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小說《三國演義》有感大綱

讀小說《三國演義》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6W 次

讀小說《三國演義》有感1

讀小說《三國演義》有感

明代羅貫中先生的著作《三國演義》是家喻戶曉的一本長篇歷史小說,也是我國文化經典中的四大名著之一。

前一段時間,我聽到同學們說《三國演義》裏的英雄人物和他們的故事。我聽得十分入迷,可又覺得自己已經不像是他們的同學了,我掉隊很遠了。我有點着急了,如果不趕緊讀這本書,我和同學們就沒有共同語言了。那天,我匆匆忙忙地從書堆裏找出了這本讓我大開眼界的書。

讀着讀着,我慢慢地明白了這本書寫的是東漢末年以劉備、孫權、曹操爲首的三個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知鬥爭。

這本書裏的軍事謀略和忠誠勇敢讓所有讀者都得到了啓示。我讀了一遍又一遍,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從忠的角度和姦的角度進行思考,漸漸感覺這不是一本小說,而是一塊活化石。

書中的英雄人物有很多,可令我最敬佩的還是五虎將之一的趙雲。他武藝高強,非常勇猛,劉備曾讚譽他“渾身都是膽”。在大戰長板坡“單騎救主”的情節中,我終於明白,他勇猛無敵的膽氣就是來自於他的忠誠。

當得知君主的兒子阿斗身陷曹營時,他立即行動,單槍匹馬衝入曹營。曹軍向他追殺過來,他奮力應戰,英勇無比。他的馬讓曹軍絆倒時,他摔了下來,十分危險,可他一點都不慌張。他一不小心被大刀砍傷了手臂,鮮血直流,可小阿斗仍然在他的懷裏睡得香香的。敵人一窩蜂地衝了過來,他還是不放棄,他要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阿斗的生命。在這關鍵時刻,張飛一把大刀大吼着趕來了,他們衝出重圍救主成功。

趙雲的故事讓我震驚:一個忠心的人居然有這麼大的勇氣,大得連敵人都怕他。趙雲應該算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了。讀了他的故事後,我也想做這樣的人了。如果我忠於國家和人民,我也就不怕任何困難了,我也是無敵的勇了。

讀小說《三國演義》有感2

前幾日,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後,很敬佩作者筆下那些栩栩如生的英雄,恍如身臨其境。

這本書記載了一百二十回的故事,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很多,如:第一回的宴桃源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第二十七回的美髯公千里走單騎,漢壽侯五關斬六將;第四十六回的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這本書有許多英雄豪傑,如: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英勇無畏的趙雲,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亂世梟雄曹操等等。除了這些,大家也知道一些關於三國的成語吧!“三顧茅廬、空城計、刮骨療毒……”

我十分喜愛讀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用奇謀孔明借箭。我還記得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瑜曰:“此人(諸葛亮)絕不可留!吾決意斬之!”於是就故意刁難孔明,讓他十天內造箭十萬支,不然按軍法處置。孔明卻曰:“只消三日,必造十萬支箭”。瑜又命鐵匠延遲。誰知孔明卻向子敬要快船二十隻,各船三十餘人,直至第三天清晨霧起,駛向曹營,並吩咐人在上面擂鼓。卻說曹營中,毛玠、于禁二人中計,命弓箭手向船上射箭,由於當時霧濃,他們不知道射的是稻草人。半小時後,孔明便讓士兵齊曰:“謝丞相箭!”便走了。曹操知後,後悔不已。就這樣,孔明借了十萬支箭,交付周瑜。因此免了砍頭之罪。

三國還有許許多多故事呢,還等什麼,一起去欣賞那些風雲人物和那些十分有趣的故事吧!在這戰火紛飛的三國中,一定會找到你們喜歡的故事和人物。

讀小說《三國演義》有感3

最近,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讀完後,我深有感觸。

《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描繪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老奸巨猾的曹操,深謀遠慮的諸葛亮,忠心耿耿的關雲長……

今天,我就來談一談家喻戶曉的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才智過人,深謀遠慮。人麼總是認爲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是天生的.,其實不然,他的才智也是通過平日裏的細心觀察以及一遍又一遍的“煮書”得來的。

我們身邊有許多同學看到別的同學得到優異成績時,總認爲他們的才智是與生具有的,並不是道在優異成績的背後,隱藏着多少不爲人知的努力。

正如我們班的陳芷欣,她的聰智背後,少不了平時的積累。有一次科學觀察課,我看見陳芷欣蹲在地上,仔細的觀察着草坪中的花草。一遇到不認識的植物,就馬上問老師。結果,不僅得到了老師的誇獎,自己也增長了見識。回到教室後,她又馬上從課桌裏拿出了一本書,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所以,她每次測試都可以得到好成績。

