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有感範文大綱

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有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有感範文1

這個星期二,老師講了一篇課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文章讓我深有感觸。

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有感範文

文章主要講了美國作家巴迪童年時的一件事。巴迪小時候寫過一首詩,而父母卻對這首詩有不同的評價:母親是精彩極了而父親的評價卻是糟糕透了。這兩個評價一直在巴迪的耳際響起,直到他長大,也真正明白了父母的做法。

看到這,我不禁想起我的父母。我的父母也是如此,母親每次都會換着法鼓勵我,讓我有信心。而父親卻很嚴厲,父親從小對我的要求很高,他希望我將來有個好出息。我也是能理解,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兒女成龍成鳳呢?在上這堂課時,老師曾提問過我們:你們是比較贊同父親的做法還是母親的做法呢?對這個問題的話,我無法做出選擇,因爲如果像媽媽那樣的話,可能會把人引入歧途,但如果像爸爸那樣的話,孩子會不會反而沒有信心呢?所以,我贊同巴迪的那一句話:無論是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種極端的斷言都有同一個出發點,那就是愛。

《格言聯璧》寫到爲你父母天下至善,爲人子女天下大孝。世界上一切光榮和驕傲,都是來自父母啊!

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有感範文2

學習了《“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後,我真正體會到了父母對我的深深的愛。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主要寫了“我”小時候寫了一首詩,母親對此表示讚揚,父親則對此提出了嚴厲的批評。“我”在這兩種評價中成長,最後成了一名大作家。在“我”的成長中,“我”感受到的愛有兩種:一種是母親慈祥的、鼓勵的愛;另一種是父親的嚴厲的、警告的愛。

其實,我也曾經歷過這樣的事情。那是在我念三年級的時候,那次是我第一次學寫作文。我絞盡腦汁,好不容易纔完成我了的第一篇作品,我滿懷信心地拿去給媽媽看,母親一看,讚許地說:“不錯,不錯,寫得挺好的,繼續努力吧!”我聽了媽媽的表揚,心裏甭提多高興了,甜滋滋的。當時的我就盼着時間能走得快些,恨不得爸爸馬上就出現在家裏,好讓爸爸也看看我的作品。好不容易纔盼到爸爸回來了,爸爸剛一進屋,我三步並作兩步,迫不及待把我的作品遞給爸爸。爸爸接過我的作品,一邊換鞋子一邊就看了起來。沒想到,爸爸剛看完,便皺着眉頭,劈頭蓋臉地批評說:“這也能稱得上是作品呀?不講究佈局謀篇,沒有詳略之分,而且字也寫得太糟糕了!”我聽了父親的批評,垂頭喪氣地回到自己的小房間,忍不住哭了起來。

還有一次,年級進行應用題測試,我得了全班的最高分——96分。我蹦蹦跳跳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一回到家,媽媽就讓我拿出試卷給她看,媽媽看了直誇獎我:“好孩子,真棒!”父親回來了,看見我的試卷,大聲嚷着:“怎麼只考了個96分,要考100分才行。”

這麼多年來,我一直是在媽媽的表揚、鼓勵和爸爸的批評、警告中長大。直到今天。我學習了《“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我才恍然醒悟,原來我也像文中的“我”一樣,是那樣的幸運,擁有一位慈祥的母親和一位嚴厲的父親,無論是媽媽的鼓勵表揚還是爸爸的批評警告,他們的`共同出發點都是一樣的,那就是愛!沒有母親的鼓勵,我會喪失信心。沒有父親的批評,我會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缺乏了母親和父親其中一種形式的愛,都會讓我誤入歧途。我也應該謹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不讓它被哪一股風吹倒。

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有感範文3

父母對巴德·舒爾伯格寫的這首詩兩種相反的說法就像兩條小溪把巴德·舒爾伯格夾在中間,讓他始終沿着正確的道路行走,不走向歧途。

沒有學習這一課時,我對於父親的批評憤憤不平,認爲父親不愛我,現在我纔讀懂了父親的心,父親的批評是對我的一種嚴厲的愛、嚴格要求的愛。父親對我的嚴厲批評,就像是給我夯築了一道通向歧途道路的牆,讓我向正確的方向走下去!

學習了《“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我不由得聯想起了我以前的一件事。那是一個驕陽似火的夏天,我高興地跑進家,興奮地對媽媽說:“媽媽,我語文考了98分,全班第一!”媽媽也很高興,抱着我在原地轉了三圈,我得意揚揚,爸爸回來後,媽媽搶着上來說:“你閨女考了全班第一!98!”我正等着爸爸表揚我,誰知,爸爸板起臉說:“你這兩分是怎麼扣的?再仔細點,不就是100了嗎?”說着用手指我試卷上錯的那道題,那個時候,我的心裏真有點恨爸爸,覺得爸爸對我太嚴厲了。

現在我學習了《“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我明白了父母對我那不同的愛!

