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論語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有感

讀《論語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3W 次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論語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論語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有感

懂了,我終於徹底地悟得了啥叫“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的確,就像這道數學題一樣,在我們生活着的這個熟悉的世界裏,還有許多不爲我們所熟知的領域,我們應該誠實地去面對一切,會就是會,懂就是懂,千萬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樣不會裝會,不懂裝懂!如若這樣,我們的飛船還怎麼上天,潛艇還怎麼深入海底

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美籍華人丁肇中在接受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採訪時,曾對很多問題都表示“不知道”。前一階段又聽說他在爲南航師生作學術報告時,面對同學提問又是“三問三不知”。

這讓在場的所有同學意外,但不久就贏得全場熱烈的掌聲。其實,丁教授大可不必說“不知道”。比如可以用一些專業性很強的術語糊弄過去,可以說一些不沾邊際的話搪塞過去,甚至還可以委婉地對學生說:“這些問題對於你們來說太深奧,一兩句話解釋不清楚。”但是,這位諾貝爾獎得主卻選擇了最老實、最坦誠的回答方式,而且表情自然、誠懇,沒有明知不說的矯揉造作,沒有故弄玄虛,也絕沒有“賣關子”。也許,一些人在說“不知道”時往往被看作是孤陋寡聞和無知的表現,但丁先生的'“不知道”卻體現着一種做人的謙遜和科學家治學的嚴謹態度,不禁令人肅然起敬。

古人云:“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學問愈深,未知愈重;越是學識淵博,越要虛懷若谷。作爲專家、學者,對不知道的東西,我們不僅應當老實地承認“不知道”,而且要敢於說“不知道”。即使是在專業領域內,那種自詡或表現爲無所不知的“專家”,不僅其學識而且其人品也都是值得懷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