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蛙》讀後感範文

《蛙》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7W 次

《蛙》讀後感範文1

說起來有點兒慚愧,今早讀完的莫言的《蛙》,纔是我今年完整看完的第二部書籍。就是這樣一本不算厚的書本,卻也整整看了2個星期有餘。

《蛙》讀後感範文

作爲一本“新世紀和諧文學”的代表作,莫言花了大半筆墨描寫了一個高密縣東北鄉的普通婦產科女醫生--我的姑姑的帶有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而記敘這樣一個鮮爲人知的身份,又能微言大義,通過“姑姑”內心的掙扎,反映時代的變革墮落,人內心的矛盾變化,無疑在選題上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書本的題目叫《蛙》,如果沒有看過書,光看這個題目,想必是怎麼也不會和婦產科醫生聯繫到一塊兒去的。但莫言取這麼個貌似奇怪的題目顯然有着深刻的寓意,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闡釋:首先,蛙和“娃”讀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從一個受人敬重、人見人愛的“送子娘娘”到計劃生育實施後,被無數人唾罵和詛咒的“殺人魔頭”,說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愛恨情仇,都和孩子有關;其次,青蛙和叫聲和孩子的哭聲狠相似,都是“哇哇”的聲音,這讓後期的“姑姑”一聽到蛙聲,想起那些還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殺在子宮裏孩子,立刻變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備受煎熬。就像“姑姑”獨白說的那樣:我的雙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作品中,“姑姑”性格非常鮮明,一個敢作敢當,雷厲風行的女子。她是一名光榮的黨員,她果敢地執行着國家政策,忠實於黨的方針戰略,甚至爲了這一點,犧牲了自己的聲譽,甘心被他人唾罵。“姑姑”強行讓張拳的老婆、讓蝌蚪的妻子王仁美,讓陳鼻的妻子王膽強行去做人流的一幕幕,至今時刻在我的腦海浮現,但“姑姑”顯然不是一個泯滅人性的人,她愛孩子,喜歡自己的事業,事實上,她做這項殘酷的工作,受到的折磨肯定要比尋常人去做多得多。從迎接新生命到扼殺新生命,“姑姑”內心實有不忍,但堅決執行“計劃生育”的信念卻從來都沒有動搖過。

所以,我也時常陷入沉思,“姑姑”到底有沒有錯,她在晚年時的內疚、失眠,罪魁禍首到底是誰。是那些思想愚昧,重男輕女的農村人,是“計劃生育”方針的制定者,還是執着的、不講情面的姑姑本身?還是三者都有一定的成分摻雜其中。而可憐的“姑姑”,卻顯然是錯生了一個時代,成了那個時代國家政策和家族利益衝突對立的代罪羊和犧牲品。沒錯,她的選擇是“反政策”的,但誰又能說政策本身不是呢,誰又能說明知這個政策還懷着僥倖心理偷生的男人女人不是呢?

《蛙》讀後感範文2

昨天聽聞姑家妹妹添丁大喜,興沖沖地帶妙妙去看寶寶,一進產房,迎面撞上姑姑複雜的眼神,糅合着母女平安的釋然、沒生個小子的遺憾還有忙活了一天的疲憊,哎,咱家裏祖傳的陰盛陽衰…,是個閨女,爲了緩解現場略顯低沉的氣氛,我一改往日沉默謹慎的做派,開始誇誇其談,姑,到年底,三胎放開生了,計生這個詞是越來越淡化了,聰聰妹妹這纔是一胎,再生上倆兒子,你可不許嫌多。姑姑臉上舒展開來,忽又激動起來,嗨,你說這個政策說變就變,想當年,一聽計劃生育組要來檢查,你媽挺着六個月的孕肚跑到柳家親戚家躲了起來,你奶奶被叫去問話,計生主任一聲呵斥,你奶奶嚇得尿了褲子……哎,也不能光怪政策,咱祖輩上就封建思想就重,不是自己非生不行也就沒有那麼多事了,在妹妹大喜的日子裏,還是輕描淡寫地截斷了姑姑的話頭,不然她就這些個事能嘮叨上半宿,還有一個原因對於不太好的過去,人總是傾向於選擇性地遺忘。

