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上種紅菱下種藕》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大綱

《上種紅菱下種藕》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02K 次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上種紅菱下種藕》讀後感範文20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上種紅菱下種藕》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上種紅菱下種藕》讀後感1

有一本書,每次重溫,讓我對自己的童年和少年都有一種最慈悲的回憶,有一種最溫柔的撫摸。這本書就是王安憶的《上種紅菱下種藕》。

書中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女孩,叫秧寶寶。秧寶寶的爸爸媽媽離開沈婁老家到溫州做生意時把她寄養在離老家很近的華舍鎮的李老師家,小說的故事就從這裏開始。

當媽媽帶她到李老師家後,她很餓卻吃不下飯,面對李老師一家人的熱情她一整天面無表情。但在夜深人靜的夜晚,她獨自面對牆壁任憑眼淚在小臉上不停的流淌着……

當媽媽留下她一人前往溫州後,她反感李老師家的熱鬧,整天躲在大大的藤圈椅中背朝客廳面對牆壁,面對李老師一家的關心她表情淡漠麻木。但這個小人兒的眼睛和耳朵卻敏感而真誠地捕捉每一個人對她的好。

當她從自己的小夥伴手中接過紙條,看到住在老屋的公公去世的消息時她立即撕碎了紙條扔進垃圾箱,與好友蔣芽兒勾着脖子若無其事地走了。但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她總想回到老屋再次看到年邁的公公。

當她被李老師的兒媳婦陸國慎強行梳頭後,秧寶寶便再也不和陸國慎說話了,處處躲着她,但是在陸國慎住院保胎時她偷偷地送去了一盒最好的頭生雞蛋。

當李老師的兒媳婦陸國慎再次入院準備生產,這件事成爲一家人主要的擔憂與話題時,只有秧寶寶像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始終隻字不提,但是在一箇中午,聽到陸國慎的剖腹產手術有很大的危險後,她頓時一臉煞白,一個人靜靜地面朝牆壁側臥着,被細心的閃閃摸到了一臉的淚水……

書中還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女孩,叫蔣芽兒,蔣芽兒的父親忙於生意對她無暇顧及,母親只顧吃齋唸佛對她不聞不問。加上略帶雞胸又瘦又醜,她一直孤獨而怪異地生長着直到秧寶寶來到她的身邊。

當她和秧寶寶精心飼養的小貓全部沒人偷走後,她發出了淒厲的哭聲,從此一個聒噪而躁動的小人兒變的沉默寡言,天天一放學就鑽進她們的貓屋不肯出來。別人都以爲她貓精上身成了神經病,但是當陸國慎答應秧寶寶的請求善良地把自己的寶寶送到她懷裏抱一抱時,她看着陸國慎信任的眼神,看着秧寶寶溫暖的笑容,看着嬰兒無邪可愛的臉蛋兒,笑容在她揚起嘴角和眉梢輕輕地綻放了。

正如書中的一段話,李老師和閃閃都能夠理解,一個小孩子,是如何羞於流露感情。因爲他們把感情看得非常鄭重,甚至是嚴重的,於是便慌了手腳。可是他們慢慢地會長大……將從容鎮定地面對很多事情,明晰自己的愛和不愛,自然順暢地表達出來,免受它們的壓力。可是現在還不行,她做不到坦然和開朗,許多情形都是混沌一片,半明半暗。

每一個成長中的孩子,應該都有這樣的經歷。他們內心的喜怒哀樂找不到正確的表達途徑。但是大家忽略了他們內心的沉重與煎熬,沒有人引領他們,慢慢地,他們迷失在了情緒與情感的迷宮裏,找不到出路。於是,慢慢地就有了很多很多讓我們這些心智已經成熟了的大人難以理解,不可思議甚至無奈憤怒的表現。

這讓我想起了往屆班級裏的兩名男孩子。

一個男孩的父母因某些原因,因性格不合,父母親兩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

當除夕之夜,別家小孩與父母親歡歡喜喜過大年時,他的父母卻在他面前因爲自己的戶口問題大打出手打得頭破血流,此時他的心中是擔心?是害怕?是什麼呢?

