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春的消息讀後感大綱

春的消息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7W 次

導語:《春的消息》爲金波所著現代詩,是河北教育出版社語文課本三年級下冊第一課。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春的消息讀後感

春的消息讀後感

  篇一、春的消息讀後感

品讀了《春的消息》之後,我彷彿又回到了兒童時十一的童話裏。孩子的想象隨着文字的美好而展開。這首優美的兒童詩詩孩子眼裏閃爍的春色。

《春的消息》中,文字特別優美,多處採用了比喻和擬人的手法來寫春天的消息。最後的“啊,身邊又鑽出嫩綠的小草……’’則以抒情的語氣召喚孩子們對春的喜悅與熱愛之情。詩歌中“捕捉”、“等待”、“瘙癢”等詞都勾出濃烈的感情。

除了感情沒之外,詩歌的節奏很輕快,兩處用到了“看到”、“第一”,反覆的節奏使得詩歌富於飲料、音樂美。 音樂美和清情感美是這首詩歌的特點,另外還有繪畫美。兒童在學是詩歌的時候,總會幻想所接受的內容,而此詩歌給我們展示了一副有“風”,有“綠樹”,有水,有鴨,也有蝴蝶和雛菊的春天。所以春天,所以春天在兒童的眼睛裏自然是美麗的,自然美好的。 這讓我明白了,兒童詩是爲孩子而創作的,就要站在兒童的角度,培養兒童的情操。

在教孩子的時候也要注重他們對情感的積累和感受。注重幾種美的教育,才能把真正的每傳遞給孩子們,從而讓他們感知 自然地美好,對生活充滿熱愛。

  篇二、春的消息讀後感

今天,我們和老師一起讀了《讓太陽長上翅膀》這本詩集。其中,我最喜歡《春的消息》這首詩。春天是美麗的,春天是令人陶醉的。

“看到第一隻蝴蝶飛,它牽引着我的雙腳,我高興地捉住它,又愛憐地放掉。”讀到這句,我想到春天有很多昆蟲。有一次,我去田野,看到了柳樹爆青,滿眼金黃的油菜花,就知道春天已經來到了我們身邊。幾隻翩翩起舞的蝴蝶,在油菜花中穿來穿去。一陣風吹來,油菜花散發出淡淡的清香,令人心曠神怡。幾隻蜜蜂飛來了,在花間辛勤地採蜜。

“讓我們換上春裝,像小鳥換上了新的羽毛,飛過樹林,飛過山崗,到處有春天的微笑。”我也站在樹下,聽見布穀鳥“布穀、布穀”地叫着。一隻只燕子也從南方飛回來了,站在電線杆上,好像在開會。麻雀也站在電線杆上,好像在湊什麼熱鬧似的。

一點點春意,一陣陣春風,甜潤的氣息,讓我發現了春天已經來到我們的身邊了。

  篇三、春的消息讀後感

這首詩寫於三十年前,是我自己曾經比較滿意的一首短詩。它作爲組詩《春的消息》的第一首,曾受到好評,並收入多種選本。收入內地和香港語文教材的,我看到的有四家。這組詩曾獲得首屆上海兒童文學園丁獎(後更名爲“陳伯吹兒童文學獎”)優秀作品獎。1986年再次獲得中國作家協會首屆(1980————1985)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

我之所以偏愛這首詩,是因爲它寫的真誠、自然,不刻意。我常常把它看作是從心底自然而然地“流”出來的一首詩。

在以後的日子裏,每當我重讀這首詩的時候,我都驚喜自己曾經有過那麼一種將全身心融匯於童年的大自然的歡愉,並將這種感受不加修飾、順暢自然地抒寫了出來。

記得我投身大自然的時候,並非春的季節,卻時值冬季。我想起那句傳誦久遠的名言:“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因此我感受到的卻是春天,以至於想象中的都是春天的蓬勃生機。我的心境也是春暖融融的。春天在我的心裏。

我不但發現了春天,春天也發現了我,我和春天融爲一體。因此,我才能細膩地感受春天。

色彩,這是最具大衆化的審美趣味。最能引發我對大自然充滿愛心的是色彩。我首先看到的是“風,搖綠了樹的枝條,/水,漂白了鴨的羽毛”這是生命的顏色,純潔的顏色,它們在“明麗的太陽”照耀下,更是充滿了生命力。

大自然的春天,也賦予了我生命力,不但使我獲得了蓬勃的精力,也使我獲得了欣喜的心情。

欣喜的.心情充滿了愛。在春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萬物都與我的心靈相通,我們和諧地生活在一起。彼此絕無猜忌和傷害。因此,當我“看到第一隻蝴蝶飛”,“我高興地捉住它,/又愛憐地把它放掉”。

這種嬉戲充滿了純真的友愛。當“看到第一朵雛菊開放,/我會禁不住欣喜地雀躍”;我還會問它“小花朵,你還認得我嗎?/你看我又長高了多少”。這種心理,這種舉動,既是我孩童時代曾經體驗過的,也是我此時此刻願意再一次體驗的。

我真誠地將自己的整個身心袒露給大自然,我總是懷着這樣的深情向大自然說:我的生命之源在你那裏,我願以整個身心擁抱你。因此,我願“喚醒沉睡的溪流,/聽它唱歌,和它一起奔跑”;

如裏說前面寫了一連串的動作,結尾似乎寫的是靜態的感受:我願“躺在田野上”,享受一下頭頂“明麗的太陽閃耀”,但春天充滿了生機,一時一刻都不會停止蓬勃的生命。大自然是動的,“身邊又鑽出嫩綠的小草”。大自然永遠給我們預想不到的快樂。大自然是我靈魂的搖籃。

在這大自然的搖籃裏,我得到了最愜意的享受。我變得好奇、欣喜、真誠、敏銳。因此,更善於發現和表達。我只要把這種心靈的感受,心靈的眼睛所看到的,如實地說出來就夠了。這時候,技巧已顯得多餘,不加修飾,不必刻意潤色的文字,纔是最純樸、最真誠的文字。

越是真誠的情感,越是純樸的,越是詩的。

詩表現的就是真情實感,詩也呼喚着真情實感。

由此我聯想到詩歌教學。一般地說,詩的特質在於抒情,所以詩的教學活動應當自始至終貫穿一個“情”字,以情動人,以情育人。寫詩要動之以情,讀詩也要動之以情。詩歌教學要引導學生進入詩的意境,喚起他們的想象和聯想,去補充詩歌跳躍留下的空間,讓讀者的感情和詩的意境融在一起。

詩歌教學應當是比較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的,他們可以成爲詩歌的“抒情主人公”。不但可以“補充”詩歌留下的空間,還可以“發現”詩歌背後的故事,還可以用“再創造”的方式(低年級可以“仿寫”,中年級可以寫“同題詩”,高年級可以以想象和聯想的方式“白由命題”)。

當然,詩歌教學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體會詩歌的語言美和音樂美。詩歌教學不僅需要“目治”,還需要“美聽”,前者着重從文學語言上學習詩歌語言的規範和張力,後者着重從朗誦中體驗詩歌的韻律美。

我認爲,詩歌教學有更廣闊的教學空間,也最富於教學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