晚上回去一口氣讀完莫言的《蛙》,這是莫言的諾貝爾獎之作,大體記得頒獎詞是因爲《蛙》的寫法荒誕奇妙,在國外看似荒誕,但在一個與東北鄉共享膠萊河的昌邑人眼中,在一個被計劃生育影響了三十多年的人來說,看到的都是熟悉的影像,地道的方言俚語,就像鄉里鄉親一樣。看完《蛙》,被我的姑姑整天唸叨的那些影像又浮上心頭。

“藏”是貫穿一個“超生游擊隊”家庭的關鍵詞。沒生之前要藏,母親作爲一個新媳婦,開啓了生兒子之路後,幾乎就不在人前露臉了,反應了、顯懷了都怕別人看出來,只要不太熱,她都裹着厚厚的長袍大褂;生孩子要藏,萬一鄰居聽到動靜,被舉報了就壞了,就像《蛙》裏面說的,只要沒出“鍋門”的,被舉報了一律刮宮流產,但只要出了“鍋門”,好歹是一條生命,就等着罰款好了。除了大姐是在家堂堂正正地出生之外,我和妹妹弟弟都是躲躲藏藏出生的。說的這裏,想起了之前一個同事的對象叫王小丁,他上面有兩個姐姐,也是超生的,躲在一個姓丁的親戚家出生的,直接取名小丁。生出來的孩子更是要藏,怎麼藏,我家老屋設計地就像抗日時期游擊隊住過的似的,炕東頭常年貼着一張年畫,一有外人來家,年畫一掀裏面還有一個炕頭,剛出生的孩子就躲進裏面。妹妹四歲之前就沒出過大門,更沒有見過除了爸爸媽媽姐姐奶奶姑姑之外的'人,偶然出門都是沿着牆根走,都不敢走路中間。這個事情直接導致現在的我對“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理念的嗤之以鼻,妹妹四歲都沒有和人正常溝通過,最後也還是考上了上海第二軍醫大的研究生,發展的也還不錯,不用太焦慮孩子的起跑線嘛。對啊,我呢,我藏在哪裏?我藏在姥姥家,出生六個月,我就躲在一個紙箱子裏面由姑姑載着去了姥姥家,開啓了漫長的寄養生活。姑姑引以爲豪的是,穿過大街小巷時,我一點也沒有哭,沒有引起鄉親們的丁點注意。期間,我一次差點被送給舅母作女兒(她只有一個兒子),只是我三四歲了已經有些自我意識了,對於舅母的盛情表現的非常抗拒只能作罷,又一次是五年級時,在東北的一個不能生育的親戚回來探親,想帶走我,那時正是做着各種瑰麗五彩夢渴望外邊的世界的年紀,我同意了,姥姥同意了,沉默寡言的姥爺竟然反對,又作罷。我=妹妹的命運也是如此,剛出生時,父親已經有三個兒子的單位領導就興沖沖地來領養她,小車開到了家門口,像憤怒的獅子一樣的爺爺拿着叉子要和父親拼命,怒斥到,逆子,你要生兒子,我們不反對,往外拾孩子,這個不能行,這是作孽,祖上咱也是讀書的人家,這樣做豈不讓鄉里鄉親戳脊梁骨。留下妹妹後,爺爺去九幹上開了一塊荒,回來和奶奶說,放心了,孩子是黑戶沒地,我自己開了二分地的荒,夠孩子吃飯的了。在我之前還有一個姐姐,被拾了出去,到現在也沒有聯繫上。母親作爲一箇舊式思想的婦女,沒有對此表示出丁點抗議,隨着父親,一次次地想把這些多餘的女兒拾出去,一次次期待着生下的是男孩,都有些魔怔了,懷妹妹的時候,在生兒子意念的強化下,這個可憐的婦人一直堅信肚子裏懷的肯定是男孩,胎動和之前的三個女兒都不一樣,結果還是一個女孩,聽大姐說,爲此,失望的父親還給了母親一鞋底,夜深了,這個腦子已經走火入魔的婦人竟然懷疑自己看錯了性別,一次次掀開妹妹的小被子,唸叨着不會是看錯了吧,明明應該是個兒子啊。中間還流產一次之後,曲曲折折終於生了兒子。這次母親總算是揚眉吐氣了,記得有張照片,還在坐月子的母親抱着弟弟開心地笑着,那笑容真地是從心底溢出來的呵,這年她已經36歲了,這些年她一直奮鬥在生兒子的路上。她36歲之前,每次父親喝醉了酒吵架的由頭就是沒有兒子,和別人不一樣,心裏難受。生育機器,這是我長大後對母親的評價,母親可不這麼認爲,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給一個對生兒子有執念的男人,自然得生生生。