當家長會的遊戲上,別的同學與媽媽幸福地交流互動時,他的媽媽卻又因爲自己的戶口問題離家出走一月有餘杳無音訊,此時,他的心中是自責?是自卑?是什麼呢?

當暑假裏,別家孩子與父母親大樹底下乘涼聊天時,他在父母的吵架中昏昏入睡,當他醒來時卻見母親口吐白沫,房間裏充滿了濃濃的農藥味,此時,他的心中是怨恨,是悲涼,是麻木,還是什麼呢?

我們班還有一個男孩子,當五六歲的小夥伴們放學回家吃着媽媽做的熱飯熱湯時,他卻在奶奶的懷抱裏,淚眼模糊看着媽媽決絕離去的背影,越走越遠,越走越模糊。當時的他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小孩的無憂無慮與天真馬上回到了他的小臉上,開心地在家門口等待媽媽的回家,可是,等了一天又一天,等了一月又一月,等了一年又一年。越等,心中的想念越濃,越等,心中的想念越重,重的壓住了所有的言語,重的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男孩對我說,這十年以來,他的心總被一個什麼東西壓在上頭,壓得沉沉的;他的心總覺得被掏掉了什麼,被掏得空空的,總想推掉這份沉重,總想填補這份空缺,可是總也做不到。

一個小孩,當他的心智尚未成熟,無法用理性去分清什麼是緊張,什麼是擔心,什麼是害怕,什麼是恐懼,什麼又是憤怒時,正確地表達又談何容易呢?面對記憶裏的這些遭遇,要做到從容與鎮定更是難上加難。

也許打架抽菸,是爲了擁有關注;也許談情說愛,是爲了擁有溫暖;也許沉溺網絡是在宣泄憤懣;也許厭學消沉是表達不滿……

面對這樣的學生,我們能做什麼呢?

當他隨意遲到早退時,當他呼朋引伴鬥毆時,當他對同學無端挑釁時,當他在課堂惡意頂撞時,我們能做什麼呢?

不管我們需要做什麼,我想,我首先需要的是,慈悲與理解。正如《上種紅菱下種藕》裏的所說的"她,他們,還在努力啄着包裹他們的殼,啄開殼的脆壁,光明將會一點一點撲進來,最終完全照亮他們。"

他們,走進了情緒情感的迷宮,我相信,他們一直在尋找着出口,一直在努力着。我作爲他們的老師,站在迷宮外,我該怎麼做呢?

正如陳魯豫所說:"所有的路都得自己經過,人生該走的路該摔的跤都得自己經過,一樣都少不掉".

所以,我願意在迷宮之外,做一名守望者,我相信我的信任與慈悲是一盞明燈,散發無限的溫暖與光芒在守望。

我願意在迷宮之外,做一名引導者,我相信我的智慧與理解是一盞明燈,散發無線的溫暖與光芒在引導。

我願意在迷宮之外,做一名播種者,把我的微笑播撒在他的記憶裏,把我的關心播撒在他的記憶裏,把我的善良播撒在他的記憶裏,把我對生命的熱愛播撒在他的記憶裏,我要播撒所有關於愛的種子,也許我還沒等到豐收,甚至我還沒等到種子發芽,孩子們依然帶着迷茫匆匆離開了校園,

但我相信,總有一天,一場人生的甘霖細雨後,在他的心田,一顆叫溫暖的種子生根了,一顆叫感恩的種子發芽了,一顆叫希望的種子正在頑強地破土成長,一顆叫奮鬥的種子正張開雙臂擁抱風雨和陽光……

