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看不見的愛》讀後感大綱

《看不見的愛》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3W 次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看不見的愛》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看不見的愛》讀後感

《看不見的愛》讀後感1

盲人,什麼都看不見,看不見湛藍的天空,看不見綠油油的草地,看不見高高的大樹。但是,他在心裏卻可以把這一望無際的世界看得一清二楚。

剛開始讀《看不見的愛》這篇文章時,我感到非常擔心,小男孩根本什麼也看不見,他怎麼能用彈弓打中瓶子呢?我不禁這樣想。小男孩和媽媽一起打彈弓,媽媽把一次次把石子遞到他的手裏,男孩一次次把石子放在皮套裏,然後打出去……就這樣,無論怎麼累,男孩和媽媽始終沒有停止過,直到響起一聲清脆的瓶子碎裂聲。我不知道這個男孩究竟打了多少次的彈弓,估計得有幾千次吧!我更不知道小男孩明明是盲人,究竟是怎麼打中的。我抱着一顆迷惑不解的好奇心去問媽媽,媽媽說男孩有一顆堅持不懈的心;我又去問爸爸,爸爸說是媽媽的愛支持男孩如此堅持下來。我又仔細想了想,終於明白:雙目失明的男孩能夠打中瓶子,是因爲他有一顆堅持不懈的心,還有媽媽默默無言的愛,是媽媽的愛給他創造了另一面光明的天空。

即使兒子看不見,母親還是要陪他到天黑;即使愛看不見,我們還是相信它到永遠。愛,可以創造奇蹟。

《看不見的愛》讀後感2

暑假中,我翻開《百草園》,讀了這本書的開篇故事《看不見的愛》,我的眼睛溼潤了。

這篇故事講述的是一位雙目失明的小男孩在母親的耐心地陪同下,終於打中了瓶子的故事。文中的母親用無聲的語言,用看不見的愛激勵着孩子,陪伴着孩子,讓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樣享受到了遊戲的快樂,嚐到了成功的喜悅,確實很偉大。

但小男孩呢,他何嘗不偉大呢!

你瞧,“那孩子很認真,屏住氣,瞄很久,纔打出一彈。”“我站在旁邊都可以看出他這一彈一定打不中,可是他還在不停地打。”他雙目失明,用一隻做得很粗糙的彈弓打一隻立在地上、離他有七八米遠的玻璃瓶,不叫苦,不喊累,經過千百次的練習,終於打中了。這是何等令人敬佩的精神和毅力啊!

想想我自己,缺少的不正是這種堅韌的,不達目的不止的精神嗎?我曾經計劃,一週背誦兩首古詩。開始幾周,倒也能執行計劃,但沒過多久,就堅持不下去了。我也曾下決心,每天早晨起牀後就跑步,也是虎頭蛇尾,天氣一冷就把決心丟在一邊鑽被窩睡懶覺了……正因爲我缺少持之以恆的精神和毅力,我很少嚐到成功的快樂。面對這位雙目失明的小男孩,我怎能不慚愧呢?

我覺得,小男孩成功的原因還有一點,那就是對母愛的尊重和珍惜。小男孩懂得,母親愛自己。但他更懂得,用自己的努力回報母親的愛,小男孩的這種努力和付出何嘗又不是一種看不見的愛呢!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我們也像小男孩那樣在用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去回報母親的同時,享受成功的喜悅和快樂。

《看不見的愛》讀後感3

世界上有一種愛,它無處不在,讓你肆意索取,讓你坦然接受:世界上有一個人,她默默無聞,把所有的愛都給予你,而不求任何回報。這種愛,叫母愛,這個人叫母親。

《看不見的愛》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在草地上拿着彈弓打一個小瓶子,而每次都沒有打到,每次撿石子的都是他母親,一次又一次,母親依舊很安詳。而後來作者才知道他看不見這個美麗的世界。但他每一次都在改變自己的位置。天黑了,作者也失望了,他正回頭準備走時,身後傳來了一陣清脆的碎裂聲……

