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一個人》讀後感大綱

《一個人》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2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個人》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個人》讀後感

《一個人》讀後感1

方纔讀完一位陌生好友的文章《一個人》,心生感慨。

我也總是一個人,聽窗外的風,有時候甚至餓着肚子也不願外出與人交流,譬如此時此刻。但是我喜歡沉浸在這樣像深海一樣密閉的安靜之中,這種不與人交流的獨自一人,感覺,像是一種執着,桀驁不馴。

並不是不喜歡交朋友,也不是不喜歡紅燈綠酒,每一個時段,每一種陶醉方式,都是一種令人魂魄飄飄的沉醉。我也交友,也喝酒,也時常通宵婉轉在酒吧,慢搖吧與KTV之間,但是,從不把自己灌醉,將自己最無法面對的一幕顯現給身邊的人。我也讀書看報瀏覽雜誌,也和高品位的朋友長輩喝咖啡談人生,也時常夢想獨自出門遠遊,但是,從不造作不矯情,在人前覺得自己才富五車。

一個人的時候,思緒會像流水一樣清澈順暢,柔和的流淌在心間,沒有羈絆和世俗的慾望。要說有一些慾望,那也是爲了生存,迫不得已想想自己要怎麼掙點零花錢。譬如此時此刻。你們儘可能的笑話我吧,今日打開電腦的確只是想找一份閒暇的工作掙點零花錢,人生就是走走逛逛,哪裏舒適便在哪裏停留,寫心情也如此,想到哪裏便寫到哪裏,不去拘泥於既定的格式和追求任何毫無意義的所謂效益。

嗯,說到這裏,我還是沒有想到要如何掙點零花錢,有經驗的小夥伴,可以在文下分享分享。

《一個人》讀後感2

家裏有一本書,書名是《小美一個人在家》,故事內容是在描述小美一個人在家的心情,她雖然害怕、緊張,用衣服蓋在頭上,躲在桌子底下發抖,有人按門鈴也不敢開門,但是爲了實現對媽媽的承諾,一直硬着頭皮守在家裏,直到媽媽回來。

從小到大,我從來沒有一個人在家過,因爲媽媽知道我很膽小,小時候只要一發現沒有人在我身邊,我就會大哭,所以媽媽絕對不會讓我一個人待在家裏。

我曾想,如果有一天,我必須一個人在家,我一定會像小美一樣孤單、恐懼。可是如果再長大一些,或許我會喜歡一個人在家,因爲我可以安靜的畫畫、彈琴、聽音樂、閱讀,享受靜謐的時光;我也會偷偷的把家裏打掃乾淨,給媽媽一個驚喜。

我想,偶爾一個人在家應該也是種不錯的經驗。

《一個人》讀後感3

“心靈不在它生活的地方,而在它所愛的地方。” 讀英國作家蕾秋·喬伊斯《一個人的朝聖》不禁想起了這句話。想了想,這句話又太過糾結。試着問自己,如果沒有愛呢?忘記曾經愛過呢?又想了想,接着問自己,你想要的生活是什麼?你在生活中,還是生活的旁觀者?於是就進入了哲學的冥想,答案萬千,問題萬千。

哈羅德·弗萊令人羨慕,在夕陽西下的生命裏,他終於把人生的角色拋棄活了一回自己。而故事之外的我,還在尋找人生的角色裏,哪個是真實的自己。

生活很多時候像一架老水車,吱呀、吱呀的隨流翻轉。人們生活在慣性下,朝九晚五的忙碌着。就算旅遊,也很難鬆弛下來,扶老攜幼,牽妻領夫一路狂奔。所有的歷經,痛苦或者歡樂,都被當成生活天然的,理所應當的答案,順着生逆着活。哈羅德·弗萊如果再年輕20歲呢?他會如此不顧一切的“走”出生活,去活一回自己嗎?

