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把時間當做朋友》讀後感(通用10篇)

《把時間當做朋友》讀後感(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7W 次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把時間當做朋友》讀後感(通用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把時間當做朋友》讀後感(通用10篇)

  《把時間當做朋友》讀後感 篇1

花了將近三個下午的時間把《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看完了。買這本書的初衷是因爲我感覺時間流逝的太快,一旦沒有完成自己一天的計劃,就會處於焦慮的狀態中,有自責,更有一種深深地無力感,感覺時間就像沙子一樣,越想把握住,從指縫中流走的就越多。想看看大神李笑來是如何對待時間的。

既然管理時間是不可能的,那麼解決方法就只能是:想盡一切辦法真正瞭解自己,真正瞭解時間,精確感知時間,而後再想盡一切辦法使自己及自己的行爲與時間合拍。按我的話說就是——與時間做朋友。

每當我學習的時候,我都會在思考,怎麼學纔是最有效率的,甚至很多次我都在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總是覺得自己的學習效率不高,別人總是事倍功半而我卻是事半功倍。在這本書中,寫道:學習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行爲。比起學習效率來說,保持一種開闊的學習心態是很重要的。要知道有很多人是拒絕學習的。人與動物最大的不同在於思考。而正確的思考,纔是獲取真正意義上的知識的主要手段。學會如何去思考,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學習,從宏觀上來看待學習這個問題了。任何人都不可能100%地有效率的,你首先要確定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根據自己的選擇,去做自己所選的事情,適當地放棄一些。

很多時候,覺得自己學習了卻沒有效果,其實只是積累的不夠多而已。就像李笑來說的:人們往往太在意短期利益了,一旦沒有看到短期利益就會放棄。要相信積累的力量,積累和複利一樣,雖然每天進步一點點,但一段時間後,產生的效益將是巨大的。常言道:習慣決定命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積累如此重要,越要醒悟越好。書中寫道好多有名的人學英語的例子,比如,鍾道隆先生,以逆向法著稱。據說他從45歲開始學習英語,一年後成爲高級翻譯。鍾道隆先生很坦誠地說:爲了學會英語,我下的功夫是很大的,堅持聽寫A4的紙20頁,不達目的不罷休,3年寫了一櫃子的聽着記錄,用去了圓珠筆芯一把,聽壞了電子管收音機9部,半導體收錄機3部,單放機4部,翻壞詞典2本看看他學習英語的方法,自己太汗顏了,就從這個月1號起,開始和朋友每天都去圖書館學習英語,我們還開玩笑說,要是剛開學這樣學英語,我們估計英語都可以考600多分了。方法固然重要,但比起用功來說,方法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與其不停地尋找更好的方法,還不如馬上行動。我一直都記得那句話勤奮也是一種天分。

書中還說道人脈,這個我們平時生活中總能聽到的詞語。好像誰的人脈廣就意味着人的能力特別強。其實想想我們生活中的朋友關係,要是給朋友關係下個定義,我覺得是:有共同價值觀,可以最大程度地交換最大利益地一種關係。朋友之間不就是這樣嗎,互相幫忙,其實就是在互相交換,只是交換的思想大於蘋果。這樣就可以達到互利的原則。人人都不傻,大家在尋找朋友的時候,都是因爲看到了朋友身上的閃光點。書中寫道:集中精力改變那些自己能夠改變的事情,暫時忽略那些自己不能改變的事情。專心打造自己,讓自己成爲一個優秀的人,一個有用的人,一個獨立的人,比什麼都重要。打造自己,就等於打造自己的人脈。李笑來在最後給了兩條建議:

1、專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學習並擁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爲一個值得他人交往的人。

2、學會獨善其身,以不給他們製造麻煩爲美德,用自己的獨立贏得尊重。

  《把時間當做朋友》讀後感 篇2

這個寒假期間,品讀了《把時間當做朋友》一書,這是一本不同於其他時間管理類書籍的書,它講述的是怎麼和時間做朋友,不是把握它而是和它做朋友。

雖然只看了一點,但是感觸還是有的。比如:“老師,這種方法真的有用嗎?”我想這是很多人都問過的問題,也包括我在內。大家把時間的投入當做是一種投資,在沒有確定一定有用的前提下,都不會輕易嘗試。但是有沒有效果只有嘗試之後纔會有結果不是嗎?因爲不確定是否有結果,所以就處於觀望的狀態,不投入精力,那麼有用的方法也無用了。相較於方法而言,堅持和努力纔是重點。人們都說笨鳥先飛,即使是笨方法,只要你持之以恆也是強過那些只注重技巧方法,而忽略行動的人。