其實母愛不用在嘴上說,而是生活中的小細節,是需要你體會的。記得在以前,只要一有好吃的,我總是先迅速地把自己喜歡吃的找出來,再把剩下自己不喜歡的吃的剩給媽媽吃。媽媽很好奇,她總認爲我是最喜歡吃零食的,而這次卻這麼乖,這麼孝順。這讓媽媽可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了。媽媽還以爲我在孝順她,沒想到是把我自己不喜歡吃的給媽媽吃。媽媽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說:“我又不是小孩子了,我不要吃,你還是自己吃吧。”頓時,不知爲什麼,我覺得我好不應該,媽媽處處爲我着想,而我卻處處想着自己,爲自己。“一心爲自己,一生爲自己的人什麼也什麼得不到。”幸好我沒有一生爲自己,現在還來得及。

“母愛是最偉大的。”這是高爾基曾說過的話。因爲總有一個人將我們支撐,總有一種愛讓我們歡樂,這個人就是母親,這種歡樂、美好的愛就是母愛。愛過之後,我們就學會了珍惜,學會了豁達、學會了理解——生命是偉大的母愛堆起來的!

《看不見的愛》讀後感4

他是個盲童,此生註定看不見開的燦爛的花兒,也望不到波濤起伏的海洋。他只有黑暗。生命如此悽慘,可他的母親爲他付出了更多的關懷。

“那位婦女坐在草地上,從一堆石子中撿起一顆,輕輕遞給那孩子,安詳地微笑着。”孩子能看見母親在微笑麼?不能,可他內心深處,卻亮着一盞名爲“親情”的燈,這燈照亮着他的心底,讓他變得快活。對於一個盲童來說,最渴望能做一些正常孩子能做的事,而那個母親滿足了他,只簡單一句話:“總會打中的。”卻包含了多少對這孩子的愛啊!我眼角劃過一滴淚珠。這位一般的母親,對孩子的愛卻不一般,濃濃地,培養一隻無法飛上天空的雛鷹……

彈弓,是男孩子們喜愛的運動。拿起彈弓,裝上石子,半閉着眼,手一鬆,“啪”,傳來硬物碰撞的聲音,誰都有一種自豪感,那盲童也不例外。他渴望同其他人一樣,聽見那聲使人興奮的聲音。“我慢慢發現,這孩子打得很有規律,他打一彈,向一邊移一點兒,打一彈,再轉點,然後慢慢移回來。”他打得多認真!我想,他是希望讓母親看看,他,跟正常孩子一樣棒,一樣行,絲毫不比他們遜色!

誰說只有盲童的母親才愛孩子呢?我們的母親不也一樣麼?一句叮嚀,一句責罰,都是包含着無限的`愛!我們常常討論愛這個話題,可是終究都不知道什麼是愛。愛很簡單,藏在那位婦女對孩子遞出的石子上,躲在母親端給我們雨天裏熱乎乎的麪湯內,隱在冬日裏隨手給你披上的棉衣裏……我們很幸福,身體健康。大家又常常說被父母責罵,真恨他們,懷疑是不是親生的,這個猜想我要嚴重推翻!他們這麼做,是出於一種對你的愛!若根本對你沒情感,你犯了殺人案,他們也懶得去警局,讓你自生自滅!正因爲愛你,纔要教育你、責罰你,讓你以後不會幹什麼蠢事!父母其實根本沒想過以後讓孩子們養育自己,他們只要看着孩子快樂成長、能夠過上好日子就心滿意足了。古人不是說過麼,打是親,罵是愛!

或許有一天,在你絕望要放棄的時候,也會聽到瓶子那清脆的碎裂聲。

《看不見的愛》讀後感5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夏天的一個晚上,”我“出去散步,看到一個小男孩正在打一個離他有七八米遠的玻璃瓶,旁邊坐着他的媽媽,”我“走過去,對他的媽媽說:”讓我來教他怎樣打吧,“她停了一會兒,對”我“說:”他看不見。“又說:”關鍵是他做了沒有。“天色暗了下來,”我“就和他們說了再見,便走了。走了一段,玻璃碎了的聲音響了起來。

媽媽這種愛,使孩子認爲自己和別的孩子沒有區別,我們的媽媽也一樣,希望孩子成爲一個有用的人,不會變成一個無用的人,所以她默默的做着一切工作,早早的起來,做早飯,很晚才睡覺,爲了我們,媽媽付出了多少?

