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電燈的發明》讀後感

《電燈的發明》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5W 次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電燈的發明》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電燈的發明》讀後感

《電燈的發明》讀後感1

愛迪生還是個遠大抱負的人

當法拉第發明了點擊後,愛迪生就決心發明電燈,爲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在發明電燈的過程中,總結了前人制造電燈的失敗經驗。他對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進行逐一試驗

終於發現白金絲性能最好,但是白金絲的價格貴的驚人,必須找到更合適的材料。又經過不斷的試驗和失敗,愛迪生最後決定用炭絲來做燈絲。1879年第一批炭絲熾燈問世了,但是愛迪生並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他又試驗了六千多種植物纖維,最後用竹絲經過加工形成炭化竹絲,作爲燈絲的材料,再一次提高了電燈使用的效率。這篇文章告訴我們搞科學發明的並不都是天才。這篇文章也是我明白了:在追求科學的道路上,不但要有不怕困難,面對失敗的勇氣,更要有堅持不懈,勇於探索

的精神。對於我們小學生來說,只有努力學習積累知識,將來才能爲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

《電燈的發明》讀後感2

今天,我讀了《愛迪生髮明電燈》的故事。愛迪生想發明電燈,先後用了6000多種材料,試驗了7000多次,但是,一次次試驗卻一次次失敗了。他受到了大家的各種諷刺,但是愛迪生沒有在意,也沒有退縮,他認爲失敗是成功之母,每一次失敗代表着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他不斷努力,堅持到底,終於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給人類帶來了光明。

讀完後,我很佩服愛迪生。我從他身上懂得了不怕困難,只有堅持到底纔會成功的道理。

古往今來,有許多這樣的名人。“詩仙”李白小時候不愛讀書,但是後來他每天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憤讀書,終於成了一代大詩人。阿里巴巴創辦者馬雲,小時候學習成績一般,考大學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讀哈佛也沒有成功,但是他堅持不懈,通過自己的努力,他成了世界知名的富豪。

在我們生活中,也要有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如果作業不會做,如果考試失敗了,不要灰心,不要泄氣,要耐心思考,找出原因,努力學習,戰勝困難,堅持到底,這樣,我們就會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電燈的發明》讀後感3

暑假的一天晚上,我在明亮的電燈下一口氣讀完了《愛迪生髮明電燈的故事》,雖然我沒有見到過愛迪生,但看着電燈,我的眼前便浮現出了他的身影。

愛迪生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19世紀前,人們用油燈或蠟燭等來照明,一到晚上,世界就變得黑暗了。愛迪生暗下決心:“我要發明一種晚上也能亮的東西。”

愛迪生髮明電燈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困難。最大的困難就是找到一種適合的燈絲。愛迪生用了許多材料進行實驗,都失敗了,可他沒有灰心。爲了完成自己的夢想,愛迪生每天工作十八、九個小時,餓了他就吃餅乾,困了就頭枕兩、三本書,躺在實驗用的桌子下面睡覺。正是這種堅持不懈,不屈不撓的精神,三年後愛迪生把試驗室的`芭蕉扇的竹絲撕成細絲,炭化後做成一根燈絲。這便是愛迪生最早發明的熱電燈——竹絲電燈。

人們常說:“天才,不過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滴汗水。”科學家的每項發明和創造都是他們心血和汗水換來的。我也暗下決心在今後的學習中,我要有恆心,有鑽勁,長大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電燈的發明》讀後感4

國外有許多的偉人:愛因斯坦﹑牛頓﹑瓦特……但我卻崇拜另一位——托馬斯·愛迪生,他是一位舉世聞名的美國電學家和發明家,被譽爲“世界發明大王”。他一生髮明瞭許許多多的對我們有用的東西如:留聲機、電燈、電話、電報、電影……我今天來介紹愛迪生髮明電燈的故事。

在電燈問世以前,人們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燈或煤氣燈。這種燈因燃燒煤油或煤氣,因此,有濃烈的黑煙和刺鼻的臭味,並且要經常添加燃料,擦洗燈罩,因而很不方便。更嚴重的是,這種燈很容易引起火災,釀成大禍多少年來,很多科學家想盡辦法,想發明一種既安全又方便的電燈。1878年愛迪生宣稱要解決電照明的問題。愛迪生經數千次的挫折發明高阻力白熾燈。改良發電機。設計電流新分佈法,電路的調準和計算法。發明電燈座和開關。發明磁力析礦法。12月21日《紐約快報》報道了愛迪生的白熾電燈。12月25日對來自紐約市的3000名參觀者在門羅公園作公開電燈表演。愛迪生成功了。

看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我們要從小學會細心觀察,觀察能積累知識擴寬視野,增長智慧。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觀察對於兒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於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在這裏,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我們愛科學,人人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