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蘇東坡傳》高中讀後感大綱

《蘇東坡傳》高中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6W 次

最早了解蘇東坡都是從以前的語文課本上,只知道他是《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題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二首》這些著名詩詞的作者,豪放派的主要代表,對蘇軾的瞭解只是一個名字、符號,很抽象,就像貼在牆上的一個偶像海報一樣。2017年暑假在川大培訓,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中文系教授王紅老師給我們帶來了《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中國人的詩意人生》的課程,課程中王紅老師多次提到了蘇軾,並建議大家看看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沒曾想到至善讀書社共讀的第一本書就是《蘇東坡傳》。

《蘇東坡傳》高中讀後感

這個寒假,除了走親訪友,最幸福的莫過於拿起《蘇東坡傳》,聽着各位老師通過喜馬拉雅APP分享的章節語音一起學習,羣裏各位老師也從不同的角度分享了自己對這本書的獨到看法,讓蘇軾在我腦子裏從一個符號變成了一個鮮活的、立體的人,他不僅在文學上,在諸多領域皆卓有建樹;不僅以其博學之識影響世人,也處處展現其強大的人格力量;不僅有其“偉大豪壯”的一面,也有其“平凡普通”的一面。也正因爲如此,纔有儒家喜其忠,佛家喜其空,文人喜其雅,平民喜其義。可以說,蘇軾是中國歷史上“不可無一難能有二”之人。

蘇東坡是四川眉山人,離我婆婆家135公里,我和他也算半個老鄉。眉州雖然不大、但依然舒適別緻。鎮上街道整潔,五六月間,路旁的荷花盛開,香氣瀰漫。像四川其它很多地方一樣,這裏山川秀美、景色迷人。第一次出川的時候,蘇軾還未滿20週歲,弟弟蘇轍也僅僅是個18歲的少年。出川的.道路是兇險的,當時從蜀中到京城的道路,就跟我們一家三口回四川老家的路程差不多,蘇東坡從眉州到開封,我們從鄭州到四川彭州。還記得第一次開車回老家時,穿秦嶺的擔驚受怕,愛人開車,我的心提到嗓子眼,生怕他一不小心有什麼閃失。可想而知1000年前,蘇洵帶上蘇軾、蘇轍兩個兒子,拿着朋友張方平寫給韓琦、歐陽修等人的介紹信,上京趕考是冒着多大的風險。出川的道路自古都是兇險的,早於蘇軾幾百年前,這條路的艱險被另一位走出四川的天才詩人這樣描寫道:“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一考,父子三人名動京城,但母親突然在家鄉去世,按照朝廷律令,蘇東坡和弟弟必須爲母親守孝三年,在此期間,他和妻子王弗過着尋幽青山、讀書綠水的生活。

此後1066年4月,蘇東坡還回過一次四川,他的父親去世了,於是他和弟弟辭去官職護送父親靈柩回鄉,再次守孝三年,他在父母墓旁蓋了一座小廟,種了3000棵松樹。服孝期滿後不久,蘇軾兄弟北上劍門從陸路返回汴梁,從此再沒有回過故里。

讀完蘇東坡傳最佩服的還是他的爲人,在逆境中保持堅貞的氣節和獨立的人格,絕不隨波逐流;爲官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築堤……;即使身處絕境,也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和積極向上的追求。

回首千年看“居士”,“千古一人”蘇東坡。他即平凡又尊貴,即隨俗又清傲,即普通又傑出,即“渺小”又偉大。他的身上始終閃現着一個生動、鮮活的,立體、大寫的“人”。蘇軾本身就是一部宏大的鉅著,值得我們用心品鑑、去廣爲倡揚、去世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