讀老頭兒年輕時候的經歷,讀着讀着不禁會心一笑。彷彿一個自己從書中走出來,給你着重演繹曾經自己的乏味。可生活呢就是這樣,誰不乏味呢?或許電影的節奏纔是理想的生活。可那樣活着,心臟可能就會受不了,時間長了會心律不齊。乏味是不是生活的常態?乏味的幸福?還是幸福的乏味?

揪着心跟着老頭兒的步伐往前走,一個一個的郵箱,生怕那封乏味的信就這樣被投遞出去。當老頭兒上路,又想起路邊蜷縮的老年無家可歸者,直到老頭兒終於不站在別人的視覺看自己,才釋然得輕鬆下來。雖然老頭破繭的有點晚,可破了。多少人一輩子作繭自縛的活着,臨死也沒明白生活究竟是爲了什麼。

爲了愛,一定是爲了愛。當生活中愛變少了,其實心中的那份愛正濃。在遠方,在心的海里,在乏味生活的渴望裏,只要有愛,歲月積澱生活發酵就會濃烈起來。而這濃烈有人共享了,有人把心扒拉扒拉,騰塊地接着發酵。

生活就是一場朝聖。佛雲:放下既是得。可很多時候,我們不嗔不喜不怨不悲的活着是源於麻木,源於活着的慣性。哪怕大聲的歌一回,竄上牆頭看看院子外面的風景,都會躊躇半天,然後在左顧右盼中坐回到椅子上想象。你的渴望呢?理想呢?心中忽然唱響了一首歌:佛光穿過無邊的蒼涼/有一個聲音幸福安詳/清晨我揮動白雲的翅膀/夜晚我匍匐在你的天堂/生靈順從雅魯藏布江流淌/時光在布達拉宮越拉越長……

你、還有我要去哪裏?那就上路吧。跟着哈羅德老頭兒的步伐。我要去西藏,我要去西藏……

《一個人》讀後感4

朋友,你如果手上沒有這本書,我建議你去買,這是一本絕對值得一讀的書。它的作者是劉程亮,是春分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原價28元,網購價18.30.

記住,我不是替他做廣告,沒必要。實在是這本書在樸實無華中橫趣妙生。我們都可能面對苦難;逆境;鬱悶,但是在一般而平靜的日子裏,我們怎樣打發自己的,消磨自己,安排自己,提升自己,這就有些講究了。用我自己的話來說,我們可能生活在嘈雜中,也生活在對抗的溝通和拒絕的離開裏,但我們還可以生活在散文裏,生活在解讀後的愉悅中。這就是我讀《一個人的村莊》後的最大的體會

作者太能說了,說狗說到人不如狗;說驢說到人都要羨慕的境界,那一種隱喻和借用的比擬會令你叫絕。他連一把鐵杴都有的說,被蟲咬了說是與蟲共眠,躺在草垛上可以做出最美的夢。總之,凡是村莊裏的事都是他的事。他能把一個村莊納入自己的心靈世界,又把一個人的心事講給村外的人聽。那就叫娓娓道來,機趣滔滔,綿延不絕。

不能說的太多,說多了你去看就沒意思了。打住。我又要讀他去了。

你要從我這裏借?不借。

《一個人》讀後感5

對於故土,那村莊裏的生活,劉亮程滿懷感恩的深情。

在人畜共生的村莊裏。

每一個動物的呼吸都是人的呼吸;每一株草的枯萎都是人的悲涼;每一天的深夜都是酣睡農人的夢。手握鐵鍬,靜坐田埂,仰望星空,聽衆狗吠吠,觀明月莽原。他自稱是一個扛着鐵鍬"閒逛"的人。在他的村莊裏如那老狗一般搖搖晃晃;從老屋到田間地頭。他用草繩拉直一棵歪斜的胡楊,他用鐵鍬挖過許多大坑,又堆了幾座土堆。他知曉一條活到老不易的狗,他通曉一頭通人性的驢,他與蟲共眠,追逐逃跑的馬。在村莊裏,他恣意地生活。他沒騎馬奔跑過,保持着自己的速度,懷揣感恩之心活着。