  《上種紅菱下種藕》讀後感2

很早就看過《長恨歌》這部電視劇,只知道是改編自王安憶的同名小說,當時還不知道王安憶是何許人也,後來讀了很多她的小說,《小鮑莊》,《傷心太平洋》等等。很早就看過她的上種紅菱下種藕,今天再一次翻看,忍不住想寫些什麼。我覺得自己不但讀到了另一個王安憶,也讀到了小時候的自己。

我看到了我的過去。這本書讓我想起了另一個作家的作品《穗子物語》,也許我是一個喜歡回憶的人,我很早就記事了,很能理解一個小孩子的內心,秧寶寶,蔣芽兒,閃閃,亮亮,小毛,李老師,顧老師,抄書郎……所有的形象躍然紙上,我從她的故事裏看到了過去,他們的心理運動,都象我小的時候,羞澀,原則,又有點點的固執和叛逆。秧寶寶和蔣芽兒的友誼讓我深深感動,還有和陸國慎的友誼,去醫院送公公給的雞蛋,給她的孩子勾一個帽子。還有她們對黃香久那種略帶幼稚和滑稽的模仿。

世界上原本沒有永恆,但是在書中有永遠的回憶。他們的故事就在記憶中,不停反側。公公爲自己建造陰宅,請了木匠,讓秧寶寶爲三個兒子寫信,他是一個從來沒有享受過幸福的人,沒有自己的房子,一切都寄人籬下,在死的時候卻爲自己創造了一個房子,是多麼理所當然。因爲土地是國家的,沒有辦法埋在守侯一輩子的土壤裏面,的確有點遺憾和眷戀,最終是可憐。他的三個孩子回來了最後還是火葬了一個老人。公公對秧寶寶的愛是無聲的,他爲秧寶寶親自送來了接的第一個葫蘆,默默守侯着老宅子,秧寶寶回去時,給秧寶寶他積攢下來的小雞的頭生雞蛋。

陸國慎,每天爲秧寶寶準備早餐和水,早晨和秧寶寶的告別成了她們的小祕密,一種友誼是無聲息的,淡淡的耐人尋味。因爲矛盾和誤解,一度她和寶寶的關係很僵,她能理解一個九歲女孩的內心。秧寶寶默默爲她送去雞蛋,在紙盒子上寫下字跡,而她從來都不爲此而大肆宣揚,怕傷到秧寶寶稚嫩幼小的心靈。帶秧寶寶回孃家玩,說道說希望生一個向她們這樣的孩子,目光是瞅着秧寶寶和蔣芽兒的。孩子出生時,秧寶寶因擔心而流下眼淚,還默默爲她的孩子勾一頂帽子。陸國慎一直用一種細膩溫柔包容的方式好秧寶寶相處,她知道小孩子都是害羞的,並且都是羞於表達自己的感情的,他們把感情看得是那樣重,尤其是像秧寶寶這樣執拗的孩子。

閃閃,性格耿直,心溫和。她沒有辦法和陸國慎那樣溫柔關懷秧寶寶,她對秧寶寶的關心也是倔強的。秧寶寶來到顧老師家的第一天就是在對閃閃的仇恨中度過的,她怕閃閃,也真心佩服閃閃。在閃閃爲幼兒園的孩子們縫製演出服時,秧寶寶坐在一旁打下手。秧寶寶聽見陸國慎生產有危險時,早早上牀躲在黑暗裏哭泣,閃閃摸到她臉上的淚水,並沒有做聲,第二天卻說自己也喜歡囡,囡有情義,什麼都不說但是心裏比什麼都清楚。

李老師顧老師的溫和,將秧寶寶看爲自己的孩子……小毛是個不懂事的孩子,秧寶寶對他總有戒心和敵意,小毛是個聽話的孩子,寶寶和小毛從老畫家那裏得到畫,帶着小毛回家,下了船走到菜市場上,她一面教訓小毛要跟好他,否則丟了可沒辦法,一面背上又像長了眼睛似的。

