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宇宙簡史》讀後感大綱

《宇宙簡史》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7W 次

去年看科幻小說《三體》時,總想着如果讀過有關黑洞、量子、時間等的科普書籍,應該會更容易理解些。霍金的作品《宇宙簡史》恰好是這樣一部書籍。

《宇宙簡史》讀後感

這本書描述了霍金心目中的宇宙歷史。他首先回顧了人類歷史上有關宇宙的構想,從“地在下天在上,地是平的”開始,到亞里士多德“地球是圓的,星辰繞地球轉”的地心論,再到哥白尼“太陽是靜止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繞太陽在圓形軌道上運行”的日心說,再到開普勒將哥白尼的圓形軌道修正爲橢圓軌道,終於得到了一個目前看來最正確的宇宙模型。

按照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恆星必定會互相吸引,在某一刻墜落到一起,爲什麼沒有這樣呢?原因是宇宙不是靜態的,而是在膨脹的,如果它膨脹得相當慢,引力會使它最終停止膨脹,然後開始收縮。否則宇宙就會一直膨脹下去。在幾百億年前的某一時刻,宇宙是個密度爲無窮大的小球,產生了大爆炸,這可能就是宇宙的開端。

當某個巨大的星球,或者更大的天體,受其自身引力吸引而不斷自行塌縮,最後形成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的星體,它產生的引力使得它周圍的光也發生巨大的偏折,被它吸引進去無法逃逸。光消失了,它就變成了再也無法看到的黑洞。所以黑洞並不是個柱狀的窟窿,也不是洞裏空無一物,它是密度無限大、體積很小的球狀星體,只不過看不見而已。

把光看成是由一個個成包的光粒子構成,這些能量量子在空間點狀分佈,這就是量子理論。霍金用量子力學證明了黑洞總是“熱”的,像火爐一樣放熱,能量能從黑洞泄露出來,黑洞不像人們描述的那樣黑。

關於時空,愛因斯坦曾預言,空間不再是一種有別於“物質”的東西,而是一種構成世界的“物質”成分之一,一種可以波動、彎曲、變形的實體。太陽會使其周圍的空間發生彎曲,所以地球並不是在某種神祕力量的牽引下繞着太陽旋轉,而是在一個傾斜的空間中行進,就好像彈珠在漏斗中滾動一樣。讀後感由於這個彎曲,不僅行星要在軌道上繞着恆星轉,就連光也發生了偏折,不再走直線。不僅是空間,時間也同樣會發生彎曲,在高空中,離太陽越近的.地方,時間會過得越快,在較低的地方,時間則過的較慢。如果一對雙胞胎,一個住在海邊,一個住在高山上,就會發現,住在山上的比住在海邊的老得快一些。

宇宙的開端發生了大爆炸,觀測表明,越遠的星系以越快的速度飛離開我們,整個宇宙處在不斷膨脹的狀態。《宇宙簡史》雖然很多看不懂,還是讓我多少了解了一些相關知識。同時又瀏覽了《七堂極簡物理課》,這本書更適合我這種對現代科學一無所知的人。科學越進步、知識越更新,我們越瞭解宇宙的廣大,也越認識到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我們只是宇宙的一部分,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我們曾經以爲我們就是宇宙的中心,我們是如此智慧,我們與衆不同,事實上,我們與其他動植物沒有什麼不同,在浩瀚的宇宙中,我們就如同一粒沙、一滴水,處在一個毫不起眼的偏僻的角落。

作者霍金是一個傳奇人物,從21歲起,他得了漸凍症,慢慢的,他要很費勁才能擡起頭來,他不能寫字,只有三個手指和兩個眼睛能夠活動,即使在失聲之前,他也只能用非常微弱的變形的語言交流,這種語言必須由長期陪他生活工作的人來翻譯才能通曉。首次看到他的人都會對他的殘廢程度感到吃驚。但他最不願意被當做殘疾人看待,一直堅強地活着,直到2018年去世,享年7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