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三十六計讀後感範文

三十六計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1W 次

三十六計讀後感範文1

這周粗讀了一下三十六計,其中道理多半也能侃侃而談,只是運用到生活中卻捉襟見肘,閒來思緒飛揚,爲認真體會其中之奧妙,自己也從平時生活與其中的計謀做做比較,也許所舉事例也只是生搬硬套,甚至有風馬牛不相接的疑點。但也算是一種學習的方法與生活細節之總結吧!以下本人從幾個方面來闡讀其中幾計!

三十六計讀後感範文

一、欲擒故縱

這是個個性張揚的時代,尤其以現在的學生爲代表,不喜歡太多的約束。而老師都喜歡守規矩的學生,也會設法讓學生保持紀律。這對矛盾也困擾着很多老師,有依靠威嚴鎮住學生的,也有依靠人格魅力折服學生的。在這我講一個我挺喜歡的一個老師的例子,四個字可以總結——"欲擒故縱"。

我們班一直有個毛病—上課喜歡講話的人特多。但生物陳老師的課堂上,很少有人講話。第一堂課師生一起聊天聊到十萬八千里去了,第二堂課給我們講一些"道理"——高中讀書你們也辛苦,中午太陽一曬人人都想睡覺,再者"春困"本就屬於生物羣體的自然反應,何況現在了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要休息好才能把革命的本錢賺好,所以"鼓勵"學生上課想睡覺的時候一定要睡,想看報紙關心國家大事的也不能耽擱,想聽音樂陶冶情趣的也不能讓自己太低俗,這些你們都可以在上課時間去做,但唯一的要求就是你們要做到不發出聲音。

我們想想看這種待遇這是可遇不可求吧,所以好多同學一開始就開懷大笑,說這老師對我們太好了!我記得我們寢室一個哥們有次上課多次講話,陳老師硬是在課堂上發怒了,批評還不咋的,硬是要這位同學出去享受自由,最後還是班主任來消了老師的氣,但回寢室,那個同學一直在講自己做得太不應該了,在他的課堂上還講話實在是對不住老師。我們從他的言語中就可以感受到我們都被陳老師給擒住了。陳老師以放縱學生任其自由的說話來達到擒住我們這些喜歡講話的人的目的。當然縱不是漫無節制的放縱,有他的底線,有他對原則的堅定。他是知道,坐在這教室裏的人又有幾個人是來長身體,是來陶冶情趣的了!絕好的高招。

兵法有云"逼則反兵,走則勢弱,緊隨勿迫",好一個欲擒故縱!

二、擒賊先擒王

俗話說"彎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這一策略應用在我們生活中就是抓住了事件的主要矛盾點,其他小矛盾自會迎刃而解。

上班一族也許總感覺忙活了一天事情卻總沒有做好,如果我們大家經常用"擒王'"這一策略來處理生活與工作中的事情也許會事半功倍,我們一天總是有很多瑣碎的事情要去做,做這做那的總忙活不停,這個事做一半又去做那個事,到頭來感覺那事有點難度有回過來做原先做的事。可到最後一些重要的事卻還沒有做完,弄得經常要加班。如果我們每天來辦公室的第一件事是把今天要做的事呈列下來,然後分清主次,哪幾個是主要的,哪幾個是次要的全標記出來,做到心中有數,有計劃有安排,然後按照計劃把重要的事盡力去做好,這樣我們就不會來回折騰,瞎忙活。工作嘛,守當其要的是重要的事不能拖,先"擒王"其他事定會得心應手!