最讓我感動的,是蔣芽兒同寶寶的友誼,她帶着寶寶領略了小鎮從來不曾發生的故事,包括遇見黃久香,他們像丫鬟一樣,跟着黃久香,去包公廟求籤。芽兒在發生事情的時候總是第一個出頭,雖然她的成績不好,但是她很珍視和寶寶之間的友誼,他們其實早該一見如故,早該在一起遊歷世界,他們沒有祕密,他們的故事平淡,但充滿生氣,他們總是嘻嘻哈哈,但是是真摯的友誼。

貓的丟失讓芽兒變了個人,沉默的異常,秧寶寶作爲她最好的朋友,對她的關心讓她走出陰霾,他們去看陸國慎的孩子,看給孩子餵奶。穿過鎮子裏的溝溝坎坎,教堂,觀音戲,絲綢廠外面的老人,還有總在陰暗窗口偷窺他們的女人,一起爲貓找食物……蔣芽兒生活在一個異常的家庭裏面,媽媽總是在念經,木魚聲聲中度過童年。

秧寶寶,有着淑女的名字——夏靜穎,她是全書中最亮麗的風景,一個羞澀倔強善良診視友誼的女孩,有着感性的生命,隻身一人來到李老師家,他們的相處是快樂的,她在這裏得到了快樂和親情,這樣的情感似乎不母親的愛都要親切,遇到了最好的朋友,她與她互補,讓她真正成熟起來。第一天媽媽給她梳了一個漂亮的髻,也許她知道要寄人籬下,可是後來這樣的感情漫漫可以放下,生活就是這樣,生活習慣的不同,會引起一些事情的不愉快,但那些都是無心的,所以寶寶沒有必要擔心。她怕閃閃,她喜歡陸國慎,她的愛恨情仇都寫在她的臉上,沒有一點點的保留,她是個單純之極的孩子,她明白一些好象又不明白一些,她理解一些好象又不理解,在她年齡的女孩,可以野,可以瘋,沒有顧慮,惟獨就是她的功課,她的作業本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味道,同芽兒遊歷小鎮,自己一個人去給陸國慎送東西,她的一切都是那樣的自然沒有修飾。

秧寶寶帶着她的稚嫩,慢慢成熟,她的成熟完全是周圍世界的變化,小鎮子裏面的變化,環境的變化,朋友的變化等等。那個江南小鎮裏面被現代充斥,被污染充斥,在也沒有公公所說的上種紅菱下種藕的過去,也沒有歌中所唱的那個人爲了生計,爲了兒女奉賢自己的所有,現在的富足,爆發戶,並沒有讓這裏的.人改變什麼,反而那些淳樸的東西在小鎮的河水裏流淌,源源流長,悄無聲息。所有的過往,千百年來所有的過去,似乎就在彈指一揮間,改變的僅僅是生活上的富足人們按部就班過他們的生活。原本是他們本地淘金的人,換成了那些打工的孩子,涌入這個繁華又雜亂的地方,他們的富足同上種紅菱下種藕的人一樣,來源於他們的勤奮和追求。秧寶寶在這裏獨自生活了一年,她就能明白很多,那些來來往往的人,匆忙身影背後的故事。父親母親都是辛勤的勞動者,在過去和現在不停的忙碌,永遠丟不掉的,就是淳樸。即使他們過上了奢靡的生活也一如既往的按部就班,做飯淘米,孩子上學,洗衣服。這就是江南小鎮的感動。

《上種紅菱下種藕》的故事並沒有結束,王安憶用一種記事的果斷,記錄了一個地方的變化,他有過去,有未來,通過一個孩子的眼睛,看到了新的時代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是利用貧窮來煽動讀者的眼淚,那種感動在她的文字裏細細的散發這香味,久久於心。

過去的事情總會過去,我們面對的新的世界,不管以後會怎樣,都需要堅持,那些勤勞善良質樸的人們,會在這片屬於他們的熱土上面繼續忙碌,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上種紅菱下種藕》讀後感3