相反,有的人在課外觀察時,總認爲自己是在爲老師觀察,隨手寫寫便了事,並沒有真正的記在心中。所以,總得不到理想的成績。

生活中,我們不僅要細心觀察,而且要多看一些有益的書,只有這樣才能成爲有知識的人。

讀小說《三國演義》有感4

三國時期,文臣武將遍及天下,其中最能堪稱英雄豪傑之輩,非蜀國五虎將莫屬,五虎將武力超羣,爲蜀國立功無數,也爲蜀漢失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此五虎將之中,惟有趙雲一人最值得我尊崇。

“常山趙子龍在此”一聲驚破萬重天,身爲蜀國五虎將之一的他,驍勇善戰,也有着一定的謀略,爲蜀漢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可稱得上是一位難得的將才。

趙雲的成名戰役就在當陽板坡。赤壁大戰開始前,劉備因兵較弱,敵不過曹軍,被迫撤退到江夏。因爲走的匆忙,再加上曹軍的追擊,最終卻把劉備的兩位夫人給走丟了,趙雲奉劉備之命去尋找兩位夫人,糜夫人對趙雲說,孫夫人和少主在當陽被困,趙雲依然策馬奔向了當陽,此時,當陽已被數十萬魏軍所包圍,趙雲以他勇猛的性格衝入了曹軍,衝破包圍後,在一處土屋後便找到孫夫人和少主,孫夫人爲了保護少主,腳已經受傷,因不想拖累趙雲,投井而去。趙雲帶上少主,又策馬衝向曹軍,想突破重圍,趙雲七進七出,殺的曹軍聞風喪膽,當他突破重圍後,劉備稱讚道:“子龍一身都是膽啊!”諸葛亮也很器重他,孔明借東風後,靠趙雲接應,趙雲一箭射中來追擊的吳將船上的蓬索,僅一箭就能讓吳軍受到很大的驚嚇,從這可看出趙雲射技過人。

同時,趙雲也是一位很謹慎的人。平定貴陽時,貴陽太守趙範投降,見趙雲如此威武,便想把他籠絡到其帳下,便擺出美人計,欲把其嫁與他,被趙雲嚴詞拒絕,後趙範叛逆,趙雲未受任何牽連。

趙雲年老時,孔明揮師北伐,趙雲依然如此勇猛,競能連斬魏軍數員大將,諸葛亮都讚歎道:“趙老將軍威武不輸當年啊!”趙雲於攻打天水時,無纏終,終年76歲。

趙雲一世英名從未受挫,善始善終,與他同爲五虎將的四人就不如他了。這也是我對他欽佩不已的原因吧!

讀小說《三國演義》有感5

剛上小學那年,爸爸媽媽送給我了一套少兒版古典四大名著,其中就包括了《三國演義》,三國演義讀後感(盛宇星)。 得到禮物後,我如飢似渴地讀完了《三國演義》,被書中描寫的一個個故事深深打動。

在《三國演義》裏,作者刻畫了善於用人的劉備、一世奸雄的曹操、少年得志的孫權、勇敢驕傲的關羽、有勇無謀的張飛、渾身是膽的趙雲……在那長長一串的歷史人物中,我最崇拜的人就是諸葛亮了! 諸葛亮聰明又機智,無論在什麼樣的困境中,無論在多麼惡劣環境下,無論碰到什麼困難,他總是能想出很多好辦法來擊敗敵人。草船借箭、火燒赤壁、木牛車馬、空城計……都是諸葛亮想出的好點子。劉備、關羽、張飛都很尊敬和他,每當讀到書中關於諸葛亮的這些故事,我彷彿能看見他摸着鬍子,搖着羽毛扇、臉上帶着自信的笑容朝我走來。從他的一言一語中,無不體現出他的睿智。可是,諸葛亮聰明瞭一輩子,卻在最後決勝的關鍵時刻犯了糊塗。

當他啓用馬謖來守街亭的時候,只看到了馬謖的聰明,卻看不到他的高傲與自負,聽不進去別人的勸告,最終使他費盡了一生心血,想成就大業的機會白白丟失! 相比較而言,《三國》曹營裏的司馬懿,從學識、品性、謀算方面都和諸葛亮不相上下。他們兩個人爭鬥了一生。大部分時候,司馬懿總是處於劣勢,風頭遠沒有諸葛亮旺。但就是在最後街亭一戰的關鍵時候,他勇猛一擊,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我喜歡諸葛亮,卻爲他沒有成大業而感到惋惜;我不喜歡司馬懿,但他卻用自己的堅持與頑強,做成了他一生都想做成的事情。