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有感範文4

讀了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我感慨萬千。它使我認識到了兩種極端的評價的重要。

文章講了在“我”七八歲的時候,寫了第一首詩,媽媽說;“精彩極了。”而爸爸卻說:“糟糕透了。”在這兩種斷言下,“我”成爲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

在我們的生活中,幾乎有不少人喜歡誇獎,討厭批評。過多接受誇獎也不行,因爲那樣會使人安於現狀;過多接受批評也不行。因爲那樣會使人懷疑自己,生怕自己不行。假如文中的父母都批評作者,作者還會成爲一名著名的作家嗎?不會的。所以讚美和批評都必須有,形成互補,才能學習好。雖然批評不好,但忠言逆耳。雖然讚美好,可有人會阿諛奉承。

好好地使用讚美和批評吧。這樣,成功又離我們近了一步。

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有感範文5

文中告訴我們,巴迪有一個慈祥的母親和嚴厲的父親,他們都深深地關心和愛着巴迪。母親總是不斷鼓勵、讚揚巴迪,常常說:“這個,精彩極了!”,而父親總是不考慮巴迪的感受,常常地批評、警告小巴迪說:“這個,糟糕透了!”,巴迪爲此傷心地痛哭起來。初讀後,我同樣認爲巴迪的父親有點不近人情,過於嚴格了。

經過細細品味,我感覺到巴迪的確像文中所描述是幸運的,因爲巴迪不僅有一個慈祥的母親,時常給予他巴迪鼓勵、表揚和讚美,這種愛是鼓勵式的愛,會使巴迪信心倍增,給了他長大後創作的激情和毅力。而且他還有一個嚴厲的父親,他總是在母親讚揚的同時,嚴厲地批評和警告巴迪,使他不會因此而驕傲自滿,而是不斷彌補寫作的缺失。這兩種形式不同的愛,爲巴迪健康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巴迪最終能夠謹慎地把握生活的小船,平衡地向前駛去,成爲美國著名的作家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能感激“母親的鼓勵式”的愛,卻不能理解“父親的嚴格式”的愛,這是對我們的生長十分不利的。只有父親嚴厲的愛與母親寬容的愛相互和諧,我們纔會健康成長。

生活的我同樣擁有和巴迪一樣疼愛我的父母,其中不同的是我的媽媽相對嚴厲,爸爸則要和諧寬容許多。

記得有一次考試,我成績進步很大。我興高采烈地回到家,急忙把成績告訴爸爸,爸爸非常興奮,不停地誇獎我,我心裏別提多高興了。媽媽下班回來後,我又自豪地把卷子拿給媽媽,得意揚揚對她說:“媽,你看,我的成績提高了,應該獎勵我了!”媽媽仔細看了卷子,擡頭看了看我,說:“我還以爲你考得有多好,你看,就連這樣的題都出錯,你還在那兒高興,真是太不用心了。”媽媽的話如桶冷水澆了我一頭,明明考得這麼好,還說我不用心……

讀了巴迪的故事後,我才明白媽媽的良苦用心,我爲有這樣的父母親而感到自豪!她的內心不是要故意責備我,是不希望我因此變得驕傲,而應該繼續努力,好好學習,長大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有感範文6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文章我讀後的第一感想是這位作家巴迪真幸運,他有一個慈祥的母親和一個嚴厲的父親,兩種愛交織在一起使他成爲了一個作家,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有感作文。但我轉眼一想,其實我也有一個慈祥的父親和嚴厲的母親,他們兩的愛使我平衡,但我卻不能像巴迪一樣把兩種愛交織在一起,而我卻把兩種愛分開了,有時會倒向這邊,有時會倒向那邊,使我的心理得不到平衡,使我養成這種性子,可以說我讀完了《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文章也只是一時的感想,永遠不能落實到現實生活上去,有時,我會嫌媽媽煩,雖然我知道媽媽也是爲我好,但是我的心中好像是因爲媽媽對我說的每句話在我腦中迴盪過無數遍了,好像一句可以佔我的一個腦部。

我以前不知道有些得若貝爾文學獎的人有什麼了不起的,不就是比我們多寫幾個字兒一嗎?但現在我知道了,作家可以把自己的感想落實到行動上去,而我呢!卻不能,以前我讀過許多文章也寫過許多讀後感,但落實了的卻沒有幾項,作家每參觀一個地方後,他都會有感並寫出來,而且都寫得很好,我以前不明白那些作家是怎麼寫的,我想在明白了:一個好的作家他的詞彙量多;他會觀察很多細節;他會根據自己的心情來寫文章;還有就是他會認真的對待每一篇文章。雖然,我不知道我是否會跟《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裏的巴迪一樣,但我一定會努力的。

讀《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有感範文7

讀了“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讓我對它有了很深的感觸。

作者童年時,父母有着截然不同的評價:母親一念完那首詩,眼睛亮亮的,興奮地嚷道:“巴迪,真是你寫的詩嗎?多美的詩啊!精彩極了!”說明母親爲了鼓勵作者,讓他繼續寫,不要灰心,總有一天會寫好的。“我看這首詩糟糕透了。”父親把詩扔回原處。說明父親爲了讓作者得到表揚後不要驕傲,自滿。也讓我知道了:我們要謹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極了”而得意揚揚,也不因“糟糕透了”而垂頭喪氣。

這篇課文中,作者童年時,母親表揚就得意揚揚,父親批評就失聲痛哭。說明表揚與批評共存。作者長大時,母親鼓勵他熱愛寫作,父親嚴格而精益就精。說明嚴父和慈母共同的愛。作者到了成年就明確了評價意義。“精彩極了”成了創作源泉,“糟糕透了”成了警告的力量。說明兩種愛缺一不可。這些都足以說明:評價截然不同相反,可是關愛卻完全相同。

嚴父和慈母,自悲和自傲,表揚與批評……這些在我們心中,生活中都共存,同在。而正是因爲這樣,我們才能創造出一個美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