煙花一樣,留下一地冰冷的破碎。

“人一旦愛了,一顆心就能有百轉千回,就像江南水鄉的小河道,彎彎曲曲間衍出無數纏綿來;一旦不愛了,亦有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決裂和洶涌。”

愛與不愛的差別啊......都是水呵!一個是江南水鄉九曲迴腸的纏綿,一個是北方黃河氾濫的洶涌。既是柔弱又是決絕,闡釋着愛的柔弱,不愛的決絕。人真是一個奇怪的動物,說愛如水,不愛亦如水,呵呵,我卻又偏偏挑不出仍和毛病。纏綿悱惻,波濤洶涌,人心也如此啊。

“只差一步,是相思,而不是相愛,感情淡如塵埃,就是這樣細緻入微。”

這句話又讓我想起了曹植,那個才華絕世的曹植,還有那個風華絕代的洛神。他們只差一步就是相愛了,可是卻偏偏及差了那麼一步,相愛成難,相思最苦。一個女子站在城樓上,在暮色中遙望天的一方,風吹她衣袂飄飄,越加落寞。在天的另一方,一個男子又何嘗不是如她一樣望着天的一方,眼裏含的是無盡的淒涼。一步,劃開天涯。塵埃般的情感,微,也是鋪天蓋地。

“我們,生生世世說相思,猶未厭倦滿足。是貪戀也好。因着人事無常,衆生有情,我尚未爲你紅豆熬成纏綿傷口,美景良辰未賞透,怎麼能就此放手。”

尚若真的有一天紅豆熬成纏綿傷口,美景良辰早已賞透,是不是就可以放手了啊?放手了,傷口會不會很痛?我們生生世世在世俗中掙扎,不會厭倦,因爲我們都有情,哪怕新早已破亂不堪,也會貪戀那人世間的情,可是這真的沒有結局嗎?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真的沒有相思了,沒有情了,王維的那首紅豆詩誰會去吟唱?你會嗎?我會。

“在愛裏,我們沒有人饒恕。人性惡,貪和善並存,亦如金石,雖歷經千年不變。只不過現在有法律可以憑藉。男與女,彷彿站在一座天平的兩端,看上去平等自然,其實法律之於人也是隻是所羅門王對魔鬼的封印,只是禁錮而不能殺伐。法律所禁錮的東西,從來不曾被真正磨滅。”

法律禁錮的是人們的言行,而不是人性和思想,一個人可以不去做一件事,但卻沒有什麼能阻止他(她)去想那件事。人性灰暗一面只會存在於人們的腦袋裏,倘若有一天存在了現實生活中,所羅門王的封印也就會變成殺戮,呵呵,不可饒恕。就像人在愛情裏不會被饒恕一樣,你犯錯了,自然會有人將你打入冷宮。

“但有時候越是憑弔,越是哀傷。”

在憑弔的時候,我們總會想起過去,開心的,傷心的,歷歷在目,我們的心瞬間沉重起來,悲傷抑制不住地從心間冒出來,汩汩流淌到全身。有時候面對回憶,珍藏也許是最好的選擇,只有這樣,我們纔會大步向前走,不被悲傷所絆住。

“愛,需要寬容,但不是縱容。所以,一旦發現男人變心就放手吧,若有那個氣度還可以敝帚自掃,打掃乾淨自己的大門,真誠地請他,永遠地—莫再光臨。”

  《人生若只如初見》讀後感7

故事中,他們總是悲劇收場,詩人心中愁緒無法排遣,便化作一首首傳世佳作。讀着這些作品,依稀可以窺見他們的黯然神傷,聽見一聲聲無奈的嘆息。

然而這些故事太讓人惋惜,悽美的不像是真的,我們寧願讀不到這些好詩詞,也希望他們能夠一生一是一雙人。

可人生總是不讓人如願,它不會讓人每天都看到花好月圓,它讓人看着天邊一鉤殘月思念着滿月,看着滿地落紅思念着春芳瀲灩。殘缺的愛情就像黃昏時分天邊那抹悽豔的晚霞――美麗、哀愁。愛情讓人傷痛,可古往今來人們從來未曾膽怯過,總是前赴後繼,最後遍體鱗傷。

無論盛世如唐或亂世如南宋,無論宮廷深苑或秦樓楚館,他們的愛情從未金貴完滿。

他,才氣直上幹雲霄;她,亦是才情斐然、貌美如花。他們曾經“賭書消得潑茶香”、琴瑟相和。然而,他們究竟錯過了。幸運如辛棄疾者,可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而大多數人並沒有這麼幸運:一錯,就是永遠。

愛情,太傷痛又太美妙。再堅強的人也會在他面前敗下陣來,遣不散的繞指柔情,悠悠在心頭。再多無法言說的傷痛,也無法阻止我們飛蛾撲火。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一切就不會發生――不會痛,也不會有這一場癡狂。可就這麼平淡地走過一生的旅程,風平浪靜,單調乏味。我寧願痛,也要赴這一場精彩的盛宴。