兒子有了,但是拉警報一樣的躲計劃生育生涯也正式開始了,計劃生育檢查常常有,每次聽到村裏大喇叭廣播“做好迎接計劃生育檢查”時,爺爺帶着妹妹弟弟到九乾的荒坡裏邊勞作邊躲避檢查,後來,爺爺鋤完一趟回到地頭髮現,兩個娃都被曬壞了躺着長長的鼻血後,躲避的地點又轉移到看果園的小屋裏,小屋裏放着秫秸,掰開秫秸鑽到裏面躲起來,爺爺肚子裏有的是故事,一個一個講下來,有時候都能躲上一天。驚險的時候也有,妹妹在家睡覺,計劃生育檢查突襲,姑姑着急地來到我家,把門一關,抱着妹妹躲在炕底下,計劃生育組把窗戶都推開了,往裏瞅了瞅沒啥異樣就走了,往常唧唧歪歪的妹妹竟然一聲不吭,姑姑一個勁誇她有眼力界。1997年香港迴歸普天同慶,人口普查後我們這幾個黑孩子有了戶口,一家人欣喜若狂。除了躲在姥姥姥爺的我之外,她們似乎都活得正大光明瞭,只有我還是找不到存在的理由。在姥姥家我是個外戶子,偶爾偷偷摸摸回趟自己家,恨不能路上一個人也沒有,偏偏碰到沒事總坐在衚衕口上的婦人們,總問,這是誰家的孩子,姥姥總是機智的說,這是兒子家孩子,來走姑姑家。我到底是誰,自己也不知道了,狡兔三窟,我是有好多身份,我的母親一會是我姑姑,一會又是我的母親。在家吃着飯,大門一響,我條件反射般地放下飯碗,跑到姐姐的臥室裏面躲起來,一次,我一個人在家,竟然來人了,跑已經來不及了,只能強作鎮定的迎上去,心裏已經編好了臺詞,我是來姑姑家做客的,姑姑姑父都不在家。來人走到跟前,原來是我的親姑姑,編好的臺詞用不上了。一個週末,我奉姥姥之命帶着十幾斤豬頭肉騎着自行車氣喘噓噓的回到家,正等着母親誇讚我呢,母親卻冷着臉慌慌張張地問,誰讓你回來的,各小組長都在道上開會量地呢,看到你萬一問起來咋辦,聽罷,我扔下豬頭肉連家門也沒進,掉頭又往姥姥家騎去,邊走邊流淚,失落到極點。有一次,我正色和母親談起此事說,既然這麼多餘,真地希望當時沒有生我,那段時間或許有點抑鬱,總覺得被迫活着,如果能自己選擇的話,真希望從來沒有來過這世界。母親卻是大寬心的人,孩子,你得感謝我們把你帶到世界上,如果不是有重男輕女的思想,一個勁的想生兒子,哪有你,那時候還號召只生一個好,就大姐自己了呢。咯咯咯。這些在心大的母親眼裏都不是個事,卻是我的糾結。從小跟着姥姥姥爺長大,直到上大學,我才知道,我屬於最早的一批留守兒童,留守的症狀我一個也不少。在姥姥村的學校讀書,其餘小孩都清一色的姓李,就我一個人姓鄭,爲了不突顯出去,我默默地在作業本上寫了幾年李亞飛,後來老師發現了問題,硬是給糾正了過來。家長會別家的小孩都是清一色的爸媽,我的是姥爺去開,衛生永遠講不好,脖子底下一圈黑,鼻子似乎總也流不完,作業不做,總能把姥姥姥爺矇騙了。隔壁家的怪爺爺對我熱情的不得了,不知道爲什麼傻里傻氣的我突然變地敏感起來,堅決的明白這個總給我糖塊吃的怪爺爺別有意圖,於是再也不單獨去他家,見了他繞着走,姥姥很奇怪我突然變地這麼沒有禮貌。我還悄悄地準備了一把小刀藏在身上用於防身,幸好直到我考上高中離開這裏也沒有用上過,卻養成了外面陽光燦爛內心狐疑度極高的性格。現在成爲母親的我堅信,只有父母纔是孩子最好的庇護者。