"催其堅,奪其愧,以解其體",正是這個道理。

三、混水摸魚

混水摸魚本意就是趁其混而去摸其魚,或者製造混水而達到摸魚的目的。這一策略在商業中可是經常可以見到的。

記得我曾經聽一長輩說過一句話"在行業最低潮的時候,纔是真正與對手拉開距離的最佳時間",在行業處於高潮的時候,人人都可以在裏面賺錢,也沒有太多的勝負可以決出高低,可在低潮的時候,很多很多的人會感覺這個行業沒前途或者沒有爲之拼搏的信心,要麼是轉行,要麼就是坐家裏休息盲目等待行情。而真正懂得市場規律的人會抓緊這個機會去努力充實自己,去準備下一次的機會。我們回看那些國際大企業,哪一個沒有在行業處於最低潮的時候通過兼併重組的途徑來壯大自己。我們不提倡製造"混"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但我們完全可以利用"混"來解救自己,股市就是這樣"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股票連跌幾年,就會有蓄勢而發的那一天,如果你在最低潮的時候善於發現優質公司資產就可以從中賺到屬於自己的那份。當然,要"摸"'到魚也需要一定的方向與眼光,這就需要我們努力完善自己,掌握事物的本質同時要有獨特的思維與見解,要不"魚"也只會成爲浮雲,消失殆盡!

正所謂"乘其陰亂,利其弱而無主。吾隨而取之"

四、拋磚引玉

兵法上說"類以誘之。擊蒙也。"用相似的東西去迷惑敵人,而在生活中,我們比喻成用類似的好的東西來引導出某些東西。

這在育人方面就是一個好的方法,教育孩子,我們也許道理講了一堆也沒見到有多大效果,可生活與學習榜樣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也是很有指導意義的,孩子的心智算是簡單的,我們育人的方法卻可以從他看得到的人或事中讓他得到感悟與方向!而非一味大道理的講聖賢,這樣小孩子也許能更輕易的得到成長與好的教育。

五、反客爲主

爲人驅使者爲奴,爲人尊處者爲客,不能立足者爲暫客,能立足者爲久客。客久而不能主事者爲賤客,能主事則可漸握機要,而爲主矣!咋一看還挺虛幻的,可比較下我們學習或者工作的歷程,處處皆是反客爲主的機要。

我們從校園裏面出來也許不會的東西太多了,初上崗位都是從師於人,而後慢慢成長獨擋一面,所以在崗位上我們都要有"反客爲主"的思想與動力,咋起點不高,但必須立足於當真正的主人,拜師學藝,學習做事的方法,而後善於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是同事有人升職迅速,有人一直碌碌無爲,皆其原因,多是沒有當主人的'主動與主見,其實很多事情只要我們用心去學,認真去做,多半是能做好也能有所作爲的,正所謂態度決定一切,有當主人的態度纔有當主人的行動,也纔有當主人的機會。

三十六計讀後感範文2

一、瞞天過海計

數學課上,史老師在認真地上課。正講着呢,忽然喊道:“沈一涵,這道題怎麼做?”

瞧,沈君正與徐工談論“國家大事”呢,只見沈一涵慢吞吞地站起來,故意眯着眼睛,一臉無辜地說道:“老師,我眼鏡沒帶!”嘿,虧他的,真是睜着眼睛說瞎話,眼鏡明明就擺放在課桌上。

“快戴好,到前面來看!”史老師氣呼呼地說道,沈君立馬戴上眼鏡跑到黑板前看了半天,苦思冥想了好一會,才擠出個字_“這道…題目…的答案是36。49。”史老師看着他可憐的樣子就放了他一馬。以此警告,此計請君慎用。

二、故弄玄虛計

此計乃是餘雲天的拿手好戲。一天中午老師要去開會,餘君見老師一走就迫不及待地跟前面同學講講、與後面同學說說;一會兒談論遊戲、一會兒講笑話。大約過了30分鐘,龔老師突然推門而入,同學們立即安靜下來,餘雲天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飛快地從課桌裏抽出一張紙,故意裝出一幅沉思狀,握着筆在紙上寫呀畫呀。龔老師又有事出門,前腳剛走,餘君後腳就把紙塞回課桌,又開始雲裏霧裏地瞎聊起來。以此警言,此計只有熟練者才能使用,請君勿用。