所以,投入纔是最重要的。不要爲自己的懶惰找這樣的結果。學習,隨時隨地的學習,瞭解各種學科知識都是很有必要,很有意義的事。有的人也許會說,學那些有什麼用,說不定以後都用不上。日後的事,有誰知道,誰也不能爲你打包票。但你抓住現在的時間多學點東西,以後萬一要是用到了,那麼對你而言意義重大啊!所以,不要用這些根本不要用這些不可預知的事做藉口,而是去做,去行動,總會有不同尋常的結果的。很多成功人士都有這樣的經歷不是嗎?那各種各樣行業的創始人,在剛開始創業的時候難道是已經知道自己幹這一行會成功,才選擇的嗎?他們只是在當時,在自己的興趣驅動下去做了而已。然後堅持,然後才成功的。

不要抱怨,不要觀望,白白讓時間流逝。利用起來去做吧!你現在做的,以後會是你強大的後盾。

  《把時間當做朋友》讀後感 篇3

這幾天一直在讀李笑來的《把時間當做朋友》這本書,簡直是愛不釋手,廢寢忘食。一邊讀一遍慨嘆,好,寫的真好,只恨自己沒有早點讀到這本書。

這本書主要從心智成長的角度來談自我積累,強調時間管理的焦點,從來不是時間,而是自我管理。書中從我們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困境,現實問題開始娓娓道來,如何學習,思考,交流,自我管理,積累,最終如何應用,去解決我們所面臨的困境。當你做到了心智成熟,在漫長的人生馬拉松中,永不放棄,堅持到底,自我積累,取得成長和進步的時候,你不在是在追趕時間,時間自然而然的成爲你的朋友。

讀書過程中,我常常感慨,爲什麼會喜歡這?略加思考下就明白了,因爲書中所闡述的很多現實問題及困境,正是我等普通人日常中所面臨的問題,可能自己都沒有發現問題,或者發現了無從表達,從未思考,直到作者深入淺出的闡述分析,然後才豁然明朗,原來真的是這樣啊。書中討論了怎樣做到心智成熟,如何完成自我積累,問題產生的原因,學習思考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這不正是我們所期待已久的嗎。喜歡作者深入的思考,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看待問題通透徹底。

全書內容豐富,圖文並茂,精彩紛呈。我最喜歡的一部分就是第三章——管理。當我們面對一項任務或者多項任務的時候,首先正確的估算任務的時間,然後做出合理的計劃。

當我們做好了計劃,什麼時候開始任務呢?毋庸置疑的是,從現在開始。很多人明明很焦慮,可是卻一直拖延,不是拖延着去做事,而是拖延着去開始做事。但是最終期限不是在那裏一直等着裏,時間只顧自顧自的流逝,到最後是以加速度的方式朝你狂奔而來。因爲你想做的事情越來越多,就會感嘆時間流逝的太快。有時候,甚至還沒開始,就已經晚了。所以及早行動,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能做多好就做多好。

開始行動後,我們要直面困難,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在面臨一項任務的時候,任務可分爲困難的部分和簡單的部分。快速有效的完成簡單的部分,然後把時間和精力放到困難的`部分,勇於直面困難,不要掩耳盜鈴。這也就是爲什麼很多人看起來很努力,很用功,卻沒有成效的原因。在簡單的任務中反覆消磨時光,沒有勇氣面對困難。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考慮三個方面,內容,原因,方法。內容和原因都顯而易見,最重要的是方法。拆解每一項任務,落實每個步驟,分配具體的內容,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最終完成任務。

在管理完成的任務的過程中,思考任務的串行與並行關係。所謂的串行與並行,即是我們物理課程中,的電路的兩種連接方式,串聯和並聯。有些任務只能串行,比如先燒水,才能泡茶,先洗手在吃飯。而有的任務可以同時進行,也就是一心二用,必須在執行一些機械性的任務的同時,我們可以進行另外一項或者多項任務,給自己的大腦打造一個“多任務操作系統,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比如你可以在跑步的時候聽英語,在等車的時候看書,在做家務的時候聽音樂,在燒水準備泡茶的時候,洗杯子,洗茶壺準備茶葉等等。