又囉嗦了好多。當時我們村裏還有好多這樣計劃生育戶,我姑姑也是當村的,因爲搶生,家裏被搬走了電視機,疼錢的婆婆主動帶着姑姑去計生站流掉了七個月的兒子,誰知接下來接連生了兩個女兒,生小妹妹時,我奶奶和姑姑抱頭痛哭,難道要成爲絕戶了。在農村,絕戶是一個很毒的詞,被罵絕戶簡直是直戳痛點。這也成爲姑姑的心病,直到聰聰妹妹結婚懷孕,她又轉移到了盼望女兒生兒子上,結果女兒生的還是女兒,姑姑有些傷心。

我的同學曉青,她有一個姐姐曉玲和妹妹曉曉,也是超生戶,她英勇的母親的壯舉至今在村裏流傳着,懷着曉曉的她母親堅信自己懷的是兒子,一次計劃生育組突擊檢查,她母親掙脫了計生主任的手,爬上後窗,跳入了後鄰居廁所,臭氣熏天,計生檢查的實在無法靠前,趁這個空擋,她跑了。結果,生出來,還是個閨女,失望之極不再拼四胎了。還有一個和亞妮同學的名叫老五的小曼子,上面有四個姐姐,除了老大和老二,後面都沒有取名字,直接叫三兒、四兒、老五。計生執行政策有時候時候粗暴無理,可是面對羣衆不管幾胎非生兒子不可的畸形心態又有什麼好法子呢?現在我在基層工作也深切體會到了做羣衆工作的難處,是真地難。對於父親非生兒子不可的心態我也推測過,估計無非是怕被人罵絕戶,好面子,有男丁家裏不受欺負,還有父親是長子長孫,受到了爺爺父親的偏愛,是既得利益者,既得利益者肯定要堅定這種“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或許都有之吧。

小時候,我和姥姥說,長大後如果有了女兒,肯定不和我父母一樣,搞着我覺得自己好像出生都是個錯誤,我要珍貴她,以她爲榮。姥姥聽了頗爲震驚,你自己還沒脫孩子皮呢,說什麼生孩子的傻話。20xx年,我生了女兒心裏卻惶恐了,擔心父親會不會不開心,會不會冷臉對之,婆婆會怎麼想,慢慢長大的女兒用一張一小甜嘴哄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團團轉,成爲家裏的開心果。去年,叔叔得知我又買了一處房子,估計怕我手緊關心的問:“你就一個女兒,又買房子,以後女兒嫁了你留給誰?”打一個哈哈過去後,我心裏明白,我沒有把女兒當作一個好似活着的目標就是爲了嫁人的婦人,她首先是一個人,一個豐富的人,其次再是女人,她有全部的權利和義務,無關性別。