在遠遠的荒蕪中。

荒蕪的家園是被人村莊的寂寥;那是間不曾打掃過的老屋,那塊沒有安心種好的土地;是黃沙樑落日的餘輝。面對那十年後重修的門樓孤立在荒原中,空曠而孤獨。內心不免多了些惆悵與不捨,此時荒草已從牆陀涌了進來。那血濃於水的情誼被有情風攜帶穿過那荒野中的門,那黃沙樑的太陽再一次照向手中的鐵具,折射出他對故土無限的眷念。滿腔熱血傾注在這荒蕪的家園,那聲他養他的地方。他的生命中不曾有過天堂,唯有故土。

在城市的日子裏。

雖說是一個農民,他對城市沒什麼感情 ,但仍懷有感恩的心生活在城市中。人家把馬路掃得一塵不染,還建了高樓和公園。謹慎地走在馬路上,享受着這突來的美景。扛着鐵鍬進城,像開墾荒地般地"經營"城市。不過,他又是城市的一個匆匆的過客,用他的話來說,是踏破鐵鞋覓吃處。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飯館就算是吃下了,在陌生的城市他沒有一把屬於自己的鑰匙。於是,他學會恭恭敬敬的敲門,規規矩矩的守門,悵然無惜的找門。因爲懷揣感恩之心,無拘於城市的林總,他依然扛着鐵鍬過街。

劉亮程隨時隨地的感受着生命,感恩每一株花草,每一片土地,這樣的鄉土哲學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將感恩之心融於日常生活的每一細節。

無論生活在那裏,人都應該是感恩的生活着!

《一個人》讀後感6

近期,我閱讀了許多書。其中,最令我難忘的就是《一個人的演唱會》了。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個星期天的早晨,“我”聽見有悅耳的笛聲從樓下飄上來。“我”向下望去,只見一箇中年男子手拿一支竹笛,盡情地吹着。然後他舉起一個寫有“請讓我用音樂養活自己”的木牌,不少居民主動下樓付給他應得的報酬。中年人根據施捨者的年齡爲他們忘情地、微笑着表演着,把這裏當成了舞臺。當他唱起了《生死不離》,我們才發現他是一位殘疾人,走路很不方便。當“我”拿錢給中年人時,他告訴“我”他是從四川災區“溜”來的,比遇難、截肢的人好多了。他還說他最終還是要靠自己,他已經開始用音樂來養活自己。

是呀,災難雖然不可避免,但是,只要自強、愉快、幸福地活着,就有機會突破困境,取得成功的。

古今中外,有哪一個名人不是靠着這種自強不息的奮鬥和拼搏精神而走上成功之路的?司馬遷一生孜孜不倦,在編寫《史記》時,得罪了漢武帝,被判處了重刑,身體和精神受到了極大的摧殘。司馬遷憑着堅強的意志力一邊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一邊繼續發憤編寫。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終於編成了共103篇、50多萬字的《史記》,真了不起啊!還有諾貝爾,從小迷戀於炸藥方面的研究。在一次試驗中,他的弟弟被炸死,父親被炸成殘廢,自己也受了重傷,這對他來說是多大的打擊呀!可是,他並沒有一直沉浸在痛苦之中,而是靠着堅韌不拔的信念投入到一次又一次的實驗中去,最終發明了威力很大的炸藥……

想到這兒,我的臉上不禁泛起了紅暈:以前我學游泳,一不小心被水嗆了一下,就哭着鬧着說不學了。遇到這麼點小困難就退縮了,和他們比起來真是差遠了!

想着想着,我不禁又一次感到十分慚愧,同時,心中更堅定了一個信念: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能退縮,一定要沉着、冷靜地將它克服!