三、聲東擊西計

姚嘯嵩和張倍均是使用聲東擊西的老手。一次體育課上姚君和張公心血來潮決定向女生髮起一次強烈的進攻。主意一定,姚君便“若無其事”,悠悠然走到女皇黃若D的面前重重一推。黃若D始料不及,差點摔了個“嘴啃泥”,幸虧她一個弓步穩住了身子。她氣得七竅生煙,隨即想報仇雪恨_一個飛步一把擒住姚嘯嵩,欲把他抓到老師處問罪。可她萬萬沒想到張倍均神不知鬼不覺地站在她身後。張公運足了氣一個“大力金剛拳”,黃若D被推得眼冒金星,而姚君趁機溜之大吉了。哈哈,此計大功告成也!以此警告:此計危險性太大,請君勿用!

這就是我們班三十六計系列之一,欲知它計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三十六計讀後感範文3

《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卓越軍事思想集大成之作,被譽爲東方思想寶庫的``明珠“,與《孫子兵法》並稱爲古代兵法雙絕。其依據古代陰陽變化之理,以辨證思想論述了戰爭中諸如虛實,勞逸,剛柔,攻防等關係,做到``數中有術,術中有數``。書中的計名來源頗廣,有的來源於歷史典故,如圍魏救趙;有的來源於古代兵書,如聲東擊西;有的來源於日常用語,如指桑罵槐;有的來源於詩人的詩句,如擒賊擒王,李代桃僵。

這本書中所談到的每一計,都有軍事,商業,爲人處世等各方面的事例,每一計,每個事例都是智慧的體現。在展現它博大精深的智慧的同時,也延伸其豐富的思想內涵。

在將這本書看完之後,我深深被裏面的事例所折服。它讓我明白了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事情,哪怕是遇到麻煩,只要將事情巧妙的做好,將麻煩巧妙的避開,這便是智慧的所在。

最初《三十六計》只用于軍事。然而,隨着時間的流逝,它早已超越了軍事著作的範疇,已經深入民間而與大衆生活緊密相連,每一計都成爲一句琅琅上口的成語,上至朝堂,下至市井,廣爲傳誦運用。軍事家以它運籌帷幄,政治家以它捭闔縱橫,商家以它爭贏取利,平凡人以它爲人處世……各行各業的人,都可以有各自的讀法,並在其中汲取各自所需要的精華和養分,將它運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而這樣的現象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譬如說經商,經商本身就是智力的角逐。商場如戰場,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商家總是千方百計想些點子以達到爭市場,創利潤的目的。現在有很多酒店,燒烤園都有這樣一個服務項目—————代客保管剩酒。也就是將顧客喝剩的酒保管起來,陳列在一個精緻的玻璃櫃內,使所有人都看得見,瓶頸上吊有一個精美的卡片,標明主人的身份,它雖是一個小點子,卻有驚人的效果!顧客爲這種新穎服務方式感動,同時看見別人的酒放在那樣顯眼的位置,想自己的也放在那兒,頓獲一種滿足感。當客人離去時,店家還會贈送一些小禮物,這種小禮物不僅可以證明顧客在店裏還保留了一些酒,同時也起到了提示作用。顧客經常看到它,也就是提醒他該去喝酒了。下次他來喝酒,肯定只選這一家。代客保管剩酒不但鞏固了回頭客,還爲其做了免費廣告。從表面上,這只是一些新的經營方式,但實際上是爲了更好的吸引顧客。而商家就是運用這種方式巧妙的做到了。