《蛙》讀後感範文3

前些日子,爸爸從六合帶回一本小說,小說名叫《蛙》,我心想,蛙有什麼值得看的?我們農村裏青蛙多得是,可當我看完這本書之後,發現完全不是那麼一回是。

《蛙》描述的是姑姑--萬心由--一名助產士最後成爲一名計劃生育工作者,她專門與那些想超生的婦女們之間的鬥爭。結果使得如她的侄媳王仁美和張拳的老婆家破人亡。最後,晚年的姑姑充滿了不安與自責,每當夜晚,她聽到蛙的叫聲彷彿是成千上萬個嬰兒的哭啼聲和控訴。爲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慚愧。

記得四年前我還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也有同樣的遭遇,媽媽因超生而東躲西-藏。我從小就一直待在媽媽身邊,從未離開過她的懷抱,我整天以淚洗面,後來生了一場大病,爸爸回來幫我掛了十天水。後來聽大人們說弟弟沒保住,而且房子又被拆了。媽媽回來以後我一點沒怪她,相反,我覺得媽媽是偉大的勇敢的!

媽媽是幸運的,書中的王仁美因大出血而死亡,然而上天眷顧她的生命沒有輕易離去。媽媽回來時明顯瘦了許多,她看見別人的孩子總要 抱一抱,我知道媽媽是在想念夭折的弟弟,每當這時我就心如刀割。20xx年一個新生命降臨在我家,這個家又充滿了朝氣!

《蛙》讀後感範文4

讀完了兩遍莫言著作《蛙》,每一次讀完都是不一樣的收穫,第一次讀完後我想的是陳鼻,第二次讀完後我想到的是姑姑。這次讀完《蛙》我合上書腦子裏誰都沒有出現,似乎一切很朦朧,也像是在思考什麼。

一開始我真的覺得挺好看的,所以纔會堅持看下去。看到姑姑的執着,心裏既是敬佩又是難以理解,這麼堅持的一個人,堅持是不是意味着少了很多人情味?看到王仁美死了,我哭啊,半夜三更在自個牀上拿了本書抹着眼淚,有點傻勁。可是我真的傷心的哭了,你說一個天真的王仁美,只想再要個孩子而已,而那個孩子已經在肚子裏5、6個月了,都成形了呀,卻要被硬是拿出來,扼殺掉,悲劇的是,連王仁美一同去了,多麼美好的生命,在當時的政策和醫術下,就這樣走掉了。真心心痛。這時候,還真恨那個姑姑啊。最不理解的是,我覺得書中的小跑對王仁美,並沒有王仁美那麼愛他,而是在王仁美走了之後,用一種懷念、思念來想念他的好。王仁美不值得啊!更是娶了小獅子後,被小獅子“盪漾起伏”的胸給征服了。王仁美是天真、沒有心眼的。小跑是有思想的,也許在這一點上小獅子跟貼合他。

結果,到了晚年,姑姑開始“懺悔”了,毀了多少孩子啊,用一種迷信的方式、瘋傻的行爲來彌補自己當年幾近瘋狂的舉動。國家是要感謝她的,她是爲國家奔波前後的、她心裏只有國家這一個政策。可晚年,她還是懺悔了,站在人性的角度,她怕了。年輕時,她是“大我”,晚年了,她迴歸了“小我”。這是多麼矛盾的一對結合,以至於她內心的糾結把她整得有點癡了。

書中還有一些“癡傻”之人,癡傻之人自有可敬之處,他們的感情更爲單一、純潔,目標更爲明確。作爲一個正常人,都是有矛盾的、有猶豫的、有退縮的、有點自私的。可是他們沒有,所以我遠遠的敬重他們,卻不敢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