《一個人》讀後感7

看完《曾有一個人愛我如生命》一個多禮拜了,忍不住要寫點了。前幾天還以爲是自己有心理疾病,總是沉浸在故事帶來的巨大痛苦中,好像感同身受哦,作者肯定最喜歡我這樣的讀者。老妹兒給我推薦這書時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挺好的",在家了放了一陣子纔想起看。上週五一口氣看完,一下崩潰了,早已過了青春小少女的年紀,又爲了言情小說哭慘了。

孫嘉遇第一次與趙玫相遇曾因怕趙玫被血腥場面嚇到而把她的頭裹進自己的皮衣裏,故事最後

在與黑xx交火的時候同樣爲了保護趙玫把她麻醉藏到衣櫃裏,寧願犧牲了自己的自由和生命。而趙玫也爲了嘉遇犧牲了自己做爲女人尊嚴的底線。爲了愛人決絕的放棄自己最寶貴的東西,讓人沒法不感動。

趙玫手中孫嘉遇的遺物--一張自己的照片,正靠在鋼琴上肆無忌憚的大笑。背面寫着"我的女孩,願你一生幸福康樂。"落款就是趙玫傷心離去的那天。當時的快樂美好與趙玫心中的巨大痛苦讓人揪心得喘不過氣來。愛人已經不再,趙玫的命運真如吉普賽女人所說"你的身體在一個地方,靈魂卻在另外一個地方永遠漂泊。"

。。。。。。忍不住又哭了。

就像作者期望的那樣,珍惜平淡的愛情,珍惜身邊的人吧。也請你珍惜我。

《一個人》讀後感8

《一個人的朝聖》這本書令人吃驚的是,這本書並不那麼有關宗教。開篇,老夫老妻哈羅德與莫琳的日常生活畫卷向我們展開:哈羅德呆滯而刻板地過了一生,幾乎是碌碌無爲的典範;而莫琳總是忙忙碌碌,馬不停蹄地打理着各項瑣事,似乎不厭其煩,但她的一詞一句裏又透着無盡對丈夫以及現狀的不滿。陌生與疏離填充了老年生活中天倫之樂所在的位置。但就在這個時候,哈羅德的舊友奎妮病危,來信告別,在給奎妮寄回信的路途中,哈羅德決定要徒步跨越整個英格蘭去見奎妮。他懷揣着一個近乎可笑的執念:只要他徒步走去見奎妮,她就能活下來。

老人家就這麼出發了,沒帶手機和任何徒步裝備,沒做任何事先準備,就這麼篤定地開始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他穿着帆船鞋一路向北,從邁出第一步開始,就始終相信着自己的目的地歷歷在望。“或許這就是世界所需要的,少一點理性,多一點信念。”一路上有人支持有人質疑,有人加入有人退出,來來往往,只有哈羅德自己的堅持始終如一。孑然一身開始征程的他,最終也是獨自一人抵達了終點。

合上書,我心裏只有對哈羅德更加深刻的崇敬。信仰不是宗教的專有名詞,神聖也並非宗教的專屬定語。人的存在即是偉大的,人的信仰更使人的存在煥發光彩。那麼信仰是什麼呢?信仰其實很簡單:堅信“只要一直往前,就一定能夠抵達終點”。但要想堅持這個信念,其實並不容易。這需要超人的毅力與勇氣,足夠的耐心與執着,以及直面一切、懷抱一切的胸襟,一路披荊斬棘,方纔所向披靡。

朝聖這個詞,本就帶着濃濃的宗教神祕色彩;一個人的朝聖,似乎更顯形單影隻,像是孤獨的信徒帶着旁人眼中的傲慢,帶着獨屬於己的執着,直直朝着心中的燈塔走去,不回頭、不停留。於是,我帶着近乎崇敬的心理,翻開了這本書的扉頁。