《三十六計》一書讓我學會了很多很多,它帶給我很大的啓發,充實了我的假期生活。透過它也讓我清楚的認識到,生活中仍有很多的事物有待我們去挖掘,探索。

三十六計讀後感範文4

今年,我看了一本新書,這本書的名字叫《三十六計》。

這本書收錄了各類型的戰例,介紹了再不通的環境下克敵制勝的謀略。按記名排列,原書共分劉濤,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錢三套是處於優勢時使用的計謀,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時使用的計謀。計謀都有自己的意思,下面我來介紹一下,調虎離山之計,這個計謀的意思是:等待自然條件有利的時機去圍困敵人,用計謀來誘惑敵人,直接擊打是有困難的,就想方設法把敵人調動出來,等敵人攻打我方時再根他們交戰。

在孫策智取廬江中主要用的就是這個計謀。這個故事講訴的是孫堅的長子孫策繼承了東吳。公元199年他想佔領易守難攻的廬江。可那很險要,廬江勢力強大,贏的機會很小。孫策派人給廬江首領劉勳送去了厚禮,打動了廬江首領的心,劉勳向別的地方出兵,孫策見劉勳向別處出兵,主力也出去了,他們這時向對手的大營出發,戰勝了對手。廬江被輕鬆拿下。

通過這本書,我知道了人要有智慧,不能被花言巧語鎖迷惑。在不同的情況下用不同的對策,這樣才能取勝。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計謀,讀完了這本書後我要學着運用它,做個有聰明大腦的孩子。有空你們也要讀這本書喔!它會讓你變的更聰明。

三十六計讀後感範文5

今天爸爸給我買一本兵書名叫《三十六計》,我非常開心,因爲我十分喜歡歷史。我接過書本躺倒沙發上就看了起來,我越看越好看都不想撒手了。我在前言中看到了這樣一句話:“《三十六計》是一部堪稱“益智之薈萃、謀略之大成”的兵學奇書。”是啊,《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的兵家寶藏,它所蘊含的哲理對於今天的社會生活仍然具有較爲普遍的指導和借鑑意義。《三十六計》繼承了前人兵法的優秀傳統,六套計策,可以通覽其要。不管處境順逆,都可以從中吸取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領略艱難成就的韜略智慧。”

這本書中分爲六套不同的計策,分別是: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和敗戰計,每套計策中有六個計策。個個計謀都是用一個個故事來講的,都詳細向我們介紹了計謀的用法。

我愛看這本書不僅是我喜歡歷史,我還非常欣賞古代的軍事家,例如諸葛亮使用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十萬大軍的故事。他們能設置出這麼多足智多謀的計策來與敵人周旋,真的很了不起。

這本書主要想告訴我們辦事不能只從一個方向想,也就是不能死板,要多方面考慮,也要靈活應用。

三十六計讀後感範文6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特別的書——《三十六計》,爲什麼特別呢,因爲這本書是根據中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一部智謀全書,它精練地概括了中國曆代智慧謀略的精華,是一部“益智之薈萃,謀略之大成”的兵學奇書。這本書共講了六大戰計,分別是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和敗戰計,每個計謀又分爲六個計策,共三十六計。

這麼多的計謀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計是“偷樑換柱”,它講的是宋、衛、蔡三國要攻打戴國,鄭國得知這個消息後,想趁此奪取戴國,就假裝派上將公子呂去援助戴國,鄭莊公藏在公子呂的車裏,在進到戴國後,鄭莊公從車裏出來指揮軍隊,輕而易舉地戰勝了戴國守城的士兵,並聯合外面的士兵一起奪取了戴國,擊退來攻擊的宋、衛、蔡國。

從這個故事中,我體會到了“偷樑換柱”的真正含義是:在別人不知道的情況下,暗中調包,使他們內部發生矛盾或使他們力量減弱。當時的人們之所以那麼聰明,是因爲他們有很多的知識,讀過很多的書,學富五車,才能想出這些計謀。我們,也應該向他們一樣,多讀書,才能變得更聰明,才能幹成更多的事!

三十六計讀後感範文7

“三十六計,走爲上計”這是我常從電影、相聲中聽到的一句話,終於有一天,我成爲了它的主人,津津有味地閱讀。裏面的內容有的熟悉,有的陌生,但個個讀起來琅琅上口:瞞天過海,借刀殺人,聲東擊西,無中生有,隔岸觀火……仔細品讀,還真是愛不釋手!