這多少有點讓我想起賈樟柯在十多年前的電影。《小武》的故事背景是北方小城,政策的變動讓這樣的小城一夜之間躁動起來,大量的事物生髮出來,同時大量的事物疏忽消失,翻手覆手一樣不可預測。

場景轉換到浙江,王安憶安排的是一個小女孩,夏天出生的秧寶寶,從沈漊走到華舍,在那個新興的小鎮上成長起來。借一個孩子的眼睛來寫中國千千萬萬個這樣的鄉村和小鎮的變遷,不得不說寫作者的心思之縝密。在孩子的世界裏,路總是長的,世界總是大的,時間也總是長久的。而小說的時間跨度不過一年,但十歲的秧寶寶早就不同於九歲的秧寶寶,她學會了分離,學會了寄人籬下的機敏,識取了新生活裏的風物。鄉村和小鎮的變遷在這一年裏衝擊着一個孩子的心,而又何嘗不是對成人世界的衝擊。公公的三個兒子定居城市,年邁的他不修老屋,專造陰穴,找木做棺,還拒絕和政府裏勸他火葬的人會面說話。秧寶寶的父母在人人發家致富的神話裏,走出農村,帶着賺錢的夢想去向城市,在柯橋的四星酒店裏的幾日卻是他們省吃儉用日子僅有的風光。華舍的工廠裏一批批來了又去的異鄉打工者,行蹤神祕的美麗女子黃久香,來自東北的藥材商,深居簡出的苗家人,這樣匆忙奔走的人們都沐浴在亙古不變的陽光下,飲着千年前就流淌的河水。

找到的資料上顯示《上種紅菱下種藕》完稿於2001年,但小說中的世界更像是九十年代末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中國各個小鎮都捲起飛揚的塵土。我十歲的時候從我的村子到鎮上居住和讀書,鎮上繁華,各種工廠紛紛建起。那時候我家門前的池塘裏水是綠色的,日日散發着酸腐的氣味。又過了十五年,我再重回到那個小鎮的時候,發現它那樣逼仄和狹小,即使這樣,很多當年的重污染企業卻已經頗具規模,當地的媒體挖掘它的興盛史,把它作爲模板和榜樣大肆宣傳,卻從不關心環境的改變,也不關心人心、倫理和文化。人們說有錢人都搬離這裏,一批批的打工者還是樂此不疲的到來然後離開。家鄉對此地的人來說意味着什麼。

王安憶說,我不像張愛玲。但是她還說,她對張有一點是認同的,那就是對世俗生活的熱愛。初讀《上種紅菱下種藕》的時候,還是覺出張愛玲在語言上對王的影響,也許這僅僅是我作爲一個資淺讀者的片面之解。但王筆下的故事顯然和張是不同的,王太過於熱愛她的人物和世界,以至於我們在一片紛亂中覺察到那淡淡的溫暖光,而殘酷的是這個瞬息即變的世界。蔣芽兒的貓被偷走了,她太傷心,坐在貓圈裏,而秧寶寶就在圈外陪她寫作業聊天,蔣芽兒的一句,只有你秧寶寶看得上我,讓看故事的我不覺心驚,小孩子的天性也許並不是那麼殘酷。東北的藥材商,三個高中畢業沒考上大學的小夥子,擠在租住的一間陋室,因爲煮麪而犯難,李老師家的人向他們開了門,也許會永遠出現在他們年輕時的述說裏。黃久香也許會是人們的話題人物,但對蔣芽兒和秧寶寶兩個孩子,她會像一個神仙那樣不能長留身邊或者人間。

我想我之所以愛讀小說,也許是因爲靈魂永遠在尋找一個契合和能得到慰藉的世界,即使得不到或者轉瞬即逝。我讓我想起基耶夫洛夫斯基《維羅妮卡的雙重生命》。