“去接受一些你不瞭解的事物,去爭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一些事情。”給哈羅德徒步啓發的加油站女孩如是說。

你會發現,在旅途過程中,你總會忘記哈羅德是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和過去幾十載的自己相比,他充滿了朝氣與自信,在遼闊無垠的土地上大步流星地前行,正如他自己所說,“好像他等了一輩子,就是爲了走這趟”。這不僅僅是新的旅途,更是心的征程。隨着故事逐漸展開,我們知道哈羅德並不是爲了奎妮而奔波,更是爲了他的妻子莫琳、他已逝的兒子戴維、給予他信念的加油站女孩以及一路上所有善良友好的'陌生人,當然,也是爲了他自己。在跨越英格蘭的同時,他也回顧了自己的一生;在到達最終目的地時,也回到了最初的起點——在那兒,有他最美好的初戀回憶,有着蓬勃的希望與對未來的無限憧憬,有着對生活最原始的熱愛之情——而現在,他也將如此繼續自己的生活。

儘管困難,但我相信,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哈羅德。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虔誠地朝聖,向着光明的方向,大步流星地前進,與前進。

《一個人》讀後感9

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一本書就像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當然,也有一本書讓我記憶深刻,回味無窮,好像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了一樣,永不抹去。這本書就是手斧男孩第三部之《一個人的冬天》,作者是蓋瑞·伯森。主人公是布萊恩。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布萊恩來到了北方過着寒風刺骨的冬天。沒有食物,沒有禦寒的衣服,沒有保暖的房屋……大雪封門,湖面結冰,動物冬眠,魚兒被凍在結實的冰下……再也不能像夏季的日子裏那樣打魚了,手斧男孩——布萊槧將何以爲生呢?

身上還是夏季那套短打,透氣的網球鞋破了,牛仔褲慘不忍睹了,那件T恤支離破碎了。至於風衣,更是被扯成了一片片的細條另作他途了……幾乎是衣不蔽體,這又該如何是好?

那個在夏天用樹枝搭建起來的小木屋,又如何抵禦凜冽的寒風、呼嘯的白雪呢?

在這一集裏,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三個片段:

一是,布萊恩飢餓無比,在這白雪皚皚的冬天裏他找不到任何食物,就在這時,一聲狼的吼聲,打破了周邊的寧靜,布萊恩隨着叫聲找到了狼羣,因爲飢餓難耐,他憑着自己的求生經驗,不得不去與狼分食。

二是,清晨,第一縷陽光透過密密麻麻的樹葉灑在布萊恩的身上。就在這時,一聲清脆的鳴叫驚醒了睡意朦朧的布萊恩,他立馬拿起剛剛製作好的長矛,衝出營地一看,原來是一隻駝鹿在曠地上奔跑,布萊恩立馬追了上去,將手中的長矛用力扔了出去,在空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最終落在了駝鹿的身上。駝鹿應聲倒地成了布萊恩的獵物

三是,正當布萊恩想去捕獵一頭大灰熊時,另一頭更強壯的大熊從後方襲擊了布萊恩,將他撲倒在地,布萊恩不得動彈,這時,布萊恩收養的小寵物挺身而出大吼一聲,用鋒利的爪子不斷地去抓那頭強壯的灰熊,最終灰熊被抓的鼻青臉腫,跑掉了。

這本書能教會我們如何在寒風呼嘯、冰天雪地的冬天生存下來。它能給我們帶來無窮的力量和無限的智慧。

這是我讀過的最好的一本書!也是印象最深、最精彩的一本書!