看完這兩個人的故事,我思索了很久:其實一個人一生用盡心機,想盡辦法去辦一件事情,最後卻也許會因爲一個小小的疏忽,毀了自己一生的成果,比如諸葛亮用馬謖去守街亭;其實一個人也許一生中大部分時候都在失敗,但只要一直支持自己的夢想,並敢於在關鍵的時候抓住機會,就可以成功,比如司馬懿街亭完勝。 我喜歡看《三國演義》,喜歡《三國演義》裏那百看不厭的英雄故事,喜歡《三國演義》裏一位位個性鮮明的歷史人物,他們帶給我無窮的快樂與思考!

讀小說《三國演義》有感6

趁着放寒假,我看完了《三國演義》。一次次勇與力的互搏,一回回謀與略的較量,令人回味無窮,感慨萬千。

《三國演義》圍繞着漢室宗親劉玄德展開。劉玄德雖爲皇親國戚,卻十分貧窮,靠販賣草鞋爲生。二十幾歲的時候,黃巾起義,劉玄德與同想爲國效力的關雲長和張翼德結爲兄弟,斬黃巾除董卓,收了常山趙子龍後又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孔明,在這些文臣武將的幫助下,他打出了一片天地,與東吳孫權、北魏曹孟德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勢。

看完了書,我最佩服的當數皇叔劉玄德。其實劉玄德並不厲害,空城計他絕對使不出來,讓他上戰場領兵作戰,他也不會打。但爲什麼他還是經常能贏呢?關鍵就在這兩個字:仁義。因爲他仁義,趙子龍纔會死心塌地地跟隨他;因爲仁義,諸葛孔明才肯出山,爲他出謀劃策;因爲他仁義,那麼多平民百姓才這麼信任他,這麼支持他。他的仁義,彌補了他的一些缺陷。使他在諸雄爭霸的時候也能異軍突起,匡扶漢室,登上王位。

如果劉玄德不仁義,那麼他或許也不會得到那麼多猛將與謀士,他只會像一個草芥百姓一樣,看着孫權與曹孟德對決,也不會那麼出名,那麼膾炙人口了。如此看來,仁義,真乃得天下之關鍵也。

讀小說《三國演義》有感7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裏,帝王過得不太消挺。心眼子賊多的梟雄劉備一輩子就衝動了一回,替關羽報仇,結果戰敗,窩囊死在了白帝城。爹是梟雄兒笨蛋,後主劉禪被他趙叔叔一悶,被他親爹一摔,腦子不太好用,最後整個“樂不思蜀”的美名給他老子抹黑。奸雄曹操怕做腦外科手術,把華陀給弄死了,遭報應了,自己也嗝屁了。死後估計也閉不上眼睛啊,兒子命短,孫亡國。孫權守着東南沿海多呆了幾年,病死後兒子爭權,孫子缺德外加心裏疾病,擡着棺材投了西晉。看完了想起一句不知道哪個名人說的話——寧當太平盛世的犬,也不當亂世之王。自己折騰的鬧挺,別人看着也鬧挺。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裏,謀士這個知識分子過得也不太舒服。楊修、荀彧、孫遜、龐統一個個憋屈死的、氣死的、被皇帝大哥殺死的。總之謀士過得也不咋樣。一天地給別人出謀劃策整的挺明白,自己那點事沒整明白。想起前幾天看蘇東坡的文章“但願生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一語深刻啊。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裏,武將更是累夠戧,典韋、關羽、張飛、馬超、呂蒙……這幫狠人病死的病死,戰死的戰死,累死的累死,只有完美的趙雲是老死的。活着的時候,在他們的刀下不知道死了多少人,也不知道多少人夜夜惦記着讓他們死。死了以後,還得被我這樣市井小兒埋汰埋汰。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裏,不管現在的人怎麼評論諸葛亮是個謠傳啊。那些有名的事都不是他乾的啊。但我還是挺喜歡這個千古一相。就衝他作爲一個父親寫給八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就衝他作爲臣子“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品格,就衝他作爲中國有史以來最有文化的農民“識大局”“布公道”“開誠心”的爲人,就算他是一個神話,我也服氣。

