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歷代經濟變革得失讀後感

歷代經濟變革得失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8W 次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歷代經濟變革得失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歷代經濟變革得失讀後感

《歷代經濟變革得失》,作者吳曉波。吳曉波是個名人,就不浪費筆墨介紹了,感興趣的總能找到豐富的資料。不過,眼神不好的我,剛開始把吳曉波看成王小波了,罪過,罪過!

從古至今,治理國家,必然和經濟管理聯繫在一起。經濟寬裕,國家自然富強,人們安居樂業;經濟低迷,則要麼被外人欺辱,要麼國人揭竿而起,後果都不妙。一句話,沒有錢,不好辦事。

個人看來,《歷代經濟變革得失》還是值得一讀的,讀完之後,你至少對中國兩千多年來的經濟管理歷史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書中,各朝各代的經濟管理者各展所長,在歷史舞臺上或長袖善舞,或執刀前行,無論他們的結局如何,我對這羣爲理想而奮戰的人們表示尊敬。

書讀完了,沒覺得有成就感,反而有點沮喪。因爲越讀,越覺得自己知道的太少,不知道的太多。比如我對這本書裏面的很多名詞就不懂:青苗法,均輸法,井田制等等,之後還是查百度才明白些許;還有書中許多對中國經濟史做出重要貢獻的人物,以前對他們的瞭解或僅限於名字,或存在誤解,比如王安石,宋子文。怪不得蕭伯納說:好書讀得越多,就越讓人感到無知。

當然,書,只要去讀,就會有收穫。如果加上一點自己的思考,得到的就會更多。

中國古代的經濟管理,明清以前,我感覺一直在重農和重商中徘徊。一段時間重農輕商,一段時間是重商輕農,特別是在朝代更迭的時候容易發生改變。本末倒置這個詞中,本爲農業,末爲商業,所以處理本、末的關係,是各個時期經濟改革家門首要的任務。商鞅是重農的,桑弘羊是重商的',到了漢武帝,又開始重農了。而到了宋朝,朝廷的控制力弱,商業高度發達。明清時期,因爲稻與棉的技術成熟,中國開始進入了一個穩定的自我循環封閉式農業社會,缺少了和外界的聯繫,錯過了發展的時機。

看現有的經濟管理方法,很多都是古人用過的。比如現代專營制度,便始於商鞅的鹽鐵專營。菸草行業最掙錢,由國家專營;石油、通信、電力、食鹽也都是的;不過食鹽的專營制度20xx年11月已經廢除。還有國有企業,古代已經有了,比如宋代,政府就控制了茶、鹽、酒、醋等利潤豐厚的關鍵性行業,這就是國營;而針線、服裝、肉食、兒童玩具等利潤少,不易監管的行業,開放給民間經營,這就是民營。這種商業格局,一直延續到今天。這就引出了兩個新名詞——國進民退和國退民進。

這本書對民國、新中國成立初期及現代經濟管理情況進行了簡單地描述。陳毅任上海市長時與投機分子的銀元之戰和糧棉之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桑弘羊和王安石給我的印象更深刻——雖然他們的方法類似,但陳毅市長的故事更生動。

還有一個感受:在經濟管理這個領域,法家似乎更有用武之地。

總體來說,這是一本概括性較強的書,時間跨度比較大,又限於篇幅所限,人物的立體感不夠強,有的部分讓人讀得不過癮,所以,想有一本新書來彌補我心中的這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