  《人生若只如初見》讀後感8

我不是一個文人,也不是一個一愛一文的人,和這樣文的書籍相識也是出自於身邊有許多的文人。

因爲與文人相比自己知道不足在那裏,有時身邊的人,第一次問說不會,行;第二次問說沒聽過,也行;可到了第三次再問時,你是什麼樣的感受?總之我的感受是我應該學習點他們的東西,除了能和他們交流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己好象也有了那麼一點文學的細胞!!有點虛榮,可這樣上進的虛榮,我想有還是比沒有好的多。

就這樣我認識了這本書,也認識了安意如這個八十後的小姑一娘一,她是個厲害的小姑一娘一,同是八十後的人,自己都不知道是怎麼長這麼大的。作者唐詩、宋詞、詩經……可以說一切與文人有關的東西她都能說出原由始末!不佩服不行!!!

還是說一說這本書吧!收穫有以下幾點,我也只能是管中窺豹,略見一般。有讀過和有見解的可以共同討論討論。

收穫之一:滿目山河空念遠,不如憐取眼前人。山河象徵着國家,就是有在大的報復,對國家的政治及其他的局面也只能是遠之卻幫不上什麼忙,如果有這樣的國家意識還不能實現,不如珍惜我們身邊的人,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也是對國家奉獻的更一種表達方式,不是有一句廣告詞說,每個人進步一小步,社會就進步一大步嗎!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去珍惜身邊的人和事,明天就象一張期票,我們想去擁有,但它卻是一個未知數,昨天是一張過了期的支票,有錢也那不到,那今天就是人民幣,是現金,所一一定要好好的把握好手上僅有的現金,花要花出點價值來。

學會珍惜是一種美德,珍惜人,珍惜事,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珍惜朋友,珍惜家人,珍惜我們所擁有的和尚未擁有的!不要等到什麼都沒有才知道什麼是悔恨。想每個朋友都應該做到: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收穫之二:零落成泥碾做塵,只有香如故。梅花的一精一神,在冬日裏,無論有多麼大的風雪襲來,都能傲立雪中,不屈不撓,綻放迎春。就連一毛一主席也有詩云:風雪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翹,翹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它在從中笑。

梅花有一種氣節,說不出的氣節,在詩人的筆下若隱若現,讓人充滿想象。什麼樣的氣節,每個讀過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零落成泥碾做塵,即使是化做塵土,無人視見,但卻給人留下一世的清香。是清香嗎?我想有比清香更清香的品質。

收穫之三: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王國維老師的【人間詞話】中說到讀書的境界,其中的第二種境界就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現在的我也不知道在讀書中這首情感一性一很弄的詩有什麼樣的作用,因爲不知所以對此充滿了好奇,我呀,就是一個好奇心很重的人,有時充滿好奇是一件好事,有一種探索的欲一望讓我能更好的對讀書產生興趣。

收穫之四:做一個讓學生讀得懂的老師。這一句沒有詩了,樸實的到家,說都能看懂,怎麼才能讓我的學生讀懂,不是學生的問題,就是我自己的問題了,在我們讀書時,有的書有興趣,有的書沒有興趣,興趣從那裏來,書的作者有了百分之九十的起引作用,老師也是一樣,要想讓學生讀得懂,就要使自己變的有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嗎?看來個人的魅力和學識還是要提升的,提升到讓他們一愛一不釋手。

做一個讓學生讀得懂的好書,就應該象有梅花的品質,牡丹的嬌一豔,蓮花的清廉,永遠都充滿朝氣,和學生們一道走到他們的世界中,品味童心,品味善良和智慧。

  《人生若只如初見》讀後感9

今天,又一次重讀了80後女作家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見:古典詩詞的美麗與哀愁》,全書以詩詞爲鑑賞的由頭,以散文化的筆觸,抒寫了古典詩詞中的愛情故事與浪漫情懷。而我,也許因爲在病中,不僅僅身體虛弱,精神更是脆弱得無以復加,難以抵禦這來得太過於緊密的情感的衝擊,竟數次失語流淚……

可嘆納蘭容若,能寫下如此深刻而黯然的詞句。他當時恐不僅僅是在感慨班婕妤的不幸,更是發自肺腑地喟嘆“人生若只如初見”吧!可嘆安意如,以女作家特有的細膩與敏感,從納蘭容若的詩詞中,如此細微地體察他的一片肺腑之心,他們若是相識,定能成爲知己吧?