我們要報答媽媽,我們要好好使用我們的生命,一定不能糟蹋它,誰都不想成爲少年犯,誰都想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生命,好好把握生命。

《看不見的愛》讀後感6

我在《廣東第二課堂》中讀到趙宇寧寫的《看不見的愛》這篇文章,讓我十分感動。

這個故事主要是講一個傍晚,我散步時看見一個十歲左右的小男孩和他母親,那孩子正用一把彈弓打一隻立在地上的玻璃瓶,小男孩打得很認真,但一次也打不中,我想上去教他,可那婦女告訴我,她的孩子看不見。我站在一旁看那母親遞石子給小男孩。天黑了,我正打算走時,卻聽見了一聲玻璃碎裂得聲音。

讀完這篇文章,我深深體會到媽媽的愛,我的心也久久不能平靜,一件件往事浮現在我的眼前。我也有這樣一位愛我的母親。剛上二年級時,媽媽因爲要出差,爸爸也很忙,這樣放學就沒大人接我回家了,媽媽和我商量後,媽媽“相信我一定能行”,讓我自個兒坐公共汽車回家。第一次自個兒坐車時,我還是有點害怕,怕壞人、怕坐過站……一路上忐忑不安,終於還是平安到家了,媽媽在電話中“隆重“地表揚了我……當媽媽提起這件事時,別的母親都十分驚奇,問道:“你難道不擔心你的孩子?”媽媽每次都用堅定的語氣回答說:“擔心呀!但孩子都會長大的,我要從小培養她獨立……”是的,媽媽不可能做我一輩子的柺杖。現在自個兒坐車回家對我來說就是小事一樁,真謝謝媽媽讓我在自立中長大。

想到這裏,我又想起孟郊寫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親的愛,永遠都是那麼溫暖。

《看不見的愛》讀後感7

暑假間,我讀完了《看不見的愛》。平凡的文字,簡單的詞句,卻訴說着一個令人震撼的故事。我不禁潸然淚下。

故事講了一個盲人小男孩天天練習打彈弓,在一次次失敗中,在媽媽平靜的微笑和愛心的鼓勵下,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終於,他們用愛心編織了成功,用執着創造了奇蹟——打中了目標。小男孩歷經無數次失敗,終於獲得成功。

想想我自己,不禁羞愧萬分。比如:要做科學實驗了,材料準備齊全,可新鮮了沒幾天,就覺得厭煩了,最後實驗有始無終;運動計劃制定得那麼好完善,可堅持了不到兩個星期,我又半途而廢了。與眼前的男孩相比,我缺乏的就是這種持之以恆的毅力。

可我身邊也有這樣鍥而不捨的人值得我們學習。浙江的漸凍人汪建華,他的身體會隨着時間的流逝,漸漸失去活動功能:不能說話,不能轉身,唯一能動的就是眼球。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並沒有放棄對生命的嚮往。他用眼球在拼音字母間轉動,拼寫漢字。在妻子的幫助下,他歷盡千辛,寫出了四萬多字的作品《把心捂熱》,創造了人間偉大的奇蹟。他還把出書錢收入的二分之一捐贈給公益事業,向社會病友傳遞着一種正能量。他用行動證明着生命的意義在於堅守和信念。

雙目失明的小男孩和失去活動功能的汪建華都用堅持獲取了成功。生活中,我們也要學會堅守,堅守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只有這樣,纔會成功。

《看不見的愛》讀後感8

夏日的一個薄暮,天氣很好。我出去漫步,在一片空隙上,瞥見一個十歲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三十多歲的婦女。那男孩正用一把做得很粗糙的彈弓打一隻立在地上的、離他有七八米遠的玻璃瓶。

那孩子偶然能把彈丸打偏一米,並且忽高忽低。我就站在他去世後不遠,看他打那瓶子,由於我還從沒有見過打彈弓打得這麼差的孩子。那位婦女坐在草地上,從一堆石子兒中撿起一顆,輕輕地遞到孩子手中,寧靜地淺笑着。那孩子便把石子兒放在皮套裏,打出去,然後再從婦女手中接過一顆。從那婦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親。

那孩子很認真,屏住氣,瞄很久,纔打出一彈。我站在旁邊可以看出他這一彈一定打不中,但是他還在不絕地打。

我走上前去,對那母親說:

“讓我教他怎樣打,好嗎?”