當你做任何事情之前,可以嘗試把即將要做的事情的整個過程在大腦裏預演一遍或者很多遍。這個世界上,天才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人可以通過不斷的積累,勤能補拙來彌補,高效的完成任務,在一項領域中取得成就。需要執行的任務越重要,這種預演就越關鍵。只有經過大量的預演或者練習,我們才能在實際執行任務的過程中有出色的表現。萬事可提前準備,萬事皆要提前準備。很多優秀的演講家,難道他們一開始就能在講臺上舌燦蓮花,取得成功嗎,無疑是經過了充分的準備,無數次的演練的。

書中感興趣的內容很多,學到的東西也很多,以上也只是書中的一個小篇章而已。好的書本值得反覆去讀,每一次的感受都不盡相同。

  《把時間當做朋友》讀後感 篇4

在去年的聖誕節時分,我的領導送了我們組每人一本《把時間當做朋友》,這本書當時被我束之高閣,今天拿出來看了看,真的是一本好書,從作者的字裏行間都能看的出作者的博學和文字的厚重感,差點就錯過了這麼好的書。

文章以困境開始,舉了一個特殊的例子,比如時間不夠。這之後你會因爲最後期限的到來產生慌亂,但這是你必須解決這個問題,在過程中你會發現時間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真正出現問題的是我們自己。只有學會積累,才能讓時間成爲自己的朋友,沒有什麼東西是一蹴而就的。

當困境清晰之後,我們恍然醒悟,我們要解決我們的困境,就要找到方法,而有時我們可能自己都不知道我們知道什麼或者不知道什麼,沒有辦法完全控制自己的大腦,這時我們需要解放我們的“心智”,翻身做我們大腦的主人。

心智是什麼,它不同於智商,它是我們以往所學知識和經驗的總結。不管你是出於偶然還是具有目的性的學習一些目前你用不到的知識,但是說不定將來在某個地方這些知識就會被運用,給你的生活帶來便利或者快捷,所以想要真正成爲時間的主人,不要放棄學習知識的機會,不管目前他對你來說是否有用。

雖然這是我們都知道的道理,多學總比少學好,但是現實往往是很現實的,現代的人,包括我自己,往往有一個致命的缺點:浮躁,可能將很多事情的成敗歸於這個詞,顯得有些不是很恰當,但是快速發展的社會,真的讓我們越來越希望快速成功。但事實往往是:不要妄想任何事情的速成,有些事情是沒有辦法跨過時間的障礙提前被完成的。

如果你不能快速的速成,這就是個死循環,但好在你還有一個技能——交換,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經歷是有限的,你不可能一個人學完所有的知識,所以你可以用你已有的換取你沒有的,在想獲得任何一件東西的同時,請記住:我要什麼(這是我的目標),然後想想我有什麼,如果你沒有,或者你有的不足以換取你要的東西,那麼就努力讓自己擁有的更多,然後再交換。

今天讀了書的短短一部分,覺得收穫太多!這本書會慢慢讀,細細讀,反覆讀。

  《把時間當做朋友》讀後感 篇5

閱讀了李笑來老師的《把時間當作朋友》,這本書從心智成長的角度來談時間管理,指出時間管理是成功的關鍵所在。作者引述自己從事的職業中所遇到的事例,告訴我們:如何打開心智,如何運用心智來和時間做朋友,如何理解時間管理的意義,在時間管理上取得突破,進而用心智開啓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所有學習上的成功,都只靠兩件事:策略和堅持,而堅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然而留心成功者說的話,幾乎所有的成功者,在講述自己成功經歷的時候,都會有意無意地誇大自己成功所付出的代價,誇大曾經面臨、戰勝的困境,誇大自己最終成功的難度。這不是他們故意的,因爲他們也是人,跟所有的普通人一樣都有不同程度的虛榮心需要獲得滿足。他們現在的成功是確定的,那麼,這成功的榮耀就取決於其難度有多高,即,起點條件越差,現在的成功將顯得難度越高。只有難度越高,才能獲得越多的掌聲,被認可的程度才越強烈,纔會被人們更加五體投地地佩服。成功者很多,但是,你身邊真正的成功者卻很少;成功背後的東西很難看清楚,所謂成功的真實性也很難判斷,而成功者們又會有意無意地美化和包裝他們的經驗,而這一切,都在干擾你的判斷。