其中“暗渡陳倉”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秦末農民起義後,項羽與劉邦爲爭奪天下,進行爲期四年的“楚漢戰爭”時韓信派了1萬多人馬去修復燒燬的棧道。棧道修復工程艱鉅,進展緩慢。章邯料定棧道修復決非易事,毫無防備,殊不知韓信的主力已抄下路向陳倉進軍,很快攻下了咸陽。讀到這兒,我的感想頗深,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是也有人在使用這一計嗎?記得上一次婦女節,我決得媽媽在這14年中爲我付出了許多心血,於是我毅然決定送媽媽一些精美的小禮物,於是我將零花錢帶着,獨自一人去步行街挑選禮物,商店裏的物品可真是琳琅滿目,有機器貓,有洋娃娃,還有各種各樣的頭花。但由於資金不夠,我只能望洋興嘆。接着我貨比三家終於挑好了禮物,一把桃木梳和一個小沙漏,都是生活中用得着的。接着我又買了一張賀卡工工整整地寫着“祝媽媽常保青春,健康平安。”媽媽收到了我的禮物高興地對我說:“謝謝你暗渡陳倉地爲我挑選禮物。”也許你們本來認爲暗渡陳倉是壞事,但我相信這件事會改變你們的觀點。

生活中還有許多地方用得着三十六計。我想說平時你們學習可千萬別“瞞天過海”“渾水摸魚”瞎闖禍哦!看到“偷樑換柱”“無中生有”的事情別“隔岸觀火”休手旁觀,班級的榮譽需要你來獻計獻策,我在這裏“反客爲主”“拋磚引玉”了!

三十六計讀後感範文8

盼望着,盼望着,終於放暑假了!

暑假裏,我可以不那麼忙碌了,更興奮的是:我有足夠的時間一口氣把一本本課外書讀完了!嘻嘻,還可以適當玩會兒電腦、看會兒電視了!不過,要說我的最愛,那當然是看書!

這不,一放假,媽媽就給我買了好多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三十六計》。這是一本集合了中國古代卓越軍事思想和豐富戰爭經驗的經典之作,是一部兵法和智謀的奇書,被譽爲東方思想寶庫的“明珠”,與《孫子兵法》並稱爲“古代兵法雙絕”。書中的計名有來源於詩人名句的“擒賊擒王”、“李代桃僵”;有源於歷史典故的“欲擒故縱”、“圍魏救趙”;有源於日常用語的“指桑罵槐”、“無中生有”……

我常常靜坐在書桌旁邊,拿起這本書讀了一遍又一遍。有時我會覺得我自己就在諸葛亮身邊,靜靜地看他端坐在城樓之上,悠閒自得的撫琴,而城下的魏軍將領司馬懿正在疑心不已:“是撤退?還是?”當我看到“樹上開花”時,我常模仿張飛的樣子:“我是燕人張飛!誰敢與我決一死戰?”這時,常把媽媽引來,她總笑着說:“嚇死我了!你這個熊孩子,模仿的挺像張飛!”其實現在每當我遇到困難時,我也會大喝一聲:“我是超人王子胥!誰敢與我一戰?”這樣也怪,困難就被克服了。

還有書中的“拋磚引玉”、“金蟬脫殼”、“打草驚蛇”等,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用到。但是,我們平時學習可千萬別“瞞天過海”“渾水摸魚”哦!遇到“偷樑換柱”“無中生有”“順手牽羊”的事情可別“隔岸觀火”啊!哈哈,看看我在這裏“反客爲主”“拋磚引玉”了!

同學們,看到這裏,你一定也喜歡上這本書了吧!那就趕快買上一本,盡情的讀吧!