男孩停住了,但照舊看着瓶子的方向。

他母親對我笑了一笑。“謝謝,不消!”她頓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輕輕地說:“他看不見。”

他母親對我笑了一笑。“謝謝,不消!”她頓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輕輕地說:“他看不見。”

我怔住了。

半晌,我喃喃地說:“噢……對不起!但爲什麼呢?”

“另外孩子都這麼玩兒。”

“嗯……”我說,“但是他……怎麼能打中呢?”

“我報告他,總會打中的。”母親平靜地說,“關鍵是他做了沒有。”

我沉默了。看不見的愛 讀後感

過了很久,那男孩打彈弓的頻率漸漸慢了下來,他已經累了。

他母親並沒有說什麼,照舊寧靜地撿着石子兒,淺笑着,只是遞的節拍也慢了下來。

我慢慢發現,這孩子打得很有紀律。他打一彈,就向一邊移一點兒,打一彈,再移一點兒,然後再慢慢移回來。

《看不見的愛》讀後感9

一個看不見光明的孩子,分不清是白天和夜晚的孩子,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樣的,那該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啊!但是這個小朋友卻不向困難低頭。

那是一個夏季的傍晚,天色很好。小作者出去散步,看見一個10歲左右的小男孩,在練用彈弓打玻璃瓶。可是打來打去打不中。小作者想過去幫助他,走到他母親旁邊對她說了這個想法,那母親卻說:“謝謝,不用!因爲他看不見。”小作者怔住了,小作者說:“他怎麼會打得中呢?”“我告訴他總會打中的”,母親說。過了很久,男孩打的速度慢了下來,可是他打得很規律,他打一彈,向一邊移一點,打一彈,再轉點,然後慢慢再移回來。夜幕慢慢地籠罩下來,夜風輕輕襲來,小作者想:看來今天他打不中了。準備轉身離開,走出不遠,身後傳來一陣清脆的瓶子碎裂聲。媽媽一直在鼓勵他,媽媽對孩子的愛可以戰勝一切,彷彿是黑暗中的一縷陽光。媽媽不顧疲勞地爲他遞石子。

只要媽媽在,全世界都美好;花會開,風會吹,鳥會叫,蝴蝶會飛,春天會來到……媽媽是春天;媽媽是太陽,是溫暖,是愛。沒有媽媽就沒有春天,沒有媽媽就沒有愛。所以有媽媽的孩子是最幸福的。其實我們一直在媽媽的溫柔中行走,不管我們流浪的足跡在何方,都永遠走不出媽媽的愛。我們是媽媽手中的風箏,線的那頭永遠捏在媽媽手中,媽媽的愛永遠陪伴着我們人生的旅程。

《看不見的愛》讀後感10

《看不見的愛》講述的是一位雙目失明的小男孩在母親的耐心的陪同下,終於打中了瓶子的故事。故事中的母親始終相信孩子能靠自己的毅力打中瓶子,她用無聲的語言激勵着他,陪伴着他。

這位母親多偉大啊!

有人覺得,母愛只會在災難中展現。事實卻不是這樣。

母親給你遞上的一杯水,和你說上的幾句話……都飽含着她對你的愛。

在我的成長道路上,母愛一直陪伴着我:

記得有一次,我身體覺得有點難過,媽媽看見了我痛苦的神情,便過來詢問我,看到我有一些異常,就帶我來到醫院,原來我得了急性腸胃炎,要掛一大瓶鹽水和兩小瓶鹽水,媽媽一刻不停地爲我操勞着。第二天一大早,我醒來發現媽媽的眼裏寫滿了疲憊。

還記得小時候,我很喜歡看書,媽媽發現了我愛看書的好習慣,便給我買了許多世界名着和作文書。最後,看書成爲了我的一大愛好,一天不看一篇有趣、生動的文章,我的心就像被繩索捆住了一樣壓抑,只有當自己痛快得讀完自己喜愛的文章後,才覺得自己輕鬆自由了許多。正因爲媽媽在我讀書方面的鼓勵和支持,我纔在閱讀之路上受益良多。

有人寫過《母親》一書,也歌頌了母親身上,那一種最香醇的愛,最偉大的愛!

巴金寫過一句名言:時間再也沒有一件能夠比母親的愛更深的東西。是啊!母愛是無處不在的,它使我們感到溫暖。

啊!母愛,多麼純潔、無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