書中抨擊氾濫的成功學,這是現在社會上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名目衆多的名人傳記,成功多少法則等暢銷書總能聚焦衆人目光。很多人信奉成功學中金科玉律,把自己的靈魂交給所謂成功人士,希望追隨他們的腳步達到他人想要的,像成功人士那樣的地位,財富。而人的記憶或感覺,往往不是客觀事實的反映,而是經過過濾,扭曲,重組等描述的。所以成功人士講述的大道理是“無語病”,“放之海內外皆適用”。

這本書的名字我覺得如果叫“開啓心智之旅”似乎更好,心智好的人才能把時間當作朋友。平時上班工作非常繁忙,總覺得在單位事情雜事多得做不完,一會一個檢查、一會一個評估、一會電教要修理。看了本書後才發現,原來問題不在時間上,而是在自己。如同書中說的:“管理”的焦點根本就不應該是時間,而是我們自己。

“心智指的是一個人各項思維能力的綜合。在社會中,一個人只有學會正確地思考才意味着真正進化成人。”原來自己這麼些年來一直缺乏的是真正的思考能力。如果心智不高,就算非常努力的學習和工作,能力提高會非常慢,或者到一定時候後會出現平臺期。所以一個人成長的關鍵就是要不斷提升心智。“事實上,沒有什麼要比發現、培養、呵護、調整自己的心智更重要的事情了。”我相信這個社會上80%的人是不明白心智這個詞的,他們一輩子也不會認識到。而真正成功的人,一定會擁有很強的心智。

  《把時間當做朋友》讀後感 篇6

相信有不少人會像我一樣,做事總愛拖拖拉拉,多數情況下這也沒有什麼壞處;比如把家務推遲幾天再做或者做的過程中磨磨蹭蹭個幾十分鐘;但是在工作上,拖上幾個小時或是幾天,等到臨時抱佛腳時再完成,整個工作的質量就無法保證;有時拖延症也會給生活帶來很大的麻煩,例如那些肥胖者或是患有糖尿病的人雖然不斷地告訴自己:“從明天起我將遵循正確的飲食方式”,卻也只是嘴上這樣說說而從不實踐。

拖延症就成了不少朋友們的一個困擾,直到有朋友向我推薦了《把時間當朋友》這本書。讀完以後,很自然的就對號入座了,因爲裏面說到了一些我們不願意承認卻又是在每個人身上都會看到的陋習。正因爲說出了每個人的心聲,很容易讓你虛心的去接受他說的建議,比如說對懶惰的根源、對時間的管理還有關於人生職業的規劃。

當人們不想或是不願意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會找各種藉口掩飾,當我們意識到這是個嚴重的問題時候,又會懊悔自己的懶惰,卻往往又不付出與實際行動,結果就在不斷的重複輪迴,這裏面可能有缺乏對時間的管理原因。其實真正要管理不是時間,而是自己。是的,很多時候,由於我們的頭腦太過活躍,容易受其他事情的干擾,而無法集中精力去完成自己該做的事情,從而浪費了很多時間。但只有專注聚集,才能真正有效率地完成手頭的事情。而專注力,自制力,不受外界干擾,是需要我們去管理自己的。

然而專注力和自制力,只有通過實踐鍛鍊才能夠真正獲得,也只有依靠慣性和反覆的自我控制訓練,我們的神經纔有可能得到完全的控制。實際上,我們可以先給自己確定工作目標(可以是自己不喜歡的或原本認爲做不到的事情),再製定計劃,但不要難度太大,自己很難做到的,這樣會挫傷你的積極性;也不能輕而易舉就可以做到的,這樣不利於毅力的鍛鍊,達到目標完成計劃了,如果自己覺得很滿意,就自己給自己獎勵,不斷的磨練,從而開發自己的意志力、自控力等。

  《把時間當做朋友》讀後感 篇7

1、堅持詳細記錄每天做的事情和具體花費的時間,你會驚訝於自己在某些事情上浪費了太多時間。而這樣堅持記錄下來,你就能精確掌握自己的時間,能合理規劃每一天的任務。

2、成功學,其實並沒有太大意義,那些所謂成功人士只是恰巧遇到了對的時代,無論他們做什麼都能成功,因此他們談論那些成功經驗,以及自認爲身上的成功的品質,往往對我們沒有什麼幫助。

3、打造人脈不如打造自己。在很多書上也提到類似的觀點,只有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價值,你才能吸引到更多優秀的人,畢竟人與人之間是需要等價交換的,不存在一味的付出。