亂世結束了,英雄狗熊都遠去了,只有這本桌上的文字,穿越了歷史,讓今夜的我,久久不能入睡。

讀小說《三國演義》有感8

最近,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

《三國演義》是明代羅貫中寫的一部長篇小說,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與《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四顆璀璨的明珠在浩如煙海的中華古籍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

讀了這本名著我十分敬佩書中的大漢丞相——諸葛孔明,他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凡韜略遁甲諸書,無所不曉,並且是一個謙虛、重情義、勇敢、言行一致的人。

先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再是赤壁之戰,然後是三氣周瑾公,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令我佩服。

記得有一回中寫到,周瑜和諸葛孔明一起彈琴,諸葛亮每次回答周瑜的問題時,總是說“略懂!略懂!”由此可見他的謙虛。

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做一個謙虛的人。有一次,我考試考了一百分。回到家裏,媽媽問我:“今天的測試,你考了多少分?”

我擡起頭,說:“一百分!”

媽媽語重心長地說:“你不能驕傲啊!要不然下次的考試你又要考得不好了。”

我沒有理會她,在下一次的考試中,因爲我的自滿,在考試時粗枝大葉,沒有認真審題,錯了許多不該錯的,因此沒有考到一個理想的成績。這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任何事都不能太驕傲,要謙虛。

諸葛亮的機智和謙虛使他保全了自己的生命和聲譽,令我佩服。

讀小說《三國演義》有感9

近段時間來,有空閱讀了《三國演義》這一書,雖不能徹頭徹底的感受一番,可裏面波瀾壯闊的場面也確實讓我激動不已,掩卷而思,腦海裏不由得聯想翩翩。

在這部歷史小說中,羅貫中用他獨特的構思爲我們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在衆多人物中,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在小說中,人物的性格似乎關係着成功,正因爲人物鮮明的個性,書中才有了那麼多的風流才俊。我懷着激動地心情翻閱着書中的一頁頁,曹操的詭計;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狹窄,是如此的讓我惋嘆,不同的性格特點,作者卻刻畫的如此淋漓盡致,細細品味,彷彿都讓我進了一種境界。

在小說中,我認爲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我認爲智永遠是勝過勇的。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想那司馬懿也非等閒之輩,可最終卻敗於諸葛亮手下,甚至諸葛亮死後也能讓司馬懿不得安寧,這就很能說明智慧的重要。

然而,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蟬,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讓天下取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例如;呂布如在白門樓能服從謀士的計策,又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假如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正如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其下”。

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樣看來,單從國家就可以看出各集團間的實力。仔細品味,卻又可以發現一些倪端,因爲國家之間的較量最終往往又是人才的較量。三國裏,曹操的用兵甚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兩人都有致命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陰險,若說蜀國,必定是諸葛亮,他過人的機智,嫺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嘆爲止觀,即使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庶等人物。但我認爲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都的國度,算得上有謀略的,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熟讀兵書,精通佈陣,經過一番的刻苦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時年二十六歲。

這些人物就如冰心詩中所說的:

成功的花

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豔!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鬥的淚泉。

這些人物的事例告訴我們:如果要成功,就一定要有付出。

讀小說《三國演義》有感10

當我翻完最後一頁時,心裏真的有很多感慨。它通過三國之間軍事、政治、外交事件的描述,形象生動地反映了當時各種鬥爭的經驗與智慧。可供後人借鑑,孔明身上就集中反映了各種鬥爭的經驗,智慧和才能。後人道:“古史甚多,而人獨貪看《三國》者,以古今人才之衆,未有勝《三國》者。

《三國演義》在人物塑造方面或者忠奸分明的主視意圖,但並非黑白分明一邊倒。孔明料事如神,但並非永無錯誤;曹操是奸雄,也並不是毫無優點;關羽忠肝義膽,然而卻驕傲自大,不顧大局。例如:關羽要與馬超比試武功;謾罵孫權,拒不聯婚;恥與黃忠並列,不受五虎將印;輕視陸遜,因而招致失敗。

《三國演義》是用淺白的文言寫成的,言簡意賅,語氣明快。這在封建時代一般稍能識字者均可欣賞,有利於傳播。《三國演義》一書,特別是毛評本,引用了古代文學家很多詩詞,與白話文比較,使用淺白文言文,更能夠使之與這些詩詞在語言風格上比較統一和諧。《三國演義》一書創造了很多成語。應用或自造許多諺語,生動活潑豐富了中華民族的語言。

這本書寫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不爲危險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