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竹林的故事》讀後感1200字

《竹林的故事》讀後感12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1W 次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竹林的故事》讀後感1200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竹林的故事》讀後感1200字

竹子,密密地、錯落地長了一大片,翠綠翠綠的,綠得好像要滴出水來、冒出煙霧來。然後,只聽傳來一陣細細地,人的腳踩在竹葉上的聲音,三姑娘從這片竹林中走出來,微一擡頭,朝我們,羞澀地笑。

這 是讀完《竹林的故事》,在我腦海裏浮現的三姑娘和她的竹林的形象,寧靜美好,正如我現在正聽着的《一人一花》。

廢名的這篇文章寫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正值鄉土小說潮。而《竹林的故事》雖然也是描寫故鄉生活的,雖然也被歸在了鄉土小說裏,卻不同於其它大多數的鄉土小說。它不是主要着眼於描寫家鄉落後的民風民俗什麼的,而是表現了一個純樸乾淨的鄉村世界,全文的字裏行間滲透着禪宗的達觀睿智及親近自然的思想。這與廢名的家鄉——佛教禪宗興盛的黃梅對他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另外與胡適、周作人在佛禪方面對他的啓發也是分不開的。而廢名的這種佛學思想對本文的浸潤,使得文章具有一種美感。這種美感,使讀者得到精神上的放鬆和愉悅,並暫時從日常生活中解脫出來,進入到一個想象世界的王國,使讀者得到靈魂上的淨化。

《竹林的故事》是以第一人稱手法敘述的,文章前兩段,敘述者“我”以一種非常懷念的口吻向我們描繪了一幅田園鄉村圖,裏面有和氣豪爽的老程,迷信但愛惜三姑娘的老程家的,愛玩的“我們”,還有,非常害羞又愛笑的三姑娘。

接下來,文章先是寫了三姑娘隨着父親老程去河邊看爸爸打魚這麼一件事。老程把搖網朝水裏兜來兜去,三姑娘則在一旁的草地上自己玩耍,只在爸爸捕到魚了才興奮地拍着掌,歡躍地叫着,蹦跳着,好久才又坐下草地,望着爸爸。後來媽媽沿壩走來,說家裏的鹽怕是夠不了一餐飯。於是,老程便提了魚去賣。回到家除了該買的,還不忘給三女兒阿蘭買紅頭繩,當然還有一壺犒勞自己的'小酒。三姑娘快速地接過了頭繩和酒壺,奔向竈角。媽媽燙了酒,然後取了下酒菜,抽了筷子,三姑娘趕快拿出由自己照管的家裏唯一的杯子,站着腳送在桌上,雖然還是得老程挪上一挪。這些場景向我們傳達了,一種農村人家雖然在物質上不夠豐富但家人間都將對方放在自己心裏的精神上富足的溫馨幸福。最可愛的是,三姑娘的一句“爸爸喝酒,我吃豆腐乾!”,然後是敘述者的一句解釋,“老程實在用不着下酒的菜”,於是老程便對着三姑娘慢慢的喝了酒。這裏特別能表現爸爸對三姑娘的疼愛,還有三姑娘理所當然地享受疼愛的嬌俏。

老程大概是在三姑娘八歲的時候去的,其家裏的境遇以一種可以預見的速度衰落了。三姑娘更懂事了,八歲就可以代替媽媽洗衣。母女二人的勤敏終是使家事一點點興旺,而煩瑣的生活沒有留給三姑娘太多時間去追懷已逝去的父親。但終是在三姑娘心裏留下點什麼的,三姑娘不愛去看正二月的龍燈,不愛去瞧熱鬧了,只愛守着媽媽,不讓她孤獨,不讓自己再失去。畢竟,只有媽媽這麼一個親人了!但老程家的卻不希望三姑娘這樣,因爲自己畢竟是會先老去先死去,三姑娘最後還是會只剩了她自己一個的。母親愛自己的女兒,希望她能快樂,像其它有父親的女孩兒一樣。然而,母女倆人都是這麼地爲對方着想,卻缺乏有效的溝通,以致於二者的代溝隔閡越來越大。

最後一件以前的事,“我”還清楚地記得的是三姑娘賣菜。三姑娘誠信善良,賣的菜都是頂好的,頂受人歡迎的。而此時的三姑娘已是十二三歲的姑娘了,雖然穿着淡色舊單衣,卻是十分好看,淑靜美好,讓人不感褻瀆,即使是向她買菜掏出銅子給她,也覺着是犯了罪孽一般。

“我”最後的也是最近的對三姑娘的印象,是在竹林上壩的小徑偶遇嫁了人的三姑娘,她去得匆匆,“我”也有些無措,便轉過身暫時面對了流水。這裏隱隱透出生活給她的壓力,卻不曾明說,只留給讀者自行想象。

《竹林的故事》美雖美,但我細細讀下來,覺得無論是在詞句或是情節上都有些讓人不是很明白的地方,這好像確實應了文學界對廢名先生作品特點的概括,美與澀的交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