納蘭說得多好,“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深秋悲畫扇”。如果我們只是如初見面時一樣,並不曾繼續深入地交往,你永遠是我心中的佳人“在水一方”,我也永遠只是從你窗前走過的友好過客,一切將會多麼美好。只因“達達”的馬蹄聲犯的那個錯誤,我驚了你的春夢,你搖動了我的心扉,從此,一發而不可收……

柳永在作別那些愛着他的歌妓時,是否也會想着,與她們若只如初見,就不會傷感離別?東坡在傷懷亡妻時,是否也會想着與她若只如初見,就不用“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了?漢唐,兩宋,中國從來不缺少才子佳人,可總是罕見真正的相知相守,不計較得失,不拘泥禮法,不懾於權勢!才子佳人的故事往往都是以悲劇收場:才子因爲才,可以只顧風流,來贏得“青樓薄倖名”;佳人年老色衰,色衰則愛弛,終究只能孤獨老去,讓後人或喟嘆或傷感。喜歡安意如對蘇軾的評價:“他能夠從於自己的感覺。”感覺,比之於感情,更加鮮活。無論何時,跟着感覺走,感覺是感情中最感性、最真實,也是最有力量的部分。有了感覺,他不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詞壇宗主,而是有血有肉的詞客,用詞句來抒寫自己的感覺。

還說納蘭,他似乎很敏感,常人不察的東西,都能在他的筆下生動地呈現。他寫“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深秋悲畫扇”,他寫“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這些語句如此動人心魄,一看到就讓心瞬間停跳,因爲痛得深。讀他的詞,心靈真的很脆弱,一句話,能讓人心痛好久,讓人的心脆弱得不堪一擊,眼裏總是充盈着淚水。這樣細膩的詞句,出自長於騎射的侍衛之口,其情感似乎來得更加深邃而熱烈。讓我們再輕吟一遍這首詩: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深秋悲畫扇。等閒忘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人生若只如初見》讀後感10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古代的詩詞,那些經過歷史的沉澱所散發的獨特魅力是任何文字都無法企及的。工作以來總是想定下心來再細細的品讀,卻總是下定決心卻又總是擱淺。趁着暑假的時間,我翻開了安意如品讀的《人生若只如初見》,可誰想卻一發而不可收拾。

人生若只如初見,彼此都只是朦朧着,回憶着,而不去戳破彼此間的那層隔膜,就好像書中講的那樣,李隆基仍是他的曠世名主,楊玉環仍做她的絕代佳人,江山美人兩不相侵。沒有開始,就沒有結束。讀至此處,心中突然感慨萬千,歲月如哀歌,青春易逝,容顏易老。當鏡中人僅餘一片斑白,你不曾知曉的是那個驀然回首的女子,一閃而逝刻骨的傷痛和來不及逞強便被風乾的,不捨的淚。而更爲無奈的是,三郎等不到鏡中人的一片斑白了,只能透過已很模糊的記憶來懷念曾經的那個她了。

而蕭郎與慧孃的故事似乎更加傳奇,從慧娘得知蕭統是太子時便已定下了之後的悲傷結局。太子是承載着整個王朝的人,是決定着今後黎民百姓命運的人。他掙不脫門當戶對的傳統,逃不出封建禮法的制約。“宮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慧娘便死於此,而蕭統亦追隨慧娘而去。一對癡男怨女,用生命譜寫了這一曲戀歌。代表相思的紅豆便由這二人傳播開來,滲透着二人的鮮血,成了王維留給我們的千古絕唱。倘若都只是初見,沒有相知,相惜,相愛,這兩對癡情男女便也不會如今日這般,只能讓後人豔羨、哀嘆、懷念。安意如便用這般憂傷溫柔的筆觸帶我感受着,讓我沉醉,讓我悲傷,卻又忍不住感慨。

而後要提到的卓文君與司馬相如和劉徹與阿嬌則是有緣分相遇,更有機會廝守,卻陰差陽錯的虛度了彼此相愛的時光。從古至今,沒有人能比文君和相如更配得上浪漫二字。得不到家庭的祝福,他們可以很浪漫的私奔。而偏偏兩人又都絕頂聰明,能夠無聲的說服家人,兩人的廝守似是必然的。但天下男兒皆薄倖,無論曾經多麼深愛,總會有君心淡漠的那一天,文君毅然決然的與相如決絕。她是滿懷留戀的,卻仍壯烈的與愛人訣別。直至相如纏綿病榻,兩人才冰釋前嫌。其實本沒有什麼“前嫌”可言,因爲文君從未真正的怪過相如。

對於一個古時的女子來說,最悲痛的便是那廂的多情手已把玩新人發,與他人結同心去了。文君可以壯烈的與君絕,而阿嬌做不到。她從小便是嬌生慣養,不懂寬容爲何物,偏偏劉徹是一代帝王,是擁有弱水三千的帝王,而且做不到只取一瓢飲。阿嬌便註定了被廢的命運,只能對着冷清的金屋懷念曾經劉徹“金屋藏嬌”的誓言,寂寞的對鏡獨賞。

如花美眷,終究敵不過逝水流年。流年太現實,現實裏有太多的欺騙與無奈。當年的秋風輕易就荒蕪了今人的心,今日的浮華依舊褪不盡那年的憂傷。滄海桑田,亙古不變的,只有那心頭的一抹蒼涼,和那一聲飄散在風中的嘆息:“人生若只如初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