《一個人》讀後感10

“我都說,我認識一個很有正義感,很有勇氣的女生,她叫做思螢,思念的思,螢火蟲的螢,她不但救了我,還教我騎野狼,還常常請我喝咖啡、跟我看電影、還猜對了金刀嬸的菜名,今年夏天剛學會游泳就救了溺水的阿珠好幾次…… ”

——選自九把刀《等一個人咖啡》

愛情小說就是愛情小說。單曲循環地聽着一首歌,帶着少女們“懷春”樣的心情滿懷期待地捧起它,而又是心裏暖暖地合上它,同時又在遺憾現實爲什麼和童話完全不同。或許這樣的書籍,適合幫人療傷,但是似乎又不對吧,看這樣的書籍會很讓人刺激與受挫的。這樣的書時時刻刻地提醒着你,無論女主角多麼醜或是性格多麼地惡劣,總能如願以償地和另一半幸福生活。

阿拓的眼睛跟所有人都不一樣。他是一杯清澈的白開水,也將所有人看成透明,他的世界很簡單,也所以很有趣。或者說,能夠被阿拓當成白開水的人個個都朝氣十足、別具特色,在阿拓的形容裏,他們都是好人、都被祝福。像阿拓那樣的純真形象,絕對是符合大部分女生的胃口。“玩過拼圖的人都知道,複雜的圖形反而容易掌握,因爲每一塊都那麼特異,很快就能知曉它應放置的座標。但越是簡單的圖形,例如蔚藍的天空、茵茵綠地,卻往往是最難拼成的。因爲每一片都太樸直,太單純,許久都不會明白上一塊跟下一塊之間的關係。”這句話說的就是阿拓。九把刀親筆刻畫的這一人物,也一定憑藉着他自己多年做男人的經驗吧!那個帶着傻、笑的很呆而且永遠不會發脾氣的阿拓,那個充滿傳奇色彩、永遠掩飾不了內心波瀾的阿拓,一個會讓大家都很想念的人。我也會永遠希望故事裏的阿拓和思螢,一直保持着像朋友那樣的純真,談着朋友一樣的戀愛,不緊張、不拘束。

每個人生命中,或許都會出現像楊澤於一樣的男人,簡而言之,永遠貼着“高富帥”的標籤。這樣的人,被大多數的女生甚至是男生仰慕,而能夠真正接近的人,卻總是屈指可數的。這屈指可數的人兒,或許就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文藝點說就是升級爲女主人公,可以在童話故事翩翩起舞,裝進每個八卦人的眼球。澤於就像耀眼奪目的鑽石,看起來是每個人追求的夢想,然而這樣的鑽石之所以璀璨,可都是多位鑑賞者目光雕琢而成。阿拓雖然質樸無華,但並非沈在河底等待發掘的玉石,而是參天巨木,低頭尋找寶物的一輩子也看不見他,除非好好將頭擡起來。

一部成功或是失敗的愛情小說總還是翻越不了條條框框或是人類創新的極點,總是必備這樣的情節:高富帥終於打破常規地像相貌平平的女主角表白,女主角卻毫不憐惜他面子而且相當霸氣地讓他空手而歸。(這可能是很多女孩的願望,當然這些女孩中不包括我,我承認我不是女孩,叫我漢紙吧~)事實上,很多的現實故事都可以有氣無力的,沒有你想象中的活生生和羅曼蒂克。如果這樣的機會擺在你的面前,是否會在沒有feel的狀態下還鼓勵自己去試一試?

整個故事,最能帶動我情緒的應該是最後一章的情節吧!就是那些很俗的情節,比如那些生離死別啊,擦肩而過啊。請原諒我的品位。這些情節發生在故事中給人肥而不膩的感覺,但是如果是現實的話那就太……還是不說了

九把刀的愛情故事,是不是總會被拍成像《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樣的電影?說句實話,還是喜歡書吧。最近出的那一大堆的肥皂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小時代》《天台》,說着的,無感,無聊。個人感覺吧,這些影片讓人一開始就猜到結局,一點都沒神祕感,給不了幻想空間的說。

誰跟誰坐在一起,其實早就在問題形成之前就已經註定好了不是嗎?什麼事情都是這樣,所有的答案都在問題形成前,就已經清楚刻在每個人的腦海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