4、我們可以讓自己在輕鬆安逸的“打發時間”中沒有罪惡感——只要這是規劃好的“享受”,而不是無節制的隨意的。經常在週末快結束前莫名的失落,想來也是因爲雙休日過得渾渾噩噩,並沒有太多有價值的東西。

5、現代人都太浮躁和急功近利,最大的障礙是耐心。懶惰,是缺乏耐心而不願投入時間精力去做任何事情。短視,是缺乏耐心而不能運用心智去展望未來。草率,是缺乏耐心而不願投入時間精力去認真地調查研究。膚淺,是缺乏耐心而不能運用心智深入思考。夜郎自大,是因爲缺乏耐心而拒絕觀察外面的世界。

6、質變之前需要量變,如果說,天分是那2%的“咖啡粉末”,也需要那98%的重複作爲“水”,纔可以成爲一杯清香的咖啡。你需要耐心地不斷重複再重複。

  《把時間當做朋友》讀後感 篇8

這個暑假,我在圖書館意外發現了一本很有趣的書,名字叫《把時間當做朋友》。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教我們是如何學會管理時間,合理運用時間,把時間當朋友的方法,以及一些有用的時間小故事。

一開始我覺得這本書很枯燥乏味,根本看不懂,就在我想要停止閱讀的時候,一句話突然映入我眼簾,深深的吸引了我: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什麼是正確的事情呢?書上說:“最可怕的不是效率不高,而是乾脆做錯了事。如果做的事情是錯誤的,效率越高,結果越糟。相反,如果做的事是正確的,效率低一點點也沒關係,因爲做一點是一點,多收穫一點,多進步一點,動力就會更強一點,進而更容易持續地做下去。怎樣判斷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確?核心只有一個:看他是否現實。”

這讓我想到了自己練字。一開始,我只想快點完成任務,所以急匆匆,胡亂寫一通,這樣的字當然不好看,字跡潦草,書面邋遢,總是遭到老師批評,罰我重寫,往往得不償失。這大概就是,朝着錯誤的方向做事,效率越高,結果越糟吧!

知道了這個道理,回到家,我不急不慢重新拿出格子紙,靜下心,慢慢的寫起字來。一筆一劃,一字一字,先臨摹,再仿寫,這次我沒有把它當任務,而是把練字這件事當成朋友,把它當成正確的事,我們一起與時間散步。沒想到,越是不在意,時間過得越快,爸爸媽媽看到我改頭換面的字跡,都驚歎不已,感嘆我像變了一個人。

這本書不僅讓我學會了判斷什麼是正確的事,還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切消極行爲都來自於否定現實,逃避現實,只有接受現實,纔可能腳踏實地,避免心浮氣躁,好高騖遠。時間是現實的人的朋友,是不現實的人的敵人。認清現實,正確對待,總有一天會成功。

  《把時間當做朋友》讀後感 篇9

《把時間當做朋友》這本書的由來是源於上一本《MacTalk—人生元編程》中池老師給推薦的,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養成讀書,鍛鍊,跑步,學習,冥想等自律的習慣過程中,首當其衝的就是如何合理高效的利用好我們僅有的那一點兒時間,因此這本書被我列我轉變過程中必須要拜讀的一本。

先來說說初識這本書的感覺:類似於通俗心理學的讀物,記錄作者在15年的教書生涯中對人性的思考,並通過一些經典心理學家的著作來證實自己的思考得出的結論——心智的成熟度直接影響着一個人的一生。

本書雖然叫做《把時間當做朋友》但實際上跟時間管理沒有半毛錢關係,作者沒有寫那麼多形而上的東西,比如:教你怎麼制定時間計劃,怎麼利用時間高效的實施計劃。

常言道“底層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裏的底層基礎就是我們的心智,心智的成熟度直接影響到計劃的可實施度,進而影響到這件事物的完成度,各種各樣的事物構成了我們的一生,所以本書的宗旨就是通過認識心智,開啓心智,開拓心智,磨礪心智,最終把時間當做朋友,這樣相輔相成,彼此相互促進,從而成就你的一生。

  01、認知心智

作者通過在新東方教書期間的所見所聞並結合自身的一些心得體會,重新定義了心智,即:一個人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去處理抽象事物的能力,這種能力不能簡單歸類爲情商,也不能歸類爲智商,而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集合。作者用了大量的例證來說明心智受基因的影響甚微,而受後天的環境影響巨大。