三十六計讀後感範文9

我國古書數不勝數,《孫子兵法》《資治通鑑》《三十六計》《論語》……一本本文學巨匠在世界名著中脫穎而出。這個暑假,我就讀了其中的一本:《三十六計》。

本書中的三十六個計策分別來源於古代的三十六個經典故事,諸葛亮七擒七縱;薛仁貴瞞天過海;張良釜底抽薪;蘇代隔岸觀火……三十六個經典故事,三十六個不同的智慧,讀中悟,悟中讀,能悟出不同的感受。

拋磚引玉是本書中我特別喜愛的一個故事,它不包含沙場,戰爭之類的事,而是講訴的姜子牙以自己的古怪來贏得姬昌的重用的一件是事,這件事中,姜子牙拋出了用直鉤魚這塊磚,引來了姬昌對他的重用,我想,這就正是姜子牙希望得到的美玉吧!

假癡不癲的故事我也很喜歡,它選自於《三國演義》中《曹操煮酒論英雄》這一回。劉備天天在曹操的地盤上種菜,想讓曹操知道自己胸無大志,曹操卻說他是英雄,使劉備吃了一驚,正巧此時轟隆隆的雷聲突起,便藉機說是拍打雷而混了過去。我覺得劉備這種隨機應變的能力很難得,而且他這種假癡不癲的“演繹”很有趣。當然,在“演”時不能太誇張,否則就過猶不及了。

悟時不妨聯繫生活,或許你有更多的發現!

上屋抽梯的故事給我的影響比較深刻,劉琦爲尋求諸葛亮的幫助,而上屋抽梯,誠懇的請教諸葛亮,令我很受感動,他的聰明才智也不得不令人敬佩。但是,此計用在軍事上,是指用一些微小的利益引誘敵方,再切斷敵人的援兵。生活中,當別人用一些好處引誘你時,要保持頭腦清醒,止住自己的衝動心理,否則的話,一旦“上屋”了,就很難退下了!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周瑜的苦肉計演得堪稱完美,周瑜和黃蓋先商議好,假戲真做,自家打自家,騙過曹操。但說起苦肉計,最令人不能忘懷的就是春秋時期的要離了,要離不惜犧牲自己爲國效力,我覺得非常難得,寧願用這種特殊的離間計去爲國效力,好樣的!生活中,這裏的“苦肉”往往指經濟上的損失,然後取對方的信任,趁機與他作對。

《三十六計》作爲“益智之薈萃,謀略之大成”的兵學奇書,書中的不少計策都蘊含着深刻道理,值得體會!

三十六計讀後感範文10

《三十六計》是一本流傳廣泛、影響巨大的奇書,是根據中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寶貴遺產。《三十六計》全書收集了各類典型戰例,介紹了不同環境下克敵避敵、勝敵的謀略。

我選了2個計謀,它們分別是:

1、上屋抽梯:在漢朝時期韓信和張耳面對強大的趙軍時所用,最終以小搏大,大敗趙軍。上屋抽梯,意爲故意給對方某種可利用的方便條件,誘使他盲目前進,然後再切斷他的前方接應和後方支援,使他陷入孤軍作戰的絕境。這就像吃堅硬的臘肉導致牙齒損傷一樣,敵人貪利走進不該去的地方,就陷入了絕境。

2、欲擒故縱:在三國時期諸葛亮爲了讓孟獲歸順蜀國使用的計謀,意爲爲了捉住他,故意先放走他。把敵人逼得太緊,對方就會拼命反撲;如果給敵軍一條生路,放他逃跑,反而能削減其氣勢。追擊敵人,只需緊隨其後,而不要過於逼迫他,以消耗其體力,瓦解其鬥志,待其潰散時再捕捉他,不需要流血,就能夠不點而勝。

《三十六計》又稱《祕本兵書》,成書時間和作者不詳。有人認爲是秦朝咸陽的楊南柯所著,有人認爲是明清之際有心人士的集體創作,這些計謀對歷史發展提供了重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