  02、開啓心智

開啓心智的第一步也是最爲重要的一步就是學會主動學習和主動思考(也就是自知),在接受一些知識和訊息的時候要有主觀辨識能力,在遇到難題和問題的時候要有主觀能動性。裏面有一個觀點我特別的贊同,作者提到的“別人知道你自己不知道的地方”這就是所謂的燈下黑,是非常可怕的,因爲當你的行爲已經造成別人不滿時,你是不知道的,這樣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

我的親身經歷:我之前有個同事吃飯特別的慢,每次我們一起吃飯的幾個人在吃完飯以後還要等着他在那裏慢慢悠悠的細品,這就是他不自知了。當然每個人都可能有燈下黑的地方,不是在這個地方就是在那個地方,一定要時刻保持警惕。

  03、開拓心智

我的理解是自律,在瞭解到認識心智和開啓心智的重要性以後,就要循序漸進加強知識的獲取力度,並從中抽取充足的養分供給心智來茁壯成長,在這個過程中逐漸養成自律的習慣。

所有人獲取知識的最爲基礎的手段就是“體驗”,比“體驗”更加有效的手段是“試錯”,作爲一個程序員,我們在入行初期就被人傳授六字真經“動手,動手,動手”,只有在動手的過程中才能體驗代碼的美感,感受調試bug的快感,這就是程序員入門的箴言。

  04、磨礪心智

我的理解是沉住氣,如同西天取經一樣,當唐僧收服了四個徒兒以後纔是真正考驗的時刻,要經歷重重險阻最終到達西天取得真經。這個過程我們一定要不斷的汲取,汲取,再汲取,磨礪,磨礪,再磨礪。

  《把時間當做朋友》讀後感 篇10

讀《把時間當做朋友》這本書之前,我給自己報了三門理財課,我學習理財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自己的投資回報率,不要傻傻地衝到股票市場裏被割韭菜。事實上,學習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行爲。

後來,因爲我自己的收穫不小,然後就勸表姐學習理財。她的回答在我意料之中:沒錢不需要理財而且我在小城市生活不用那麼拼。我發自內心地替她着急,希望她能夠通過學習稍稍改變一下目前的生活。

其實,這本書買了一段時間,只是一直被收在櫃子裏沒有打開過。上週才翻出來讀,在第四章找到了,很多人拒絕學習的理由。

主要有三點:第一:拒絕學習就不可能有機會知道學習之後的收穫;第二,由於不知道學習之後的收穫是什麼,也就不可能知道那收穫有多好、多大;第三,既然對學習的好處無從瞭解,自然就沒有學習的動力……

任何一個人如果曾經有最終習得某種技能的經驗,就會知道。在習得的那一瞬間,整個世界就會爲之改變。換一種說法:因爲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他也就不再存在於原本的世界裏;因爲所習得技能,他擁有了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實時也確實如此,我本人就是因爲嚐到了學習的樂趣以及那種收穫的喜悅纔會鼓勵身邊的人堅持學習,並且不間斷學習。

“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裏學”曾經一度把這句話作爲自己的座右銘。

在學校的時候,我可以說是最不愛學習的學生,那會因爲自己眼界小、目光不夠長遠,因爲沒有堅持學習,所以也就無法體會學習產生的收穫帶來的樂趣。直到大學畢業,直到工作很多年才意識到自己需要學習。

“學習”最關鍵的一點是:任何知識的獲取,都不是可逆的。在知道它的一瞬間,它就已經改變了一切,生活因它而改變,卻無法還原。我們再也不可能對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置之不理,它瞬間就能根深蒂固,無法剷除。這就好比我們小時候學習騎自行車,一旦學會就不會忘記,無論多少年不騎車,就還是能夠上車就走。

“學習”的重要起點是:起碼學會一種技能。無論這種技能多簡單、多普通,學會之後總是可以讓學習者瞭解“習得”帶來的大不同。一旦擁有了一個起點,學習慾望就會像發了芽的種子,無論多大的石頭都壓不住——它會越來越茁壯,越來越堅強。

其實,那些拒絕學習或者一不小心受了影響而把“學習”妖魔化了的人真的非常可憐,他們每天都在掙扎着“管理時間”、“珍惜生命”、“提高效率”,卻不知道他們因爲當初不肯花十幾分鍾學習而導致其後少做了很多事情、錯過了很多機會,並且連只有一次的人生都沒有過好。

今天是教師節,寫一篇和學習有關的文章,激勵自己希望也能給讀到這篇文章的小夥一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